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为什么要注重德育教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如何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具体措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教育规律表明,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素质教育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良的教育环境。思想品行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而常抓不懈,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习创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优良的德育教育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充分利用所有教育设备,加大德育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可以利用板报、橱窗、宣传画、校园广播等进行宣传;通过播放德育教育光盘、开展读书活动、举行演讲比赛、请专家讲座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德育教育氛围。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育以外,还积极探索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改革,寓思想教育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引导老师注意寻找“切入点”的“结合点”,做到结合案例剖析、结合身边的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的热点逐步透析。
英语课堂怎样关注学生的德育渗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进行德育渗透,每位教师义不容辞.人是最神秘最复杂的生物,他有着有别于其它动物的思想、意识和丰富的情感.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对他们实施德育教育,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呢?方法有:一、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四、课堂教学,主攻战场.途径有: 1.德育课教学 2.其他课程教学3.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4.心理健康教育5.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服务工作6.*团组织、学生会工作7.校园文化建设8.家庭与社会.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案例片段描述:我在教学PEP BOOK2 UNIT 2 MY FAMILY时设计了以下几个片段.片段一,在预习阶段时,就提前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查找收集关于母亲节与父亲节的由来.(通过孩子动手动脑查找收集资料,除了让他们从中明白这两种节日的来历之外,更多的是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让他们能尊重父母,爱父母.)片段二,在教单词father, mother, grandfather, grandmother后,我都让学生用I love…来操练单词.如:S1:I love my father.S2:I love my mother.S3:I love…并在操练后板书一个大大的爱心.(既用句型操练了新单词,又让学生通过说这样的句子感受社会及家庭的爱,让整堂课沉浸在爱的教育中.)片段三,在教授sister, brother后,对学生做如下的提问:T:What’s your sister \ brother like?S: She is quiet. \ He has big eyes.…(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兄弟姐妹的样子,让他们感受亲情的温暖,并趁机教授句子“Sister and brother play together.”)片段四,在教授歌曲《father and mother》后,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更多其他的词来替换如:S4:I love my sister. I love my brother. I love my teacher.…(让学生明白不仅要关爱家人,也要学会关爱身边的人.)片段五,在教授完这一单元后,布置了一个开放性任务,让学生回家后调查家里人的生日:MembersBirthdayGrandfather Grandmother Father Mother Sister \ brother (关于家人的生日,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布置这样一个任务,是为了通过有效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教育,教育学生心中要有他人,营造一种爱的氛围,把课堂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问题总结: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一、教师是英语课堂中德育教育的引领者. 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所有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仅仅靠说教,教师只能以某些过程或知识点为依托展开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即利用活动对人进行教育引导,实现教育无痕渗透、无痕育人的功能.如: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就应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对自身和社会、国家未来发展的意义;教师应满怀豪情地教学“China”和“Chinese”,“We love our motherland.”等词汇或句型;在学习职业词类时,教师应侧重关注“farmer/ worker”等词汇的落实,注意采取课堂机智让学生喜爱应用这些不受人“欢迎”的职业词汇.同时还要让学生在具备文化意识的同时,学会分析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客观公正地看世界,定准自己未来的人生奋斗目标.“润物细无声”应该是德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的最佳描述,我们应当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智,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在组织活动中进行无痕渗透和有目的培养,就可以使孩子学习外语的同时收获人生成长的非智力因素.二、学生是英语课堂德育教育的实践者.小学英语教科书是一套内容丰富,色彩鲜艳,设计精美的系列教材,以话题为纲,注重能力培养.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和创造性.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和社会**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孩子们的交流**,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
为什么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原则。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它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机深深地担忧,正观这种现象,形成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共识,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一、 大学生诚信思想道德修养危机的主要表现
1.缺乏诚信,背信违约。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一张洁白的纸,纯真无邪,净洁无瑕。随着接触社会,童心受到社会的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最低点。
2.抄袭成风,蒙混过关。
在大学制定的教学计划中,给学生留有很多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涉猎课外知识。但现在有很多学生把这些自习时间用来打牌下棋、上网聊天等,要到交作业时,借其他人的作业花一、二十分钟完全抄袭过来就算完事。
3.考试作弊,屡禁不止。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监考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老师的职责也有严格的考核,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
4.求职履历,“掺水”成风。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作文章,涂改成绩、夸大事实、制造假**、虚构经历,绞尽脑汁玩手段。
5.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大力开展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面广、支持力度强、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重要举措。国家推行**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正是学生的诚信。但结果往往让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境地,这是大学生诚信素质低劣的重要表现。
二、大学生诚信想道德修养危机的形成原因
针对以上大学生出现的诚信危机,我们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大学生道德品质下降,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的现实原因。
1.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下,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易吃亏”等格言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匮乏。诚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信任、不欺骗,也就是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给予信任。这些格言古训恰恰违背了诚信的最基本要求。这也说明,历史积淀中的带有“世袭”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
