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天然气对国家作用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天然气的用途及应用领域(天然气的用途及应用领域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天然气的用途及应用领域
一、天然气的用途
1、天然气主要可用于发电,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轮机电厂的废物排放量大大低于燃煤与燃油电厂,而且发电效率高,建设成本低,建设速度快;另外,燃气轮机启停速度快,调峰能力强,耗水量少,占地省。
2、天然气也可用作化工原料。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生产装置投资省、能耗低、占地少、人员少、环保性好、运营成本低。
3、天然气广泛用于民用及商业燃气灶具、热水器、采暖及制冷,也用于造纸、冶金、采石、陶瓷、玻璃等行业,还可用于废料焚烧及干燥脱水处理。
4、天然气汽车的一**碳、氮**物与碳氢化合物排放水平都大大低于汽油、柴油发动机汽车,不积碳,不磨损,运营费用很低,是一种环保型汽车。
二、天然气的应用领域
1、热风机行业
热风机应用非常广泛,在临沂本地应用最多的是金属烤漆或喷塑行业。其实在食品加工、粮食储备、陶瓷原料制备、商场冬季采暖等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热风机,无疑是性能最优良的。
金属烤漆工艺温度:100℃--140℃,喷塑工艺温度:170℃--210℃。
所有的粮库都有粮食干燥设备。某些农村小粮库用的是燃煤热风干燥。更多的粮库是用燃油、燃气热风机干燥粮食。
建筑瓷砖生产中,需要将瓷泥浆干燥成瓷泥粉末后再进行模压。所以所有的瓷砖烧成窑前都配有巨大的干燥塔。热风机将热风直接从塔底鼓进干燥塔,雾化的瓷泥浆从塔顶落下,热风和瓷泥雾在塔内逆向对流,瓷泥雾在落到塔底时就变成了瓷泥粉。
对一些用模具成形的陶瓷厂,模具每使用一次就会吸满水,都必须进行干燥。除了余热烘干外,用得最多的就是使用热风机提供烘烤热源。商场冬季取暖大量使用热风机作大门热风幕或室内热风取暖。工厂车间采暖也不乏用热风机供暖。
2、陶瓷窑
提高产品质量:因为天然气含杂质极少,燃烧时火焰的洁净度很高,不会发杂质污损产品的现象,从而提高产品合格率,尤其对于高档产品更为明显。
降低建设成本:对于非洁净能源窑炉,为了不让能源杂质污损产品就必须采取隔焰措施。方法之一是将窑设计成隔焰窑,火焰燃烧室与工件加热区严格用碳化硅板隔开,使火焰根本不会与产品接触,火焰将碳化硅板烧红,由碳化硅板向工件辐射热能,达到烧成的目的。
方法之二是用耐火材料制成匣钵,将工件密扣在匣钵中再进炉烧制,这样也可以防止火焰杂质影响产品质量。隔焰窑的建造成本远高于*烧窑,匣装不但要增加匣钵,还会减少装炉量和增加匣钵的蓄热损失。而对于天然气窑炉而言,火焰洁净度高,可以直接与产品接触不会影响产品质量。
所以这些增加成本的损失都不会发生。
3、锻造加热炉
天然气锻造炉的优势:天然气的洁净优势可以将对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有了这种优势,加热炉尾气可以直接排入厂房内而不至于影响车间生产环境。结构优势:天然气锻造炉不需要依赖烟囱的抽力就能运行,只需要有高出炉顶2米左右的铁烟囱即可。
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省烟道和烟囱投资,又可以使炉子安装时不受烟道位置的限制,工艺流程布置更合理。
节能优势:天然气加热炉顶的短小烟囱很容易制成热交换器,将燃烧所需要的助燃风进行预热,做成蓄热式燃烧系统,从而提高热效率。
对于中小型锻造加热炉,天然气燃烧机一般装在顶部。对于中大型加热炉,烧嘴装在两侧。为了使炉膛温度均匀,应选用高速烧嘴。锻造加热所用的烧嘴一般不采用全自动机电一体化烧嘴,而采用自动分体式烧嘴,这样有利于得到高速火焰,也便于灵活的工艺控制。
扩展资料天然气的特点
天然气作为一种可燃气体,除具有一般燃气易燃、易爆等共同特点外,与人工燃气相比,它用作城镇燃气时具有以下特点:
①热值较高,约为人工燃气的两倍,甚至更高。换句话说,采用天然气作燃气的燃具与采用人工燃气的燃具相比,当两者的热负荷及热效率相同时,天然气用量约为人工燃气用量的一半。因此,使用天然气作燃气时,用于城镇燃气管网系统的成本较低。
②输送到城镇作燃气的天然气,一般都已经过净化处理,因此,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害作用。人工燃气中含有较多的一**碳,如果泄漏到空气中,将会对人体产生毒害,甚至造成死亡。天然气的主要组分是甲烷,以及少量的乙烷、丙烷等。
除了因天然气泄漏使空气中的氧浓度降低,对人体有窒息作用外,这些烃类本身都是无毒的。
中国向俄罗斯购买大量天然气会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什么利益呢
首先可以让老百姓有天然气可以用,这是第一点好处、而且很明显。
其次可以让老百姓使用天然气价格降下来,不过这个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不是那么明显。
再者增加其在能源中的使用比例,降低环境污染、改善生活质量,比如:可以替代部分煤炭、石油等。
还有可以减轻中国的能源压力,就是变相的减轻国家负担,也会间接为百姓带来好处,不过我们只是感觉不到而已。
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与油气工业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总量有了很大增长,经济体制正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公益事业有了很大进步。在达到“小康”水平后,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前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资源尤其是作为能源主力军的石油天然气对经济发展目标的保障程度如何,是需要深思与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1.成就巨大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中国***人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奋斗,如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实现了从“贫穷”到“温饱”的跨越,现正在实施从“小康水平”到“小康社会”的跨越。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西部大开发全面展开;所有制结构逐步完善,现代市场体制逐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确立;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扩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当前宏观经济出现了若干亮点:发展速度快,1998~2000年,GDP平均增长7.7%,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利用外资能力强,成为全球第一引资大国,五年实际利用外资2216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五,达6208亿美元;投资空前,2002年基本建设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五年翻了一番,达3208亿美元,财政收入达到18914亿元;耐用消费品已从20世纪80年代末的千元级“三大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转向了万元级至十万元级的“新三件”(电脑、汽车、住房);百姓生活出现几大亮点:出行越来越方便,餐饮越来越丰富,住房越来越宽敞,旅游越来越火爆,通讯越来越迅捷等。
2.战略宏伟
