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凝胶抗菌性能测试标准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抗菌产品杀菌性能操作步骤和评价标准(抗菌产品杀菌性能操作步骤和评价标准不包括)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抗菌产品杀菌性能操作步骤和评价标准

抗菌(anti-microbial):是一个泛指名词,包括灭菌、杀菌、消毒、抑菌、防霉、防腐等. 消毒(disinfection):指破坏待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的过程,但消毒过程一般对微生物孢子无效,消毒不需要杀灭体系中所有的微生物,只要达到预定的要求,一般需要将体系中的致病和条件致病的微生物除去或使之丧失活性. 抑菌(bacteriostasis):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抑制待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的活性,使之繁殖能力将低或体质繁殖的过程. 防腐(antisepsis):指采取一定措施防止物品性能因微生物的破坏而下降的过程和技术. 杀菌(sterilization)是指杀灭物体中的致病菌,物体中还含有芽孢、嗜热菌等非致病菌. 杀菌与灭菌的区别在于此.国际上被证明比较有效安全的杀菌方法即是采用臭氧杀菌.目前杀菌的方法很多:紫外照射、核辐射、电磁波、化学熏蒸、臭氧发生器等.

抗菌产品检测项目和指标是什么呢?哪个机构可检测备案?

抗抑菌剂产品需要申请消字号,在办理备案检测中,对于抗抑产品及抑菌产品的检测项目指标要求是不同的,抗菌产品检测项目指标主要有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稳定性试验、pH值测定、砷、铅、汞的测定、微生物污染指标测定等等,新标准WST
650-2019《抗菌和抑菌效果评价方法》已经在7月1日开始实施,CMA资质认证的消毒产品第三方检测机构-中科院中科检测,可根据新标准办理抗抑菌产品备案检测。

纺织抗菌面料的标准是什么?

抗菌产品杀菌性能操作步骤和评价标准

纺织抗菌面料性能测试及标准:
涤纶抗菌面料和尼龙抗菌面料有一个特殊的质量检测指标,即抗菌效力。有关抗菌效力的测定,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了多种评价实验法,但均存在一些**,适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抗菌剂可大致分为溶出型(织物上的抗菌剂在水中能缓慢溶出)和非溶出型(抗菌剂和纤维结合,不能溶出)两种,相应的具有代表性的抗菌性能测试方法有:GB15979-2002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也称“振荡烧瓶法”,适用于非溶出性抗菌剂生产的纺织品。
本试验将分别测试抗菌涤纶织物的抗菌率。

理工学科是什么

  理工学科是指理学和工学两大学科。理工,是一个广大的领域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天文、数学及前面六大类的各种运用与组合。
  理学
  理学是中国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一支学科,是指研究自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大学理科毕业后通常即成为理学士。与文学、工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并列,组成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
  理学研究的内容广泛,本科专业通常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化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天文学、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理论与应用力学、光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统计学等。

  工学
  工学是指工程学科的总称。包含 仪器仪表 能源动力 电气信息 交通运输 海洋工程 轻工纺织 航空航天 力学生物工程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技术 植物生产 地矿 材料 机械 食品 ** 土建 水利测绘 环境与安全 化工与制药 等专业。

