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如何区分大板中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主板中大板和小板有什么区别?(主板中大板和小板有什么区别图解)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主板中大板和小板有什么区别?

主板大板和小板的区别为大家详细罗列一下主板怎么区分大板小板,希望大家在装机选主板的时候,能够从容的选择。因此选择大主板也十分必要,另外高端电脑对散热要求也较高,主板上安装硬件间距越大越好。

问: 30 360行分别是指那些?请朋友指教啊?我有一个老表不知道对那个行业感兴趣,年龄18,初

360是一个圈的统称,大概是说你再地球上,只要不作死就不会死,别做违法,干什么都赚钱。小偷也是360行里的

电脑主板得中板和大板有什么区别

主板中大板和小板有什么区别?

电脑主板现在有大板、中板、小板、迷你板等。大板和中板的区别在于中板少了几个插槽(声卡、显卡、内存等其他扩展),这些在大板上有的是双份。布局更紧密了。缺点是散热没有大板好,优点占用空间小。

主板板型有哪几种?

主板板型分类
  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现在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
1、PCAT主板
  在PC推出后的第三年即1984年,IBM公布了PCAT。AT主板的尺寸为13"×12",板上集成有控制芯片和8个I/0扩充插槽。由于AT主板尺寸较大,因此系统单元(机箱)水平方向增加了2英寸,高度增加了1英寸,这一改变也是为了支持新的较大尺寸的AT格式适配卡。将8位数据、20位地址的XT扩展槽改变到16位数据、24位地址的AT扩展槽。为了保持向下兼容,它保留62脚的XT扩展槽,然后在同列增加36脚的扩展槽。XT扩展卡仍使用62脚扩展槽(每侧31脚),AT扩展卡使用共98脚的的两个同列扩展槽。这种PC AT总线结构演变策略使得它仍能在当今的任何一个PC Pentium/PCI系统上正常运行。   PC AT的初始设计是让扩展总线以微处理器相同的时钟速率来运行,即6MHz 的286,总线也是6MHz;8MHz的微处理器,则总线就是8MHz。随着微处理器速度的增加,增加扩展总线的速度也很简单。后来一些PC AT系统的扩展总线速度达到了10和12MHz。不幸的是,某些适配器不能以这样的速度工作或者能很好得工作。因此,绝大多数的PC AT仍以8或8.33MHz为扩展总线的速率,在此速度下绝大多数适配器都不能稳定工作。   AT主板尺寸较大,板上能放置较多的元件和扩充插槽。但随着电子元件集成化程度的提高,相同功能的主板不再需要全AT的尺寸。因此在1990年推出了Baby/Mini AT主板规范,简称为Baby AT主板。
2、Baby AT主板
  是从最早的XT主板继承来的,它的大小为15"×8.5",比AT主板是略长,而宽度大大窄于AT主板。Baby AT主板沿袭了AT主板的I/0扩展插槽、键盘插座等外设接口及元件的摆放位置,而对内存槽等内部元件结构进行了紧缩,再加上大规模集成电路使内部元件减少,使得Baby AT主板比AT主板布局紧凑而功能不减。   但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主板上集成功能越来越多,Baby AT主板有点不负重荷,而AT主板又过于庞大,于是很多主板商又采取另一种折衷的方案,即一方面取消主板上使用较少的零部件以压缩空间(如将I/0扩展槽减为7个甚至6个,另一方面将Baby AT主板适当加宽,增加使用面积,这就形成了众多的规格不一的Baby AT主板。当然这些主板对基本I/0插槽、外围设备接口及主板固定孔的位置不加改动,使得即使是最小的Baby AT主板也能在标准机箱上使用。最常见的Baby AT主板尺寸是3/4Baby AT主板(26.5cm×22cm即10.7"×8.7"),采用7个I/0扩展槽。   由于Baby AT主板市场的不规范和AT主板结构过于陈旧,英特尔在95年1月公布了扩展AT主板结构,即ATX(AT extended)主板标准。这一标准得到世界主要主板厂商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最广泛的工业标准。97年2月推出了ATX2.01版。
3、ATX结构主板
