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海底滑坡的定义标准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滑坡的影响及其后果有哪些?(滑坡带来的危害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滑坡的影响及其后果有哪些?

滑坡影响主要针对两类基本环境:建筑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时候,这两种环境也有相互交叉的情况,例如,被采伐的农业用地和森林用地。

●滑坡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建筑物无论是位于滑坡体上还是在滑坡附近,滑坡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在不稳定边坡上修建的居民住房可能会遭受局部或完全破坏,因为滑坡会使房屋的地基、墙壁、周围设施、地上和**设施等失稳或破坏。滑坡可能会影响大片的居民区,也可能只影响极少数的居民。同时,滑坡对某些线性工程(如主干污水管、水管、电线管,以及常用的道路)的破坏,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害。商业建筑受到的影响常和居民区一样。如果这个商业建筑是如食品、商店类的日常商店,其后果会更严重,因为滑坡造成的房屋结构破坏或交通不便可能会使商店破产。

滑坡的影响及其后果有哪些?

如泥石流类的高速滑坡,由于在没有任何预警状态下发生,运动速度太快以至于来不及采取任何减灾措施,加上其本身具有的能量和破坏力,成为对结构物最具破坏性的滑坡类型。

高速运动的滑坡可以将建筑物完全摧毁,相反,缓慢运动的滑坡可能只会使建筑物轻微受损,并且其缓慢的运动也会给减灾措施提供时间。但如果置之不理,则缓慢运动的滑坡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也可能完全摧毁建筑物。在陡峻地区发生的碎屑流和火山泥流,由于其极高速的运动和强大的能量,可以在短时间内摧毁城镇或邻近地区的建筑物和生命线。滑坡运动的性质和它们可能持续的时间(数天、数星期或数月)也决定着灾区的建筑物重建进程,除非采取适当的减灾措施;有时即使采取了措施,也不能保证其稳定性。

滑坡可能造成的最大危害之一应该是对交通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影响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不便。在公路和铁路沿线的切坡及填土中产生的破坏,以及起因于公路和铁路路基下伏软弱层或易滑层的破坏,是非常普遍的问题。岩崩可能对旅行者和步行者造成伤害,并损害建筑物。所有类型的滑坡都可能造成短期或长期的道路堵塞而给商业交通、旅游交通甚至紧急交通带来不便(图1.29)。即使是缓慢的蠕变也可能对线状结构物造成危害,并给设施的维护带来困难。图1.29显示了某滑坡堵塞某主要高速公路的情况。滑坡堵塞高速公路的情况在世界各地普遍发生,其中大多数可以采用推土机轻易除去。但有些时候,如图1.29所示,可能需要大量开挖和进行至少是短期的迂回,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关闭该公路。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滑坡可能产生的危害也逐渐增长。这种趋势迫使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那些过去被认为是不适于居住的地方迁移。不明智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土地利用政策容许在那些更适用于农业、开放型公园等非居住型地段修建住房。许多社区常常并没有考虑对那些不安全的建筑行为实行制约,也没有任何法律条文或专家处理此类事件,因此,使滑坡灾害无法得到控制。

●滑坡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滑坡通过以下方面对自然环境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地球表面的地貌(位于陆地和海洋的高山和深谷系统)。山谷地貌严重受到大型滑坡体沿坡向下运动的巨大影响。

(2)覆盖大部分陆地的森林和草场。

(3)生存于地球表面及河流,湖泊和海洋的野生动物。

图1.30,图1.31和图1.32显示了几个非常大规模的滑坡以及它们如何改变地貌,影响河流、农田和森林的情况。

森林、草场和野生动物常常遭受滑坡带来的负面影响,体现为动物、鱼类极易受到伤害,有时会产生短期死亡甚至灭绝。然而,因为滑坡相对来讲只是局部的事件,植物群和动物群能随时间逐渐恢复。另外,最近的生态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在中、长时间段内,滑坡可能通过直接的方式或通过改善它们所依赖的食物的有机体,造福于鱼类和其他野生动物。

以下是普遍地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滑坡实例。

海底滑坡(水下滑坡) 是一个一般名词,用来描述发生在海洋浅部或深部的地质体的沿坡向下运动。这类事件会对海岸线深部造成极大影响,最终影响到码头和航运。这种类型的滑坡可能发生在河流、湖泊和海洋。地震引起的大型海底滑坡曾引发灾难性海啸,如1929年发生的Grand Banks海啸(加拿大Newfoundland的海岸一带)。

海岸岸坡后退(或陡壁侵蚀) 是另一种滑坡作用于自然环境的常见效应。**和土体的落体运动、滑动和碎屑流是滑坡影响海岸地区的常见形式。然而倾倒破坏和土石流动现象也时有发生。从被侵蚀的岩壁上下落的**块对那些在下面靠近岩壁的海滩使用者尤其危险。大量的滑坡物质可能对鱼类和海藻造成伤害,而在水体中快速的滑坡体堆积则常常会改变附近的水质。

