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五亭桥有哪些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石桥?(中国十大名石桥)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石桥?

卢沟桥、广济桥、五亭桥、赵州桥、安平桥、十字桥、风雨桥、铁索桥、五音桥、玉带桥,被称卢沟桥

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石桥?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现在的卢沟桥。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广济桥

广济桥新姿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经数年努力,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 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五亭桥

五亭桥

亭桥位于我国江苏省扬州市,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之句。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像琼岛春*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

赵州桥

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矢高度7.24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安平桥

安平桥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十字桥

十字桥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鱼沼飞梁,汉白玉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

桥梁多年经风雨,材质坚固,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风雨桥,都是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这一座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 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热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施茶水于桥上,供行人解渴。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供行人休息时欣赏。

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主桥正中间廊亭开始搭架竖柱,为整座桥梁木结构连接打下根基。三江风雨桥总长355米,桥宽16米,木构部分设计为侗族传统风雨桥,设七个楼亭,分别为歇山顶、攒尖顶,桥中楼亭,最高达18米。该桥不论高度、长度,还是外形设计,都堪称世界之最。

铁索桥

铁索桥

泸定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低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长**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五音桥

五音桥

五音桥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敲击时需用木质敲击器,已获得最佳效果。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块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

玉带桥

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为我国十大著名古桥卢沟桥

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现在的卢沟桥。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广济桥

广济桥新姿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经数年努力,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 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五亭桥

五亭桥

亭桥位于我国江苏省扬州市,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之句。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像琼岛春*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

赵州桥

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矢高度7.24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安平桥

安平桥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十字桥

十字桥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鱼沼飞梁,汉白玉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

桥梁多年经风雨,材质坚固,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风雨桥,都是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这一座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 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热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施茶水于桥上,供行人解渴。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供行人休息时欣赏。

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主桥正中间廊亭开始搭架竖柱,为整座桥梁木结构连接打下根基。三江风雨桥总长355米,桥宽16米,木构部分设计为侗族传统风雨桥,设七个楼亭,分别为歇山顶、攒尖顶,桥中楼亭,最高达18米。该桥不论高度、长度,还是外形设计,都堪称世界之最。

铁索桥

铁索桥

泸定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低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长**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五音桥

五音桥

五音桥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敲击时需用木质敲击器,已获得最佳效果。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块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

玉带桥

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卢沟桥

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有桥墩十座,共11个桥孔,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

最初的建于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间毁于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这才有了现在的卢沟桥。因此,通常所说的卢沟桥有八百余年历史,是把新旧两个桥的时间算在一起,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卢沟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广济桥

广济桥新姿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位于潮州市东门外,为古代闽粤交通要道。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

2003年10月,广济桥维修工程正式动工。工程以修旧如旧为准则,以重现明代风貌为设计依据,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共分二期实施:一期为加固桥墩、修复桥面及十八梭船;二期修复桥上之亭台楼阁。经数年努力,工程于2007年6月告成。

梁舟结合,刚柔相济,有动有静,起伏变化,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广济桥是“全粤东境,闽、粤、豫章,经深接壤”的枢纽所在,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因此,很快便成 为交通、贸易的中心,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

五亭桥

五亭桥

亭桥位于我国江苏省扬州市,五亭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

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之句。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像琼岛春*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

赵州桥

赵州桥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该桥在隋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左 右)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m, 宽9m,拱矢高度7.24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二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不仅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据世界桥梁的考证,像这样的敞肩拱桥,欧洲到19世纪中期才出现,比我国晚了一千二百多年,赵州桥的雕刻艺术,包括栏板、望柱和锁口石等,其上狮象龙兽形态逼真,琢工的精致秀丽,不愧为文物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我国 石拱桥的建造技术在明朝时曾流传到日本等国,促进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并增进了友谊。

安平桥

安平桥

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和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

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十字桥

十字桥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鱼沼飞梁,汉白玉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

