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厌氧的四个步骤是哪些物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简答题 什么是危险废物,简述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简述危险废物的定义)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简答题 什么是危险废物,简述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对于某种废物选择哪种最佳的、实用的方法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废物的组成、性质、状态、气候条件、安全标准、处理成本、操作及维修等条件。虽然有许多方法都能成功地用于处理危险废物,但常用的处理方法仍归纳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和固化处理。
  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使之成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吸附、萃取等方法。
  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其目的在于改变处理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减少它的危害性。这是危险废物最终处置前常用的预处理措施,其处理设备为常规的化工设备。
  3、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与化学处理方法相比,生物处理在经济上一般比较便宜?应用普遍?但处理过程所需时间长,处理效率不够稳定。
  4、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其方法包括焚化、热解、湿式**以及焙烧、烧结等。热值较高或毒性较大的废物采用焚烧处理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回收焚烧余热用于综合利用和物/化处理以及职工洗浴、生活等,减少处理成本和能源的浪费。
  5、固化处理:固化处理是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覆,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是一种较安全地运输和处置废物的处理过程,主要用于有害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固化体的容积远比原废物的容积大。
  6、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对不同废物的适用性,由于各危险废物所含组分、性质不同?很难有统一模式。针对各废物的特性可选用适用性强的处理方法。

厌氧消化的厌氧消化的生化阶段

第Ⅰ阶段产物甲酸、乙酸、甲胺、甲醇等小分子有机物在产甲烷菌的作用下,通过甲烷菌的发酵过程将这些小分子有机物转化为甲烷。所以在水解酸化阶段COD、BOD值变化不很大,仅在产气阶段由于构成COD或BOD的有机物多以CO2和H2的形式逸出,才使废水中COD、BOD明显下降。在酸化阶段,发酵细菌将有机物水解转化为能被甲烷菌直接利用的第1类小分子有机物,如乙酸、甲酸、甲醇和甲胺等;第2类为不能被甲烷菌直接利用的有机物,如丙酸、丁酸、*酸、乙醇等,不完全厌氧消化或发酵到此结束。如果继续全厌氧过程,则产氢、产乙酸菌将第2类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氢气和乙酸。 厌氧要求有机物浓度较高,一般大于1000mg/L以上。所以厌氧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和污泥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一样,厌氧处理也要求供给全面的营养,但好氧细菌增殖快,有机物有50~60%用于细菌增殖,故对N、P要求高;而厌氧增殖慢,BOD仅有5~10%用于合成菌体,对N、P要求低。COD∶N∶P=200∶5∶1或C∶N=12~16(好氧COD∶N∶P=100∶5∶1)厌氧过程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严格:Ⅰ、**还原电位(φE)与温度氧的溶入和**态、**剂的存在:Fe3+、Cr2O72-、NO3-、SO42-、PO43-、H+会使体系中电位升高,对厌氧消化不利。高温消化——500~600mv,50~55℃中温消化——300~380mv,30~38℃产酸菌对氧还—还电位要求不甚严格+100~-100mv产甲烷菌对氧还—还电位要求严格7.5是碱性发酵状态,是低效发酵状态。Ⅲ、温度控制——发酵要求较高的温度,每去除8000mg/L的COD所产沼气,能使水温升高10℃,一般工艺设计中温消化30~35℃。Ⅳ、pH的控制——当液料pH<6.5或高于8.0,则要调整液料pH。pH<6.8~7,应减少有机负荷率,pH<6.5,应停止加料,必要时加入石灰中和。

厌氧消化的三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水解和发酵。在这一阶段中复杂有机物在微生物(发酵菌)作用下进行水解和发酵。多糖先水解为单糖,再通过酵解途径进一步发酵成乙醇和脂肪酸等。蛋白质则先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脱氨基作用产生脂肪酸和氨。脂类转化为脂肪酸和**,再转化为脂肪酸和醇类。

  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即酸化阶段)。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把除甲酸、乙酸、甲胺、甲醇以外的第一阶段产生的中间产物,如脂肪酸(丙酸、丁酸)和醇类(乙醇)等水溶性小分子转化为乙酸、H2和CO2。

  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甲烷菌把甲酸、乙酸、甲胺、甲醇和(H2+CO2)等基质通过不同的路径转化为甲烷,其中最主要的基质为乙酸和(H2+CO2)。厌氧消化过程约有70%甲烷来自乙酸的分解,少量来源于H2和CO2的合成。

  从发酵原料的物性变化来看,水解的结果使悬浮的固态有机物溶解,称之为“液化”。发酵菌和产氢产乙酸菌依次将水解产物转化为有机酸,使溶液显酸性,称之为“酸化”。甲烷菌将乙酸等转化为甲烷和二**碳等气体,称之为“气化”。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是什么?

简答题 什么是危险废物,简述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厌氧微生物以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使废水净化的方法。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酸性消化(酸性发酵)阶段和碱性消化(碱性发酵)阶段。

水处理生物学有机物好氧降解与厌氧降解的产物有何区别

1、作用不同

好氧降解,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将环境中有机大分子化合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厌氧降解,是指在厌氧条件下,一些嫌气性微生物将环境中有机大分子化合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产生的反应不同

好氧降解时,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都是需要氧的参与,产生加氧酶,在加氧酶的作用下使苯环分解。

厌氧降解时,沉积物中一些微生物以硝酸盐或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多环芳烃可以发生无氧降解。

3、产物不同

好氧降解的真菌主要产生单加氧酶,首先进行多环芳烃的羟基化,把一个氧**加到多环芳烃上,形成环**合物,接着水解生成反式二醇和酚类。

厌氧降解的微生物对多氯联苯的厌氧脱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共代谢,即微生物利用葡萄糖、乙酸等物质作为电子供体,使多氯联苯在厌氧条件下还原脱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厌氧降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好氧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