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父母遗传的作用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遗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遗传是指什么的现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遗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遗传学可以说的内容太多了,以人为例,首先是生理上的肤色、血型等外貌会继承父母。而在心理方面,也有研究表明遗传可能影响到人的心理表现,以及未来的发展。
国外有一项调查,是美国方面的。他们指出亲友有犯罪履历,子女犯罪的可能性增高的原因,不是教养方面的影响,而其实是和基因有关。当时还拿了一个家庭有性侵历史做了分析。但是一般来说,这类话题是禁忌的内容,因为还是缺乏足有说服力的证据。

什么是生物遗传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影响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生理因素与性格。人的性格与人的生理基础有一定的关系,但与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关系更大。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认为,“人一面有着先天的品质,另一面也有着为生活情况所养成的品质。”“这就是说,如果说到那些先天的品质时,这就是指神经系统类型而言,如果说到性格的话,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倾向、意向与那些生活期间受生活印象的影响所养成的东西之间的混合物了。”
二、环境因素与性格。环境包括家庭、自然、社会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是对不同的人起着不同的作用罢了。人的体态、成熟程度和气质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条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性格形成的社会条件。外部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首先取决于个体对自己与外部因素之间的认识,而这正是个体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的问题。因此,自我意识和动机等内在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构成了某个人的性格特征。
三、自然因素与性格。自然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影响带有普遍性。人们在现实生活、社会交往中也会感觉得到这种影响。但是,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
四、社会因素与性格。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具体的文化特征,比如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道德理想、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都会在人的性格上打上不同的烙印。每个民族的性格都与其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五、家庭因素与性格。影响人的性格的家庭因素有很多方面,不同的养育态度会直接影响子女不同性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对子女采取严厉型态度,子女容易容易形成执行拗、冷淡、粗暴、依赖、自卑等**性格特征;采取放任型的态度,子女容易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或消极、与世无争和玩世不恭的性格特征;采取溺爱型的态度,子女容易形成任性、幼稚、以自我为中心、撒娇放肆、缺乏**性、胆小怕事、对人没有礼貌等消极的性格特征;采取**型的态度,子女容易形成**、直率、积极、协作社会适应性强等积极的性格特征。由此可见,父母的态度如何对子女性格形成至关重要。
六、教育因素与性格。学校教育对人的性格的形成,特别是人对社会、事业、人的看法和态度的形成,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理想、奋斗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孩子都是遗传父母的基因,就是命运已经被决定了吗

最近听说有一种基因检测,可以查出孩子的天赋特长,是真的吗?

什么是遗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相信不少宝妈宝爸最近应该没少听说过基因检测技术吧,毕竟最近一段时间里,很多人的朋友圈里都出现了一种,名为通过基因检测就可以测试出孩子天赋的新闻。而在这些新闻中普遍提到了

父亲基因对后代健康影响有多大?

一个人的健康或患病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遗传有关,但是,在具体的疾病上,父母的基因要负的责任却并不相同。过去的研究揭示了很多疾病与母亲的基因有关,例如,母亲的年龄越大(超过35岁以上),基因突变的几率越大,其子女患唐氏综合征(先天愚性)的可能性也越大。但是,过去的研究较少关注一些与父亲基因有关的疾病。统计发现,每88名孩子就有一人患自闭症,而且男孩的自闭症发病率是女孩的5倍以上。那么,这种主要涉及男孩的疾病是与母系遗传有关还是与父系遗传有关呢?

现在,研究发现,类似自闭症一类的疾病主要与父系遗传有关。

【为人之父要趁早】

“出名要趁早”的名言同样适用于为人之父。如果为人之父太晚,就不仅容易让后代患自闭症,而且也容易让后代患精神**症等疾病。研究发现,男人做父亲的年龄底线是不能超过40岁。

早在2006年,美、英研究人员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年龄超过40岁的父亲生下的孩子比30岁以下男性生育的孩子患自闭症的几率要高约6倍。由于参与这项调查的人较多,具有较为可信的统计学意义。这项研究调查了13.2万名20世纪80年代在以色列出生的犹太裔青少年,结果发现,若小孩出生时父亲的年龄在15~29岁,孩子患上自闭症的比率只有6/10000;但若小孩出生时父亲年龄在30~39岁,后代患自闭症的比率上升到9/10000(为上组人群的1.6倍)。