桥梁多年经风雨,材质坚固,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风雨桥

三江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能避风雨,故名。

风雨桥,都是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全系木料凿榫衔接,横穿竖插。棚顶都盖有坚硬严实的瓦片,凡外露的木质表面都涂有防腐桐油,所以这一座座庞大的建筑物,横跨溪河,傲立苍穹,久经风雨,仍然坚不可摧。 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

风雨桥,是侗族人民引以自豪的又一民族建筑物。桥梁由巨大的石墩、木结构的桥身、长廓和亭阁组合而成。除石墩外,全部为木结构,也是不用一钉一铁,全用卯榫嵌合。桥身以巨木为梁。从石墩起,用巨木结构倒梯形的桥梁,抬拱桥身,使受力点均衡,桥面游廊宛如长龙。游廊上建有三层或五层的四角形成八角形的桥亭三至五座。桥檐瓦梁的末端,塑有檐玲,呈丹凤朝阳,鲤鱼跳滩、坐狮含宝形状。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还配以彩画,点缀其上。桥的长廓避间为过道,两旁铺设长凳,供来往行人休息。热心公益的侗族人民在夏天施茶水于桥上,供行人解渴。长廓两壁上端,用木板雕刻各种历史人物,或绘制神话故事彩画,供行人休息时欣赏。

世界最长风雨桥――三江风雨桥主桥正中间廊亭开始搭架竖柱,为整座桥梁木结构连接打下根基。三江风雨桥总长355米,桥宽16米,木构部分设计为侗族传统风雨桥,设七个楼亭,分别为歇山顶、攒尖顶,桥中楼亭,最高达18米。该桥不论高度、长度,还是外形设计,都堪称世界之最。

铁索桥

铁索桥

泸定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低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两岸桥墩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长**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铁索桥全长103.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

五音桥

五音桥

五音桥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此桥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敲击时能发出叮叮咚咚的悦耳音乐,包罗我国古代声乐中宫、商、角、征、羽五音,所以称此为“五音桥”。敲击时需用木质敲击器,已获得最佳效果。桥全长110.60米、宽9.10米,桥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块,两边安设有方解石栏板126块,每块栏板的形状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块顺着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一座能发出音响的建筑物。

玉带桥

玉带桥

玉带桥位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长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该桥单孔净跨11.38米,矢高约7.5米,全部用玉石琢成,桥面是双反向曲线,组成波形线桥型,配有精制白石栏板,显得格外富丽堂皇。

玉带桥在西堤六桥中是最令人喜爱的一座。它是西堤上唯一的高拱石桥,是当年乾隆从昆明湖乘船到玉泉山的通道。桥身用汉白玉和青白石砌成。洁白的桥栏望柱上,雕有各式向云中飞翔的仙鹤,雕工精细,形象生动,显示了雕刻工匠们的艺术才能。

五亭桥的资料

简介
五亭桥五亭桥,古称“莲花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象湖的一根腰带。因桥上建亭,故又名五亭桥。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之句。据说,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叹它象琼岛春*之景,这就点出了该桥是借鉴北京北海之景。

设计特点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在直线的拼缝转角中安置了曲线的桥洞,与桥亭自然就配置和谐了。难怪后人把桥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桥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这是力与美的结合,壮与秀的和谐。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

五亭桥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桥下列四翼,正侧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每当皓月当空,各洞衔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倒挂湖中,不可捉摸。正如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唐杜牧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之句。五亭桥-扬州风景线的标志五亭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带。桥上建有五座亭子,故名五亭桥。这座颇具特色的美丽的桥,已经成为扬州风景线的一个标志。五亭桥是清代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 五亭桥的造型典雅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藻井,富丽堂皇,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而桥下则是具有北方建筑特色的厚实桥墩,和谐地把南北方建筑艺术,把园林设计和桥梁工程结合起来。五亭桥有15个桥洞,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

