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潮水大小如何区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区分大潮中潮小潮(如何区分大潮中潮小潮)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区分大潮中潮小潮
天文大潮与天文小潮有什么特点?
潮汐有大潮和小潮之分。每当农历朔、望之后一两天,月球所引起的太*潮与太阳所引起的太阳潮相合,出现大潮;上弦和下弦之后的一两天,太*潮与太阳潮相消,则会出现小潮。若从全球范围来看,潮汐现象实际上是海水波动的一种形势,它既会垂直升降,也会发生水平的流动。
天文大潮
天文大潮属正常的天文潮汐现象,它的周期是18.6年,人们在它到来的前几年就能预测出来。
通常情况来讲,天文大潮是不会带来灾难的。但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构成水害。第一种情况,如果天文大潮期间有台风或将有台风**,就会暴发风暴潮。
风暴潮是发生在沿海一带的海洋灾害。它是由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对海面作用导致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通常会给沿海地区造成一定危害。风暴潮灾害居海洋灾害之首位,世界上大多数因强风暴引起的特大海岸灾害都是由风暴潮造成的。因此,其威力不可小觑。
第二种情况,如果江河水位较低,海潮上溯范围扩大,咸害程度加重,就会导致咸潮的出现。
咸潮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当淡水河中的水不足时,海水就会发生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就会形成咸潮。咸潮多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之间出现在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比如长三角、珠三角周围的地方。
如果天气发生变化或涨潮退潮,都会对咸潮造成影响。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逐渐地增加,但长期下来就会有明显的变化。
天文小潮
再来简单地介绍一下天文小潮。在农历初七和农历二十二左右,由于太阳和月亮对地球潮汐的影响相互抵消,所产生的潮汐高度也较低,就被称为小潮。因此,生活中经常有“初一、十五涨大潮,初八、廿三到处见海滩”的说法。
潮汐现象非常复杂,潮汐涨落因时因地而异,所以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潮汐,它们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就海水涨落的高低来说,每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潮水几乎察觉不出,有的地方却高达几米。在我国**省基隆,涨潮时和落潮时的海面只有半米之差,而杭州湾的潮差竟达8.93米。在一个潮汐周期里,各地潮水涨落的次数、时刻、持续时间也均不相同。尽管潮汐现象十分复杂,但其类型不外乎三种。
全日潮型:一个太*日(即以月球为参考点所度量的地球自转周期)内只出现一次**和一次低潮。如南海汕头、渤海秦皇岛等。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全日潮海区是南海的北部湾。
半日潮型:一个太*日内分别出现两次**和低潮,第一次**和低潮的潮差与第二次**和低潮的潮差基本一致,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几乎是一样的,都在6小时12.5分左右。我国渤海、东海、黄海的许多地区都是半日潮型,比如说大沽、青岛、厦门等。
混合潮型:一个月内有些日子会出现两次**和两次低潮,但两次**和低潮的潮差差别很大,涨潮过程和落潮过程的时间也不相等;而有些日子则出现一次**和一次低潮。我国南海大多地区属混合潮型。如榆林港,15天出现全日潮,其他15天则会出现不规则的半日潮,潮差较大。
不论是哪一种潮汐类型,在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以后两三天内,都会发生一次潮差最大的大潮,那时海潮涨得最高,落得最低。在每月农历初八、二十三以后两三天内,各会发生一次潮差最小的小潮,那时海潮涨得不高,落得也不低,潮差较小。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通过实践总结出许多潮汐的计算方法,如八分算潮法就是其中较为简单的一种。公式为:农历上半月,即初一至十五,日历×0.8,例如是十五,那么当天涨潮的时间就是15×0.8=12,即12点整。到了下半月,只要将日历数(农历)先减去15,再乘以0.8就可以算出潮汐时间,例如是二十,那么当天涨潮的时间就是(20-15)×0.8=4,即4点整。
如何区分大潮中潮小潮
怎么看潮汐表
每月的什么时候会出现大小潮?
农历每月初一或十五的时候,地球和月亮、太阳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日、月引力之和使海水涨落的幅度较大,叫大潮。
而当农历初八和二十三的时候,地球、月亮、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差不多成了直角形,月亮的引力要被太阳的引力抵消一部分,所以海水涨落的幅度比较小,叫小潮。
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上的海水,每昼夜涨落2次。上涨时,就是潮。每逢*历初一、月半,太阳、地球、月球在一条直线上,引力大,就会涨大潮,称为潮汛。
形成原因
由于月球以一月为周期绕地球运动,随着月球、太阳和地球三者所处相对位置不同,潮汐除周日变化以外,并以一月为周期形成一月中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
在朔(初一)、望(十五)日,由于月球、太阳和地球运行位置处于一直线上,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相互叠加,此时海面升降最大,形成一月中两次最高的**和最低的低潮,称为大潮。
在上弦日(初七或初八)与下弦日(廿二或廿三),由于月球、太阳和地球相互运行的位置,接近直角三角形,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相互消减,此时海面升降最小,称为小潮。
事实上,由于自然环境和海水运动的惯性以及海底摩阻力等的影响,大潮通常发生在朔、望日后2d~3d(习惯上称为迟后),小潮通常发生在上弦、下弦后2d~3d。习惯上把大小潮称为大小潮汛。
1988年,农历是6月28,那天阳历是几号,这个日期是大水和小水中间的日期吗?
