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礼节对于民族有哪些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礼仪是什么?礼仪的重要性有哪些?(礼仪是什么 礼仪的重要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礼仪是什么?礼仪的重要性有哪些?
礼仪的作用有哪些?
(1)沟通的功能。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只要双方都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从而使**往来容易成功。
(2)协调的功能。在社会交往时,只要人们注重礼仪规范,就能够互相友好合作,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障碍。
(3)维护的功能。礼仪是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反映和标志,同时也对社会的风尚产生广泛、持久和深刻的影响。讲礼仪的人越多,社会便会越和谐**。
(4)教育的功能。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纠正人们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倡导人们按礼仪规范的要求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讲究礼仪的人同时也起着榜样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
文明和礼仪有什么重要性?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由此可知,行为品德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是何等的重要。一个高素质、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等等。文明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有的同学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的确,现代社会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社会对人的文明礼仪降低了要求。恰恰相反,现代社会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了,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们只要留心一下周围人物,注意一下大众传媒,就不难发现,凡是事业有成的人他们都十分注重文明礼仪。事实上,越是懂文明礼仪的人,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因为他是受人们欢迎的人。相反,如果缺乏教养,不懂文明礼仪,人们采取不欢迎的态度,又怎么能发展事业,立足社会?
做文明之人,就要会用文明语,做文明事。再简单地讲就是要懂礼貌,明事理。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如果不能继承和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就不能真正做一个快乐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话大家要记住。文明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时也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学问都重要。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珍贵的感情。人与人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应该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吧。
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
从仪态举止说,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着装要干净、整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其次,注意公共场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学校、教室、宿舍、影剧院等场所的礼仪,还有走路、问路、乘车、购物等方面。校园礼仪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上课时要提前到教室进入准备状态,课堂上要积极配合老师搞好教学活动,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不能视而不见。另外,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生文明监督岗及其他人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
求人帮助之后,一定要说:“谢谢”。如遇他人求助,应尽力给予帮助,如不能解决时,应说:“很抱歉。”到商店购物,不可以“上帝”自居,要用礼貌语言,购物之后也应说谢谢。看他人演出,要尊重演员,适时礼貌鼓掌,不能提前退场。乘坐公共汽车、火车,要照顾老人、小孩和残疾人,要保持车上卫生环境,不乱扔东西,上车不要争抢座位。
文明礼仪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重视礼仪,要求坚持训练,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不讲文明礼仪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祝愿我们自己一步步地迈向文明!
做文明之人,永远的呼唤!一生的追求!
职业礼仪的重要性
(一)学习社交礼仪有利于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没有谁能够与世隔绝,于是就有了**。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
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人,在**活动中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都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力的人,在参加重大**活动前,常会出现惊慌恐惧,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有的在**活动开始后,甚至会出现心跳加快,四肢颤抖,说话声调不正常的现象。
