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如何区分大气结构是否稳定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空气是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什么组成的课标分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空气是什么组成的
氮气,氧气,二**碳,和稀有气体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炭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怎样的大气层结才是稳定的?
大气的稳定与否,取决于大气层结的温度、湿度、和压强,即:温压湿状况,气象上有个指标叫:假相当位温,就是反映温压湿状况的,大气稳定度的指数。
比如,整层大气都为干冷的,整层大气都是暖湿的,也是稳定的。
而所谓的上冷下暖是稳定的说法是错误的,应该说气温由低层到高层存在合理的温度递减状况下,上冷下暖是稳定的。若存在不合理的温度递减,比如有干冷气流从某一层入侵(例如700hPa),则容易引起强对流,也是不稳定的。
而你说的上湿下干、上暖下冷的大气,就成了典型的是不稳定的大气,专业术语叫:逆温层
应该是:气温由低层到高层存在合理的温度递减状况下,低层暖湿高层干冷是稳定的大气层结。
简述大气分层及各层特点?
请问大气层结构不稳定是什么意思?
大气的各种运动状态,可以看成是基本气流 和各种不同尺度的扰动(波动)叠加的结果。 叠加在纬向的带状基本气流(ū )上的扰动, 有三种可能的变化:①随时间而增强(发展), 按气象界的习惯,称为不稳定;②基本上保持 原有的强度,即所谓稳定或中性;③随时间而 衰减,即所谓阻尼。通常,称波的不稳定性为 动力不稳定。扰动发展,必须供给能量,根据 能源的不同,可将动力不稳定区分为正压不 稳定和斜压不稳定两种。
正压不稳定
若视大气为正压大气,则基本气流只能有水 平切变。假定基本气流(ū )主要在南北方 向有切变,即ū =ū (у),在一定的条件下, 这样具有南北切变的纬向气流中扰动可能是 不稳定的。因为正压大气不能释放全势能, 所以,引起扰动不稳定发展的能量,只能来自 其平均动能(见大气能量)。具有这一特征 的扰动的不稳定发展,称为正压不稳定。郭晓 岚(1949)最早研究了行星波(即长波)的正压 不稳定,得到了正压不稳定的必要条件:在流 场内至少有一点满足 其中β为罗斯比参数(见大气波动)。这一条 件表明,只有在基本气流的流场中绝对涡度( 见大气动力方程)有极大值或极小值时,扰动 才有可能发展。
斜压不稳定
在斜压大气中,引起动力不稳定的能量,主要 来自基本气流的全势能,在扰动发展过程中 全势能将转换成扰动的动能。这种扰动的不 稳定发展,称为斜压不稳定。最早注意到斜 压大气中行星波的动力不稳定的,是中国气 象学家赵九章。后来美国科学家J.G.查尼 和气象学家E.T.伊迪对斜压不稳定进行了深 入的研究,提出了比较符合实际大气情况的 斜压不稳定理论。他们的理论结果表明,当 行星波的波长大于临界波长时,波动将是不 稳定的,而临界波长随着静力稳定程度(见大 气静力稳定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中纬度对流 层的典型条件下,临界波长约为3000公里。 此外,波动的增长率和大气的斜压性有关,斜 压性愈强波动增强得愈快。 行星波的斜压不稳定对于了解天气系统的发 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是近代动力气象学中的 一个重大发现。
空气是什么组成的
氮气,氧气,二**碳,和稀有气体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炭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哈理工研究生复试 热能工程专业的工程热力学都考什么
复试内容
复试内容一般分为以下三部分:
1、专业知识笔试(120分);专业知识笔试内容覆盖两门以上所报考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公共外语水平测试(90分);测试内容以测试主观能力为主,包括听力(15%)、口试(15%)和笔试(70%)。其中笔试(含听力)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综合素质面试(90分);综合素质面试考查考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内容包含: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专业理论知识和运用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创新精神和科研潜力、人文素养及举止礼仪等。每生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
总的来说 满分300
然后你的专业课考《工程热力学》和《工程流体力学》两本书
英语笔试就是类似阅读和完形之类的题型 考研的时候咱们是练过的 所以不用担心 再就是来复试考英语的时候还要带着*** 因为有听力
恩 就这些了 希望对你有用
什么是大气温度层结?各层结的特点如何?