游记扬州行关于扬州的一些片断一直零散的充斥着我的大脑,构成了我关于扬州的一个总体印象。那些千古流传的诗句,见诸报端的杂志的描述以及比如***,隋炀帝之流的"事迹“令我对这片土地的在向往之余更多了几分好奇感。可是,后来,上了大学,宿舍里有一个扬州的哥们,而且就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我才第一次感到自己与扬州是那样的接近。终于,大二的那个暑假,也就是今年暑假,我们三个北方人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圆了自己的南下之梦。此行的计划颇为壮观,扬州,南京,苏州,上海全部被囊括了进来。计划的第一站是扬州,我们从镇江站下车,然后渡江直奔扬州。做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我们终于从哈尔滨到达了镇江。这样的长途跋涉对于我这样的惯于长途旅行的人都有些吃不消,更别说我那从学校到家只要二十几分钟的哈尔滨同学了。还好我们一路打牌,聚餐,神侃,倒也不感觉多么劳累。走在镇江火车站的月台上,我们三个大老爷满面春风,就连那是热得令人有些不适的空气也被我们视若珍宝的尽情呼吸着。出了车站,我们那扬州的哥们已经恭候多时了,坐上了车,一阵功夫就到了江边。汽车停在渡江轮渡上之时,五亭桥我们四个人站在船边,遥望着暮霭之中的小金山和矗立于江中的润扬大桥的桥柱,感受着脚下滚滚而逝的长江之水,一股激昂之气浩然而生,如果说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话,那么,你不曾到过长江也一定不能列入英雄之流吧。旅游的第一站就是大名鼎鼎的瘦西湖。一进了公园,满眼的绿就扑面而来。缓缓流过的碧绿的湖水上泛着古色古香的游船;岸边翠绿的垂柳的枝条伴着清风在湖面上悠闲的摇摆着。柳树下间隔摆放着姿态各异,种类不同的荷花。我们四个人漫步在点缀着斑驳阳光的林荫道上,感受着自然的那份和谐统一恬淡宁静,都屏住了呼吸,默默的体会着。由于不是旅游的旺季,所以公园里的游客并不是太多,这很和我的心意。要是这么一个清幽的所在如同下饺子一般的塞满了游人,我的意兴恐怕是要荡然无存了。整个公园的布局井井有条,时而紧凑,时而空旷,但处处都透着温婉之风。你只消沿着湖走,便可将一切景致尽收眼底。我们走到一处小桥的时候,我们扬州的哥们告诉我们这就是“二十四桥",说句实在话,若不是经他指点,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将二十四桥与眼前这座其貌不扬的小桥联系在一起。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拾级而上,试图唤醒积淀在心中的历史记忆,感同身受那种“二十四桥,冰心荡,冷月无声“的意境,无奈何结果差强人意,但是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江南园林味道呀!尽管后人颇具匠心的设计使得这座小桥处处章显着“二十四”,但若没有经历时间的打磨,没有经历风雨的历练,又怎能透出历史的凝重与深邃。五亭桥应该算是瘦西湖上一个比较醒目的建筑了。据介绍,如果从空中俯视这座桥,它便如浮在瘦西湖上的一朵莲花一般。更有奇妙之处是说,八月十五之时,在桥下能同时看到十五个月亮。我无法想象那是怎样五亭桥的一种场面,但我觉得,如若有幸伴着那样的美景,赏月,吃月饼,只怕是要销魂蚀骨了。来到瘦西湖,不去坐船那是如同没来一般。那游船与整个景致非常搭配,本来就是仿古的外观,又是摇橹驱动,再加上一身船家女打扮的工作人员,令人不由得沉浸在一种大唐的遗风之中。我将手伸出船外,放在水里,感受着湖水的清凉与细腻,同时身子随着小舟左右摇摆,恍惚间,觉得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也不过如此了。那“船家女”一边摇着船,一边向我们娓娓道来。我有些惊讶于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竟然对于扬州的历史如此熟悉。其间还点缀着脍炙人口的诗句,让人打心底里爱上了瘦西湖,爱上了扬州。我一直怀疑这是事先准备好的解说词,可是,她言语间丝毫没有解说词那般的科班与机械化,有的只是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眷恋和由衷的敬仰。直到后来,她又向我们说起,她本是浙江人氏,就生活在西湖边,可是由于她对扬州的深深向往,由于对那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无法自拔的迷恋,她来到了这座城市。暮的,我们对她也由最初的好感变成了有几分肃然起敬——原来世间却有如此多情的女子。由此,我也才体会到,她何以介绍得如此声情并茂。也正是由于她的介绍,我们才透过粗枝大叶的游览领会到其中的内涵,其中的精妙,我们才体会到桃红柳绿的三月景象,我们才注意到那座安静的悬着的小木桥,那是她的最爱,也是作家三毛极其欣赏的一座桥。大家下了船,又一路走过,发现到了公园的尽头,其时已接近正午,太阳的温度令我们湿汗淋漓。前方是一座四角的小亭子,我们四个人会意的一笑,走进了这座亭子,没人分占一角,以着柱子坐在柱间的条凳上。大家意兴所致,相互交流着旅游的心得。微风拂过每个人的脸庞,大家忽然变的诗意起来,若能长久的在此,享受眼前的美景,只怕我们放弃了一切也是愿意的。旅游的第二站是个园,早就听说了苏州的园林是举世闻名的,所以当时有几分小觑了扬州的园林。待到我们全程游览之后,才不由得感叹设计的巧妙与构思的独到。园林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四个景致相互**又一气呵成,每个景点从取材到布局都都体现出这一季的特点,但又隐隐与其他景点遥相呼应。譬如那个“冬”的景点,有处墙上凿了许多洞,透出了“春”的景象,暗含的意思就是“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园林中的假山设计得颇为巧妙,不大的一处的地方,竟然百曲千折,险象环生,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往五亭桥往看似走不通的路却“柳暗花明又一村”,而看似走得通的路却又嘎然而止,走不通了。

