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地理天气类别划分标准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我国一般以什么标准划分天气?(我国一般以什么标准划分天气区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我国一般以什么标准划分天气?
为了表示各地具有实际气候意义的季节,一般应用温度高低来划分季节。在我国比较通行的是用每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为冷与暖的分界温度,22℃为暖与热的分界温度。在10℃以下定为冬季,10~22℃之间定为春秋季,22℃以上定为夏季。
气候分类法有哪些?分别分出哪些气候?
一、气候类型的形成
由于热量与水分结合状况的差异,或水分季节分配不同,或有巨大的山地、高原存在,有的同一个气候带内其内部气候仍有一定差异,可进一步划分若干气候类型。例如,大气环流条件不同,同是**带气候带,亚欧**的东岸是季风气候类型,西岸是地中海气候类型。
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
(一)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新几内亚岛(又称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自然植被为热带雨林。
(二)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分干湿两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而长的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
(三)热带沙漠(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1)热带干旱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高压带控制下的**内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全年受热带**气团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数十毫米或更少,日照丰富,气温很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30℃左右。热量与水分矛盾突出。世界大沙漠的分布与形成,与热带干燥气候密切相关。自然植被是荒漠。
(2)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四)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东岸,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我国云南大部、西藏东南角等地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盛行风向的季节转换显著。夏半年受赤道气团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气候特征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热带**气团控制下,降水明显减少,形成干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90%以上,旱雨两季分明。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2)**带气候
(五)**带季风气候与**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1)**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带**东岸,以亚洲**东部,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东南部,南美**东部、澳大利亚东南部和非洲**东南角为典型。盛行风向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受极地**气团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水分季节分配不均。自然植被是**带常绿阔叶林(东亚显著的原因:背靠最大的**,面临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2)**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在北美洲东南部及南美洲阿根廷东部地区及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分布。这些地区,由于冬季也有相当数量的降水,冬夏干湿差别不大,所以叫**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成因也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只不过该气候分布地区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没有前者强,且降水比前者多。
(六)**带地中海气候
主要分布在**带**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西岸,澳大利亚**和非洲**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为高压控制,这里受热带**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干燥、炎热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受西风带(地中海锋带)影响,温暖多雨。自然植被是常绿硬叶阔叶林和常绿灌木林。
(七)**带沙漠(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1)**带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南, 北, 纬25°~35°的**西部和内陆地区, 其基本特点与热带沙漠气候相似, 也是全年干旱少雨, 夏季高温炎热, 但因纬度稍高, 冬季气温比热带沙漠气候低。
(2)**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全年干旱少雨。与**带干旱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夏季气温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30℃;年降水量较多,大于250mm,所以土壤储水量增大,能够维持草类生长。
(八)**带草原气候
特点基本与热带草原气候相同,但分布在**带。
3)温带气候
