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二战各国火箭炮排名前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二战时有哪些著名的迫击炮?(二战时有哪些著名的迫击炮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二战时有哪些著名的迫击*?

几个主要国家的代表性迫击*: 1、美国 M-2 60MM迫击*和M-1 81MM迫击* M-2制造了67500门以上,M-1迫击*造了30200门以上, M-2的最大射程达到1.8公里(是掷弹筒的2倍多),理论最高射速18发/分,各国争相山寨。 2、日军90MM系列迫击* 发5.2公斤重型**弹,射程达到惊人的3.7公里 3、苏联M1938/120MM重型迫击* 步**直属一个迫击*连,下辖两排8门*,此*射程超过6公里,威力甚至超过日军大队级的75MM山*,不过重量也超过500公斤,机动性很差。 4、德国Gr.W.34型80mm迫击*。 该型*身管长1143mm,重57kg,其中身管重19kg。发射3.5kg34型迫击*弹时。*口初速172m/s,最大射程2400m,最大散布直径为65m。到战争结束,Gr.W.34共生产了71,630门。

世界现役的十大火箭*分别是什么?

二战时有哪些著名的迫击*?

世界现役的十大火箭*有:T34管风琴多管火箭*,M270式227毫米多管火箭*,苏联火箭*,BM-21式火箭*是前苏联研制的一种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德军**六联火箭*和最先装备**的多管火箭*,捷克生产的一种122毫米40管自行火箭*,波兰WR-40 122 毫米火箭*,巴西发展的自行火箭*,75式130毫米多管火箭*,“皮那卡”(Pinaka)214毫米多管火箭*。

世界上第一门火箭*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研制出来的,叫做什么

世界上第一门火箭*是1933年于苏联研制成功的BM13型火箭*。又称喀秋莎火箭*喀秋莎火箭*研制成功后,在战场上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据说喀秋莎火箭*的名字来源于发射筒上的英文标志“k”字。看见发射筒上的“k”字,索性想起了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她淳朴,善良,是一位才华显著的女子,她的故事一直激励着后人。喀秋莎还是一首歌曲,这首歌曲,节奏明快、简捷,旋律朴实、流畅,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被广泛传唱。后来就把这种火箭*铭名为“喀秋莎”

  十月**胜利后,苏联在航天火箭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1921年,专门研制火箭的第2**特别设计局成立。经过不懈努力,苏联设计师先后研制出了可以稳定飞行400米的固体火箭,射程1300米的火箭弹,以及РС-82毫米和РС-132毫米航空火箭弹。

  1938年10月,火箭*车载实验正式开始。1939年3月,沃罗涅日的“**国际”工厂8导轨的БМ-13-16试制成功,它的发射架是工字型的,在上下可分别挂1枚火箭弹。这样БМ-13总共可以携带16枚М-13 (РС-132的改进型)132毫米火箭弹,发射架拥有左90度-右90度的方向射界。苏联军方随即对其进行了各项严格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БМ-13特别适合打击暴露的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由于БМ-13是自行的,因此也适合打击突然出现的敌军以及与对方进行*战。不过由于火箭*发射时,烟尘火光特别明显,且完全没有防护,因此它不适合在敌*火威胁比较大的地域里作战。1940年,БМ-13已经试生产了6门,1941年军方又订购了40门,到了6月份,又增加了17门的定货。1941年6月17日,БМ-13向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元帅、总参谋长朱可夫大将以及军械人民委员乌斯季诺夫进行了成功地发射表演。6月21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前夜,在БМ-13的定性测试尚未全部完成时,苏联**作出决定,全力生产БМ-13火箭*及М-13 火箭弹。

  1941年6月28日,苏军决定组建一个БМ-13特别**火箭*连。30日夜,头2门火箭*开到了驻地。第2天,*兵连正式成立。当时只有7辆试生产型的БМ-13,3000发火箭弹,连长是36岁的伊万??安德烈耶维奇??费列洛夫大尉。经过1个多星期的应急训练后,全连已经熟练的掌握了火箭*的操作方法。由于极端保密,连*兵连的人员都不知道火箭*的正式名称。但是*架上有一个К字(**国际工厂的第一个字母),便爱称其为喀秋莎(Катюша)。这个名字后来不胫而走,几乎成为**战士对火箭*的标准称呼。7月上旬,***兵连被编入西方方面军,来到了危如累卵的斯摩棱斯克前线。7月14日,7门喀秋莎隔着奥尔沙河,发射了112枚火箭弹,打击了对岸的德军,而对于德国人来说,这还只是个开始。在此之后,费列洛夫连躲过了德军的空中侦察和*兵观测队,在斯摩棱斯克,在叶尔尼亚,用自己愤怒的齐射,毫不留情地教训了法西斯侵略者。

  1941年10月初,德军发起了进攻莫斯科的“台风”战役。10月7日夜,正在行军的费列洛夫连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布嘎特伊村不幸与德军渗透的先头**遭遇。*兵连沉着应战,*手们迅速架起火箭*,其他人员则拼死挡住德军的冲锋,为火箭*的发射争取时间。在打光了全部火箭弹后,为了不让秘密落到敌人手里,苏联*手彻底销毁了7门火箭*。由于发射火箭弹和销毁火箭*耽误了时间,*兵连被包围。在突围过程中,包括连长费列洛夫大尉在内的绝大部分苏军官兵壮烈牺牲。苏军的第一个火箭*单位就这样悲壮的结束了战斗历程。后来费列洛夫被追授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家乡里配斯特和奥尔沙的几条大街被命 名为费列洛夫街。1995年6月21日,根据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的第619号总统令,费列洛夫被追授俄罗斯联邦英雄称号。

