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的注解家有哪些?

杜牧,字牧之。生于803年,约卒于852年。唐代著名学者。其祖父为编撰《通典》的史学家杜佑。世称杜牧最喜论兵,多研讨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短得失。杜佑与杜牧祖孙两代均对《孙子兵法》予以详注,尤其是杜牧,清人毕以《孙子叙录》称杜牧注最为详赡。

唐代的重要注释家主要有孔颖达、贾公彦、徐彦、杨土勋、李善、司马贞、张守节、颜师古等。孔颖达:隋未唐初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市)人。隋时举第,授河内郡博士,继补太学助教。入唐后李世民引为文学馆博士,封曲阜县男,转迁给事中,官至国子祭酒。曾师从刘焯,博通群径,名重一时。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生平事迹:玄奘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

注释家有哪些(注释是什么东西)

比如《诗经》的注解就主要来自汉朝的毛亨、毛苌等人。这些注解在唐代被视为经典,被广泛传颂和使用。在唐代,九经的注解也有一些不同的版本,但是最被认可的是孔颖达等人所编纂的《五经正义》,这些注解也成为了当时科举考试的标准。总的来说,唐代的书是对九经以及汉朝人对其的注解所做的传承和发扬。

孟子字什么名什么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仉氏。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山东邹城人。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叫孟轲。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思想家、**家、教育家。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孔子之孙子思的学生。历游齐、宋、滕、魏等国,一度任齐宣王看卿。因主张不见用,退而与弟子万章等著书力说。著作有《孟子》。被认为孔子的学说的继承者,有“圣亚”之称。

近代注释论语的名家有几位?越多越好。

如果从了解孔学“性与天道”之学而入手,则南怀瑾《论语别裁》是天马行空,悠远而遥逸。但是如果自身修养没有达到一定品位,是看不懂这本书真实内涵的。如果光从传统儒学和文学角度来看,这本注释都有失严谨、正宗。只能如佛家所说:“佛度有缘人”,不明其意者,必不屑其言。

《论语注疏》,又称《论语正义》,又称《论语注疏解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二十卷。《论语注疏》是十三经注疏中的一种,吸收了北宋以前人的注释,保存了不少古注。作品简介 案何注皇疏皆以道家思想解论语,又於名物制度无所考订,颇为学人所不满。

第一,何晏注、邢昺疏:《论语注疏》,此书见于《十三经注疏》,为一般性研究最基本的入门书。何晏之注,其注甚古,其言甚精,邢昺之疏,其解甚贴切。

孔子的观点认为,几十里的小国也是国,能够发展起几十里土地的经济,就能够发展起几百里、几千里、几**土地上的经济,因为发展经济的道理是相通的。在这一点上孔子的思想与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有相通之处。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那些人注释过《诗经》?

1、沈约(441年—513年),字重华,号昭仪,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朝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文化名流。他是文学、哲学、艺术和历史等方面的专家,被誉为“江左名流”之一。他对《诗经》的注释影响深远,为后世诗经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毛苌父子的注解。诗经也叫毛诗,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一是鲁国人申公,一是齐国人辕固,一是燕国人韩婴。 但是这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都已不存。另外一家就是毛诗。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因为是这父子二人所辑的,所以叫毛诗。

3、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汉代著名的注释家有

自汉至清,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注释家及注本,兹将两汉到宋代的著名注释家及有关注本介绍如下: 两汉时期的注释家主要有毛亨、孔安国、马融、郑玄、何休、赵歧,服虔、高诱、王逸等。毛亨:鲁人,或云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汉景帝时为河间献王博士,其学传自子夏,著作有《毛诗古训传》,简称《毛诗》。

《通俗文》:东汉服虔著,简称为《通俗》另外,两汉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注解家,如:毛亨、高诱、王逸、郑玄,马融等。其中郑玄一人著书一百余万字,号称“郑学”。

历史上曾为《左转》做过注释的有: 汉代有西汉刘歆、东汉郑玄。 魏晋时有贾逵、服虔。 唐代有孔颖达。 宋代有杜预、范宁、陆淳、程公说、刘友益、杨伯峻、李宗侗等。 清代有洪亮吉、沈钦韩、李贻德、刘文淇等。 现代有杨伯峻等。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托古作品。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

汉代四大训诂专注:《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