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微生物实验小技巧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有哪些(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有哪些方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有哪些
显微制片,沉降菌和浮游菌的采集及测定,内毒素检测,培养基的配制,菌种的培养与繁殖!
做微生物实验要注意什么
呵呵 我也是学这个专业的
从一开始的时候,老师就强调我们
微生物的实验最怕什么。就是最怕微生物 会沾染杂菌
而且 除了你要培养的微生物的安全之外你还要考虑好自身的安全以及环境安全
进实验室之前一定要穿实验服,如果有条件的可以经常给实验服灭灭菌,带手套是一定要的,还有口罩,一般活性炭口罩就可以了。必要时要带脚套和帽子,如果需要接触有毒物质,最好在*胶手套外面再增加一个一次性的塑料手套,透明的那种,可以随时扔掉
关于你自己的东西可以紫外线杀菌,然后操作之前要用无水乙醇有的说是医用酒精,浓度百分之七十五的擦拭双手,所有动作要在超净台中进行。
实验器具也要灭菌,一般不太讲究的就是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一般培养基什么的都是高压蒸汽灭菌。以前专业课老师讲过,高压蒸汽灭菌的话效果比干热灭菌要好,因为受热均匀灭的比较透彻。蒸汽灭菌锅我就不多说了吧,楼主应该会用。
其他的东西 比如平皿什么的就用干热灭菌,在烘箱里面,一般用报纸裹好,至于你常用的*头和*的话同样也要灭菌。
如果要求严格的话所有的器皿我指的是玻璃的,要先刷洗干净后泡在铬酸洗液当中,要求过夜,完后拿出来控干,差不多不滴水就行,用少量自来水洗去带颜色的那部分铬酸,这一部分的水是要求倒入废液瓶中,不可以进入下水道的。然后用自来水洗四十遍,其实要求是四十到五十遍,没错,我没有打错,你也没有看错,就是要这么多遍。然后,蒸馏水润洗三遍,晾干就可以进行干热灭菌了。瓶盖瓶塞之类的要在**当中过夜,1%的,然后自来水洗蒸馏水洗涤就好。
有棉塞什么的东西记得要在酒精的的外焰上过一下,接种针要灼烧到发红在晾凉!
培养的过程要看你是连续培养还是半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在加培养液的时候同样注意不要引入杂菌
记住,在实验室里坚决不允许吃东西喝水!
出来的时候要记得洗手哈,实验服别随便乱扔
至于废料肯定不能带出来滴,那些有毒的或者生长非常快的微生物沾染过的不要随便的就扔掉要放在废物桶里统一处理,培养皿清洗干净后,再次干热灭菌就又可以用了哈
然后差不多粗浅的说一下吧,具体的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资料的话应该书上应该有更详细的。
这个问题貌似刚刚回答过一次了,那我就直接把我回答过的答案又复制过来了,这个可不涉及到那种能搜一搜到的啊,可是我一个字一个字的敲上去的,楼主看着办吧
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步骤?