(九)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西岸,如西欧、北美和南美西岸狭长地带,以西欧为典型。这里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海洋气流吹向**,海洋调节作用显著。气候特征是: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而且季节分配均匀。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到60度。**西岸,以西欧的英国、荷兰、比利时、丹麦为典型。其次如美国的西雅图、加拿大的温哥华、新西兰的惠灵顿等。
(十)温带**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和北美**的内陆地区。这里距海洋远,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环不活跃,主要受**气团控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相当寒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自然植被是荒漠或荒漠草原或草原。
(十一)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东部,
如我国华北、东北与苏联远东地区。冬夏盛行风向明显交替。冬季风,受极地**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主要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具有**性特征。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或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十二) 温带阔叶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西欧、东亚和北美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也称温带森林气候。
(十三)温带草原气候
又称温带**性半干旱气候,温带森林气候与温带沙漠气候之间的过渡气候。这种气候具有明显的**性,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为200-450mm,集中在夏季,干燥程度不如沙漠气候。分布范围,从黑海沿岸往东,横贯中亚,经蒙古的边缘地区、中国的准葛尔盆地,***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西部,东西连成带状;在中美中西部为一南北向的宽带;在南美南部东海岸也有一狭长地带。
(十四)温带沙漠(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又称温带**性干旱气候
(1) 温带**腹地沙漠地区的气候。极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 ,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夏季炎热,白昼最高气温可达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云量少,相对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亚和中国塔里木盆地属沙漠气候。
(2)温带半干旱气候在干旱气候的外围,夏季温度比温带干旱气候低,降雨量也比温带干旱气候大。
4)亚寒带气候
(十五)亚寒带**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北部,北美**北部。全年受极地**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影响,冬季还受到冰洋气团影响。冬季漫长严寒,暖季温凉短促;降水量少,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弱,为湿润地区。自然植被为针叶林。
5)极地高山气候
(十六)极地苔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和北美**北冰洋沿岸。常受冰洋气团和极地**气团影响,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藓、地衣类)。
(十七)极地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岛内部。全年非常严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为全球气温最低地区。南极**年平均气温-29℃— -35℃,北极地区-22℃以下,全年多暴风雪。
(十八)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区,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目前,气候变化,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地区的问题,应该是全球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下面四方面统一认识:
第一,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世界携手合作,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发达国家应该率先减排,并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承诺。
第二,气候变化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应该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统筹协调起来,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应该促进而不是阻碍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
第三,术进步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国际社会要增加资金投入,扩大信息交流,在技术创新、推广和利用方面加强合作,提高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第四,气候变化是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应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变能力,增强应对气候灾害的能力。
高中地理 气候类型如何判断? 求简练易懂清晰
一、先看气温,判南北半球。
如果最高气温出现在7、8月份,最低月份在1、2月份,一般就是北半球的;如果最高气温出现在1、2月份,最低月份出现在7、8月份一般就是南半球了。
二、再看气温,分寒、温、热三带:
如果年均温高,且最冷月一般在15度以上,说明是热带的四种气候。
如果最冷月在0度以上,15度以下,那就是**带季风气候及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以及温带海洋气候了。
如果最冷月在0度以下,那就是温带季风气候及温带**性气候了。
如果最热月气温在10度以下,全年均温低,则为极地气候。
三、看降水量及降水分布情况:
年雨型:如果年降水量较大,而且各月降水比较均匀,则可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如果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或夏半年),则可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温带**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类型。
少雨型:年降水量少,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和极地气候。
冬雨型:只有一种,那就是地中海气候。
在上述三步判断后,一般气候类型都可以判出。
地理学涉及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八字方针:“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以温定带:以温度判断处于哪个温度带,最冷月均温大于15°的是热带,在0-15°之间是**带,在-15到0°之间是温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例外,它的最冷月温度在0-15°之间),最热月均温<-5°,为极地气候 以水定型:再根据降水定型,只有地中海是冬雨型,很容易判断,还有热带雨林,热带沙漠都比较好判断,季风气候一般也容易判断,热带季风降水比热带草原降水多,温带**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温度来判断 热带雨林气候 又称“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5°~10°之间。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亚洲印度半岛西南沿海,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西海岸,菲律宾群岛和伊里安岛,大洋州从苏门答腊岛至新几内亚岛一带。 主要是纬度因素影响: 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量在100—180千卡/厘米*年范围内。使得全年高温。 太阳辐射再强烈的地区将变为沙漠。 2.大气环流:处在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3.海陆影响。热带雨林气候所在地都靠海或在大河流域,使其雨量充沛,并使气温差较小。地势较低,适合雨林生长。 4 .植被影响树的蒸腾作用强,使环境更加潮湿。 热带草原气候 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的较长干季。自然植被为热带稀数草原。 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形成湿季;受信风控制时,形成干季。其分布规律是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对此学生会产生疑问:“赤道低气压带的移动范围是在南北纬10°以内,它是怎么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的呢?”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这种气候的成因归纳为: 一、季风型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上被加强。 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 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类型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 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 两地由于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明显,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综上所述,夏季时,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赤道辐合带的影响,该带的位置一般也就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因此,也可以说是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的西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 1.降水量少而变率大:北非撒哈拉沙漠中的亚斯文曾有连续多年无雨的记录;而在南美智利北部沙漠的阿里卡,有连续十七年中仅下过三次可量出雨量的阵雨,而三次总量仅0.51厘米,降水量极少。同样位于智利北部沙漠的伊基圭曾连续四年无雨,但第五年的一次阵雨就降了15厘米,在另一年的一次阵雨记录竟达63.5厘米,可见变率之大。热带沙漠的降雨多为暴发性的阵雨,往往引起剧烈的水土流失。 2.气温高、温差大:由于云量少,日照强,又缺乏植被覆盖,空气湿度小,因此白天气温上升极快。在北非曾有高达58℃的记录,一般夏天的月均温大都在30℃~35℃之间,而且高温的时间很长,如阿拉伯半岛的亚丁,一年有五个月的月均温在30℃之上。沙漠的夜间较凉,因为整夜无云,地面辐射强,散热快,夜间最低温度一般在7℃~12℃之间,也有出现薄霜的日子。年温差一般在10℃~20℃左右,而日温差更大,在15℃~30℃之间。在北非的黎波里以南的一个气象测站,于1978年12月25日曾有白天最热达37.2℃,而晚上降至最低温-0.6℃的记录,日温差达37.8℃,真是可用“朝穿皮袄午穿纱”来形容。 3.蒸发强、相对湿度小:热带沙漠气候因为经常无云、风大、日照强、气温高、相对湿度小,因此蒸发力非常旺盛。可能蒸发散量约为降水量的二十倍以上,甚至达百倍。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很小,在埃及撒哈拉沙漠常出现2%左右的相对湿度。 **带沙漠气候 温带**性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 地中海季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记得采纳啊
天气预报中,晴天,少云,多云,*的划分标准是怎样的
晴天(或少云):指**无云,碧空如洗,或仅有少量云块,云量少于三成.
多云:指云层遮盖大部天空,总云量大于三成,小于七成,阳光可透过云层射到地面.
*天:云层几乎布满天空,总云量大于七成.
初中地理气温划分标准
最冷月均温低于0度是冬季寒冷,0~15度是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15度以上就可以算全年高温了。夏季一般说25度以上是炎热,20度上下(温带海洋性气候)用夏季凉爽,如果全年都低于0度就可以说终年寒冷了。
热带是指全年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上的地区,通常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带是估计我国的说法,按照我国的划分,是指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通常年温度在0摄氏度以上。南北温带是从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