若当父亲时男子的年龄是40~49岁的“高龄”,其后代患自闭症的比率则猛增到32/10000(增加到5.75倍)。男性若50岁才做父亲,其后代患自闭症的比率上升到52/10000。也就是说,父亲年纪越大,孩子患自闭症的比率越高,而且,父亲的年龄每增加10岁,产下自闭症孩子的比率就会翻番。

当时,研究人员推测这与男性的基因突变有关,但具体是什么基因突变并不清楚。

现在,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的研究获得了一些线索。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年龄较大的雄性小鼠会出现与发育异常有关的多个基因突变,这或许能解释为何父亲年龄越大,子女患自闭症和精神**症等疾病的几率越高。

研究人员首先让3个月大的年轻雌性小鼠与相同年龄的雄性小鼠交配,然后也让这些3个月大的雌性小鼠与年龄较大(12~16个月)的雄性小鼠交配。结果发现,在年龄较大的雄性小鼠所生的后代中出现了6个新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基因包括几个过去已知的与自闭症、精神**症和大脑发育有关的基因。

【胚系突变是重要原因】

为何父亲的基因突变会导致后代患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呢?最近另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基本原因在于,早在父母的生殖细胞形成时,就可能发生胚系突变(又称新生突变),尤其是父方的胚系突变对神经发育异常类疾病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美国的研究人员对10对同卵双胞胎自闭症患者及其正常父母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他们发现,在总共60亿个碱基对中有近600个胚系突变,其中在每个孩子身上平均检测出了60个突变。但是,胚系突变显然也与孩子出生时父母的年龄有关。为了研究年龄对胚系突变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对父亲年龄偏大(>40岁)和偏小(<30岁)两组各5个家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如果父亲年龄较大,如超过40岁,则孩子体内源自父亲的胚系突变较高,但母亲年龄与胚系突变的关系不大。而且,胚系突变显然要比人类基因组的平均突变率要高。同时,一些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自闭症)的基因比一般的基因更加易变。

无独有偶,现在的基因组关联研究也为包括自闭症在内的人类一些疾病主要是遗传自父系提供了证据。所谓的基因组关联研究就是把负责某种功能和引发某些疾病相关的多种基因进行全面研究,以获得更多的疾病在遗传学上的证据。

基因组关联研究不仅可以确认一些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而且可以查明这些基因是来自父方还是母方。例如,冰岛的科学家对超过38000名冰岛人的基因型所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除了自闭症,一些与癌症和糖尿病相关的基因都源自父系。过去发现,与*腺癌相关的1个基因、与基底细胞癌相关的1个基因和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3个基因等5个基因都来自父方。

【自然选择和治疗同时并举】

遗传对于疾病和寿命有重要作用,但是自然选择也会通过扬长避短来减少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的发生,这在男性遗传的精神疾病方面更为明显。

英国与瑞典的研究人员对瑞典230万名出生于1950~1970年的人进行研究,以评估生育和自然选择对精神疾病的影响。对这些人进行的疾病研究包括精神**症、自闭症、躁狂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药物滥用和成瘾。研究人员主要是对比他们与其没有生病的兄弟姐妹以及普通人群的生育力,并评估致病性基因遗传给后代的几率。

研究发现,无论是男是女,一个人如果患有上述疾病中任意一种,意味着其家族拥有致病基因,因此他们的兄弟姐妹的生育率也会受到影响,但是,致病基因对男性的生育力的影响显然要大于女性。例如,患有精神**症和躁狂症的病人的姐妹拥有显著增加的生育力,但是,患有精神**症和自闭症的病人的兄弟却表现出显著降低的生育力。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以从自然选择获得解释。正如现在一些研究已经证明,精神**症和自闭症主要由父系基因遗传,因此,在生育时,自然选择也会发生作用,会抑制那些家族中有致病基因的男性少生孩子,避免让后代更多的人患病。这种抑制也是通过在生命初期时对胚胎的选择来实现的。由于有基因**,一些男性的生育力降低,包括不容易让妻子怀孕,或者即使让妻子怀孕,也可能因为有基因**而致胚胎流产,从而避免不健康的后代出生。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益处。

