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装茯苓菌种的袋子多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茯苓菌种培养基主要有几种?(茯苓菌种培育方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茯苓菌种培养基主要有几种?

(1)肉引 即新鲜茯苓菌核的切片为种子。种苓要选皮色紫红,内白色,浆汁足,个体结实,近圆形,有裂纹,重2千克左右的壮苓。

(2)木引 指肉引接种的木料。它可节约鲜茯苓用量。5月上旬,选质地松泡的幼树干,剥皮留筋锯成50厘米长段木,或用4厘米粗松枝。接种要用新挖出的鲜苓。1千克肉引可接15千克松木料。将苓种肉引片紧贴木料,再覆土3厘米厚,到8月木料就可长成木引。挖出选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具有茯苓香气的为好。木引栽培茯苓产量低,但可达到复壮引种目的。老产区仍在用。

茯苓菌种培养基主要有几种?

(3)菌丝引 是经人工纯培养的茯苓菌丝。由选好的新鲜种苓用清水冲洗去泥沙,用纱布擦去水分,以75%酒精进行表面灭菌,无菌刀切开种苓,由其中挑取内部约黄豆大一块苓肉,放在备好的斜面PDA培养基上,22~25℃培养,苓肉周围可出现白色绒状菌丝,7~10天可长满斜面。选择生长旺盛无杂菌的试管作母种。母种可用来扩繁原种。

原种培养基配方有两种:

一号配方:

松木屑75%

米糖(或麦麸)22%

石膏粉1%

蔗糖 2%

二号配方基本同上,只是把松木屑改为松木丁(大小1厘米见方)和松木屑两种。松木丁可占60%,松木屑为15%,其他不变。制备时先将除蔗糖以外的其他物料混和拌匀。蔗糖溶于适量水中,再以蔗糖水拌混合料,以手握料指缝可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度。装广口瓶或塑料袋及消毒同灵芝。

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基本同原种,原种也可作栽培种用。但现在栽培种多为木片种。培养料为:

松木片 12×2×1(厘米)66%

松木屑 10%

细糠或麦麸 21%

石膏粉 1%

蔗糖2%

制作时,先用适量水溶化蔗糖,再用蔗糖水煮松木片半小时,使干木片吸足水分。松木屑、细糠和石膏粉也事先拌匀,然后和煮过的木片再拌和在一起,使含水量在65%左右,拌好的料装入0.5千克装的广口瓶中。加棉塞,包牛皮纸、消毒等程序同前。

接种培养: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经消毒后降温到30℃以下,即可用母种接原种,每支母种可接3~4瓶原种瓶。栽培种用长好菌丝的木丁5~6块接入培养。同法可依次无菌操作接多瓶。完成接种后,将其放25~28℃条件下培养,原种瓶经20~25天,栽培种瓶经25~30天菌丝可长好。瓶壁可见旺盛爬壁的白菌丝。菌丝布满木片。木片断面微黄易折断。如断面棕黄,可能菌种衰老影响生活力。因此菌种培养好后应及时用,否则要低温存放防老化。

栽培茯苓所用的菌种有哪些?

(1)肉引 即新鲜茯苓菌核的切片为种子。

种苓要选皮色紫红,内白色,浆汁足,个体结实,近圆形,有裂纹,重2千克左右的壮苓。(2)木引 指肉引接种的木料。它可节约鲜茯苓用量。5月上旬,选质地松泡的幼树干,剥皮留筋锯成50厘米长段木,或用4厘米粗松枝。接种要用新挖出的鲜苓。1千克肉引可接15千克松木料。将苓种肉引片紧贴木料,再覆土3厘米厚,到8月木料就可长成木引。挖出选黄白色,筋皮下有明显菌丝,具有茯苓香气的为好。木引栽培茯苓产量低,但可达到复壮引种目的。老产区仍在用。(3)菌丝引 是经人工纯培养的茯苓菌丝。由选好的新鲜种苓用清水冲洗去泥沙,用纱布擦去水分,以75%酒精进行表面灭菌,无菌刀切开种苓,由其中挑取内部约黄豆大一块苓肉,放在备好的斜面PDA培养基上,22~25℃培养,苓肉周围可出现白色绒状菌丝,7~10天可长满斜面。选择生长旺盛无杂菌的试管作母种。母种可用来扩繁原种。原种培养基配方有两种: 一号配方: 松木屑75% 米糖(或麦麸)22% 石膏粉1% 蔗糖 2% 二号配方基本同上,只是把松木屑改为松木丁(大小1厘米见方)和松木屑两种。松木丁可占60%,松木屑为15%,其他不变。制备时先将除蔗糖以外的其他物料混和拌匀。蔗糖溶于适量水中,再以蔗糖水拌混合料,以手握料指缝可有水渗出但不滴下为度。装广口瓶或塑料袋及消毒同灵芝。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基本同原种,原种也可作栽培种用。但现在栽培种多为木片种。培养料为: 松木片 12×2×1(厘米)66% 松木屑 10% 细糠或麦麸 21% 石膏粉 1% 蔗糖2% 制作时,先用适量水溶化蔗糖,再用蔗糖水煮松木片半小时,使干木片吸足水分。松木屑、细糠和石膏粉也事先拌匀,然后和煮过的木片再拌和在一起,使含水量在65%左右,拌好的料装入0.5千克装的广口瓶中。加棉塞,包牛皮纸、消毒等程序同前。接种培养: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经消毒后降温到30℃以下,即可用母种接原种,每支母种可接3~4瓶原种瓶。栽培种用长好菌丝的木丁5~6块接入培养。同法可依次无菌操作接多瓶。完成接种后,将其放25~28℃条件下培养,原种瓶经20~25天,栽培种瓶经25~30天菌丝可长好。瓶壁可见旺盛爬壁的白菌丝。菌丝布满木片。木片断面微黄易折断。如断面棕黄,可能菌种衰老影响生活力。因此菌种培养好后应及时用,否则要低温存放防老化。

种植茯苓一亩地要多少成本?