中国著名的桥有哪些

学霸牛博士

中国十大名桥分别是哪些桥?

中国十大名桥:卢沟桥,广济桥,五亭桥,安平桥,赵州桥,风雨桥,铁索桥,五音桥,玉带桥,十字桥。

比较靠前的三座桥:

1、卢沟桥。

作为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和全民族抗战爆发地,卢沟桥不仅是丰台区的重要文化资源,也是影响深远的国家重大活动纪念地。承载着丰厚的历史资源,如今的卢沟桥已成为宣传中华民族**传统、进行爱国**教育的一张名片。站在卢沟桥上放眼望去,周边的宛平城、中国人民**战争纪念馆、永定河河渡码头、平汉铁路桥遗址、抗战雕塑园等,与卢沟桥一同构成一幅壮观的历史文化图卷。

2、赵州桥。

赵州桥不仅建造工艺独特,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造型优美,桥体饰纹雕刻精细,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横跨洨河,宛如长虹飞架,巨身凌空,气势雄伟。弧形平坦的主拱线上,对称地轻伏着四个小拱,仿佛四个巨型花环,装饰在桥身两肩,轮廓清晰,线条明快,在恢弘之中,透出矫健、轻盈的美感。大桥顶部正中,雕刻出传说中的吸水兽饕餮,寄托大桥不受水害、长存无疆的良好愿望。

3、十字桥。

十字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主体建筑圣母殿前,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建。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鱼沼飞梁,汉白玉栏杆,方砖铺面,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游人都可以通过。因这桥构造奇巧,民间传说是鲁班建造的。桥梁多年经风雨,材质坚固,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

五亭桥的介绍

五亭桥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国家5A级景区——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内,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又叫莲花桥。“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