另一方面,尽管自然选择能避免患病后代的出生,但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因而在人类的生育中会出现一些带有自闭症和精神**症基因的孩子,在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他们发病。因此,需要进行预防和治疗。

现在,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自闭症这类主要源自父系基因的疾病并非只有一两个基因,而是有多种基因。他们对2000多名不同类型自闭症的患者进行多基因分析,在其中16种基因中发现了27种随机突变。而且,可以确定与自闭症有关的基因突变有6种:CHD8、DYRK1A、GRIN2B、TBR1、PTEN和TBL1XR。这些基因突变可能是造成1%偶发性自闭症的病因。

显然,预防和治疗自闭症要从多基因着手。不过,对动物实验也有了可喜的结果。一些研究人员发现eIF4E蛋白合成水平过高的小鼠表现出类似自闭症的行为,包括反复掩埋石头等重复性行为、社交减少以及行为缺乏灵活性,如无法通过稍作修改的迷宫。而且,这些小鼠与异常行为有关的大脑区域中,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也发生了改变。

但是,研究人员利用药物4EGI-1来减少eIF4E蛋白的合成水平,以便让自闭症小鼠的蛋白合成恢复到正常水平,由此治疗自闭症。治疗后的检测表明,这些小鼠大脑中eIF4E蛋白的合成水平恢复到了与正常小鼠相当的水平。而且,对小鼠行为的观察和测试发现,接受治疗的小鼠重复性行为减少,与其他小鼠的交流增多,并且成功地通过了稍作修改的迷宫,说明其行为的灵活性增强。

这些研究证明,尽管自闭症主要由父系遗传引起,但通过预防和治疗,将来是可以治愈和减少这类疾病发生的。

遗传对小孩子的智力来说,会有哪些重大影响?

首先下一个结论,孩子的智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遗传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为什么呢?从遗传学的角度上来看,人的后代总是会带有上一代甚至是上上一代人的某些特征,基因上与自己的父母也十分相似,智力呢?同样会受到基因的影响。

上个世纪,遗传学家持续关注了六千多对夫妇,持续了十年时间,用数据证明了,在某些情况下,高智商夫妇结合生下来的孩子智商往往也很高。一般来说,高智商的夫妇生的孩子多半会遗传高智商,而智商一般的夫妇生下来的孩子,孩子的智商也是一般,而智力**者生下的孩子有一定的概率遗传父母的智力**,当然并非必然,有些高智商夫妇生下来的孩子也有智力**,而有些智力**的夫妇却生下来了智力正常的孩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遗传学家发现了一点,这些“特殊的”孩子,他们并没有遗传自己父母的情况,而是隔代遗传,遗传了自己爷爷奶奶的智力状态。

理查德尼斯贝特,这是目前最有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是关于父母对孩子智商的影响,他与多位研究人类智力的科学家进行多年的研究,最后得出了一个确定的结论,人的智力上限受到了父母的遗传的影响,甚至遗传对人的智力影响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五到百分之七十,剩下的部分是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智商高的情况下,孩子多半会智商高。

但是也不必纠结,智力高并不一定代表着学习什么的一定会好,因为智力只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并非决定性因素,除非一个人的智商高破天际,这种人被称为天才,但是天才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呢?而作为父母更应该重视的是孩子的教育,和孩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父亲基因对后代健康影响有多大?

一个人的健康或患病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遗传有关,但是,在具体的疾病上,父母的基因要负的责任却并不相同。过去的研究揭示了很多疾病与母亲的基因有关,例如,母亲的年龄越大(超过35岁以上),基因突变的几率越大,其子女患唐氏综合征(先天愚性)的可能性也越大。但是,过去的研究较少关注一些与父亲基因有关的疾病。统计发现,每88名孩子就有一人患自闭症,而且男孩的自闭症发病率是女孩的5倍以上。那么,这种主要涉及男孩的疾病是与母系遗传有关还是与父系遗传有关呢?