一、用脏手上的细菌制装片:
1、收集手上细菌,用少量无菌水(可用冷开水代替)冲洗脏手,让洗手的水流到培养皿中。这些脏水就是细菌培养液。
2、制取细菌装片,取甲、乙两块洁净的载玻片,分别在两玻片的**各滴一小滴细菌培养液;然后在甲片上盖好盖玻片后直接用600倍的显微镜观察。
(用稍偏暗的视野,调节到位可以看到多种细菌和其它微生物。很容易看到活动的微生物,这样对儿童更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如果你想进一步放大并会操作,选定观察的物象后,可把此物象移到视野正**,再转换更高倍数的镜头观察即可。
3、在乙片的细菌培养液滴上滴一小滴龙胆紫染色液,用牙签将细菌培养液和龙胆紫液搅匀、并将液滴推开,再用酒精灯加热液滴(约5秒钟)后让它自然晾干(约5分钟)。
再用600倍的显微镜直接观察,既可以看到染成深蓝色的多种细菌和其它微生物。不过此时看到的微生物都已死亡、并被固定,因此看不到它们的活动状态。
二、制取洗手后的对照装片。
1、洗手-----将手用香皂洗干净,用洁净的干毛巾揩干手;
2、收集细菌培养液-------用少量无菌水冲洗双手,让洗手液流入洁净的培养皿中;
3、制细菌装片-----制片过程与以上装片过程相同,参照制片即可。
扩展资料:
细菌的基本形态与大小
(1)球菌:
球菌是外形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的细菌,直径0.5~1微米,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单球菌:单独存在,如尿素小球菌;②双球菌:如肺炎双球菌;
③链球菌:如*酸链球菌;④四联球菌:形成的4个细胞排列在一起,成田字,如四联球菌;
⑤八叠球菌:如尿素生孢八叠球菌;⑥葡萄球菌:如金**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
(2)杆菌:
外形为杆状的细菌称杆菌,常有长宽接近的短杆或球杆状菌,如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
长宽相差较大的棒杆状或长杆状菌,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梭状杆菌(Bacteriumfusiformis);
分枝状或叉状菌,如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竹节状(两端平截),如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anthracis)等。
按杆菌细胞的排列方式不同则有成对的双杆菌、呈链状的链杆菌,另外,常有栅状、“八”字状以及由鞘衣包裹在一起的丝状等多种。典型的杆菌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链杆菌、变形杆菌[2]。
(3)螺旋状:
螺旋状的细菌称螺旋菌,一般长5~50微米,宽0.5~5微米,根据菌体的弯曲可分为:
①弧菌(Vibrio):螺旋不足一环者呈香蕉状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②螺菌(Spirillum):满2~6环的小型、坚硬的螺旋状细菌,如小螺菌(Spirillumminor);
③螺旋体(Spirochaeta):旋转周数多(通常超过6环)、体长而柔软的螺旋状细菌,如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菌
做微生物实验的步骤
微生物检验,视频带你看详细的操作步骤,看一遍就会
实验室微生物检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微生物检验无菌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很多细节,日常的微生物检验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除了要在洁净台和操作器皿上的消毒,还需要注意人员卫生和环境的卫生。
【操作技巧】
进行培养时,动作要准确敏捷,但又不必太快,以防空气流动,增加污染机会。不能用手触及已消毒器皿,如已接触,要用火焰烧灼消毒或取备品更换。为拿取方便,工作台面上的用品要有合理的布局,原则上应是右手使用的东西放置在右侧,左手用品在左侧,酒精灯置于**。工作由始至终要保持一定顺序性,组织或细胞在未做处理之前,勿过早暴露在空气中。同样,培养液在未用前,不要过早开瓶;用过之后如不再重复使用,应立即封闭瓶口直立可增加落菌机会。吸取营养液、PBS、细胞悬液及其它各种用液时,均应分别使用吸管,不能混用,以防扩大污染或导致细胞交叉污染。工作中不能面向操作野讲话或咳嗽,以免唾沫把细菌或支原体带入工作台面发生污染。操作前用酒精擦拭超净台面及双手。手或相对较脏的物品不能经过开放的瓶口上方,瓶口最易污染,加液时如吸管尖碰到瓶口,则应将吸管丢掉。
【培养前准备】
在开始实验前要制定好实验计划和操作程序。有关数据的计算要事先做好。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各种所需器材和物品、清点无误后将其放置操作场所(培养室、超净台)内,然后开始消毒。这可以避免开始实验后.囚物品不全往返拿取而增加污染机会。
【火焰消毒】
在无菌环境进行培养或做其它无菌工作时,首先要点燃酒精灯或煤气灯。以后一切操作,如按装吸管帽、打开或封闭瓶口等,都需在火焰近处并经过烧灼进行。但要注意:金属器械不能在为焰中烧的时间过长,以防退火,烧过的金属镊要待**后才能挟取组织,以免造成组织损伤。吸取过营养液后的吸管不能再用火焰烧灼,因残留在吸管头中营养液能烧焦形成炭膜,再用时会把有害物带入营养液中。开启、关闭长有细胞的培养瓶时,火焰灭菌时间要短。防止因温度过高烧死细胞。另外胶塞过火焰时也不能时间长,以免烧焦产生有毒气体,危害培养细胞。
【洗手和着装】
原则上和外科手术相同。平时仅做观察不做培养操作时,可穿装细胞培养室内紫外线照射30min的清洁工作服。在利用超净台工作时,因整个前臂要伸入箱内,应着长袖的清洁工作服,并于开始操作前要用75%酒精消毒手。如果实验过程中手触及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出入培养室都要重新用消毒液洗手。进入原代培养室需彻底洗手还要戴口罩、着消毒衣帽。
【操作台消毒】
体外培养细胞缺乏抗感染能力,所以防止污染是决定培养成功或失败的首要条件。即便使用设备完善的实验室。若实验者粗心大意,技术操作不规范,也会导致污染。因而.为在一切操作中为最大可能的保证无菌.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做到有条不紊和完全靠。无菌培养室每天都要用0.2%的新洁尔灭拖洗地面—次(拖布要专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50min,超净工作台台面每次实验前要用75%酒精擦洗。然后紫外线淌毒30min。在工作台面消毒时切勿将培养细胞和培养用液同时照射紫外线,消毒时工作台面上用品不要过多或重叠放置.否则会遮挡射线降低消毒效果。—些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废液缸、污物盒、试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后置于台内同时紫外线消毒。
微生物无菌检测培训小编温馨提醒您关注食品检验员报名时间安排!