请介绍郴州苏仙桥的功能、结构、建筑材料等,100字左右。

如今的苏仙桥已是1999年“8·13”洪灾过后重建的苏仙桥

苏仙桥屹立在郴江上近500年历史,它“气若长虹”横跨郴江,连通了郴州到资兴、桂东、江西的道路,使郴、资、桂的经济发展起来。

桥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立柱横搭式,50m一道收缩缝,减少了外力对其的损害。

苏仙桥一直都是附近人们活动休闲的好去处,郴州市的地标之一

最多是摘抄呀,很多都是自己组合加工而成呢,你砸为我非原创啊,伤心啊,我想去跳郴江,可惜水太浅,在苏仙桥撞车又有护栏,俺的天啊

中国古代建筑的旅游资源主要有哪些?

古建筑指的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筑物以及包括**时期的建筑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特点。它综合反映了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所达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水平,是当时物质生活生产和精神文明的标志。古代建筑不仅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观赏性很强的人文景观资源。我国古代建筑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宫殿建筑、工程建筑、陵墓建筑、民居建筑、园林建筑和宗教建筑等。作为京畿要地,历代留存的古建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北京的故宫、长城、颐和园、明清皇家陵寝、四合院等,天津的独乐寺、风情街,河北省的避暑山庄、赵州桥、山海关等。

在各类古建筑中,宫殿建筑尤其受到旅游者青睐,因为历代的宫殿都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当时最高规格的建筑。历代统治者为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尊严与权威,满足其穷奢极欲的享受,倾举国之财,集国内外之能工巧匠,为自己修建富丽堂皇的豪华宫殿。丰富珍贵的收藏物和与此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等,更使宫殿充满神秘的色彩。天坛祈年殿(见图3-1)、故宫是最有代表性的宫殿建筑。

天坛祈年殿。

中国五大名桥有哪些(我要图)

河北赵州桥
赵州桥又叫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赵县古时曾称作赵州,故名。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现存最古老最雄伟的石拱桥。赵州桥只用单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为37.7米,连南北桥堍(桥两头靠**地处),总共长50.82米。采取这样巨型跨度,在当时是一个空前的创举。更为高超绝伦的是,在大石拱的两肩上各砌两个小石拱,从而改变了过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传统建筑型式,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发明。象赵州桥这样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桥。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在欧洲,公元14世纪时,法国泰克河上才出现类似的敝肩形的赛雷桥,比赵州桥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这座桥就毁坏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杰出贡献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永放光辉。


北京卢沟桥
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联拱石桥。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于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两代曾经修缮,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桥全长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净跨径和矢高均不相等,边孔小、中孔逐渐增大。全桥有十个墩,宽度为5.3米至7.25米不等。桥面两侧筑有石栏,柱高1.40米,各柱头上刻有石狮,或蹲、或伏,或大抚小,或小抱大,共有485头。石柱间嵌石栏板,高85厘米,桥两端各有华表、御碑亭、碑刻等,桥畔两头还各筑有一座正方形的汉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盘龙纹饰雕刻得极为精细。卢沟桥以其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于世。芦沟桥久已闻名中外。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这座桥有详细的记载。1937年七七事变在此发生,是日本帝国**侵略中国本土的开始,芦沟桥因此成为有历史意义的纪念性建筑物。


福建泉州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位于福建省泉州东郊的洛**上,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从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桥全系花岗**砌筑,初建时桥长360丈,宽1.5丈,武士造像分立两旁。造桥工程规模巨大,工艺技术高超,名震四海。建桥九百余年以来,先后修复十七次。现桥长731.29米、宽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桥墩、645个扶栏、104只石狮、1座石亭、7座石塔。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刻;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宋碑,立于祠内,被誉为书法、记文、雕刻“三绝”。 洛阳桥是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潮州广济桥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军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桥墩,于宝庆二年(1226)完成。绍兴元年(1194),知军州事沈崇禹主持东桥墩,到开禧二年(1206)完成。全桥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广济桥上有望楼,为我国桥梁史上所仅见。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属于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是中国桥梁建筑中的一份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