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或温度层结曲线称为大气温度层结。
特点如下: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称为正常分布层结;
2.气温直减率接近等于干绝热递减率,成为中性层结;
3.气温不随高度变化,称为等温层结;
4.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称为气温层结。
大气层(atmosphere),气象学专业术语,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
简述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按其成分可以概括为三部分:干燥清洁的空气、水汽和悬浮微粒。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碳气体,其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 99.996% (体积);氖、氦、氪、甲烷等次要成分只占 0.004% 左右,如表 5 - 1 所示。
由于空气的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以及分子扩散,使得干洁空气的组成比例直到 90 - 100km 的高度还基本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在人类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任何地方干洁空气的物理性质是基本相同的。例如,干洁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 28.966 ,在标准状态下( 273.15K , latm )密度为 1.293kg /m3。
大气中的水蒸汽主要来自海水的蒸发,少量来自江河、湖泊水的蒸发以及因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随着时间、地点、气象条件等不同而有较大变化,在正常状态下其变化范围为 0.02-6%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虽然很少,但却导致了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云、雾、雨、雪、霜、露等。这些现象不仅引起大气中湿度的变化,而且还引起热量的转化。同时,水汽又具有很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对地面的保温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气中的悬浮微粒,除水汽凝结物如云、雾滴、冰晶等,主要是大气尘埃和悬浮在空气中的其他杂质。
二、大气圈的结构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图 5 - 1 )。
(一)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厚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在赤道低纬度区为 17 ~ 18km ;在中纬度地区为 10 ~ 12km ;两极附近高纬度地区为 8 ~ 9km 。夏季较厚,冬季较薄。
这一层的显著特点:一是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大约每上升 100m ,温度降低 0.6 ℃ ~ 0.65 ℃ 。由于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增温的影响而膨胀上升,上面冷空气下沉,故在垂直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流;二是密度大,对流层虽然相对于大气圈的总厚度来说很薄,但是它的质量却占大气总质量的 3/4 以上。
(二)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 50km 的大气层为平流层。在平流层下层,即 30 ~ 35km 以下,温度随高度降低变化较小,气温趋于稳定,所以又称同温层;在 30 ~ 35km 以上,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在高约 15 ~ 35km 的范围内,有厚约 20km 的一层臭氧层。因臭氧具有吸收太阳光短波紫外线的能力,同时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可被分解为**氧和分子氧。当它们重新化合生成臭氧时,可以热的形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平流层的温度升高。平流层能大量吸收紫外线,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的照射,同时又对地球起保温作用。平流层的空气没有垂直对流运动,平流运动占显著优势,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且干燥,水汽、尘埃的含量甚微,大气透明度好,很难出现云、雨等天气现象。
(三)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 80km 高度的一层称为中间层,该层空气更为稀薄,有强烈的垂直对流运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该层顶部温度可降至 -83 ~ -113 ℃ 。
(四)热成层
从 80km 到约 500km 的高空称为热成层。该层的下部基本上是由分子氮所组成,而上部是由**氧所组成。**氧层可吸收太阳辐射出的紫外光,因而在这层中的气体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由于太阳和宇宙射线的作用,该层大部分空气分子发生电离,使其具有较高密度的带电粒子,故又称为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地面发射的电磁波,对地面的无线电通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逸散层
热成层以上的大气层作为逸散层,该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大部分分子发生电离,使质子的含量大大超过中性氢**的含量。逸散层空气极为稀薄,其密度几乎与太空密度相同。由于空气受地心引力极小,气体及微粒可以从这层被碰撞出地球重力场而进入太空逸散。对逸散层的高度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实际上地球大气与星际空间并没有截然的界限。该层的温度也是随高度增加而略有增加的。
大气层各层的特点有什么
大气层分为五层,
【外气层】:有带电的太阳粒子、美丽的极光、有非常强的宇宙辐射线
【热大气层】:也有极光、宇宙辐射线同样十分强烈
外气层、热大气层,共称为游离层
【中间层】:有流星雨、强烈的宇宙辐射线、有尘埃
【平流层】:时不时也有流星雨、含有尘埃,最重要的是臭氧层就在这一层。宇宙辐射线在这里变弱
【对流层】:人类生活在这一层,太阳强烈的光线变弱,宇宙辐射线经过臭氧层的过滤变弱
这里有云、山、飞机........
这些气层可以保持生命赖以生存的空气和水蒸气,也形成了天气和气候
【同学您好,如果问题已解决,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