  Baby AT结构标准的首先表现在主板横向宽度太窄(一般为22cm),使得直接从主板引出接口的空间太小。大大限制了对外接口的数量,这对于功能载来越强、对外接口越来越多的微机来说,是无法克服的缺点。其次,Baby AT主板上CPU和I/0插槽的位置安排不合理。早期的CPU由于性能低、功耗小,散热的要求不高。而今天的CPU性能高、功耗大,为了使其工作稳定,必须要有良好的散热装置,加装散热片或风扇,因而大大增加了CPU的高度。在AT结构标准里CPU位于扩展槽的下方,使得很多全长的扩展卡插不上去或插上去后阻碍CPU风扇运转。内存的位置也不尽合理。早期的计算机内存大小是固定的,对安装位置无特殊要求。Baby AT主板在结构上按习惯把内存插槽安放在机箱电源的下方,安装、更换内存条往往要拆下电源或主板,很不方便。内存条散热条件也不好。此外,由于软硬盘***及软硬盘支架没有特定的位置,这造成了软硬盘线缆过长,增加了电脑内部连线的混乱,降低了电脑的中靠性。甚至由于硬盘线缆过长,使很多高速硬盘的转速受到影响。ATX主板针对AT和Baby AT主板的缺点做了以下改进:   主板外形在Baby AT的基础上旋转了90度,其几何尺寸改为30.5cm×24.4cm。   采用7个I/O插槽,CPU与I/O插槽、内存插槽位置更加合理。   优化了软硬盘驱动器接口位置。   提高了主板的兼容性与可扩充性。   采用了增强的电源管理,真正实现电脑的软件开/关机和绿色节能功能。   Micro ATX保持了ATX标准主板背板上的外设接口位置,与ATX兼容。
4、MATX结构主板
  Micro ATX主板把扩展插槽减少为3-4只,DIMM插槽为2-3个,从横向减小了主板宽度,其总面积减小约0.92平方英寸,比ATX标准主板结构更为紧凑。按照Micro ATX标准,板上还应该集成图形和音频处理功能。目前很多品牌机主板使用了Micro ATX标准,在DIY市场上也常能见到Micro ATX主板。   BTX是英特尔提出的新型主板架构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的简称,是ATX结构的替代者,这类似于前几年ATX取代AT和Baby AT一样。**性的改变是新的BTX规格能够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做到最小的体积。新架构对接口、总线、设备将有新的要求。重要的是目前所有的杂乱无章,接线凌乱,充满噪音的PC机将很快过时。当然,新架构仍然提供某种程度的向后兼容,以便实现技术**的顺利过渡。
5、BTX具有如下特点:
  支持Low-profile,也即窄板设计,系统结构将更加紧凑; BTX结构主板
针对散热和气流的运动,对主板的线路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   主板的安装将更加简便,机械性能也将经过最优化设计。   而且,BTX提供了很好的兼容性。目前已经有数种BTX的派生版本推出,根据板型宽度的不同分为标准BTX (325.12mm), microBTX (264.16mm)及Low-profile的picoBTX (203.20mm),以及未来针对服务器的Extended BTX。而且,目前流行的新总线和接口,如PCI Express和串行ATA等,也将在BTX架构主板中得到很好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BTX主板将通过预装的SRM(支持及保持模块)优化散热系统,特别是对CPU而言。另外,散热系统在BTX的术语中也被称为热模块。一般来说,该模块包括散热器和气流通道。目前已经开发的热模块有两种类型,即full-size及low-profile。   得益于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将来的BTX主板还将完全取消传统的串口、并口、PS/2等接口。
6、Mini-ITX结构主板:
   Mini-ITX结构主板
Mini-ITX是由威盛电子主推的主板规格。Mini-ITX主板能用于microATX或ATX机箱,尺寸为17 x 17厘米,刚刚好能包括四颗固定螺丝和一条扩充插槽。由于扩充性不大,Mini-ITX主要用于嵌入式系统。英特尔亦有推出使用 Mini-ITX 规格的桌面系统主板,尺寸为171.45mmx 171.45mm,但在网页上标示为“uATX”而非 Mini-ITX   ITX主板相对于普通的ATX和mATX主板要小巧的多,而且功能也相当齐全。集成CPU的ITX主板可以大大降低平台的组建成本,以Intel集成ATOM的ITX主板为例,主板售价499元,加上2G的内存大概150元,电源大概150元左右,对于不同用户对硬盘要求不同如果是下载用户配上1TB的硬盘599元整个平台造价为1398元,远远要比组装一台低价的电脑要便宜很多,而且价格可能要比市面上售卖的1TB的NAS还便宜,功能要比NAS更为强大。