学习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满足你走向社会的需要;而且,还可以培养你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你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二) 学习社交礼仪可以提高人文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去塑造和培养你的内在品格和修养,也就是塑造你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品位的文化境界。人文教育有明显的教化功能。它作用于人的情感状态,影响和改变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等,最终目标是较会你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做文明人。现在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文学、艺术、历史文化、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而社交礼仪教育涵盖了中国民族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可见,社交礼仪教育更能直接地教会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文明人。因此,《社交礼仪》课应完全可以纳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之列,作为你的必修课,在高校中推广和普及,这有助于你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三)学习社交礼教与有利于强化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社交礼仪教育是社会**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你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你的礼仪修养,培养你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由此可见,社交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社交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
礼仪的传承对以中国及其他国家的重要性
礼是发于人性之自然,合于人生之需的行为规范。为什么这么说呢?有无礼节是人与**的差别所在(人性使然),也是人类社会祥和的基础。综观今日,讲礼、识礼者少,故社会秩序乱象常见,各种摩擦、冲突频繁发生,人们相处不仅缺少安全感,甚至有举目皆敌的危机感。 有礼节无礼节个体守礼则文明无礼则**群体隆礼则相安而致治悖礼则相争而致乱从上述分析可见,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人与人交流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 礼节的作用不容忽视,我们现代人怎么能不认真对待和学习?否则在社会上,免不了到处碰壁吃亏,届时悔之晚矣。因为我们相信没有人希望在无礼的行为背后引发的是七言八语,讪笑讥诮:「某人岂有此理、未曾受过教育、没有常识、粗卑不堪、不近人情、没见过场面、真讨厌、极可笑、远着他、少来往……」这一连串的名词,对你的前途,一切的一切,会产生何种影响? 礼节是不妨碍他人的美德,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行万事的***,是要通达践履的。 若我们能多点「克己复礼」的功夫,由自己本分做起,家庭做起,深信社会会更加安和、有礼的。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 以下是李炳南教授编述的通用《常礼举要》,贡献给大家,做参考。 (一)居家 (二)在校 (三)处世 (四)聚餐 (五)出门 (六)访人 (七)会客 (八)旅行 (九)对众 (十)馈赠 (十一)庆吊 (十二)称呼 附说 (一)居家 一、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长者与物,须两手奉接。 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六、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 七、不在长者座前踱来踱去。 八、立不中门,过门不践门限。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 十、同桌吃饭不另备美食独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恶。 十二、食时不叹,不训斥子弟。 (二)在校 一、升降国旗及唱**、校歌时,肃立示敬。 二、师长上下课时,起立致敬。 三、向师长质疑问难,必起立。 四、路遇师长,肃立道旁致敬。 五、听讲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支颐交股,弯腰,翘足。 六、考试时,不交头接耳,或左顾右盼。 七、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三)处世 一、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口为祸福之门,话要经一番考虑再说。�见失意人,不说得意语;见老年人,不说衰丧话。 四、交浅不可言深,绝交不出恶声。 五、不侮辱人,不向人开玩笑。 六、与残疾人会面,须格外恭敬。 七、于肩挑小贩苦力,莫讨便宜。 八、施恩求忘,受恩必报;开罪于人须求解,开罪于我应加恕。 九、善人自当亲近,须要久敬;恶人自当敬而远之。 十、遇事要镇静,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十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十二、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十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四、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须造门请问。 (四)聚餐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 二、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 三、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 四、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五、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 六、举箸匙,必请大家同举。 七、用箸夹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搅。 十、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十三、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十四、公食以不言为原则,须言亦应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转身向后。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十七、碗中不留饭粒。 十八、不对人剔牙齿。 十九、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二十、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 二一、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五)出门 一、衣冠不求华美,惟须整洁。 