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磷化的标准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磷化膜厚有多少(磷化膜过厚有什么影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磷化膜厚有多少

磷化膜厚通常为0.1—50μm。

金属(主要指钢铁)经含有锌(Zn)、锰(Mn)、铬(Cr)、铁(Fe)等磷酸盐的溶液处理后,在基底金属表面形成一种不溶性磷酸盐膜,此种过程称为磷化。

金属表面在除油、除锈后,为了防止重新生锈,通常要进行化学处理,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该膜通常只有几微米,主要起增强涂层和底材附着力的作用,较厚的膜层还能增强防锈性能。

磷化膜厚有多少

扩展资料:

按磷化成膜体系主要分为:锌系、锌钙系、锌锰系、锰系、铁系、非晶相铁系六大类。

按磷化膜厚度(磷化膜重)分,可分为次轻量级、轻量级、次重量级、重量级四种。

次轻量级膜重仅0.1~1.0g/m2,一般是非晶相铁系磷化膜,仅用于漆前打底,特别是变形大工件的涂漆前打底效果很好。

轻量级膜重1.1~4.5 g/m2,广泛应用于漆前打底,在防腐蚀和冷加工行业应用较少。

次重量级磷化膜厚4.6~7.5 g/m2,由于膜重较大,膜较厚(一般>3μm),较少作为漆前打底(仅作为基本不变形的钢铁件漆前打底),可用于防腐蚀及冷加工减摩滑润。

重量级膜重大于7.5 g/m2,不作为漆前打底用,广泛用于防腐蚀及冷加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磷化膜

磷化层厚度的检测?

磷化膜厚度或膜厚度测量采用GB 6462《金属的**覆盖层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法》,也可采用测厚仪,按照GB 4956《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或GB 4957《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测量涡流方法》。

膜重测量采用重量法,可依照GB 6807《钢铁工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或GB 9792《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单位面积上膜层质量的测定》。相关标准GB 11376-89《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和GB 6807-86《钢铁工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

扩展资料

检测磷化膜本身的耐蚀性可采用硫酸铜点滴法,氯化钠盐水浸泡法和盐雾试验法。点滴法和盐水浸泡法可依照GB 6807-86《钢铁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磷化膜经过后处理如涂油,涂蜡,涂漆后一般进行盐雾试验检验。盐雾试验可依照GB 1771-79《漆膜耐盐雾测定法》或GB 6458《金属覆盖层中性盐雾性试验》。

磷化膜外观应为结晶致密、连续均匀的浅灰到深灰色膜,对于轻铁系磷化应为连续彩色膜。允许出现下述**;轻微的水迹,铬酸盐痕迹、轻微挂灰现象,由于热处理焊接及加工等表面状态不同造成的磷化膜**。对于下述则是不允许出现的**:磷化膜出现泛黄生锈、磷化膜疏松、磷化露底局部无膜,严重挂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镀层厚度测试

参考资料来源:知网—磷化层

表面磷化处理,一般的磷化层厚度是多少

按标准是1-10um为佳。

磷化膜质量检验标准有哪些

引用标准
外观检验
磷化膜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耐蚀性检查,厚度和重量检查,磷化膜上涂底漆后涂层性能检查。 1、外观检验肉眼观察磷化膜应是均匀、连续、致密

如何检验标准件是否磷化了?

  磷化了的零件是有磷化膜的。

  磷化是一种化学与电化学反应形成磷酸盐化学转化膜的过程,所形成的磷酸盐转化膜称之为磷化膜。磷化的目的主要是:给基体金属提供保护,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金属被腐蚀;用于涂漆前打底,提高漆膜层的附着力与防腐蚀能力;在金属冷加工工艺中起减摩润滑使用。 磷化处理工艺应用于工业己有90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奠定磷化技术基础时期、磷化技术迅速发展时期和广泛应用时期。
  标准件是指结构、尺寸、画法、标记等各个方面已经完全标准化,并由专业厂生产的常用的零(部)件,如螺纹件、键、销、滚动轴承等等。 广义包括标准化的紧固件、连结件、传动件、密封件、液压元件、气动元件、轴承、弹簧等机械零件。 狭义仅包括标准化紧固件。 国内俗称的标准件是标准紧固件的简称,是狭义概念,但不能排除广义概念的存在。 此外还有行业标准件,如汽车标准件、模具标准件等,也属于广义标准件。

锌钙系磷化为什么有油亮的

能通过附着力测试、用指甲轻划有明显白色划痕:1:15-20 浸泡膜层,温度:10 温度、河北嘉虹的锌钙系磷化液标准:每一家配方不同,喷涂不掉漆:配比1:25~35度 参数fa、无锈斑不露底材、喷淋 1.5-1 ta:25-35 参数fa:20配比,干燥后不生锈。液体:磨蹭均匀一致: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