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宋朝后期谋士排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108谋士排名?(从古至今的谋士排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古代108谋士排名?

一,李斯。
李斯的主要功绩:一是协助秦始皇统一东方六国;二是协助秦始皇建立封建**集权制度。
二,张良。
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是“汉初三杰”之一。汉高祖评价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三,诸葛亮。
当代杜甫《蜀相》诗句,对诸葛亮的评价最为公正客观:“……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王猛。
王猛是前秦王苻坚的重要谋士之一。在王猛的辅佐之下,苻坚很快就统一了黄河流域了。王猛去世之后,前秦的统治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五,魏征。
魏征是唐太宗时期重要的谋臣之一。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就叹息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重要的镜子了!
六,刘伯温。
刘伯温的事迹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了,在这里就不多作赘述了。刘伯温流传下来的“***”一直影响到了今天。
七,王阳明。
严格地说,心学大师王阳明不是一名谋士。王阳明其实更像是一名统帅。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同样也很大。

赵匡胤的谋士?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天津市蓟县)人,后迁居洛阳,北宋宰相。
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掌**,曾参加策划陈桥兵变。964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太宗时又两次为相。992年因病辞退,封魏国公,死后谥忠献。虽其读书少,但喜《论语》,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岳飞的军师是谁?

薛弼是岳飞的军师,他深知岳飞的为人和脾气,赵构已经对岳飞有了猜疑,他去劝岳飞是没有用的。绍兴八年(1138)三月,薛弼离开岳家军,调任户部侍郎。

明末第一谋士?

古代108谋士排名?

北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家范仲淹有个十七世孙,叫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属辽宁沈阳)人,生于大明万历二十五年(公1597年),自幼喜爱读书。《清史稿》记载: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十八岁的范文程考中秀才。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军攻占抚顺,范文程和哥哥范文寀[cài] 主动拜谒努尔哈赤,投降了后金。努尔哈赤认为范氏兄弟是名臣之后,对身边的诸贝勒说:“你们一定要善待他们!”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先后攻打明朝、朝鲜、蒙古的时候,范文程多次随军出谋划策,也披挂上阵,曾以“火器”参加过战斗,同时还充当着策反明朝将领的角色,死心塌地为后金效命。天聪五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率七万大军攻打明朝的大凌河城,范文程奉命劝降明军将士,遭到拒绝,他骑着马独自登上城墙台,晓以利害,将士最终选择了投降,此战缴获生员、男丁、妇女等九十余人,牛、马、驴四十余头(匹),皇太极大喜,当即将这些战利品全部赏赐范文程。顺治帝即位后,摄政王多尔衮率军攻占北京,听从了范文程安抚京师民众的谏言,下令“勿杀无辜,勿掠财物,勿焚庐舍”,最终稳定了京城的民心。范文程受命说服原明朝官吏,取得了官民的信任。清朝入主中原的危急关头,范文程不顾个人恩怨,忍受妻子被旗主欺凌的屈辱,协助多尔衮稳定了局势,为大清统一天下立下汗马功劳。按照满清的八旗制度,范文程也入了旗籍,为正白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豫亲王多铎,多铎为人荒唐,喜好女色,残忍暴虐,曾亲手制造了“扬州十日”屠城**,双手沾满了江南民众的鲜血,期间杀害了南明督师史可法。范文程任职秘书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堪称清朝的开国功勋,官职比多铎大很多,可是在正白旗中,却只是人家的旗丁而已,见到了多铎必须下马叩拜,还得自称*才。崇德八年(1643年)十月,多铎发现范文程的妻子颇有姿色,于是派人到范府大院,将范文程的妻子强行带回豫亲王府,霸占了长达三个月。根据八旗制度的规定,旗主旗下的人都是自己的*才,霸占旗内任何女子都属于合法行为。范文程既不敢怒,也不不敢言,但多铎丝毫没有释放范妻的意思,忍无可忍的范文程终于鼓起勇气,向摄政王多尔衮告状,多尔衮对弟弟多铎的嚣张行径大为恼火。《清实录》记载:“豫郡王多铎谋夺大学士范文程妻,事发,下诸王、贝勒、大臣鞠讯,得状。多铎罚银一千两,并夺十五牛录。肃亲王豪格坐知不发,罚银三千两。”多尔衮命诸王、贝勒、大臣严加审讯,证据确凿,确有其事。多尔衮于是下令罚多铎银子一千两,削去十五个牛录(旗下基层单位,一牛录为十人),立即将范妻归还范府,肃亲王豪格知情不举,被罚银三千两。多尔衮算是给足了范文程的面子,还趁机打击了亲王势力的嚣张气焰,范文程自此更加死心塌地为大清卖命。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病逝,次年,顺治帝开始清算多尔衮的*羽,范文程被革职抄家,不久恢复原职。康熙五年(1666年)八月,范文程病逝,时年七十岁,康熙帝亲自撰祭文祭奠,赐谥号“文肃”。然而,康熙帝从骨子里还是看不起范文程的,多年后,下诏将范文程列入“贰臣传”中。

河南出多少谋士?