二、见长者,必趋致敬。 三、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四、路上不吸烟,不嚼食物,不歌唱。 五、乘车见长者必下,见幼者亦须与之颔首为礼。 六、夜必归家,因事不能归时,必先告家人。 七、车马繁杂冲区,不招呼敬礼。 八、不立在路上久谈。 九、不走马路中间,越路须先向左右看清,不可与汽车争路。 十、行走时,步履宜稳重,并宜张胸闭口,目向前视。 十一、遇妇女老弱,应尽先让路让座。 十二、途次有人问路,须详为指示;问路于人,须随即称谢。 十三、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 十四、逢桥先下马,过渡莫争船。 十五、在舟车上或飞机上,不探首或伸手出窗,并不得随便涕痰。 (六)访人 一、先立外轻轻扣门,主人让入方入。 二、入内有他客,主人为介绍,须一一为礼,辞出时亦如之。 三、入内见有他客,不可久坐;有事,须请主人另至他所述说。 四、坐谈时见有他客来,即辞出。 五、坐立必正,不倾听,不哗笑。 六、不携一切动物上堂。 七、主人室内之信件文书,概不取看。 八、谈话应答必顾望。 九、将上堂,声必扬。 十、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勿遂。 十一、主人欠伸,或看钟表,即须辞出。 十二、饭及眠时不访客。 十三、晋谒长官尊长,应先鞠躬敬礼,然后就座;及退,亦然。 十四、与长官尊长,及妇女行握手礼时,应俟其先行伸手,然后敬谨与握。 十五、访公教人员,必先问明其上班钟点,不可久坐闲谈。 十六、访客不遇,或留片,或写字登留言牌。 (七)会客 一、见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请姓字住址。 二、及门先趋,为客启阖。 三、每门必让客先行。 四、入门必为客安座。 五、室内有他客,应与介绍,先介幼于长,介卑于尊,介近于远,同伦则介前于后。 六、敬茶果先长后幼,先生后熟。 七、主人必下座,举杯让茶。 八、客去必送致敬,远方客必送至村外或路口。 九、远方客专来,须备饮食寝室,导厕所,导沐浴。 十、远方客去,必送至驿站,望车开远,始返。 (八)旅行 一、将远行,必辞亲友,祭祖辞亲。 二、远到目的地,必先拜访有关人士。 三、归来必谒亲友,或略送土物。 四、远行之亲友辞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赠物,或宴饯。 五、远方客来拜访,须往答拜,或设宴接风。 六、旅人归来拜,须诣回拜,或设宴洗尘。 七、受人之送行及饯别,达到所在地,须一一函谢。 八、人之接风或洗尘毕,须还席。 九、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讳。 十、入国不驰,入村里必下车马。 (九)对众 一、他人正谈话,不在中间插言。 二、两人对谈,不向中间穿走。 三、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视听。 四、不横坐,不横腿,不扪脚。 五、不隔席谈话。 六、坐不掀起椅凳之后方。 七、衣帽不加于他人之衣帽上。 八、不向人喷水吐痰。 九、不向人呵欠,舒伸,嚏喷。 (十)馈赠 一、礼尚往来,来而不往,往而不来,皆非礼也。 二、赐人不曰来取,与人不问所欲。 三、赠人物品,必谦必敬。 四、赠人物品,外必用包裹,婚丧庆寿例外。 五、平素赠物,座有他客,须避观听,远来及初晤,可不避。 六、受赠先略谦辞后受,称谢,逾日须往拜。 七、长者赐,不敢辞。 (十一)庆吊 一、参加吉礼,不谈衰丧话,不戚容,不啼泣。 二、居丧不参加吉礼,只送仪物。 三、丧服不入公门,不观吉礼。 四、贺婚在众宾前,辞不谐谑。 五、临丧不笑。 六、里有殡,不巷歌。 七、饭于丧家,酒不赭颜。 八、佩会葬徽章者,礼终即卸去,不佩带他往。 (十二)称呼 一、初见面之人问姓,曰贵姓,问名,曰台甫。自说姓曰敝姓某,说名曰草字某某。 二、有亲戚世交者,应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称。普通称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称曰弟。老者长者,称曰老先生,自称曰后学,或称自名。 三、称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称自父母,曰家严,曰家慈。见朋友之父,称老伯,母称伯母,自称晚或侄。 四、称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向人称自祖曰家祖。祖母曰家祖母。见人之祖父祖母,称太老伯,太伯母。自称己名即可。 五、称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向人称自兄弟,曰家兄舍弟。称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向人称自姊妹,曰家姊舍妹。见人之兄弟,称几先生,或几兄,自称小弟。见人之姊妹,统称几姐,称自曰小弟。(书款则称侍) 六、称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称自妻,曰拙荆或贱内。见人之妻称嫂,自称己名。(女子可自称妹) 七、女子称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称自夫,曰外子。见人之夫称某先生,自以避免称呼为佳,如必要时,只称本人即可。 八、称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称人女曰令爱,或女公子。向人称自子,曰小儿,女曰小女。见人子称世兄,自称弟,称女曰世姐,自不称。 九、称人之孙及孙女,曰令孙曰令女孙。向人称自孙,及女孙,曰小孙,曰小女孙。见人之孙及女孙,称几公子几小姐。 十、称人或称自之已故上辈,统加一先字。如称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称自之故父母,曰先严先慈之类。称人已故下辈不必另加字,只云「以前某兄」即可,称自故下辈,但加一亡字,或云「以前某某」亦可。 十一、称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向人称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见人之姑丈姑母,称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称老伯及老伯母。 十二、称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向人称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见人之舅父舅母,称谓仿前。 十三、称人之岳父岳母,曰令岳令岳母。向人称岳父母,曰家岳家岳母。见人之岳父母,称谓仿前。 十四、称人之内侄,曰令内侄。称人之甥,曰令甥。称人之婿,曰令婿。向人称自内侄,甥,婿,曰敝内侄,曰舍甥,曰小婿。 十五、称人之亲友,曰令亲曰贵友。向人称自亲友,曰舍亲敝友。 十六、称人之师,曰令师,生曰令高足。向人称自师,曰敝业师。称自生曰敝徒。自称师,曰夫子或吾师。称自曰受业,或曰门生。 十七、称人之长官,曰贵某长(院部厅局等)。称人之属员,曰贵部下或贵属。向人称自长官,曰敝某长,称自属员,曰敝同事或敝属,称其某姓某职亦可。 十八、称人之主人,曰贵上,称人之仆,曰尊纪。向人称自主人,曰敝上;称自仆,曰小价。 (附说) 一、称呼一事,本甚繁杂,各地习惯,直接见面之称,尤多不同,故难备载。本编仅录其对外**通常用者。 二、亲戚之间,称呼甚为微细,每有错一字而贻笑者。兹编本为举要,专为常用,故不详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