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有哪些中药处方?
1、【中药处方】(1)陈皮半夏汤 [主治]健脾益胃,补气。[处方]陈皮、半夏各10克,*参15克,白术、茯苓、苍术各10克,砂仁8克(研末,冲入药汤内服),木香7克,扁豆10克,山药12克,甘草7克。
2、参苓白术散 [主治]健脾、益气。[处方]人参100克、茯苓100克、白术(炒)100克、山药100克、白 扁豆(炒)75克。[用法]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2)实脾饮 [主治]温中健脾,化湿利水。
3、食少难消,腕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象虚弱。 健脾丸健脾药居多,侧重于补,重在健脾消食,适用于脾虚食积,兼有湿热之证。 组成:神曲 炒 黄连 肉豆蔻 面裹煨 使君子 麦芽 炒 槟榔 木香 猪胆汁 功用:健脾消食,清热驱虫。
4、补脾汤 [主治]久病,面黄肌瘦,头发稀少。
5、人参汤 [主治]益气养胃。[组成]人参12克,炙厚朴6克,生姜6克,枳实(炙)6克,炙甘草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3)白术散 [主治]对于有*津损伤之基础,而见脾胃气虚之消渴,颇为贴切。
治疗胃肠病常用的中药单方有哪些?
1、诃子藿香白豆蔻末 [单方]诃子6克,藿香6克,白豆蔻6克。[用法]共研末,每服3克,姜汤送下。[功效]治慢性胃病恶心吐酸。(2)番石榴末 [单方]番石榴30克。[用法]焙干研细末,过筛。
2、川楝元胡胶囊 [单方]川楝子粉0.5克,元胡粉0.5克,醋酸洗必泰0.2克。[用法]三药混合均匀,装入胶囊为1次量,每日3次,饭前口服。[功效]适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
3、百合乌药汤 [单方]百合30克,乌药9克,延胡索9克。[用法]水煎服。[功效]治虚热胃痛。(2)乌梅白芍砂仁末 [单方]乌梅2枚,白芍5克,砂仁5克。[用法]焙干研末。冲服。[功效]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4、荔枝核末 [单方]荔枝核适量,木香适量。[用法]将荔枝核烧焦,每3克加木香0.5克。共为细末,热汤调下。[功效]治疗胃寒气滞。(2)干姜胡椒末 [单方]干姜10克,胡椒10粒。[用法]共研为末。每日2次,水冲服。
5、良附丸合桂枝汤加减 [主治]胃痛卒发,痛无休止,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凉或饮食生冷病史,或伴见呕吐清水,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
6、消导剂 (1)神曲 [单方]神曲(建曲)6~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功效]具有消食和胃的功效,用于萎缩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由于饮食积滞引起的消化**。(2)炒麦芽 [单方]炒麦芽10~15克。
中药里常用的消食药有哪些?
芒硝:芒硝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解积食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每次服用0.3-0.6克,一天分2-3次服用,可以在饭前或饭后服用。木香:木香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具有理气、消积食的作用。
《 山楂 》—— 药类 (消食) , 药性 (微温) , 药味 (酸甘) , 入经 (肝、脾、胃) , 功效 (健脾、消食、行气、消瘀) 。
①肥儿丸的功能:健胃消积、驱虫。②一捻金的功能:消食导滞、祛痰通便。③小儿消食片的功能:消食化滞、健脾和胃。④健脾康儿片的功能:健脾养胃、消食止泻。⑤小儿化食丸的功能:消食化滞、泻火通便。
胃肠安丸 [主治]芳香化烛,理气止痛,健胃导滞。用于消化**引起的腹泻,肠炎,菌痢,脘腹胀满,腹痛,食积*积。[处方]木香、沉香、枳壳(麸炒)、檀香、大黄、厚朴(姜制)、朱砂、麝香等。
神曲:6~9克。甘温,消食积,健脾胃。炒焦可止泻。山楂:6~9克。甘温,专消油腻肉积,并可散瘀。谷芽:6~9克。甘温,专消米面食积,炒麦芽60克煎服,有回*作用。鸡内金:6~9克。
食滞肠胃的中药处方有哪些?
1、建食和中汤 [主治]消食和中,燥湿健脾。[处方]建曲6克,山楂6克,苍术6克,麦芽9克,茯苓9克,陈皮5克,法夏5克,厚朴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2)消食止泻方 [主治]健胃消食,止泻。
2、蒲贝娑罗子煎 [主治]胃脘部疼痛,或胀痛隐痛,或痞满不适,纳差,脉弦或弦细,食滞饱胀,不思饮食。[处方]蒲公英30克,浙贝、娑罗子各15克,柴胡、枳壳、白芍、制香附各10克,甘草5克。
3、[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方剂]苍术、陈皮、厚朴、焦山楂、炒谷芽、神曲、鸡内金、莱菔子、枳实、甘草、槟榔。
4、【中药处方】(1)半夏泻心汤 [主治]和胃降逆、去痰消痞为主。拟方:[处方]半夏12克,干姜6克,黄芩6克,黄连6克,*参9克,炙甘草9克,大枣7枚。[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5、方药:藿香10克、大腹皮10克、白芷]O克、紫苏10克、茯苓12克、清半夏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生姜5克、甘草6克。
6、中成药:藿香正气水。〈3〉食滞胃肠:恶心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腹痛,泻下秽臭,气迫不爽,泻后痛减,苔厚腻,脉滑实。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中成药:保和丸,香连化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