张良,范蠡,文种,陈平,商鞅,李斯,姜子牙,贾谊,范雎,韩非子,春申君黄歇,信陵君,司马懿,司马昭。等等。北宋以前,河南一直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人才济济,人才辈出,数不胜数。张良是河南河南禹州人,陈平是河南原阳人,他两个都是汉刘邦的谋士,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出了很多好计谋。范蠡,文种,都是南阳人,是越王勾践的谋士,为越王勾践打败吴国立了大功。姜子牙也是南阳人,他协助周文王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姜子牙也被封为齐国国王。商鞅是河南卫辉人,是他在秦朝推行变法,才使秦朝脱颖而出,为秦朝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李斯是河南上蔡人,是他帮助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司马昭司马懿两兄弟是河南温县人,他帮助曹操曹丕父子战胜了蜀汉和东吴,建立了魏国。河谋士还有很多,我才疏学浅,就知道这几个,欢迎大家补充。

成吉思汗的谋士名单?

前言: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那么成吉思汗的成功又有那些好帮手呢?
成吉思汗虽然横扫欧亚**,却没有灭掉宋朝一统天下。之后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等虽然屡屡发起对宋朝的*扰和攻击,但都没有灭掉宋朝统一中国,而忽必烈做到了,建立起统一的元朝。比起他的前辈,忽必烈在思想、策略、用人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他重用汉族儒生,改革蒙古旧制,采取比较进步的政策。他这种思想的形成,与三个汉人分不开--刘秉忠(子聪和尚)、姚枢、郝经。
郝经字伯常,自幼家贫,他白天打柴买米供养母亲,晚上苦读诗书。在一次战乱中,其母被烟火熏死,当时才九岁的郝经,居然用野菜拌着蜜汁将母亲救活。此事传到大将军张柔耳中,特将郝经接到府中,待为上宾。张家有许多藏书,郝经几乎都读遍了。后来,张柔听说忽必烈招纳贤士,便推荐了郝经。忽必烈问以"治国安民"之策,郝经陈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子聪俗姓刘,名侃,字仲晦,为官后改名刘秉忠。史书说他"风骨秀异,志气英爽不羁。""八岁入学,日诵数百言。"十七岁即为邢台节度使府的令史,算得上是位大器早成的神童。子聪博学多才,天文、地理、律历无所不精,对《易经》造诣尤深。"论天下事了如指掌",忽必烈"大爱之"。他是忽必烈招纳的第一位汉族儒生。
姚枢字公茂,柳城人,是当时有名的程朱理学家。他向忽必烈提出上千言的治国之道,从定典章、立纲常到兴办学校、重农桑等几乎都涉及到了。

中国历史上十大谋士分别都是谁?

想必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姜子牙和张良吧,(王者荣耀玩多了都知道呢)他们也是十大谋士之一哦!那么另外7位是谁?看我下面的介绍吧!1.兵家之祖——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别号飞熊,出生于牧野(或东海之滨),商末周初军事家、**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2.蜀汉军师——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3.汉初三杰之首——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4.华夏第一相——管仲(管子、管敬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字仲,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5.千古奇人——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又名鸱夷子皮、陶朱公,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著名的**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楚学开拓者之一。 早年居楚时,尚未出仕,人称范伯。以经商致富,广为世人所知,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6.北宋第一功臣——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县(今天津市蓟县)人,后迁居洛阳,北宋宰相。 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掌**,曾参加策划陈桥兵变。7.计关秦王朝兴衰成败——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是法家代表人物。8.唐太宗的谋臣——魏徵(现作“魏征”,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隋唐**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9.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刘基(故称**田,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在文学史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元至顺间举进士。10.兼仕两朝功臣——洪承畴(1593年10月16日-1665年4月3日),字彦演,号亨九,出生于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洪承畴宣导儒家学术,曾针对顺治皇帝迎****提出意见,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