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明臣集团是干什么用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明朝有哪些人物(明朝有哪些人物发明了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明朝有哪些人物
一、明朝的著名人物:
1、太祖朝 文臣: 刘伯温 李善长 宋濂 胡惟庸 朱升 冯胜 陶安
武将: 徐达 常遇春 沐英 李文忠 朱文正 胡大海 花云 郭英 廖永忠 汤和 邓愈 常茂 周德兴 蓝玉 康茂才
2、建文朝 文臣: 齐泰 黄子璒 方孝孺 卓敬 高巍 陈迪
武将: 盛庸 铁玄 瞿能 李景隆 平安
3、成祖朝 文臣: 姚广孝 谢缙 夏元吉 蹇义
太监: 马云 郑和
4、仁宗 宣宗朝 文臣 金幼孜 杨士奇 杨傅 杨荣 况钟
5、英宗 代宗朝 太监 王振 曹吉祥
文臣 袁洪 于谦 石亨 徐有贞 吴谨 杨善
石清
6、宪宗朝 文臣 万安 杨继宗 商辂
太监 张敏 汪直 梁芳
7、孝宗朝 文臣 刘健 谢迁 邱漕 王恕
8、武宗朝 太监 刘瑾 张永
文臣 钱宁 江彬 王守仁 李东阳 杨一清
二、简介:
1、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田,元末明初军事家、**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2、徐达 (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洪武十八年卒,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3、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
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立下赫赫战功。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并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明成祖对郑和十分信赖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赐葬南京牛首山。
通过哪些机构组织,说明大明真是一个**王朝?
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出生平民老百姓,可以说是开局一个碗,江山全靠打。由于生活贫苦,知道得来的江山不易,所以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非常规手段。比如,他建立**组织,监视效忠他的功臣。在被清算的这些功臣当中,很多人都受到了这些**机构的监视。所以,明朝也被很多人称之为“**王朝”,从明朝建国到走向衰落,明朝到底有多少个**组织呢?
锦衣卫
第一个:锦衣卫“锦衣卫”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锦衣卫也是属于**机构内的一员,但同时他们的地位也超然,因为他们只为明太祖朱元璋服务,可以说,锦衣卫的存在,超脱在了整个王朝的组成结构之上。
锦衣卫是皇帝的贴身保镖这一点也的的确确是真的。例如在电视剧上看到的,总是有两个高手在皇帝有危险的时候从天上飞出来,在现实中,这也是存在的,只是武功没有那么高罢了。直到朱元璋逝去,这种风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被他的后代们越演越烈。
东厂
第二个:东厂即便不了解明朝历史,估计大家在古装电视剧当中也听说过“东厂”。东厂设置于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名称叫做东缉事厂(简称东厂)。明成祖朱棣在起兵**的时候,恰好是宦官代表支持他最多,例如后来下西洋的郑和大人,还有道衍等人。所以永乐帝决定以宦官团体为自己的心腹,把东厂的班底拉了起来。
起初东厂还只是享有调查权和执行权,却没有逮捕和拘留甚至判刑的权利,可到了明末,东厂的势力空前加剧,建立了自己的监狱,而记得以前看到的东厂公公们,个个实力高强,童子功练得炉火纯青。
后来东厂的发展越来越大,甚至压过锦衣卫。因为有皇帝做靠山,他们什么事情都要插上一脚,例如查看加急的文件,向下巡查其他职务事,这些都让当时东厂的名声,一时大燥。
西厂
第三个:西厂说到西厂,它的发展史更是一群公公们的血泪史。西厂其实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很短,在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因为民间闹出许多鬼神事件,但锦衣卫却迟迟不能把案件解决,于是,明宪宗朱见深就开始动用身边的宦官力量来排斥一些不**因素了。
明朝的大部分**斗争,都喜欢在宦官身上找突破口,明宪宗很显然是一个继承了朱元璋优良传统的皇帝,“以古为镜,可以知得失”。在明宪宗用自己心腹汪直解决了一个危机后,这时显得不死心的反而是这批尝过甜头的公公们了。
公公们知道等一个皇帝碰上**动荡,皇位不稳的机会有多难,于是就在即将要被遣散之际,大力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还取代了一些官府机构,来执行许多职能,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这群宦官们也想得到一个机构类的场所来庇护自己。
西厂曾一度壮大,甚至脱离掌控,西厂的历程也是十分艰辛。从迅速扩张,到五个月之后夭折,后来又被朝中大臣劝活,起起落落。西厂头子汪直几生几死,但西厂到了最后还是坚持了将近五年的时间,才彻底地推出历史的舞台。
新龙门客栈
第四个:内行厂“内行厂”有一个别称叫做“大内行(háng)”,有办事之意。这个**机构应该很少人听说,但作用却是有着无限的奥妙。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宦官刘瑾重新掌控大权,因为考虑到许许多多的祖先们都要第一时间把这个****机构处理完善,那么明武宗自然也是不例外地让刘瑾把**机器转动起来。
刘瑾重新让西厂运转起来,但这时候的西厂,却已经是有了野心和实力,因为这时的西厂的第一目标,就是把东厂给**。类似于团队竞争,可这个赌的却是一群公公们的前程和性命。
可东西厂竞争太过激烈,影响的是明武宗直接的利益,这如何可行,刘瑾作为**头子,假若一个处理不好,那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他立马就想出了建立内行厂,作为**机构总部,从而辖制锦衣卫,东西厂**组织。
“内行厂”一把抓,以免场面失控。这一招可以说是把**手段玩到最高级的境界了,刘瑾在明朝诸多宦官之中,简直可以说是大**了,因为他等于是在某个历史片段中,把明朝所有的**机构都掌控在了手里。
可高度集中也是危险,即便不引起皇帝的忌惮,也会招来朝中大臣的针对,所以毋庸置疑,脚跟不稳的刘瑾倒台了。当他倒台之后,西厂和内行厂也都随着历史的尘埃飘走,而明朝只剩下锦衣卫和东厂了。所以,我们在武侠电影《新龙门客栈》当中还能看见东厂的影子!
明朝的名人有哪些,明朝时期有哪些名人
张居正、李时珍、朱元璋、罗贯中、施耐庵。
一、张居正
张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 ,生于江陵县(今属荆州),故而时人又称之“张江陵”。明朝中后期**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二、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
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被后世尊为 “药圣”
三、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为现名朱元璋。中国古代**家,战略家,军事统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觉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元朝统治。
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
四、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五、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舟人之子,生于兴化新垛镇,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居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时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元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贯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施耐庵
郑成功的生平(简单一点的)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幼名福松,名森,字明俨,诣明末大儒钱谦益时受字大木。是明末清初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国姓爷;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荷兰等西洋国家根据“国姓爷”的闽南语发音Kok-sèng-iâ,称之为“Koxinga”。
郑成功是南明抗清名将,华夏志士,父亲为海盗出身的南明将领郑芝龙,母亲为日本人田川氏。郑成功原籍福建泉州石井(现拆分为晋江安海镇,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祖籍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当地有他的衣冠冢)。1646年劝阻其父降清不成,起兵抗清,是南明最主要的抗清势力,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连年出击粤、江、浙等地。1659年与张煌言合兵,进入长江**南京,兵败后退守厦门。1661年,率军渡过**海峡,在**南部**,攻克荷兰殖民者的巢*赤嵌城(今安平)。次年,荷兰总督投降,**重归祖国。他在**建立行政机构,建立**第一个汉人政权,史称明郑时期。他推行屯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晚清名臣有哪些?
奕劻、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盛宣怀、荣禄、袁世凯、张謇、左宗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