现在,研究发现,类似自闭症一类的疾病主要与父系遗传有关。

【为人之父要趁早】

“出名要趁早”的名言同样适用于为人之父。如果为人之父太晚,就不仅容易让后代患自闭症,而且也容易让后代患精神**症等疾病。研究发现,男人做父亲的年龄底线是不能超过40岁。

早在2006年,美、英研究人员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年龄超过40岁的父亲生下的孩子比30岁以下男性生育的孩子患自闭症的几率要高约6倍。由于参与这项调查的人较多,具有较为可信的统计学意义。这项研究调查了13.2万名20世纪80年代在以色列出生的犹太裔青少年,结果发现,若小孩出生时父亲的年龄在15~29岁,孩子患上自闭症的比率只有6/10000;但若小孩出生时父亲年龄在30~39岁,后代患自闭症的比率上升到9/10000(为上组人群的1.6倍)。

若当父亲时男子的年龄是40~49岁的“高龄”,其后代患自闭症的比率则猛增到32/10000(增加到5.75倍)。男性若50岁才做父亲,其后代患自闭症的比率上升到52/10000。也就是说,父亲年纪越大,孩子患自闭症的比率越高,而且,父亲的年龄每增加10岁,产下自闭症孩子的比率就会翻番。

当时,研究人员推测这与男性的基因突变有关,但具体是什么基因突变并不清楚。

现在,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的研究获得了一些线索。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年龄较大的雄性小鼠会出现与发育异常有关的多个基因突变,这或许能解释为何父亲年龄越大,子女患自闭症和精神**症等疾病的几率越高。

研究人员首先让3个月大的年轻雌性小鼠与相同年龄的雄性小鼠交配,然后也让这些3个月大的雌性小鼠与年龄较大(12~16个月)的雄性小鼠交配。结果发现,在年龄较大的雄性小鼠所生的后代中出现了6个新的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基因包括几个过去已知的与自闭症、精神**症和大脑发育有关的基因。

【胚系突变是重要原因】

为何父亲的基因突变会导致后代患一些严重的精神疾病呢?最近另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基本原因在于,早在父母的生殖细胞形成时,就可能发生胚系突变(又称新生突变),尤其是父方的胚系突变对神经发育异常类疾病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美国的研究人员对10对同卵双胞胎自闭症患者及其正常父母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他们发现,在总共60亿个碱基对中有近600个胚系突变,其中在每个孩子身上平均检测出了60个突变。但是,胚系突变显然也与孩子出生时父母的年龄有关。为了研究年龄对胚系突变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对父亲年龄偏大(>40岁)和偏小(<30岁)两组各5个家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如果父亲年龄较大,如超过40岁,则孩子体内源自父亲的胚系突变较高,但母亲年龄与胚系突变的关系不大。而且,胚系突变显然要比人类基因组的平均突变率要高。同时,一些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自闭症)的基因比一般的基因更加易变。

无独有偶,现在的基因组关联研究也为包括自闭症在内的人类一些疾病主要是遗传自父系提供了证据。所谓的基因组关联研究就是把负责某种功能和引发某些疾病相关的多种基因进行全面研究,以获得更多的疾病在遗传学上的证据。

基因组关联研究不仅可以确认一些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而且可以查明这些基因是来自父方还是母方。例如,冰岛的科学家对超过38000名冰岛人的基因型所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除了自闭症,一些与癌症和糖尿病相关的基因都源自父系。过去发现,与*腺癌相关的1个基因、与基底细胞癌相关的1个基因和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3个基因等5个基因都来自父方。

【自然选择和治疗同时并举】

遗传对于疾病和寿命有重要作用,但是自然选择也会通过扬长避短来减少疾病,尤其是精神疾病的发生,这在男性遗传的精神疾病方面更为明显。

英国与瑞典的研究人员对瑞典230万名出生于1950~1970年的人进行研究,以评估生育和自然选择对精神疾病的影响。对这些人进行的疾病研究包括精神**症、自闭症、躁狂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药物滥用和成瘾。研究人员主要是对比他们与其没有生病的兄弟姐妹以及普通人群的生育力,并评估致病性基因遗传给后代的几率。