我国经济发展的另一特点是发展战略明确而宏大。***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解决“温饱”,第二步实现“小康”,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显然我们已圆满实现了第一步,现正在实施第二步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按照***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要求,*和**始终抓住发展这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发展的基本思路上,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在发展的战略方针上,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发展的基本国策上,提出控制人口增长,节约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
3.目标实惠
*的***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已有不少权威机构和专家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以上美好目标作了具体化的分析。乌东***将以上目标细划为10个方面。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20年达到18000元,三是农村人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千人医生数2.8人;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乌东峰,2003)。
上述指标除人均GDP低于第一次现代标准6399美元/人年,以及相关的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有差距外,其余指标均达到或接近国际上第一次现代化指标水平。可以想象,到2020年我国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殷实幸福。
4.道路科学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后,*的***又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资源消耗型的,而且是比较初级阶段的,资源消耗大,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如果还走过去的发展道路,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诸如能源消耗等也跟着翻两番,这是不现实也是绝对不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以后,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信息经济、虚拟经济、知识经济等新理念相继出现,有关政策相应**,而且成效显著。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我国以一倍的能源增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口净增长率由20‰下降到6.64‰。同时,我国全面启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田还湖工程,实行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草原恢复与建设等生态工程,目前森林覆盖率由14%增长到17%。
虽然我国近20年发展的确很快,但在世界范围比较,还相当落后,我国社会经济还处于工业化初中期,我们现在实施的现代化只是第一次现代化,现在所追赶的10大指标还只是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指标。要想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的***指出:“坚持以信息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显然这里的内涵很多。首先,经济发展必须既要有高速度又要有高质量;其二,把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已是不少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其三,坚持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样一种科学的发展思路,是得到世界认可的。
二、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消费现状
1.中国能源的储量
中国一次能源蕴藏量十分丰富,根据多年勘探的结果。中国常规能源(煤、油、气、水能等)总资源量为40466.4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总量的3.9%。探明剩余可采总储量为1392亿吨标准煤,约占世界总量的10.1%(表10-1)。但按人均计算,中国是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仅以石油、天然气为例,按2001数据计算,我国石油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为1.93吨,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441立方米,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8.2%和5.8%。这显然不适应中国20年持续快速发展之需。
表10-1 中国常规能源资源储量及结构
(据吴季松,2003)
2.我国石油、天然气生产现状
“九五”计划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体年均增长7.7%。从产业结构方面考察,2002年我国一、二、三次产业比为:15.1∶51.2∶33.7。与此相适应,能源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原油生产保持稳定,天然气生产稳步增长,水力发电有所发展。从表10-2中可以看出,原油所占比例增长了2%,天然气和水电所占比重都有增长,各种能源生产比例趋于合理,但石油产量基本稳定。
表10-2 中国“九五”期间能源生产量及结构
(据吴季松,2003)
3.我国石油、天然气消费状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在“八五”、“九五”期间,都把能源开发作为基础产业,重点予以发展。这有力地保证了我国自1989年至2002年的13年间,年均9.7%的GDP增长率。能源消费总量从1990年的98703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0年的128000万吨标准煤,增加了30%,但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178%,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从5.32吨标准煤,降低到1.43吨。如果按1980年至2000年这20年计,中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而能源消费只翻一番。这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这期间我国油气已逐渐不能自给,近年来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大,从1993年起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2年我国净进口石油共约8000多万吨。