温度影响
白天,阳光普照,大地接收热量后地面的温度逐渐升高。到太阳落山以后,近地面的气温渐渐降低,地表的温度也随之开始下降。可见,日出日落,地温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同时随着四季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这些变化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地温最高、最低值的出现时间,随深度增加而延迟。地温的高低对近地面气温和植物的种子发芽及其生长发育,微生物的繁殖及其活动,有很大影响。
中国地理气候的划分?
人民共和国的中国是一个拥有从热带到寒温带和高山气候变化的沙漠范围幅
员辽阔的国家。
而中国的气候主要是由伟大的季节风称为亚洲季风的逆转。 从10月至四月
的风往往一击来自中国和亚洲在伟大的高压系统,在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的
影响力发展呕心沥血。 从五月至九月或十月,作为亚洲**不断升温,成
为这个领域低压之一,风被吸引到中国无论是从印度洋和太平洋。 这些温
暖潮湿的风带来的降雨量大部分中国。
第二个对中国气候的重要控制纬度。 虽然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温暖或炎热的
夏天有一个在冬季气温都从北到南,从西部到东部沿海省份地区的巨大差
异。 中国北方,包括满洲,西伯利亚的严重程度已接近极度寒冷的冬天。
对于天气和中国气候的描述,全国分为以下主要气候区:东北中国包括满
洲,中国中部,南中国,西南中国,西藏,新疆和西部内陆,***。
东北中国包括满洲
这个区域大致包括大低地的黄何谷,***和东北地区整体的一部分。 冬
天非常寒冷频繁小雪和多霜。 低温度高达-33 ° C已被记录,但更典型的冬
季日最高气温约-4℃。 强风往往提出的尘埃云,这是非常麻烦的。 有一个
在冬季和夏季气温迅速下降,使向北在北满的河流是什么长达六个月冻结。
萨默斯是在温暖潮湿的大部分地区,可能是相当不舒服。 夏季降雨量几乎
是无处不在种植足够的,但往往是不可靠的,在几年的干旱可能是一个问
题。 气候特点是最不愉快的夏天潮湿和寒冷,冬季寒冷风增加。
中国中部
虽然主要是夏天雨季,有一些降雨一年四季,冬季天气较北方中国多变。
有潮湿的天气下进行,与在此期间发生的霜冻和冰雪寒流交替。 这个变量
冬季天气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体验到西欧和美国大西洋沿岸中部的国家。
夏天天气通常是温暖如从太平洋潮湿的空气移动潮湿。 热和湿度有时会不
舒服。 沿海地区偶尔会收到来自台风(热带气旋),其中加强在南中国
海,沿着海岸北向东非常大暴雨。 此外在中国中部的内陆有一个在长江中
上游流域的地方冬季和夏季明显温和接收雨水少的地区。 这个区域有一个
更舒适的气候随着冬季雪,霜不太频繁,夏季湿度不舒服。
中国南方
这个地区是部分在热带地区,并且是在最热烈和最潮湿的夏国的一部分。
降雨是非常沉重的五月至九月间沿海和丰富的内陆地区。 冬季温和,无霜
期几乎是未知之数。 夏季高温和湿度是非常不舒服。 台风频繁这里,可能
会带来强风和为向沿海地区几天时间很大雨。 这是最常见的七月至十月。
西南中国
中国沿着这与越南和老挝边境的内陆地区是丘陵和山区。 夏季气温由海拔缓和
了一下,但冬季一般温暖与阳光,非常非常温和少雨。 只有绝少冷空气渗
透在这里从北,带来更高层次偶尔霜冻。 萨默斯是湿的较高水平,但在避
风的山谷雨量也不为过。 这个地区拥有最宜人的天气围绕今年和中国的气
候。
西藏
西藏是高原和在中国南方中心位于群山环抱的地区。 其南部边界包括喜马
拉雅山脉(包括珠峰)的最高山峰。 该地区大部分是突破12,000英尺,上
面有16000英尺一些广泛的领域。 冬天频繁小雪和硬霜冻严重。 考虑到高
空,夏季温度出奇温暖的白天,但有一个晚上很锐减。 大部分的降水雨在
夏季,当潮湿的空气进入西藏制定了亚洲季风。 在西部和北部,西藏发生
了一些积雪,但令人惊讶的是永久雪线在约20000英尺高。 除了低温,大
风,这加重风寒,是最糟糕的气候特征。
Sianking和西部内陆
这个偏远和人口稀少地区几乎完全沙漠。 它有一个寒冷的冬季和夏季炎热
的气候**型。 很稀疏的降水分布均匀,通过一年。 湿度是全年低,气候
一般是健康的;的主要危害是在冬季,偶尔在夏天温度很高的强风伴随着非
常低的温度。
***
坐落在新疆北部和东部,这是一个广泛的山脉和半沙漠低地地区。 它的气
候极端寒冷的冬天非常温暖的夏天和**的类型。 稀疏降水分布均匀贯穿
全年。 有些凉爽的夏天比Sianking但冬天更冷,类似中国的满洲和北方的。
地面是长达150天,年积雪覆盖。 在冬季和春季大风常常引起很大的灰尘吹
入是中国北方向东云。 这是气候较不愉快的功能之一,而严冬使御寒衣物
与风寒使其感觉更加寒冷至关重要。
初中地理气候类型怎么判断
这个你自己主要是熟练了就好了,不用死记硬背. 例如一看全年降水多,而且持续高温的就是热带雨林啦. 全年气温都在0度一下那只能是寒带气候了. 最难区分的是温带那些.要看是冬季多雨还是夏季多雨来分辨是季风还是地中海. 下面这些数据你看看,或许对你有帮助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一般分三步: 一、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二、依据一月均温(指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 一月均温>15℃,则可推断为热带气候;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则可推断为**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一月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 三、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全年多雨型:年降水量>2000mm,则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1500—2000mm,为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少雨型:全年高温年降水量<125mm,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且季节变化很大,则为温带**性气候;如果降水少,多云雾,全年低温,则可推断为极地气候。 全年均匀型:全年各月降水均匀时,为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多雨型:降水集中于夏季,有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750mm—1000mm)、热带、**带、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参考资料: http://gz.fjedu.gov***/dili/ShowArticle.asp?ArticleID=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