研究发现,无论是男是女,一个人如果患有上述疾病中任意一种,意味着其家族拥有致病基因,因此他们的兄弟姐妹的生育率也会受到影响,但是,致病基因对男性的生育力的影响显然要大于女性。例如,患有精神**症和躁狂症的病人的姐妹拥有显著增加的生育力,但是,患有精神**症和自闭症的病人的兄弟却表现出显著降低的生育力。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以从自然选择获得解释。正如现在一些研究已经证明,精神**症和自闭症主要由父系基因遗传,因此,在生育时,自然选择也会发生作用,会抑制那些家族中有致病基因的男性少生孩子,避免让后代更多的人患病。这种抑制也是通过在生命初期时对胚胎的选择来实现的。由于有基因**,一些男性的生育力降低,包括不容易让妻子怀孕,或者即使让妻子怀孕,也可能因为有基因**而致胚胎流产,从而避免不健康的后代出生。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益处。

另一方面,尽管自然选择能避免患病后代的出生,但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因而在人类的生育中会出现一些带有自闭症和精神**症基因的孩子,在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他们发病。因此,需要进行预防和治疗。

现在,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自闭症这类主要源自父系基因的疾病并非只有一两个基因,而是有多种基因。他们对2000多名不同类型自闭症的患者进行多基因分析,在其中16种基因中发现了27种随机突变。而且,可以确定与自闭症有关的基因突变有6种:CHD8、DYRK1A、GRIN2B、TBR1、PTEN和TBL1XR。这些基因突变可能是造成1%偶发性自闭症的病因。

显然,预防和治疗自闭症要从多基因着手。不过,对动物实验也有了可喜的结果。一些研究人员发现eIF4E蛋白合成水平过高的小鼠表现出类似自闭症的行为,包括反复掩埋石头等重复性行为、社交减少以及行为缺乏灵活性,如无法通过稍作修改的迷宫。而且,这些小鼠与异常行为有关的大脑区域中,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也发生了改变。

但是,研究人员利用药物4EGI-1来减少eIF4E蛋白的合成水平,以便让自闭症小鼠的蛋白合成恢复到正常水平,由此治疗自闭症。治疗后的检测表明,这些小鼠大脑中eIF4E蛋白的合成水平恢复到了与正常小鼠相当的水平。而且,对小鼠行为的观察和测试发现,接受治疗的小鼠重复性行为减少,与其他小鼠的交流增多,并且成功地通过了稍作修改的迷宫,说明其行为的灵活性增强。

这些研究证明,尽管自闭症主要由父系遗传引起,但通过预防和治疗,将来是可以治愈和减少这类疾病发生的。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x0d\x0a2、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x0d\x0a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x0d\x0a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父母的基因,哪个对宝宝的影响最大

