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幼儿骨的作用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学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分别有哪特点(学前儿童的骨和骨骼肌各有什么特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学前儿童的骨骼和肌肉分别有哪特点
3-6岁儿童的骨骼中,有机物、无机盐各占一半。由于比例上的差异,所以小儿骨骼有以下特点:(1)需要不断钙化。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身高的不断增长,实际上是骨骼的不断增长。骨骼最初是以软骨的形式出现的,软骨必须经过钙化,才能成为坚硬的骨骼。在骨骼钙化的过程中,需要钙、磷为原料,还需要维生素D,以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机体如果缺少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软骨病)。因此,多带孩子晒太阳,可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2)富于弹性、易变形。小儿的骨骼柔软、弹性大,容易受**姿势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如驼背、脊柱侧弯等。因此,要特别注意小儿的坐、走、站的正确姿势。
前儿童的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及糖原少,如走步、跑步、爬行等动作。这类动作的结构较为简单,幼儿较容易学会和掌握,也比较容易形成自动化。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耐力比较差,容易产生疲劳,所以对于幼儿来说,不适合进行长时间的跑步。
学前儿童卫生学,全面的保育观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牙及*牙列的完整有助于发挥儿童的咀嚼功能,提高儿童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通过咀嚼,*牙能将咀嚼力通过牙根传至颌骨,给颌、颅底等软组织以功能性**,促进其血液、淋巴循环,增强其代谢,进而有助于颌面部正常发育和大脑的生长发育。
2、有利于恒牙的萌出和恒牙列的形成。
*齿的发育为口腔定型打下了基础,并且为继承恒牙的萌出预留位置,*牙过早丧失邻牙发生移位,继承恒牙因间隙不足而位置异常,*牙过早丧失可使继承恒牙过早或过迟萌出。*牙对恒牙的萌出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3、有利于发音及保护心理。
*牙萌出期和*牙列期是儿童发音和学讲话的主要时期,正常的*牙列有助于儿童正确发音。*牙的损坏,尤其是上*前牙的大面积龋或过早丧失,常给儿童心理上带来****。
幼儿统的特点与卫生保健有哪些?
消化系统由消化**和消化腺组成,消化**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直肠和*门。消化腺包括:胃腺和小肠腺、唾液腺、肝、胆汁、胰腺。
小儿由于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与**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其消化系统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1.口腔
(1)小儿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容易损伤和出血,故不能用手或粗糙的物品擦洗。舌短而宽,咀嚼肌发育好,所以出生后即能吮奶。新生儿唾液腺发育不完善,唾液分泌量小,5个月内婴儿唾液反应呈酸性,不利于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
(2)处于换牙阶段时,幼儿口腔较小,黏膜薄嫩,易于损伤。婴儿的牙齿叫*牙,在出生后6~8个月开始出牙(也有早在4个月或晚至10个月才出牙的,这都属于正常范围),2岁左右基本出齐,共20个。从6、7岁开始,*牙松动。先后脱落,逐渐换上恒牙。13岁左右换牙完毕,共32个,其中有20个与*牙交换,12个磨牙是在*牙后边增生出来的。4个智齿,通常在25岁出齐,有的人终生不出。
儿童换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新生儿有20个*牙的牙胚,婴儿期,在*牙萌出的过程中,恒牙已开始发育;在恒牙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中,*牙的牙根逐渐被吸收。于是,*牙松动、脱落,恒牙露出牙槽。儿童恒牙出现的顺序和*齿萌出的顺序基本上是一致的。
(3)易得龋齿。幼儿*牙釉质较薄,牙本质软脆,容易被残留在齿缝里的食物经细菌作用而腐蚀,产生龋齿;受忽冷忽热的**或咬硬东西,也可能使釉质产生裂缝或脱落。*牙的牙髓腔较大,外层组织较薄,一旦龋齿,很容易穿通,使牙神经暴露在外,引起疼痛。
龋齿的危害性很大:幼儿不能很好地咀嚼食物,势必加重胃的负担,造成消化**;引起牙周围组织的感染,病菌会从患处侵入机体引起其他疾病。如胃炎、风湿病、心脏内膜炎等。使恒牙的萌出受到阻碍或错位,影响换牙的正常进行,造成牙列畸形。
2.食道与胃的特点
(1)食道。幼儿食道比**的短而狭窄,黏膜薄嫩,管壁弹性较差,易于损伤。
(2)胃。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至开始行走时,才逐渐变为垂直,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关闭作用不强,过多吞咽空气后,容易发生溢奶现象。幼儿胃的容积较小,胃黏膜薄嫩;胃壁肌肉组织、弹性组织及神经组织的发育都未完善,伸展、蠕动机能差;胃腺数目和胃液中消化酶含量少,胃酸浓度低。所以,幼儿消化能力较弱。
3.肠的特点
(1)吸收能力比较强,**肠的总长度为躯干的8~9倍,儿童肠的总长度相当于躯干的12~13倍;肠黏膜发育较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肠的内径较宽,分布在肠壁上的绒毛数几乎和**相等。所以,儿童的吸收能力相对比消化能力强。
