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质量守恒的式子怎么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电荷守恒定律怎么运算在摩尔质量中?举例谢谢(电荷守恒计算公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电荷守恒定律怎么运算在摩尔质量中?举例谢谢
例如Zn+2HCl=ZnCl+H2
a克锌与足量**反应,标准状态下收集到氢气VL
可知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V/22.4)*2=V/11.2mol
(a/M)*2=V/11.2
故摩尔质量M=22.4a/V
生成一摩尔氢气转移电量两摩尔。
测定的是Zn的摩尔质量。
质量守恒方程
质量守恒的公式为:A+B=C+D。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
(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
(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
(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的种类没有改变,**的数目没有增减,**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变化反应前后五个不变:(微观)**的种类不变;**的数目不变;**的质量不变;(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和生产物总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计算(要过程)
2KClO3=2KCl+3O2
24.5克氯酸钾与一克二**锰混合加热至质量不在减轻时止,收集到氧气9.6克,则残余固体氯化钾的质量是24.5-9.6=14.9克
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配平化学方程式
1 有机物反应,先看H右下角的数字,而无机物先看O的数字,一般是奇数的配2,假如不够可以翻倍
2 碳氢化合物的燃烧,先看H、C,再看O,它的生成物一般为水和二**碳
3 配平的系数如果有公约数要约分为最简数
4 电荷平衡,对离子方程式 在离子方程式中,除了难溶物质、气体、水外,其它的都写成离子形式,SO,(1)让方程两端的电荷相等
(2)观察法去配平水、气体
5 还有一些不用配平,注意先计算再看是否需要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有多种方法:
1、观察法:这种方法对一些简单的方程式往往凑效。事实上就是有目的地凑数进行配平,也往往有奇偶法等的因素存在。这种方法对任何种类的方程式都可能用得着。
2、电荷平衡法:这种方法对离子方程式最有用。在离子方程式中,除了难溶物质、气体、水外,其它的都写成离子形式,首先让方程两端的电荷相等,再用观察法去配平水、气体等。这种方法一般不失手。但对**还原方程式却太好用。
3、**还原法:这种方法是针对**还原方程式来说的。在这里记住:“化合价升高失去**还原剂”。与之对应的是“化合价降低得到还原**剂”。具体用法是:
(1)在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的元素上部标出它的化合价,分清谁的升高,谁的降低。
(2)相同元素之间用线连起,找出并标上升高的电荷数或降低的电荷数。
(3)找最小公倍数,并分别乘在升高或降低的电荷数后。
(4)配平:把各自相乘的最小公倍数写在各自的化学式前(即系数)。并注意这些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在化学变化前后是否相等,一般来说,如果不相等,是整倍数地差。
(5)配合观察法,将其它的确良如水、生成的不溶物等配平。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化学变化过程中,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与**个数相等。
常用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
(1)最小公倍数法:
在配平化学方程式时,观察反应前后出现”个数”较复杂的元素,先进行配平。先计算出反应前后该元素**的最小公倍数,用填化学式前面化学计量数的方法,对该**进行配平,然后观察配平其他元素的**个数,致使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元素种类与**个数都相等。
例如:教材介绍的配平方法,就是最小公倍数法。在P+O2――P2O5反应中先配氧:最小公倍数为10,得化学计量数为5与2,P+5O2――2P2O5;再配平磷**,4P+5O2==2P2O5。
(2)观察法:
通过对某物质的化学式分析来判断配平时化学计量数的方法。
例如:配平Fe2O3+CO――Fe+CO2。在反应中,每一个CO结合一个氧**生成CO2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提供三个氧**,因而必须由三个CO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生成三个CO2分子即Fe2O3+3CO――Fe+3CO2,最后配平方程式Fe2O3+3CO==2Fe+3CO2,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个数来决定CO的化学计量数的,故称为观察法。
(3)奇数变偶数法:
选择反应前后化学式中**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点,将奇数变成偶数,然后再配平其他元素**的方法称为奇数变偶数法。
例如:甲烷(CH4)燃烧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采用奇数变偶数法:CH4+O2――H2O+CO2,反应前O2中氧**为偶数,而反应后H2O中氧**个数为奇数,先将H2O前配以2将氧**个数由奇数变为偶数: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CH4+2O2==2H2O+CO2。
(4)归一法:
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关键的化学式,定其化学式前计量数为1,然后根据关键化学式去配平其他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若出现计量数为分数,再将各计量数同乘以同一整数,化分数为整数,这种先定关键化学式计量数为1的配平方法,称为归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烧化学方程式配平可采用此法:CH3OH+O2――H2O+CO2,显然决定生成H2O与CO2的多少的关键是甲醇的组成,因而定其计量数为1,这样可得其燃烧后生成H2O与CO2的分子个数:CH3OH+O2――2H2O+CO2。然后配平氧**:CH3OH+3/2O2===2H2O+CO2,将各计量数同乘以2化分为整数:2CH3OH+3O2==4H2O+2CO2。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用何种方法配平化学方程式,只能改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而决不能改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因为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即意味着改动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就可能出现根本不存在的物质或改变了原有化学变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初三化学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
应该是个选择题吧??
A.表中m的值为2.8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
D.上述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解:由于乙醇和氧气反应后质量减少,二**碳和水反应后质量增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该反应中,乙醇和氧气是反应物,二**碳和水是生成物.
由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计算出:
4.6g乙醇中碳、氢、氧三元素的质量分别是2.4g、0.6g、1.6g;
4.4g二**碳中碳、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是1.2g、3.2g;
5.4g水中氢、氧两元素的质量分别为0.6g、4.8g.
因此反应物**有2.4g碳元素、0.6g氢元素、9.6g氧元素,
生成物二**碳和水**有1.2g碳元素、0.6g氢元素、8g氧元素.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中有1.2g碳元素和1.6g氧元素进入了生成物X中,
说明生成物X由碳、氧两元素组成,X中不含氢元素,其质量为1.2g+1.6g=2.8g,所以m的值为2.8.
由于X在反应前的质量为0,反应后的质量为2.8g,
说明X在反应过程中质量有变化,不符合催化剂的特点,所以X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任何化学反应均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设X的化学式为CxOy,则12x:16y=1.2g:1.6g,解得x:y=1:1,即X的化学式为CO.
由于反应生成了一**碳,说明乙醇燃烧不充分,增加氧气的量,有助于乙醇的充分燃烧,从而减少一**碳的生成.
故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