1988年农历6月28那天的阳历日期是1988年8月10日 星期三。这个日期不是大暑和小暑中间的日期,是立秋以后的日期了。(那年8月7日立秋)
农历:戊辰年 六月 廿八
干支:戊辰 庚申 丁酉
公历:1988年8月10日星期三狮子座
信息来源:华中农历网
六月初八在大暑小暑之间,那年六月初九大暑。
农历:戊辰年 六月 初八
干支:戊辰 己未 丁丑
公历:1988年7月21日星期四巨蟹座
信息来源:华中农历网
新月.蛾眉月.上弦月.下弦月.凸月.满月的发生日期?.大小潮发生在什么时候?
新月 初一 (朔)
蛾眉月 初三、四
上弦月 初七、八
凸月 十二、三
满月 十五、六(望)
凸月 十七、八
下弦月 二十二、三
蛾眉月 二十七、八 然后又回到新月,如此循环下去
即农历初一和十五、十六以后的大潮。
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
天文上月的长度有四种,它们是恒星月、近点月,交点月和朔望月,分别以恒星、近地点、黄白交点和太阳为参考点。
由于月球公转的同时,地球也在公转:
在以恒星作为参考点计算恒星月时,由于恒星位置时分遥远,地球与恒星间的角位移可忽略,因此,恒星月是月球绕转地球的真正周期。
在以太阳作为参考点计算朔望月时,地球公转不可忽略,月球必须多公转约30度,才会达到朔的位置,故朔望月比恒星月长。
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农历每月的初一。
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一般在农历每月十五或六十日。
恒星月是指月球对于一颗恒星来说的自转周期。如果月球上某一点,本来面向着太阳,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一点又回到了原先的位置上,这一周期就称为恒星月。
一个恒星月比一个朔望月要少。一个朔望月平均有29.530589天,而一个恒星月就有27.322天,或27天7小时43分11.51秒。
在天文学中,有三种主要的旋转周期:天(太阳—地球)、恒星月(月球—地球—恒星)、年(太阳—地球—恒星)
关于如东海域海水涨潮落潮的问题什么叫一潮水,二潮水
汛有大小,半月一个周期。大汛潮位高,小汛潮位低。依农历,渔民把月初的那个汛称为初汛,月圆时的那个汛称为月半汛。初汛始于上个月的25日起水,月半汛则一般于农历初十起水。起水就是小汛的终止期,大汛的起跑期。起水之后,便是一潮水,二潮水……直到九潮水(农历月小时,无半汛潮,即没有五潮水)。初五、二十的潮不称十潮水,而称下岸潮。下岸潮是大汛的终结日,又是小汛的起始日。然后,从下岸一数到下岸四,下岸四后的一天又是起水(不叫下岸五)。如此循环往复。由于两次涨潮的间隔时间正常情况下是差不多的,因而,可据此推算出某日何时涨潮。计算潮汐涨落时间有一个秘诀,就是将农历日期乘以0.8,再减去2,大体就是涨潮的钟点了,每潮涨落约一个时辰。如下岸三为农历初八,白天在午后4点多钟开始涨潮,故有渔谚“下岸三,吃了早饭等中饭”,即午饭后才开始涨潮,不要性急。
请问大海一般什么时候退潮,什么时候涨潮啊
一、大海退潮涨潮
1、由于海水的涨潮退潮是受到月球引力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地理现象,因此涨潮退潮是有规律可循,15天轮回一次,因此,下一天涨潮是头天涨潮时间推迟0.8小时(48分钟),可根据农历日期计算每天涨潮的时间。
2、具体测算方法按照农历算,如天数少于15,则天数直接乘以0.8,得出的数字即是当天最**时间;如天数大于15。则天数先要减去15后得出的数字再乘以0.8,得出的数字即是当天最**时间。
3、同时,涨潮退潮一般间隔6个小时,也就是说一天涨潮退潮各两次。**时间一般能维持一个多小时才开始退潮,最低潮时间在两次**中间的时间。
二、涨潮
1、涨潮是一种自然现象。海水有涨潮和落潮现象,涨潮时,海水上涨,波浪滚滚,景色十分壮观;退潮时,海水悄然退去,露出一片海滩。涨潮和落潮一般一天有两次。
2、海水的涨落发生在白天叫潮,发生在夜间叫汐,所以也叫潮汐。中国古书上说"大海之水,朝生为潮,夕生为汐"。在涨潮和落潮之间有一段时间水位处于不涨不落的状态,叫做平潮。
三、退潮
退潮通常指从**向低潮的这段时间内海面的下降过程,退潮的原因跟月球和太阳都有关,当海面下降到最低位置时,海面有一短暂的时间处于平衡状态,叫停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