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雷达如何区分敌我导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雷达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雷达敌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和应答机两部分组成,通过问与答的方式,获得识别信息。当雷达发现目标后,即控制询问机向目标发出一组密码询问信号。如属己方(或友方)目标,目标上的应答机对询问信号进行**,然后自动发回密码应答信号。
询问机对应答信号进行**后,输出一个识别标志给雷达显示器,与该目标回波一起显示出来,从而确认为己方目标。如属敌方目标或非合作目标(指没有装本系统应答机的目标),则解不出密码,雷达显示器上只有目标回波而没有识别标志。由于它采用有源问答的工作方式,能用较小的发射功率达到较远的作用距离,且不受目标反射面积大小的影响。
询问信号和应答信号一般采用两种不同的频率传输,避免了地物、海浪和云雨等杂波所产生的干扰。它还能传输目标的呼救信号、编号和高度数据等其他信息,以及利用应答信号探测和**己方目标,所以雷达敌我识别系统也称二次雷达或雷达信标。但它不能探测非合作目标。
潜艇与潜艇、潜艇与军舰怎样进行敌我识别?
呵呵 其实也不是什么很高的国家机密了,只是专业性比较强而已 首先潜艇识别敌我分为两种,水上和水下 先说水上吧水上部分简单来说和大部分舰船一样,装有敌我识别系统 就拿我国自主研发的039常规动力潜艇为例吧 敌我识别器是一种中近距离身份识别装置,识别器双方的攻击方会首先要求身份识别别提供一组随机密码,该密码经解算后实际是一组随机跳频通信码,而对方识别器将根据所在装备唯一身份识别码、识别器编码、验证加密算法、驾驶员或舰长的识别码(特殊装备还需要任务识别码)编制一组唯一的,不可仿制的编码在上述跳频发出,同时在上述跳频频率上接收对方识别码,经解算后可以验证敌我。 以上多是由039潜艇上的两部雷达来完成,雷达型号和机能我不能透露,不过LZ可以搜一下,网上有
水下,水下敌我识别要困难的多,因为在水下,雷达和无线电不能用,而且为了加大隐蔽性。不被发现,潜艇雷达和无线电,包括主动声纳在大多数时候都为静默状体 在水下就有敌我识别声纳敌我识别声纳并不像敌我识别机那样待机工作,而是在潜艇的被动声纳发现目标或舰艇的主动声纳发现目标后,由发现方首先发送一组特定变频调幅波,而且功率极低,只有同型设备可以准确识别该信号并经解算后回复解算波,由于波形信号包含了舰艇及潜艇的身份及舰队常用暗语等成分,所以一般无法仿制。
但由于潜艇属于隐蔽型装备,一般不希望被人发现,故此潜艇只有在攻击前才会使用敌我识别声纳,因为该声纳的使用会暴露己方的位置,故此潜艇一般在水下都是单方面行动的。 给你们透露一些,我是潜艇声纳专业的,一个合格声纳兵,在声纳里能听出在声纳探测范围内(这里被动声纳就可以)螺旋桨的转速,叶片数,和发动机型号,从而能够推断出目标的距离,行驶方向,速度,甚至是敌舰型号,针对某些国家,声纳兵能一下推算出舰船型号,和战斗力 潜艇一般不会以编队形式出航,即使群体出航,也会事先在雷达与声纳仪器上设置友、邻信号(039有两台雷达,和4台不同功能的声纳
我是一个军事爱好者 请问空警2000预警机的雷达对隐身飞机探测距离是多少 比如说f22
