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养蜂员职业标准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新手养蜂要先学什么技术?(新手养蜂要先学什么技术和技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新手养蜂要先学什么技术?

一、收蜂技术

1、收蜂:收蜂是指直接收捕野外生存的中蜂群,其一是找到野生中蜂的蜂巢后连巢带蜂一起收捕回来,其二是收捕自然分蜂时的分蜂群或弃巢迁飞时的迁飞群。

新手养蜂要先学什么技术?

2、诱蜂:诱蜂是指用诱蜂箱等诱捕野生中蜂群,其一是诱捕自然分蜂时另觅新址筑巢的分蜂群,其二是诱捕因蜜源匮乏或敌害严重而不得不弃巢迁飞的迁飞群。

二、分蜂技术

1、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是蜂群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自然行为,优点是完全符合蜜蜂的分蜂习性,分蜂后两群蜂都能快速恢复且基本上不会回蜂,缺点是自然分蜂的时间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管理蜂群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分蜂群飞逃。

2、人工分蜂:人工分蜂是人为将蜂群拆分成两个或多个蜂群,优点是可以自由的决定分蜂时间,只要气候和群势满足时任何时候都可人工分蜂,缺点是人工分蜂要养蜂人具备一定的技术,另外人工分蜂时操作不慎容易出现回蜂现象。

三、并群技术

1、原理:蜜蜂虽然是典型的群居昆虫,但蜂群与蜂群之间是相对**的并依靠气味来识别是不是同巢蜂,其中气味相同时蜜蜂之间能相互协作,一旦气味不同两个蜂群就会大打出手,因此合并蜂群的基本原则是想办法混淆蜂群的气味。

2、方法:合并蜂群有直接并群法和间接并群法两种,直接并群法是指给两群蜂都喷洒些白酒或蜂蜜水等后直接将蜂群合并成一群,而间接并群法是指先用隔板将两个蜂群隔在一个蜂箱中,等气味混淆后在抽掉隔板让其自行合并成一群。

四、介王技术

1、原理:蜜蜂是典型的群居昆虫,每个蜂群都有独一无二的气味(群体气味),事实上气味也是蜜蜂识别是不是同巢蜂最主要的依据,介王的基本原理就是想办法混淆蜂王和蜂群的气味,只要气味相同蜂群就会接受介入的新蜂王。

2、操作:介王主要有直接介王和间接介王两种方法,网购蜂王一般建议用相对安全的间接介王法,具体操作是先将蜂王关在囚王笼或介王器中,然后将蜂王扣在蜜脾上并喷些蜂蜜水混淆气味,等蜂群接受蜂王后再将蜂王放出来。

五、饲喂技术

1、补助饲喂:补助饲喂的目的是为蜂群补足生存所必须的食物,例如越冬前养蜂人要为蜂群补足整个越冬期所需的饲料,蜜源匮乏且蜂巢中储蜜不足时也要对蜂群进行补助饲喂。

2、奖励饲喂:奖励饲喂的目的是**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育虫,例如春繁和秋繁都需要奖励饲喂,原因是蜂群繁殖速度会受到蜜源的调控,通过奖励饲喂可造成食物丰富的错觉。

3、安抚饲喂:安抚饲喂的目的是促使蜂群的情绪快速稳定下来,例如过箱后及时饲喂能促使蜂群快速安静下来,合并蜂群或介入新王后及时饲喂也有助于蜂群快速恢复正常秩序。

六、育王技术

1、急造王台:急造王台是新手养蜂最简单的育王方法,具体操作是流蜜期将蜂王从蜂群中取出,一般2~3天后蜂群就会急造王台,等王台成熟后可更换其他蜂群的老弱病残蜂王。

2、人工选择:人工选择是新手养蜂最简单的育王方法,具体操作是自然分蜂期保留具有优良遗传特性蜂群中的王台和雄蜂,其他有**的蜂群中的王台和雄蜂房则要全部清理掉。

3、移虫育王:移虫育王是新手养蜂最常用的育王方法,具体操作是先用蜂蜡制成台基,然后向台基中移入1~2日龄的工蜂小幼虫,最后将人工王台放入育王群中由工蜂哺育即可。

养蜂需要哪些技术?

养蜂需要的技术有:蜂箱、蜂具、蜂种、四季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

蜜蜂:在昆虫分类学上属于膜翅目、细腰亚目、针尾部、蜜蜂总科、蜜蜂科昆虫的统称。蜜蜂科的许多种类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蜜蜂分布取决于蜜源植物的分布全世界均有分布,而以热带、**带种类较多。不同亚科或属的分布有一定局限性,例如熊蜂以北温带为主,可延伸到北极地区,而在热带地区则无分布一记录。木蜂族的突眼木蜂亚属只分布于中亚,无刺蜂属则分布于热带。

蜜蜂的外形特征:蜜蜂一般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腰部较**、腹部纤细;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为少,腹末有螫针。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而刚出房的蜜蜂外骨骼较软,体表的绒毛十分柔嫩,体色较浅。不久骨骼即硬化,四翅伸直,体内各种**逐渐发育成熟。