防霉抗菌标准一般需要耐什么菌种

皮革防霉剂的评价方法很多,国际上许多国家和组织(中国除外)都建立了国家或行业的皮革防霉测试标准及评价方法。皮革防霉剂防霉效果的评价一般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防霉剂效力的检测,其主要目的是确定药物对霉菌有无抑制或杀灭的能力,常用的评价方法有:抑菌圈法、平板倾注法、点菌法、稀释培养法、扩散法、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等;另一方面是皮革添加防霉剂后防霉效力的检测,常用的实验室评价方法有:抑菌圈法、自然暴露法、湿室悬挂法、土壤埋没法、培养基法等。目前,被制革工作者经常使用的实验室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抑菌圈法用圆纸片或圆皮片(一般直径为2~4cm),在一定浓度的防霉剂溶液中浸渍或转动处理一段时间后,将其贴附在涂布一定量的霉菌孢子悬浮液的培养基平板**,然后在温度为(281),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圆纸片或圆皮片周围透明的抑菌圈的有无,或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的直径。抑菌圈法仅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而抑菌圈的大小受防霉剂在琼脂平板上的扩散能力(与防霉剂的性质、溶解防霉剂的溶剂的种类、培养基的组成、防霉剂在皮中的分布情况、培养条件都有关)的影响很大,因而参考作用有限。不过,这种方法也有操作简便、肉眼可辨认、直观性好等优点,常用于防霉剂防霉效果的初步评价。
(2)最低抑菌浓度(MIC)法
将供试验的防霉剂配制成一系列浓度,然后以无菌操作取出1mL,加入已灭菌的培养皿中,再往各培养皿中注入1mL供试菌种悬浮液(或者是用接种环取供试菌种悬浮液划线接种于加入了防霉剂,且凝固的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最后往各培养皿中注入定量的40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均匀混合、凝团后,将其置于温度为(281),相对湿度95%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一般为3~5d),检查与比较能被药剂全部抑制供试菌种的最低浓度。MIC法是一种定量方法,它能较好地反应出防霉剂毒力的大小,便于不同防霉剂之间防霉效果的比较,是目前最常用的毒力表达方式之一。但是,影响MIC值的因素很多,如供试菌种的来源、接种量、霉菌孢子悬浮液中霉菌孢子的个数、培养基、溶解防霉剂的溶剂种类、培养条件等,因此,比较不同防霉剂的MIC时,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3)湿室悬挂法
将经防霉剂处理后的皮块(一般为2.5cm×5.0cm的长方块),用喷雾器将供试霉菌孢子悬浮液喷洒在皮块的表面,然后将其悬挂在恒温恒湿箱中〔温度为(281),相对湿度95%〕培养28d,并定期观察其霉变情况,由皮块的长霉情况来判断防霉剂的防霉效果,评定标准见表1。
供试的菌种一般为黑曲霉、黄曲霉、桔青霉、顶青霉和木霉。这种测定方法是模拟自然环境的加速试验,试样防霉力达到0级或1级为合格,其它为不合格。以上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对同一种防霉剂,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结果也许不大一样,即使是使用同一种方法,由于时间、地点和测试者等条件的不同,其结果也会有差异。因此,这些实验室的加速试验方法,只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防霉剂真正的应用性能,还必须通过实际的应用来检验。

塑料制品抗菌性能检测流程和标准?

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并传播疾病,影响人们的健康。随着生活水平和工业水平的提高,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抗菌材料及其产品,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如何准确地检测这些产品的抗菌性,对于抗菌产品的良性发展格外重要。日前国内外涉及抗菌材料及其产品的相关测试标准很多,涉及纺织、化学、材料、卫生等领域。

塑料制品抗菌性能检测标准参考如下:

塑料 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GB/T 31402-2015

建筑用抗细菌塑料管抗细菌性能 JC/T 939-2004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性能评价 ISO 22196:2011

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GB/T31402-2015

塑料制品抗菌性能检测机构

中科检测

具有相关检测实验室,可开展抗菌检测,为企业提供抗菌制品测试等质量监控,与企业共同研发各类高效新型的抗菌产品,同时提供抗菌性能检测服务。

塑料制品抗菌性能流程

1)电话一对—对接工程师咨询;

2)寄送样品或上门取样;

3)工程师评估报价;

4)支付检测费用,开展实验;

5)完成实验,出具检测报告;

6)邮寄或上门取检测报告,提供售后服务。

塑料制品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抗菌性能是衡量抗菌塑料性能的重要指标,因此科学的塑料抗菌性检测方法是客观反映抗菌性测定结果的关键。应根据抗菌材料的亲(疏)水性、所用抗菌剂的溶出性、以及抗菌材料的外在形态等,研究和使用相应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贴膜接触抗菌试验法:通过布菌接触试验样品一定时间后,分别对测试样品和空白对照样的细菌进行活菌检测,从而获得抗菌率;2) 振荡接触抗菌试验法:通过强烈振荡增加抗菌测试物和试验菌的接触;3) 抗真菌试验方法:根据霉菌在塑料上的生长程度,将塑料的抗霉菌性按等级进行定性划分;4) 其他抗菌评价方法:对溶出性抗菌材料,可用琼脂平板法或平行带法测定抑菌圈大小,来定性评价其抗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