2.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深受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文化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明显;随着入世,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就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新变化使得大学生在认知中产生了一种错位,那就是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一个途径。这种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是不可低估的。
3.家庭教育对学生诚信品德形成的影响
中国的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所强调的是智育,只要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略日常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子女平时的不诚实行为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家长不能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子女,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不诚信**也是导致部分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
4.教育内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内部的原因主要包括:(1)教师个人的诚信素养、教育价值观、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都会影响教师教授诚信教育。(2)教育方式、方法问题。目前我们的教育方法以灌输、说教为主,将德育教育视为**说教,或把德育教育当作知识“传输”,忽视情感教育。试想如果淡化情感教育,怎么会培养出真的情感!没有真的情感,又怎么会有诚信呢!显然,不诚信的教育方法也不可能结出诚信的果实。(3)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原因。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不严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及学生群体,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
5.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
教育外部原因的影响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以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作为社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时下,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的负面影响对学校的冲击很大。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现象的滋生、蔓延,到社会关系中人际交往感情的淡漠、诚信的缺失、安全感的缺乏等,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发生了动摇和怀疑,也使我们当前进行的诚信教育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高校要从多方面加强诚信教育。
1.在教书育人中要注重诚信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一般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的教学和教育活动,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的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及技能的劳动者和**人,即所谓“德才兼备”。诚信是道德修养、成才做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书育人一定要抓住诚信教育这个根本,时时事事处处突出诚信教育。笔者认为,狠抓诚信教育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其三,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活动,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
2.在管理体制中要强化诚信教育
我们知道,诚信是一种优良品质,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带有某种程度的强制性。如果人们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遣责,而且要受到惩罚,特别是在利益关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根据诚信的这一特点,在管理育人中,管理干部、后勤职工和教师一样,首先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还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所谓诚信教育制度,是指学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诚信教育制度,决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逞,也决不应该让老实人吃亏。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这是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它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3.在服务工作中要渗透诚信教育
服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服务一般是指后勤服务工作。广义的服务则泛指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教学、科研等提供精神保障和物质技术支持的一切工作,它具有相互性和交叉性的特点。这里探讨的就是广义服务中的诚信教育。由于服务性工作涉及到的大多是利益关系,诚信也就显得更为敏感和重要。因此,诚信无小事。充分发挥服务主体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在服务中进行诚信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基本途径。服务主体只有率先垂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守信用、重承诺、践约定,实行优质服务,才会取信于服务对象,并且,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诚信教育。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服务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生活范围扩大了,高校的诚信教育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及时调整对策,更进一步从制度和教育两个方面努力,使诚信的链条不断延长和加固。
4 .在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教育
“育人环境”是一个广泛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方方面面。我们这里仅就高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含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和**环境如何体现诚信教育作些探索。一是学校的办学理念要以诚信为本,它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例如北师大的“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办学理念就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为核心,以诚信为根本,以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精神。二是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诚信教育。例如精心规划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教室、寝室和公共场所适当设置诚信格言、警句牌,在校园网上设置诚信教育的网站或在各种思想、**教育网站中充实诚信教育的内容等等,以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教益。三是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要充分运用广播、板报、校报、电视、网络等正面**引导人,用诚实守信的榜样鼓舞人,用弄虚作假、欺骗欺诈的反面教材警示人。特别是要利用辩论、讨论、思想交流等多种形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摆事实讲道理,驳斥错误的看法和言论,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提高思想认识。
5.在学生自育时要强调诚信教育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自立意识、自主意识有很大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各种自育自理组织、团体蓬勃建立,为学生自我诚信教育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现在要做的工作,一是要引导学生、干部及其自育组织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先导;二是引导学生干部、学生自育组织和学生*团员以身作则,作诚实守信的模范,发动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情感,变为诚信行为;三是引导学生建立诚信自律制度和相应的考评体系,这是诚信教育能否坚持久远并卓有成效的重要一环。
总之,高等学校的诚信教育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与命运,我们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诚信教育,思考高校诚信教育的若干问题,积极探讨诚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使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