空警2000预警机是一种“空地双优型预警机”,飞机顶部采用的是三部相控阵雷达,呈三角形排列,每部负责扫描120度空间范围,三部可构成360度全方位探测。机腹下面有一部大型对地有源相控阵合成孔径雷达。KJ2000预警机雷达系统性能先进,创造性地使用“瞬态极化”等数十项先进技术,对空中和地面移动目标有非常好的探测能力和效率。其机载雷达对高空目标的侦测距离为1200公里,对低空和水面目标的探测距离为800公里,经过空中加油,该机甚至可以实施24小时不间断侦察监视。可同时**1800个目标,处理700~900个目标,能够做到同时自动引导和指挥100批次2000架飞机进行拦截作战。同时,可以检测1500个地面移动或固定目标,对敌方目标进行评估,自动引导和指挥飞机、**对其进行攻击。
F-22的雷达最NB,是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250公里,探测**目标的距离在70-80公里左右,可以同时**24个目标并指挥**对其中的8个目标进行攻击。
FA22采用了比美国F117A的分段模拟后合成隐身设计更先进、更全面和精确的设计技术。
美国FA22正面雷达反射率为0.065平方米(俄制苏27正面反射为10平方米)
FA22正面雷达反射率为2~3平方米,仅为苏27侧面雷达反射率的1/100。
FA22同样使用了先进的红外隐身技术,通过喷流**矩形喷口,垂尾、平尾、尾撑向后延伸,可遮蔽发动机喷口的红外线辐射,蒙皮采用波音公司的TopCOAT红外抑制涂料,有效降低了超音速巡航时产生的红外辐射。F119发动机也才有了红外抑制措施,在推力下降2%-3%的情况下就能将红外辐射强度下降80%,可使红外辐射波瓣宽度变窄,有效缩小了红外制导**的可攻击范围。
优于FA22采用了新式隐身设计,使得雷达波散射中心和红外辐射中心改变,使得敌方的雷达制导**和红外制导**脱靶量增加,此外FA22也装备了新式智能红外诱饵弹,和先进拖拽式雷达诱饵弹。
洛马工程师声称,F-22的**性能将能使其安全接近S-300级防空单位至约24-25公里左右的距离,但是如果使用JDAM的话,其能攻击S-300的有效距离也差不多就是如此(所以美军目前才在积极开发能自F/A-22弹舱发射,射程从400-600公里至1000-1850公里不等的高低配巡航**)
俄制NO11相控阵雷达(SU-35/SU-37/SU-47的雷达配备)能侦测的最大距离/R-77空对空**寻标器(AGAT9B-1103M / 9B134能追踪到的最大距离 / R-77寻标器能锁定的最大距离
F15/SU27 (正面RCS: 5-10m2): 180-200KM / 70-80KM / 15-20KM
F/A-18 C (正面RCS: 1-2m2) : 140-165KM / 45-55KM / 10-15KM
RAFALE B/C (正面RCS: 0.5m2): 90-95KM / 25-35KM / 8-10KM
F/A-18 E/F (正面RCS: 0.1m2): 75-85KM / 20-25KM / 7-8KM
F-22A (正面RCS : 0.001m2以下): 15-18KM / 5-6KM / 1-2KM
但预警机不是战斗机,它上面的几十吨性能先进的雷达也不是战斗机雷达可以比的,即使面对**战机,相信空警2000也会先于对方发现,并有足够时间引导己方战机迎战!
雷达敌我识别系统有哪些分类?
是现代战争中识别敌我的一种重要手段。根据装载位置和识别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地面识别系统、机载识别系统(见飞机敌我识别器)、舰载识别系统:
地面识别系统:用于对飞机、舰艇的识别和坦克之间的识别。
机载识别系统:用于飞机之间的识别和对地面、水面目标的识别。
舰载识别系统:用于舰艇之间的识别以及对空中目标的识别。它们构成了地面、空中、水面统一的雷达敌我识别体系。
在战场上如何区分敌我?
像飞机 有敌我识别系统
坦克 很容易看得出型号的 比如 99和 美军的M1A2 一个是数字迷彩 一个是土黄
步兵 看肤色 或者 身上的头盔和装备
世界战斗机上的雷达有哪几种?各种雷达的优点和缺点?