滑坡坝 可能在大型滑坡截断河流时自然形成,并在其后形成堰塞湖。大多数滑坡坝只能在短时期内存在,因为其后的水体会对坝体产生侵蚀而导致滑坡坝溃决。如果滑坡坝不被自然地侵蚀破坏或被人为改观,它将形成一个新的景观——滑坡湖。滑坡湖可能延续很长的时间,也可能突然被释放而在下游产生巨大的洪水。人们有许多方式可以减轻滑坡坝带来的潜在危险,其中的一些已经在本书的关于安全和减灾的章节中进行了讨论。图1.32为Slumgullion滑坡,为世界上最大的滑坡之一。滑坡形成的滑坡坝是如此长,从形成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了700多年。图C53,C54和C55(见附录C)还显示了其他一些大型滑坡坝的特征。

请参阅附录C,了解有关滑坡坝减灾的更多的信息。

海底地貌主要类型、特征、和成因分析

洋底构造地貌

(一)大洋中脊(洋脊)

大洋中脊是洋底的重要地形,是地球上最长的海底山脉,全长约80000公里。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均有分布,并相互连通。其上水深约3000~4000米。

洋脊的地形较为复杂,由两列平行脊峰和中间的洋脊裂谷构成,并被一系列横向转换断层切断成不连续的段落。

洋脊裂谷是地慢物质上涌地方,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新生代玄武岩岩浆喷发溢流活动带,是新洋壳形成地带,伴有频繁的浅源地震。当地幔物质上涌时,洋脊顶部受拉张而形成纵向的洋脊裂谷。同时,岩浆溢出,新洋壳不断地在中脊顶部形成,并不断向两侧扩展,因而离洋脊越远,洋底年龄越老。洋脊上缺乏深海沉积物,保存了熔岩溢流、火山喷发及转换断层所造成的原始地形。

(二)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向外与**边缘相接。它是洋壳从洋脊向外迁移过程中形成的。这里构造运动相对平静,岩浆活动微弱,缺少地震活动。其中主要地貌类型有:

l.海岭

海岭是大洋盆地内部大型正地形的总称。

其成因类型有火山海岭、断裂海岭和陆壳海台等。

2.深海平原

大洋盆地中被海岭分隔开的低地,又称海盆。平均水深5000~6000米,其原始状态为大约300米起伏的丘陵地形,主要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速率较慢,约0.2厘米/千年。

3.海沟

海沟在构造上是**圈板块相撞的产物。洋底一侧的洋壳以一定角度向**边缘一侧陆壳下面俯冲,在俯冲带位置上形成了海沟。与岛弧伴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围。

海底地形有几类?

海底地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海岸带、**架、**坡、大洋盆地、海槽和海渊。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地带,包括前海滩、后海滩、外海滩和可能存在的岸崖。外海滩为经常被海水淹没的滩涂;前海滩是涨潮时被海水淹没、退潮时露出海面的地带,即潮间带;后海滩是只有在发生风暴时才被波浪淹没的地区;岸崖是海滨的陡崖,经常受到海水的作用。海岸带由于经常受到波浪、潮汐和沿岸流的作用,所以它是海洋的高能作用带,亦即海岸轮廓的改变、海底地形的变化和海底沉积物运移最为迅速的地带。

大洋底的地形比较复杂,深海平原、海岭和海沟是大洋底地貌的主要组成部分。深海平原一般深4000~6000米,有时达6500~6900米的深度,它的底部是地球上最平坦的地方,深海平原通常被海岭或高地公开。海岭是大洋底的长形隆起,宽1000~3000公里,高出洋底2000~4000米,平均水深2000米,两侧较陡,地形崎岖,有时露出海面成为岛屿,如冰岛就是大西洋海岭露出海面部分。海岭的中轴线位置上存在相对凹下1000米左右、宽30~50公里的裂谷。大西洋底中部长约15000公里的海岭由一系列平行的岭脊组成,是巨大的裂谷带。全球海岭总长度6万公里,是大洋增生地带。海沟两壁坡度较陡,位于**坡和深海平原之间,深度一般超过6000米,全球超过10000米深度的海沟有马里亚纳海沟、汤加海沟、千岛-堪察加海沟,菲律宾海沟和克马德克海沟。海槽是洋底长形的比较宽阔的洼地,一般较浅,鉴于它形似船舶,又叫舟状盆地,印度洋的帝汶海槽深3276米,太平洋的巴厘海槽深4251米,我国东海**架外缘的冲绳海槽深271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