蜜蜂的体温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温度改变。智慧不凡的***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抵御严寒。当巢内温度低到13℃时,它们在蜂巢内互相靠拢,结成球形团在一起,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温度仍可维持在24℃。但是寒冷的天气对蜜蜂来说是极其不利的,而冬季是蜜蜂唯一的休闲时期。

蜜蜂完全以花为生,包括花粉及花蜜,有时酿造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花间**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然而这些小小的蜜蜂也是有分工的,蜂王的任务是产卵,泌的蜂王物质激素可以抑制工蜂的卵巢发育,并且影响蜂巢内的工蜂的行为。雄蜂的职责是和蜂后繁殖后代。雄蜂一生只有一次与蜂王的交配,交配结束后几分钟内死亡。配时蜂王从巢中飞出,全群中的雄蜂随后追逐,此举称为婚飞。

而由蜜蜂们产出的蜂蜜营养价值很高,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心、胃、大肠经。具有滋*润燥、补虚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常用于肺燥咳嗽、体虚、肠燥便秘、口疮、水火烫伤、胃脘疼等病症,更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关于养蜂的技术

养蜂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场地选择
场地周围2.5公里半径范围内应有充足的主要蜜粉源和辅助蜜粉源,且主辅蜜粉源应搭配适宜。场地宜选择南向近山坡地,阳光充足,背有高山为屏,上有自然遮荫,夏季通南风,冬季阻北风,且土质肥沃,蜜源植物生长旺盛,花期长,水量充足,交通较便利。
(二)蜂群的选购
1.购买时间:北方宜在4~5月份,此时正当蜂群繁殖期,挑选比较稳定,且外界环境好,饲养易成功。
2.挑选方法:在巢门口观察,如工蜂出入勤奋,采集蜂带花粉比例较多的,一般是有生气的好群。再开箱检查,如工蜂安静不惊慌,说明性情温顺;如蜂王体大、足粗、身高、胸宽、腹部长而丰满、全身密披绒毛、产卵灵活迅速而不惊慌,说明蜂王年轻健壮,产卵力强。
3.蜂群的排列:依场地大小、养蜂多少和季节情况而定。有四种排列方式:单箱排列、双箱排列、交错排列、三箱排列。
(三)饲养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其方法有:①补饲蜂蜜。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②补饲糖浆。糖浆是以白糖加水五成,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2.奖励饲养:在蜂群繁殖期和蜜蜂生产期所进行的人工饲喂,一般给少量60%**或50%的糖浆,早春时隔日1次,以后消耗增加,可每天1次,时间从流蜜期前40天起,直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为止。每框蜂每次奖励50~100克糖浆即可。
3.饲喂花粉:目的是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及早春,补给前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也可用黄豆粉代替。饲喂方法如下:①液喂。将花粉加糖浆10倍,煮沸,待凉后放入饲养器内饲喂。②饼喂。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塑料纸,两端开口,置于框梁上供蜜蜂采食。遇寒流时,经常采用此法。
4.饲喂水分及盐类:一般每个蜂群每天需采水200~300毫升,在饲养器内盛水或在纱盖上放湿毛巾,供自行采水,在糖浆中加入1%的食盐。
(四)管理
1.春季管理:①促进蜜蜂飞翔排泄。巢**温度提高到33~35℃,有足够的蜜粉源或奖励饲养,及时打开箱盖和保温物,使其出巢飞翔排泄。②蜂巢的保温。排泄后即进入繁殖期,须人工保温,紧缩蜂巢,密集群势。多群同箱饲养,箱内、外保温,北方直到4~5月份。
2.流蜜期的管理:①初期调整和组织好采蜜群。②保持强群采蜜。控制蜂王产卵,可用隔王板将蜂王限制在巢箱的一区或巢箱中。断子取蜜,可在大流蜜期前5天,从采蜜群中提出蜂王和1~2张巢脾带蜂另组小群,第二天给采蜜群诱入一个成熟王台,可大大提高产蜜量。注意小群管理,对于那些不能采蜜的弱群,应创造条件,促使群势迅速发展。在适当采蜜的前提下,要抓好繁殖,以便补充群势。
3.秋季管理:①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②培育适龄的越冬蜂。适龄越冬蜂是指在越冬前羽化出房,仅进行过二三次排泄飞翔,没有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未分泌过王浆的幼蜂。为使越冬蜂能安全越冬,必须控制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出生,以保蜂群的群势。控制的方法是在流蜜期一定时候迫使蜂王停止产卵。③适时早断子。在培育越冬蜂的后期,先采取蜜粉压脾,用蜂蜜浇2~3次,这样蜂王就会停产,同时将蜂群搬到*冷的地方,将蜂略扩大1倍,并从蜂巢中提出花粉脾,撤出保温物,即可提早断子。
4.冬季管理:①调节巢门。巢门高6~7毫米,宽60~70毫米为宜。②防蜂蜜结晶。加强保温,或由巢门向箱内塞一些湿棉花球,以减少通风。③北方室内越冬。应在水结冰、大地未积雪之前入室,入室时,蜂箱在室内应离墙20厘米,第一层离地40厘米。室温保持在0~2℃,湿度保持在75%~8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