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机油如何区分黏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机油粘度大小怎么辨别?(机油粘度大小怎么辨别图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机油粘度大小怎么辨别?

如何选择粘度机油,机油粘度有什么作用,为什么选择机油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机油粘度?YACCO法国机油品牌下面来告诉大家:其实,瓶身上都会有机油粘度的标号,而且一般都在醒目的位置,一眼就能看到,机油粘度的标号很简单,如:SAE 5W 30,有些瓶身会标注 SAE, 有些瓶身则会直接标注粘度。(如下图)

向左转|向右转

什么是机油粘度?

机油粘度大小怎么辨别?

SAE(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指的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由其所制定的机油粘度标准为***用。机油粘度为机油最主要的特性,简单来说就是流体流动时的阻力,一般所谓油料的粘稠、稀薄指的就是粘度的大小。

向左转|向右转

机油粘度分级

SAE采用的是粘度等级分类法,将机油分为夏用高温型、冬用低温型及冬夏通用的全天候型。 冬季用油6种,夏季用油4种,冬夏通用油16种。

1. 冬季用油

0W,5W,10W,15W,20W,25W,符号“W”代表冬季,“W”前面的数字越小,其低温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

2. 夏季用油

20,30,40,50,数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高。

3. 冬夏通用油

5W/20,5W/30,5W/40,5W/50,10W/20,

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

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

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数字越小,代表夏用部分的数字越大,其适用的气温范围越广。

向左转|向右转

发动机对机油粘度的要求

低温启动性好:低温时粘度要小,油品的低温流动性好,使得机油能迅速流动到达各机件以发挥润滑保护性能。发动机磨损大部分是在启动时造成的,尤其是冷车启动造成的磨损最大,只有少部分磨损是在运转中造成的。

高温油膜抗剪切性能好:高温时粘度要大,粘度与机油油膜的强度成正比关系,粘度越大,通常油膜越强韧,粘度越大,附着于金属面的油膜越厚,油膜要足够厚才能发挥润滑保护性能。但是,机油粘度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上升,粘度下降(变薄),温度下降,粘度升高(变厚)。

向左转|向右转

结语

所以,理想的油品是在低温时有小粘度的高流动性,高温时有大粘度的稳定性,同时结合具体的行驶路况、发动机负荷水平及气温所做出的合适选择。

机油粘度大小怎么辨别

在选择机油的时候,许多人第一个选择都是以机油的粘度为指针,但是在这里必需提醒使用者的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粘度与一般我们看到的粘度指数不太一样,粘度指的是机油在引擎内抵抗磨擦力的抗剪性,而粘度指数是指机油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变化程度,粘度指数愈低,代表在相同温度下,机油的流动性愈低,反之,粘度指数愈高,即代表在相同的温度下,机油有更佳的流动性。
一般说来,机油都会有温度低变浓,温度高则变薄的特性,一旦机油的粘度指数太低,便意味着机油很容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无法提供全时的润滑效果。
想要使机油即使在引擎持续维持高温时,又可以同时拥有高粘度指数的稳定度,于是便有复级粘度指数机油的诞生,复级粘度指数中的W是指冬季的意思,即该种润滑油适合于寒冷天气下使用,不含W字母的类别适合在较高温度下使用,数字较小的油较稀薄,反之数字大的则表示油较厚稠,如果某种润滑油既通过低温试验,又可通过高温试验则称为复级润滑油,例如20W50,表示这款机油具有SAE20、30、40、50等单级指数粘度的特性,在引擎温度最低时具有粘度指数20,但是随着引擎温度的升高,机油仍然可保有30、40甚至在最高温度时可以达到50的黏度,简单的说,就是20W50的机油同时符合SAE20W的零度高流动性,又符合SAE50的100度低流动性,可以提供引擎全时的保护,但是就算是复级机油,愈高温度流动性还是愈高,只是变化率没有单级油那么快,而两级的数字相差愈大变化率愈低。

举个例子解释一下:
比如15W-40, 15W代表在零下15度时还能进行润滑作用, W前面的数字是越小越适合在低温时使用(0W的机油能在零下45度的环境下使用)
后面的数字40,代表机油在100度温度时的油膜厚度, 数字越大,油膜越厚, 比如,50的就比40的厚, 40比30的厚。
所以,新车子适合油膜厚度较薄的,比如, 10W-30左右的机油, 因为新车的发动机配合间隙较小,老车子已行驶一定公里数, 发动机或多或少有一定磨损, 适合10W-40或15W-50的机油。
根据车型的不同来选择机油, 一般参考保养手册

后面的数字40,还有一个传统的解释是适应温度,如40的代表在最高不超过40度气温的环境下使用,不过这个解释已经不适应现在SJ以上级别的机油.因为,现在的机油基本上都是耐高温的.

关于粘度的简单说明:
简单点说,机油的粘度就是指某一温度下机油的粘稠度,而粘度指数则是用来形容指机油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性能。随着温度变化,机油粘度变化得越小,证明机油的粘温性能越好。

再通俗一点的理解:
总之:“W前的数字越小,表示润滑油在低温时的流动性越好,汽车启动越容易。而W后边的数字越大,则表明该机油在高温环境的粘稠性越好,生成的油膜强度更强,这种机油基本可以通用四季。 ”

再说的更通俗点:
所有的机油都是温度越低,粘度越大的,相反,温度越高,粘度就越小,这点不难理解吧?同一种机油在不同的温度下,粘度是不一样的。而我们的车辆对润滑油的粘度是有一个范围要求的,不管机油在冷车还是热车(低温还是高温)情况下,必须要保证机油粘度能保持在某个粘度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机油的粘度不要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得太低,也不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的太快,也就是说,在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要尽量保持机油粘度的稳定,就是机油的粘温性能,这种性能的好坏就是通过粘度指数来体现的。

机油的粘稠度怎么区分?

可以根据以下来判断汽车机油粘稠度:

1、在机油瓶上可以看到“SJ”、“SL”、“SM”或“SN”等,这就是机油的等级;

2、“S”后面的字母排序越靠后,那么机油的耐久性和质量就越好;

3、一般来说,我们通常指“SM”或“SN”级的是全合成机油,“SL”或“SM”级的是半合成机油,“SJ”级的是矿物油。

机油组成:

机油可以仅由润滑剂基础油组成,而不包括清洁油成分;或者由润滑剂基础油加上添加剂组成,以提高机油的去污力、极压性能和抑制发动机零件腐蚀的能力。

如今,机油是使用由石油基碳氢化合物(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或聚α-烯烃(PAO)或它们的不同比例的混合物组成的基础油混合而成的,有时其中含有高达20%重量百分比的酯[2],以更好地溶解添加剂。

汽车机油粘度等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