  1941年6月30日,沃罗涅日的“**国际”工厂开始批量生产БМ-13火箭*。7月23日,首批批量生产的火箭*顺利地通过了测试。从此,喀秋莎开始大规模生产并迅速装备**。

  在实战中发现,БМ-13在泥泞路况下的越野机动性不够,便想开发一种履带式的火箭*。但是,能够搭载132毫米火箭发射架的履带底盘只有Т-34和КВ。显而易见,在当时急需坦克的战况下,*兵是不可能获得这些底盘的。无奈,他们只好选择了过时的Т-40水陆坦克底盘,安装了БМ-8-24 24联火箭*发射器。БМ-8火箭弹则是由РС-82 82毫米航空火箭弹改进得来。不过Т-40在1941年秋已经停产,车况和数量都远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定型生产的БМ-8-24是以新的Т-60轻型坦克为底盘的。БМ-8-16的威力比БМ-13小,射程也近些,不过它的机动性更好,火力密集度更高,适合打击近距离的敌有生力量和轻型**工事。

  到了1942年,美国正式参战,大批美援物资源源不断运抵苏联。其中最珍贵的当属各种运输

二战最厉害的陆***是哪种

800毫米口径巨无霸——多拉大*
1942年夏天,希特勒调集237个师的兵力,在南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攻占著名的高加索石油区。苏军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库,决心进行持久防御。不料一天上午,突然传来轰隆隆的巨响,一座**库发生**。这座**库是动员数千军民建造起来的,建造在**30米的深处,上面覆盖有钢筋混凝土。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次**?直到战争结束后很长时间,美国某军事刊物才披露**:德军使用超重型火*发射的巨型*弹击中了**库,引起链式反应般的****,毁灭了这座无比坚固的**建筑。这就是二次大战中德国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超级大*——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列车*(Railgun)。



为了突破法国人构筑的马其诺防线,希特勒下令研究超重型火*。陆军兵工署提出,这种重*的射程应在32千米以上,*弹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或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1936年,克虏伯兵工厂接受了这个任务,决定试制800毫米的火*。1942年初,终于制成了这门超级巨*,它用克虏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缀来命名,它的*管竟然长达32米!这样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遇到极大困难。在试验弹道性能时,装弹机还不太完善,只好用一台起重机把4吨重的*弹吊送到*身尾部,再用一辆轻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膛里。为了把火*运送到试验场,特地设计了3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列车。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而行驶。到达阵地后,先用2台巨型起重机吊装底座,然后安装*架、*管和装弹机构。全部工作由1名少将指挥,1400余人奋战3个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十分雄伟壮观。为了预防苏军飞机轰炸,阵地四局部署了高***和警戒飞机,大量步兵在周围日夜巡逻,参加指挥、操作、护卫工作的总人数达到4000人以上。它的*弹也非常巨大,每一枚穿甲弹重7.1吨,一枚**弹重4.8吨。



长:43米
宽:7米
高:12米
重:1350吨
*口径:800毫米
*长:32米
*重:400吨
*弹重:7.1吨(穿甲弹) 4.8吨(**弹)
*弹射速:720米/秒(穿甲弹) 820米/秒(**弹)
射程:28——47公里

二战哪个国家的军工最发达?

二战时期,如果按军事工业来说的话。有两大巨头,德国和美国。其他像是英国和苏联军事工业也不差。但是最强就是两大巨头。
1、德国在二战期间拥有强大的军事工业,坐拥数个强大的兵工厂,比如克虏伯、斯柯达、毛瑟、莱茵金属公司等等。德国还拥有强大的改装技术,英法在敦刻尔克遗弃的装备,全数被德军缴获改装。再者,纳粹**对于德国以及占领区进行公路建设,大大增强了德国的后勤能力,也变相地提高了德国的军事工业。德国人对于制造业一丝不苟,把这项工作做得像艺术一样。德国也有很多天才发明家,许多跨时代的军事发明利用德国强大的制造业,加强了军事实力。
2.美国什么都有,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在二战前期,只是向欧洲输送物资补给,罗斯福称“美国要成为**国家的兵工厂”。因为珍珠港事件,美国参战。美国处于发展军工业的黄金时间,实力超强。同样,美国也有着强大的**公司,比如波音、福特、克莱斯勒等等。海陆空三军强大的制造业。美国和德国一样的进行先进流水线作业。美国那些公司转型后,生产飞机、坦克、**装备以及航母等舰船,让轴心国觉得像是生产“香肠”一样。
随着二战的进行,英美空军轰炸欧陆的德国本土及占领区,极大地摧毁了德国的制造业。此消彼长,就完全不是盟苏两军的对手了。装备跟不上,资源也跟不上,**数量也不敌,以至于输掉战争也就是必然的。

各国火箭*都发展到什么程度?

目前,俄罗斯**是装备火箭*最多的**,美军则是装备火箭*最先进的**。尽管**技术已经兴起,但是,火箭*并没有被淘汰。各军事大国还在为火箭*注入新的技术。当今的火箭*研制,正朝着增大射程,提高战斗效能和射击精度,提高机动性能和生存能力等方面迅速发展。

我国的火箭*研制技术发展较晚,到了60年代才开始研究。起初是引进和模仿,后来发展出自己的产品,先后生产出了一些可供**装备使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