(2)肠的位置不太固定,婴幼儿由于肠的位置不稳固,容易发生肠套叠,尤其是婴儿。
(3)肠壁肌肉组织弹性较差。幼儿由于肠壁肌肉组织弹性较差,肠的蠕动能力比**弱,肠的内容物通过较慢。因此,儿童容易发生便秘和粪中毒。
4.肝脏的3大特点
(1)幼儿的肝脏相对来说比**大。5~6岁的儿童肝重约占身体的3.3%,而**只占2.8%。正常婴儿的肝脏常可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约两厘米处摸到,质软如舌;6~7岁以后缩入肋弓内不易触摸到。
(2)胆囊小,胆汁少。幼儿由于肝小叶和肝细胞发育不健全,胆囊小,分泌胆汁较少,消化脂肪的能力差。
(3)解毒功能差。幼儿的肝脏解毒功能差,抵抗力弱,容易感染。同时,幼儿肝脏血管丰富,含血量较多,结缔组织少,肝细胞代谢旺盛,所以患肝炎后恢复快,肝不易硬化。
5.胰腺的特点
小儿有胰腺但不发达,刚出生时仅重2~3.5克,4~5岁时重20克,**可达65~100克。婴幼儿胰腺富有血管及结缔组织,但实质细胞较少,分化不全。新生儿期,胰腺已能分泌较多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但淀粉酶在3个月以下的孩子身上活性较低,因此,不宜过早地喂婴儿淀粉类食物。幼儿期,胰腺分泌的消化液接近**标准,跟肠液协同作用,保证了小肠内消化过程的最后完成。消化功能健全,孩子就能获取充足的营养,促使机体健康地生长发育。因此,必须注意儿童消化系统的卫生。
学前儿童骨的结构和成分有什么特点?
3-6岁儿童的骨骼中,有机物、无机盐各占一半。由于比例上的差异,所以小儿骨骼有以下特点:(1)需要不断钙化。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身高的不断增长,实际上是骨骼的不断增长。骨骼最初是以软骨的形式出现的,软骨必须经过钙化,才能成为坚硬的骨骼。在骨骼钙化的过程中,需要钙、磷为原料,还需要维生素D,以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机体如果缺少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软骨病)。因此,多带孩子晒太阳,可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2)富于弹性、易变形。小儿的骨骼柔软、弹性大,容易受**姿势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如驼背、脊柱侧弯等。因此,要特别注意小儿的坐、走、站的正确姿势。
前儿童的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及糖原少,如走步、跑步、爬行等动作。这类动作的结构较为简单,幼儿较容易学会和掌握,也比较容易形成自动化。由于幼儿的年龄小,耐力比较差,容易产生疲劳,所以对于幼儿来说,不适合进行长时间的跑步。
儿童的骨骼有什么特点?如何促使骨骼正常发育?
儿童的骨骼中,有机物、无机盐各占一半。常有以下特点:(1)需要不断钙化。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身高的不断增长,实际上是骨骼的不断增长。骨骼最初是以软骨的形式出现的,软骨必须经过钙化,才能成为坚硬的骨骼。在骨骼钙化的过程中,需要钙、磷为原料,还需要维生素D,以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小儿机体如果缺少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软骨病)。因此,多带孩子晒太阳,可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2)富于弹性、易变形。小儿的骨骼柔软、弹性大,容易受**姿势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如驼背、脊柱侧弯等。因此,要特别注意小儿的坐、走、站的正确姿势。
人和哺*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组成.A.骨B.骨连接C.骨骼肌D.A B C三
动物的运动方式都是以一定的结构作为基础的,人等哺*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有的骨连接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有的稍微能活动,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接;还有一种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故选:D
根据儿童青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在开展体育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强度
儿童少年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要形式,强度不可过大,时间也不要太长,随年龄的增加,运动强度才可逐渐增加。
2、呼吸
儿童体育锻炼时往往出现呼吸与运动不协调的现象,所以,儿童应有意识地加深呼吸,运动时特别注意深呼气。
3、呼吸道卫生
注意呼吸道卫生,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
儿童体育锻炼须知
体育锻炼时,应避免做单一肢体长时间负荷较大或左右腿负荷不匀的动作;在做一些静止性动作时要多休息、变化**及着力点,防止造成脊柱弯曲,骨盆和肢体畸形。负重练习要慎用,过重负荷会使骨化过早完成,影响身高的发育。
掌握儿童少年解剖生理特点,合理安排体育运动,有利于儿童少年的健康发展。儿童与**相比关节面软骨较厚,关节囊较薄,关节内外韧带较薄而且松弛,关节周围的肌肉较细长,所以其伸展性和活动范围都大于**,关节柔韧性与灵活性都易得到发展。但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容易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