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如何成为剧本组组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微电影拍摄中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微电影拍摄要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微电影拍摄中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1、剧本:一个可操作的好故事,想拍微电影,光有点子当然不行,你得写出一个可以操作的剧本。但要注意,和长片不同的是,微电影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你去铺垫剧情,所以剧本一定要干净利落。
2、前期:设备与演员
如果不是科班在读,一般来说你没有也不可能免费借到专业拍片设备。
这时候如果预算充足,考虑买一套专业的摄影器材也未尝不可,实际上,一部三万多的5D2单反相机已足以应付,很多新手导演都是这么干的。专业演员请不起,身边好友、同学可作为首选,也可尝试联络专业演出团体前辈或新人,以及表演专业在校生。
3、拍摄:快、狠、准
实拍开始以后,总的原则是快、狠、准,但也一定要考虑周全,因为补拍是非常不现实的。
4、剪辑画面和对白
剪辑画面是进入后期制作的第一项工作,一般意义上,我们将画面剪辑笼统地分为两步:初剪和精剪。
5、制作声音
后期录音的工作分为三个部分:录制对白、录制音响效果、录制音乐。
6、制作特级、字幕、片头片尾
7、混合录制
混录合成是将影片中所有的声音、画面按照其应有的位置、效果混合录制完成,之后影片最终的面貌就定型了。

夏衍的简介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本名沈月熙,字端轩,祖籍河南开封,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早年接受马克思**,从事进步电影工作。历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第五届全国政协**等职。主要作品有:《狂流》、《脂粉市场》、《上海二十四小时》、《青春之歌》、《春蚕》、《自由神》、《时代的儿女》、《林家铺子》、《祝福》、《赛金花》、《女儿经》、《法西斯细菌》、《聂耳》、《包身工》、《上海屋檐下》。

基本信息

中文名:夏衍

微电影拍摄中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别名:沈月熙

籍贯:河南开封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00年10月30日

去世年月:1995年2月6日

职业: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

代表作品:《包身工》;《法西斯细菌》

生平

夏衍小时家境贫困,1919年在家乡参加“五四”运动,与同学一道发起并创办了当时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第2期改为《浙江新潮》)。1920年,他赴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

1924年,他经***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国民*,担任国民*驻日总支部**兼组织部部长。1927年大**失败后,他加入中国***,从事工人运动及翻译工作,译有高尔基的《母亲》等外国名著。1929年,他参加筹备左翼作家联盟,次年当选“左联”执行委员,并与郑伯奇、阿英、沈西苓等人创办在中国***直接领导下的第一个戏剧团体──上海艺术剧社,推动了**戏剧运动的发展。1933年以后,他担任**上海文委成员、电影组组长,成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拓者、领导者。

**战争爆发后,夏衍在上海、广州、桂林、香港主办《救亡日报》《华商报》,后辗转到重庆,任**南方局文化组副组长,在***直接领导下主持大后方的文化运动,特别是戏剧运动,同时从事*的统一战线工作,曾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

抗战胜利后,他先后在上海、南京和香港等地领导*的文化工作。1949年5月随军进入上海,先后担任文教接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委**兼宣传部长,上海文化局局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上海领导文化事业,创办电影文学研究所。1954年被任命为文化部副部长。“文化大**”中他受到**、“***”的残酷**,1965年被免职,到山西介休参加“四清”运动。“**”中度过八年零七个月的“监护”生活,留下了无法治愈的残疾。1977年后,他先后担任对外友协副会长、中国文联副**、第五届全国政协**等职。1982年,他当选为中顾委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

1994年10月,国务院授予他“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1995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