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有哪些
一、湿热灭菌法是指用饱和水蒸气、沸水或流通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由于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所以该法的灭菌效率比干热灭菌法高,是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湿热灭菌法可分为:煮沸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间歇蒸汽灭菌法。
(1)煮沸灭菌法:将水煮沸至100摄氏度,保持5-10分钟可**细菌繁殖体,保持1-3小时可**芽胞。在水中加入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碳酸氢钠时沸点可达105摄氏度,能增强杀菌作用,还可去污防锈。此法适用于食具、刀箭、载玻片及注射器等。
(2)巴氏消毒法:一种低温消毒法,因巴斯德首创而得名。有两种具体方法,一是低温维持法:62摄氏度维持30分钟;二是高温瞬时法:75摄氏度作用15-30秒。该法适用于食品的消毒。
(3)流通蒸气灭菌法:利用常压下的流通蒸汽进行灭菌。
(4)间歇蒸汽灭菌法
(5)高压蒸汽灭菌法:103.4千帕蒸汽压温度达121.3摄氏度,维持15-20分钟。
二、干热灭菌法是指在干燥环境(如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技术。一般有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
(1)火焰灭菌法:是指用火焰直接烧灼的灭菌方法。该方法灭菌迅速、可靠、简便,适合于耐火焰材料(如金属、玻璃及瓷器等)物品与用具的灭菌,不适合药品的灭菌。
(2)干热空气灭菌法:是指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该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和金属制品以及不允许湿热气体穿透的油脂(如油性软膏机制、注射用油等)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的灭菌,不适合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的灭菌。
微生物生长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根据培养时是否需要氧气,可分为好氧培养和厌氧培养两大类。
好氧培养:也称“好气培养”。就是说这种微生物在培养时,需要有氧气加入,否则就不能生长良好。在实验室中,斜面培养是通过棉花塞从外界获得无菌的空气。三角烧瓶液体培养多数是通过摇床振荡,使外界的空气源源不断地进入瓶中。
厌氧培养:也称“厌气培养”。这类微生物在培养时,不需要氧气参加。在厌氧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除去培养基中的氧气。
微生物培养方法
微生物培养所培养的微生物通常是病菌、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属于生物培养的一种。
微生物培养步骤:
1.配置不同浓度的营养液稀释液:取营养液1ml溶于9ml无菌水中,振荡 5min配成10%的溶液.
2.将容器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用吸管从此溶液中吸取1ml加入到装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以此类推制成1%,0.1%,0.01%等不同浓度的稀释液.
3.将试管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左手拿试管,右手托培养皿(仅露一条小缝,且靠近灯焰).将溶液倒入培养皿中,在各培养皿上标上浓度.
4.将有细菌生长的样品容器口靠近(注意不是对着)酒精灯灯焰,用接种环挑取菌落上的少量菌体加入10%的营养液中.把接种环放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再次取样加入盛1%的营养液的培养皿(仅露一条小缝,且靠近灯焰)中.重复这个操作,将各浓度的营养液接上种.
5.轻轻摇匀接上种的培养皿,置于恒温箱内37摄氏度保存,3天后就有菌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