准妈妈们,看着自己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你一定会跟孩子他爹争论肚子里的孩子会长得像谁的问题吧?虽说相貌遗传这问题是难预知的,但从科学角度来说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身高是谁的遗传大?——父母各占一半在营养状况下的前提下,孩子的身高有70%的主动权掌握在父母的手里,父母的遗传是决定孩子身高的主要因素,因为决定身高的因素35%来自父亲,35%来自母亲。假若父母双方个头不高,那就要靠宝宝后天那30%的努力了。智力是谁的遗传大?——妈妈智力有一定的遗传性,同时受到环境、营养、教育等后天因素的影响。据科学家评估,遗传对智力的影响约占50%-60%,就遗传而言,妈妈聪明,生下的孩子大多聪明,如果是个男孩子,就会更聪明。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人类与智力有关的基因主要集中在X染色体上。女性有2个X染色体,男性只有1个,所以***智力在遗传中就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为证明此点,我们首先来复习下高中生物知识:男宝宝和女宝宝是怎样来的?男生是XY,X (卵)是来自母亲,Y(**)是来自父亲。女生是XX,X (卵)是来自母亲,X(**)是来自父亲。所以生男生女都是先生的错,不要怪罪***肚皮不争气。请注意:男生是XY,所以男生的智商全部都是来自母亲的遗传,女生是XX,所以女生的智商是父亲跟母亲各有一半影响。因为女生的智商是父亲母亲都有影响,所以会有中和的效应。所以女生智商的分布会呈现自然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就是倒钟状,中间最多,两边较少。然后男生因为是完全只受一方影响,所以男生智商分布会呈现在偏向在两个极端。也就是说,男生天才比较多,但是同时,蠢材之中也是男生特别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1. 你要判断一个男生聪不聪明,看他妈妈就知道了。可是,你又要怎么判断一个男生的妈妈聪不聪明?......。.想不出简便的方法。2. 然后我们用机率来算:生男孩的机率= 1/2;生女孩的机率=1/2。生男孩的时候,母亲对于男孩智商的影响力= 1生女孩的时候,母亲对于女孩智商的影响力= 1/2所以说母亲跟父亲对于下一代智商的影响力(期望值)的比例是1*1/2 + 1/2*1/2 : 0*1/2 + 1/2*1/2= 0.75 : 0.25= 3 : 1= 母: 父所以说,如果你:1. 是男生,如果你觉得你很笨的话。你千万要娶一个聪明的女生来。这样你小孩翻盘的机率还有七成五,人生还是充满了希望。2. 是女生,如果你觉得你很笨的话,因为,你翻人家盘的机率有七成五...。.啊,我不能再说了.......。.总之,最近天气不错,出去走走。3. 当你看到一个男生很聪明的时候,则,他父亲很聪明的机率是0% (应该说,就算他父亲很聪明,也对他是没有影响的),可是他母亲很聪明的机率是100%。所以说,如果你在考虑要嫁给一个很聪明的男生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他妈妈,可能会是一个很会算计的婆婆。反之,当你看到一个男生很笨的时候,没错,他通常会很有钱,这是上帝的安排,上帝为了不让人类灭亡,所以他会让很笨的人很有钱,这样他才能娶到聪明的女生。性格是谁的遗传大?——爸爸。性格是父亲的遗传大。性格的形成固然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后影响。比较而言,爸爸的影响力会大过妈妈。其中,父爱的作用对女儿的影响更大。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父亲在女儿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温柔个性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有一位专家提出,父亲能传授给女儿生活上的许多重要的教训和经验,使女儿的性格更加丰富多彩。相貌是谁的遗传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肤色:总遵循“相乘后再平均”的自然法则,让人别无选择。若父母皮肤较黑,绝不会有**肌肤的子女;若一方白一方黑,大部分会给子女一个“中性”肤色,也有更偏向一方的情况。眼睛:(眼形)孩子的眼形、大小遗传自父母,大眼睛相对小眼睛是显性遗传。父母有一人是大眼睛,生大眼睛孩子的可能就会大一些。(双眼皮)双眼皮是显性遗传,单眼皮与双眼皮的人生宝宝极有可能是双眼皮。但父母都是单眼皮,一般孩子也是单眼皮。(眼球颜色)黑色等深色相对于浅色而言是显性遗传。也就是说,黑眼球和蓝眼球的人,所生的孩子不会是蓝眼球。(睫毛)长睫毛也是显性遗传的。父母只要一人有长睫毛,孩子遗传长睫毛的可能性就非常大。鼻子:一般来讲,鼻子大、高而鼻孔宽呈显性遗传。父母中一人是挺直的鼻梁,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就很大。鼻子的遗传基因会一直持续到成年,小时候矮鼻子,成年还可能变成高鼻子。耳朵:耳朵的形状是遗传的,大耳朵相对于小耳朵是显性遗传。父母双方只要一个人是大耳朵,那么孩子就极有可能也是一对大耳朵。下颚:是不容“商量”的显性遗传。父母任何一方有突出的大下巴,子女常毫无例外地长着酷似的下巴,“像”得有些离奇。肥胖:会使子女们有53%的机会成为大胖子,如果父母有一方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便下降到40%。这说明,胖与不胖,大约有一半可以由人为因素决定,因此,父母完全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充分运动使自己体态匀称。秃头:造物主似乎偏袒女性,让秃头只传给男子。比如,父亲是秃头,遗传给儿子概率则有50%,就连母亲的父亲,也会将自己秃头的25%的概率留给外孙们。这种传男不传女的性别遗传倾向,让男士们无可奈何。青春痘:这个让少男少女耿耿于怀的容颜症,居然也与遗传有关。因为父母双方若患过青春痘,子女们的患病率将比无家庭史者高出20倍。腿型:酷似父母的那双脂肪堆积的腿,完全可以通过充分的锻炼而塑造为修长健壮的腿。倒是那双腿若因遗传而显得过长或太短时,就无法再塑,只有听任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