自1998年以来我国能源及油气消费呈现以下趋势(表10-3)。
表10-3 中国1998~2002年能源消费情况表
(据吴季松,2003)
①1998~2002年,从总的趋势看,我国经济保持了7.3%的增长速度,但能源消费却逐年下降。这说明能效提高,经济质量提高,是极好的苗头。②石油、天然气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增加,这是工业发展、社会进步的象征。发达国家该数字可达40%以上,而我国仅为26%,说明还很落后。③天然气和水等清洁能源比例亦逐年增加。随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的开发,天然气和水电所占比例还将连续扩大。这一方面可满足能源需要,同时也减轻大气污染,带来多重好处。④石油进口量越来越大,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05年、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5亿吨、3.0亿吨和3.8亿吨。但同期石油生产能力仅为1.6亿~1.8亿吨,缺口分别为0.7亿~1.1亿吨,1.2亿~1.4亿吨、2.0亿~2.2亿吨。即2005年国内需求的保障度为68%左右,2010年为57%左右,2020年为45%左右,预计2050年为24%左右。其余所需石油要靠从国外进口解决。即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32%、43%、55%、76%。(国土资源部油气研究中心,2002)如果国际石油市场暂时或局部供应短缺,世界石油价格波动,将对我国石油供给产生重大影响,显然危及我国经济安全。
三、中国油气资源对实现小康目标,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保障程度
*的***指出,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根据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一般是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保持线性增长关系。据有关专家研究,按美国的消费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消费量要达到7吨油当量;按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水平,人均能源消费为4吨油当量;达到目前能效最高的日本的消费水平,人均消费量也要3吨油当量。到2050年,若按15亿人口计算,届时我国将要消费能源分别为105亿吨、60亿吨和45亿吨油当量。按目前石油消费约占24%计算,则分别需要消费石油为5亿吨、15亿吨和10.8亿吨。考虑到未来50年间的技术进步,我国的能源效率在当今世界水平的基础上再提高50%,2050年我国能源需求最少也不会少于30亿吨油当量,仍按24%计石油消费量也需要7.2亿吨石油。而目前我国剩余可采储量仅24亿吨,年产量为1.6亿吨。石油供给缺口非常巨大,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6%以上。所以我国石油资源严重不足,将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可持续发展是重大制约因素。
但也应看到,我国可采石油资源量为135亿~160亿吨,目前我国陆上石油探明率为28%,低于世界平均探明率的45.6%。天然气资源量为38.14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10万亿~12万亿立方米,陆上探明率为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2.45%,所以还有较大勘探开发潜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若石油和天然气探明率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则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还有55亿吨。按每年平均1.6亿吨(2002年产量)生产,则可采35年。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1万亿立方米。按平均产量313亿立方米(2002年产量)生产,则可采38年。显然,这对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有保障的。
从我国消费发展趋势看,资料显示,1980年到2000年,我国工业用能源供应的翻一番,保证了我国GDP的翻两番,即用能源供需的较低增长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增长。这显然是我国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出现的增长方式跨越式转变的闪光点。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能源供应对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是有保障的。但同时也要看到,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我国年均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比石油生产平均增长速度高出4.63个百分点,年均石油产量与年均石油消费量差额为719万吨。石油消费的大量增长与石油生产的低速增长,造成我国上世纪90年代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而且进口数额越来越大,以至到2002年达到8000万吨。石油在保障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使用天然气有什么优点?
1、绿色环保: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二**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温室效应较低,因而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2、经济实惠:天然气与人工煤气相比,同比热值价格相当,并且天然气清洁干净,能延长灶具的使用寿命,也有利于用户减少维修费用的支出。天然气是洁净燃气,供应稳定,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因而能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带动经济繁荣及改善环境。
3、安全可靠:天然气无毒、易散发,比重轻于空气,不宜积聚成**性气体,是较为安全的燃气。
4、改善生活:使用天然气将会极大改善家居环境,提高生活空气质量及室内空气的更新替换。
天然气分类:
天然气按照存生成形式又可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两种。
伴生气:伴随原油共生,与原油同时被采出的油田气。其中伴生气通常是原油的挥发性部分,以气的形式存在于含油层之上,凡有原油的地层中都有,只是油、气量比例不同。即使在同一油田中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也不一定相同。他们由不同的途径和经不同的过程汇集于相同的**储集层中。
非伴生气:包括纯气田天然气和凝析气田天然气两种,在地层中都以气态存在。凝析气田天然气从地层流出井口后,随着压力的下降和温度的升高,分离为气液两相,气相是凝析气田天然气,液相是凝析液,叫凝析油。
若为非伴生气,则与液态集聚无关,可能产生于植物物质。世界天然气产量中,主要是气田气和油田气。对煤层气的开采,现已日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