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牛奶菌标准是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牛奶菌落总数标准上升为200万个,喝牛奶还安全吗?(牛奶菌落总数标准是多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牛奶菌落总数标准上升为200万个,喝牛奶还"安全"吗?

菌群总量增加加大了牛奶的安全风险。牛奶中的微生物主要为细菌、酵母菌、霉菌、立克次氏体和**,其中细菌最为常见,并在数量和种类上占据优势。新国标中菌落总数针对的其实是"生鲜牛奶"的标准,所谓生鲜奶就是奶农从奶牛身上挤出的生奶。在原奶加工成*制品的过程中,*企要对牛奶进行杀菌处理,最终使得*制品成品达到细菌控制标准,但基数增加的菌群安全风险也在增大。 细菌代谢物增多,会使人产生**反应 细菌过多的牛奶即使经超高温杀灭全部细菌并在短期内食用,残留于牛奶中的细菌代谢产物,仍会使人产生**反应,如发热或关节发炎等。例如:原料奶如果储存条件不佳,会造成嗜冷菌大量繁殖。在对牛奶加热灭菌过程中,嗜冷菌虽能被**,但其代谢产物脂肪酶和蛋白酶可耐受较高温度,会导致嗜冷菌在产品储存期间**,造成蛋白质和脂肪被分解,继续影响液体牛奶的质量和品质,引起使牛奶出现凝块、脂肪上浮或味苦等现象。 细菌灭活难度大,漏网细菌会致人发病 另外,由于菌群总数的上升,导致杀菌的时候难以杀灭大基数的细菌群,再加上如果奶企不够正规,检验检疫不过关,就会增加不安全的因素。有报道称研究人员曾对经过消毒的原料奶和储藏的牛奶进行研究时发现:其中仍然有20%的细菌未被发现,甚至有5%的细菌是金黄杆菌属——其中有一种"布氏杆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城镇居民"布病"的比例从1999年的4.7%上升至2008年的6.5%。 菌落数的增加还会缩短保质时间。以新国标下菌落总数含量的原奶制出的成品奶,其保存时间缩短为原来的1/3。如50万细菌总量原奶制成的巴氏奶保质期是7天、酸奶为14天;而200万细菌总量的原奶制出的巴氏奶保存时间则缩短为原来的1/3。

原料奶中细菌,芽孢,耐热芽孢,嗜冷菌的国家标准是多少

原料奶中微生物检测最直接的方法是测定菌落总数,同时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原料奶中芽孢总数和耐热芽孢数的测定。一般要求原料奶的芽孢总数在100个/mL以内为佳,耐热芽孢数应控制在10个/mL以内才可判定原料奶为合格。

牛奶菌落总数标准上升为200万个,喝牛奶还安全吗?

原料奶体细胞数的检测已被有些生产企业列入收购原料奶的检验项目。生鲜奶中的体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噬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少量的上皮细胞,当奶牛身体不适,特别是*房受到感染或伤害时,体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加。体细胞数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并导致*蛋白和*脂被酶破坏,使牛奶变味。因此,体细胞数也是判断生鲜奶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体细胞指标实际应用于原料奶分级时,牛奶中体细胞数不可能为零,进行积极有效的*腺炎控制管理的奶牛,其体细胞数通常在1*105个/mL以下。

中国的牛奶含菌量有标准吗?

按照我国最新奶业安全标准,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而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却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

“这个标准是世界上最差、最低的标准,像有的大品牌的奶制品出口都退回来啦,只好出口转内销!”

牛奶菌落总数的标准量?

计数时应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SN标准要求为25~250个菌落),若有二个稀释度均在30~300之间时。

按国家标准方法要求应以二者比值决定,比值小于或等于2取平均数,比值大于2则其较小数字(有的规定不考虑其比值大小,均以平均数报告)。

若所有稀释度均不在计数区间。如均大于300,则取最高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如均小于30,则以最低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报告之。

如菌落数有的大于300,有的又小于30,但均不在30~300之间,则应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扩展资料;

超标事件

2009年8月,河南省郑州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乐百氏薄荷水菌落总数超标。

2009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了对200种豆制品产品的抽查结果,有18款产品不合格登上了“黑名单”,其中,“川妹子”卤香豆干菌落总数超过标准限量近70倍。

2010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公布一批次进口自美国的“品客”薯片被发现菌落总数超标。

2010年10月,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标称郑州上好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上好佳”谷维精华绿茶饼干菌落总数超标。

2011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山西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白葡萄汁饮品菌落总数超标。

2011年8月,北京全市停售“雨润”老北京烤鸭、“福聚兴”烤鸭、“大东老曹”牌烤鸭等4种菌落总数超标产品。

2011年10月,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公布北冰洋双把雪糕因菌落总数超标停售。

2011年11月,蒙牛“随便榛子巧克力雪糕”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两个重要微生物指标中超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菌落总数

牛奶新国标中规定成品牛奶中细菌的标准?

牛奶中细菌的标准新国标将最低门槛调整为200万个/毫升。

在*品“新国标”推出之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微生物专家刘秀梅说:“1984年的老国标将菌落总数分为4个等级;

Ⅰ级低于50万个/毫升,Ⅱ级低于100万个/毫升,Ⅲ级低于200万个/毫升,Ⅳ级低于400万个/毫升。新国标将最低门槛调整为200万个/毫升,实际上要求更严格了,不能说成放宽。”

根据《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19)》,2018年监测结果表明,我国生鲜*及*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可控,整体状况良好。生鲜*中*蛋白、*脂肪等质量指标达到较高水平。以及菌落总数等相关各项安全指标达到标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食品安全国标标准 生*》(GB 19301-2010)中要求生*中蛋白质含量为大于等于2.80g/100g。主要基于我国生*生产实际、牛泌*规律、生*质量安全监管的考虑。菌落总数是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牧场卫生状况和冷链质量控制的卫生指标。

目前我国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这种小规模养殖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养殖水平低造成生鲜*菌落总数相对较高。随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和养殖水平的提高,生*菌落总数将逐步降低。鼓励企业在生*收购中设置菌落总数分级收购标准,引导奶农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高养殖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制品质量怎么样?多项严格检测标准 把好*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