怎么区分华硕的主板是大板还是小板?

1、尺寸区别。大主板一般指ATX板型的主板,尺寸在30.5cm×24.4cm 左右。而小主板则是Mirco-ATX,其尺寸在 23.5cm×21.4cm 左右。

2、一般同一品牌的来说,大主板规格要高些。插槽多些,容易扩展和升级。小主板受价格限制,一般不会用很好的电容。大主板的供电部分会好于小主板。

扩展资料:

主板(英语:Motherboard,Mainboard,简称Mobo),又称主机板、系统板、逻辑板、母板、底板等,是构成复杂电子系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中心或者主电路板。

典型的主板能提供一系列接合点,供处理器、显卡、声效卡、硬盘、存储器、对外设备等设备接合。它们通常直接插入有关插槽,或用线路连接。主板上最重要的构成组件是芯片组(Chipset)。而芯片组通常由北桥和南桥组成,也有些以单片机设计,增强其性能。

这些芯片组为主板提供一个通用平台供不同设备连接,控制不同设备的沟通。它亦包含对不同扩充插槽的支持,例如处理器、PCI、ISA、AGP,和PCI Express。芯片组亦为主板提供额外功能,例如集成显核,集成声效卡(也称内置显核和内置声卡)。一些高价主板也集成红外通讯技术、蓝牙和802.11(Wi-Fi)等功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华硕主板

主板板型分几种?那种是大板中板小板?板型的大小会影响cpu,显卡,内存的性能吗?

如今市面上常见ATX、M-ATX、ITX

板型大小对于CPU、内存、显卡性能影响小~对于三者影响大的是主板芯片组~

大板小板区别,买主板选大板还是小板好

主板大板和小板的区别为大家详细罗列一下主板怎么区分大板小板,希望大家在装机选主板的时候,能够从容的选择。因此选择大主板也十分必要,另外高端电脑对散热要求也较高,主板上安装硬件间距越大越好。

中厚板和开平板的联系和区别

钢板从钢厂出来的时候是成卷的,这些钢板被机器开平后的平板就叫做"开平板".
一般厚度在6-12mm
中厚板出厂就是平整的
中厚板是指厚度4.5-25.0mm的钢板,厚度25.0-100.0mm的称为厚板,厚度超过100.0mm的为特厚板。
中厚板比开平板 质量好 开瓶价格便宜

什么叫中板它与开平板的区别是?/

按厚度为薄钢板(厚度4毫米)中板
在实际工作中,常将厚度60毫米的钢板称为特厚板,统称为中厚钢板。钢板从钢厂出来的时候是成卷的,这些钢板被开平机器开平后的平板就叫做"开平板".开平板内应力水平较高,因此尺寸稳定性较差。随开平操作时的工艺参数不同,其内应力分布情况也不同,会出现垂直长度的不同方向上,承载能力的不同。而且这个承载能力很难用一般的强度指标衡量。因此开平板在焊接的时候会有很大的焊接变形,很难调整.所以对外观质量要求较高的部件不能使用开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