茯苓的种植成本也是非常低的,一亩大概需要1.2万元左右,主要包括:木材、茯苓菌种,场地一亩租金、袋子、水电、人工等。茯苓亩产量大概在6000斤到8000斤,以目前市场价格10元一斤计算,亩产值高达6万~8万元,然后减去成本1.2万,净利润收入4.8万~6.8万元左右,利润丰厚,值得选择种植

种植茯苓的沟挖多深合适?

1、一般选择在海拔为600-900m,坡度为15-30°,背风向阳,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排灌性能良好的地块进行栽培。

2、选好种植地块后,深挖60cm以上,并将杂草、石块、树根等清理干净,然后随着山势挖厢垄,宽2-2.3m左右,左右横向长度根据地形做出调整。上下厢垄和苓场四周挖宽50-60cm,深40cm的隔沟,而厢垄内的苓窖挖成长1m,宽45cm,深45cm的长方形,两窖之间间隔30cm左右。

3、从松树上采伐枝干,然后使用**纵向削去3-4cm宽的树皮(间隔3-4cm左右),以能见到木质部为宜。

4、将松树枝干锯成30cm左右的料筒,按照井字形堆放(高1.5m左右),进行自然干燥。

茯苓种植技术

二、接种

1、菌种要求体型中等,重2-3kg左右,颜色为淡棕色,外形为近球形,裂纹多。

2、一般情况下,每15kg一窖的松料,接种150-250g的鲜茯苓肉,或者是一瓶木屑菌种。

3、将准备好的筒料放在窖中,然后在菌种瓶口插入1根木条(比瓶口细三分之一,比菌种瓶长四分之一),瓶口朝下,在筒料边缘砍一道裂缝,然后将木条插入缝中,夹紧后用土挤实,最后在筒料上覆盖2-3cm厚的泥土。

茯苓种植技术

三、管理

1、将土埋平,然后在苓场最顶端50cm左右,沿着苓场两边呈八字形挖60-80cm的深沟,用于排水,防止白蚁危害。

2、及时清理排水沟,避免苓场积水。

茯苓种植技术

3、如果发现有白蚁为害,可以使用柴油加水,或者是使用灭蚁灵沿着苓场四周喷洒,形成隔离带。

4、接种后10天左右,检查一次菌丝萌**况。如果出现菌种干枯、杂菌污染、菌丝不吃料等情况,及时进行补接。

茯苓菌种种下后多久可以上树?

你好,茯苓种植一般需要2-3年才能上树。在第一年,茯苓种子会在土壤中发芽,生长出幼苗。在第二年,幼苗会生长出茎和叶子,并逐渐形成茯苓的根茎。在第三年,茯苓的根茎会逐渐增大,形成树状植物,可以进行采摘。但是,具体生长时间也会因地域、气候、土壤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野生茯苓是怎样长出的?

把茯苓菌种抹到松木段的两端,埋在土中,就会长出茯苓,种植是这么种的,野生的茯苓很难找,野生的茯苓是长在松树头的。

嫁接茯苓多久可以挖?

   品种不同的土茯苓,成熟收获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早熟的土茯苓菌种种植3-4个月结苓,9-10个月即可收获;晚熟的土茯苓菌种需要6-7个月结苓,12-14个月后才可收获。茯苓是多孔菌科宽液姿寄生植物茯苓的菌核,主埋握产于云南、湖北、安徽、贵州、四川等地,全年都可以采挖,或立秋以后八九月份采挖。

一次种植茯苓可以收获几次?

茯苓是一种中药材,一次种植茯苓通常只能收获一次。茯苓一般生长在**,它是一种菌类植物,形成的茯苓子实一般生长在茯苓的根部。茯苓的生长周期较长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形成较大的子实体,而且茯苓子实的形成和生长也受到环境、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种植茯苓时,一般会在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种植茯苓的种子或茯苓菌种,促使茯苓生长和发育。茯苓子实一般在茯苓生长周期的末期形成,当茯苓子实成熟后可以进行采收,一次性收获茯苓子实,然后重新种植茯苓,进行新一轮的生长和发育。

所以,一次种植茯苓一般只能收获一次茯苓子实。

茯苓几个月成熟可以采挖?

茯苓一般在6-7月份外皮呈黄褐色时可以采挖,如果表皮是黄白色则没有成熟,是黑色则表示成熟过度。一般选择晴天去采挖,刷掉上面泥沙后堆在室内分层排好,底层和上面加一层稻草,每隔三天翻动一次,保持干燥。品种不同的土茯苓,成熟收获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早熟的土茯苓菌种种植3-4个月结苓,9-10个月即可收获;晚熟的土茯苓菌种需要6-7个月结苓,12-14个月后才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