那要看按照什么条件分类 按照雷达采用的技术和信号处理的方式有:脉冲多普勒雷达、合成孔径雷达、边扫描边**雷达。 按照天线扫描方式分类,分为机械扫描雷达、相控阵雷达等。 其中相控阵雷达按功能还分为: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 按照结构还分为:全电扫相控阵和有限电扫相控阵。 脉冲多普勒雷达:如美国现役F-14、F-15、F/A-18和F-16等战斗机分别装备的AWG-9、APG-63、APG-65和APG-66A/B、APG-68C/D等雷达。(优点)窄带滤波器能对回波脉冲列进行相干积累 ,由它选出目标的多普勒谱线。脉冲多普勒雷达的这种信号处理方式可获得近于最佳的信号功率对杂波加噪声功率之比,及较精确的目标距离和径向速度数据。(缺点)脉冲多普勒雷达采用足够高的脉冲重复频率(通常在20千赫以上),但因此而带来了雷达测量目标距离的最大量程很近,远距离的目标回波跨周期的出现,使目标的距离产生模糊。此外,高的脉冲重复频率使不同距离上的杂波叠加,杂波强度大大增加,增大了抑制杂波的难度,因而对雷达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合成孔径雷达:特点是分辨率高,能全天候工作,能有效地识别伪装和穿透掩盖物。缺点是覆盖范围小,扫描周期长。 边扫描边**雷达:以F-14的AWG-9为例,它能同时**24个分散的目标。将六枚“不死鸟”**在时间分隔的基础上几乎同时(2秒内)导向六个分散的目标。此类雷达还未发现缺点。 机械扫描雷达:当今绝大多数战机的配备,从雷达诞生之日起到现在。(缺点)约为整套机械雷达系统造价一半的机械设备最容易发生各种故障,占雷达系统故障的绝大部分,每天都要进行维护。另外,机械设备几乎限制了雷达系统的所有基本性能,包括探测线、被**目标的截获、对抗各种类型干扰的防护性能、通信容量等。“大黄蜂”战斗机装备的APG-73雷达属于机械扫描雷达 相控阵雷达:正在异军突起的雷达种类,优点很多。 (1)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数据率高; (2)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波束,分别实现搜索、识别、**、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
(3)目标容量大,可在空域内同时监视、**数百个目标;
(4)对复杂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5)抗干扰性能好。全固态相控阵雷达的可靠性高,即使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 缺点也有:相控阵雷达设备复杂、造价昂贵,且波束扫描范围有限,最大扫描角为90°~120°。当需要进行全方位监视时,需配置3~4个天线阵面。安装于F-22上的AN/AGP-77有源相控阵雷达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每个辐射器都配装有一个发射/接收组件,每一个组件都能自己产生、接收电磁波,因此在频宽、信号处理和冗度设计上都比无源相控阵雷达具有较大的优势。正因为如此,也使得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造价昂贵,工程化难度加大。但有源相控阵雷达在功能上有独特优点,大有取代无源相控阵雷达的趋势。 有源和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相同,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射/接收元素的多少。
有源相控阵雷达最大的难点在于发射/接收组件的制造上,相对来说,无源相控阵雷达的技术难度要小得多。无源相控阵雷达在功率、效率、波束控制及可靠性等方面不如有源相控阵雷达,但是在功能上却明显优于普通机械扫描雷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折中方案。因此在研制出实用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之前,完全可以采用无源相控阵雷达作为过渡产品。而且,即使有源相控阵雷达研制成功以后,无源相控阵雷达作为相控阵雷达家族的一种低端产品,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全电扫相控阵和有限电扫相控阵:全电扫相控阵又可称固定式相控阵,即在方位上和仰角上都采用电扫,天线阵是固定不动的。有限电扫相控阵是一种混合设计的天线,即把两种以上天线技术结合起来,以获得所需要的效果,起初把相扫技术与反射面天线技术相结合,其电扫角度小,只需少量的辐射单元,因此可大大降低设备造价和复杂程度。 现在的雷达都趋向于多功能化,往往一台雷达继承了多个类别的雷达特性,因此“雷达种类”变成了“雷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