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折弯算尺寸是怎么算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如何计算折弯件的展开长度?(如何计算折弯件的展开长度公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如何计算折弯件的展开长度?

计算复杂的折弯件展开的数据最好用软件进行计算。在实际操作中使用solidworks比较好。

里面涉及到折弯系数计算比较复杂,但是一般的情况不用太精确是可以手工算的。

可以使用下面提到的方法进行计算:

圆角很小(R<0.5δ)的弯曲件展开法:

如何计算折弯件的展开长度?

L=L1+L2+Kδ ,式中K——介于0.48~0.5之间,软料取下限,硬料取上限。

多角弯曲时:L=L1+L2+.......+Ln+K1δ(n-1),

式中 L1,L2.....Ln——各直边的内线长度(毫米),n——直边的数量。K1——在双角弯曲时,介于0.45~0.48之间;在多角弯曲时为0.25(对于塑性更大的材料可减至0.125)。

2、将它们画出来,找到延长线(按照中线),按几何法计算.

L=外形长-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为30度可者90度,R为弯曲半径。

3.将它们画出来,找到延长线(按照中线),按几何法计算. L=外形长-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为30度可者90度,R为弯曲半径。

扩展资料

钣金有时也作扳金。这个词来源于英文platemetal,一般是将一些金属薄板通过手工或模具冲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形成所希望的形状和尺寸,并可进一步通过焊接或少量的机械加工形成更复杂的零件。

常见的物品——比如生活中常用的烟囱、铁皮炉、还有汽车外壳,都是钣金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钣金工艺

折弯件如何计算展开尺寸

折弯怎么计算

在折弯变形过程中,折弯圆角内侧材料被压缩、外侧材料被拉伸,而保持原有长度的材料呈圆弧线分布(图中的虚线)。这个圆弧所在位置是钣的材料力学中性线,这就是用来计算展开长度的线。它不可能超过钣厚的几何形状的1/2处。
系数K就是对材料中性线位置的计算系数。
在线性展开方式下,K决定了计算折弯圆角部分结构(任何可以得到这种形状的特征),在计算展开长度时的系数。范围是0-1;默认值是0.44。折弯展开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展开结果长度 = 2*PI*(折弯半径 + K *厚度)*(折弯包角/360)
可见,随着K系数的不同设置,带折弯的展开长度将有所不同,这种条件下,模型上所有的相关部分的展开计算,将使用同一个系数;而在“折弯表”模式下,可能针对不同的参数使用不同的计算系数,应当更为精确合理。
根据材料和具体钣金设计规则的不同,可改变K系数到合适的值,以便能在展开后得到比较准确的长度。K系数与材料相关,主要也取决于钣厚度和折弯半径的比值。对于钢材,我国的习惯参数如表10-1。对于Inventor默认的情况,折弯半径/厚度=1.0,而K=0.44,与我国设计习惯也相当一致。
表10-1 K系数表
折弯半径/厚度
0.1 0.25 0.5 1.0 2.0 3.0 4.0 >4.0
内尺寸和外尺寸加系数.是折弯经验公式里用到的,内尺寸就是不计材料厚度的折边长度,外尺寸就是计材料厚度在内,系数是折弯时考虑的修正值,完全是经验之谈。只应用在比较粗糙的场合。关于折弯半径的确定,如果你是做设计的,当然是由你来确定了,不过得考虑装配关系、外形美观、还有制造工艺性等等。一般折弯内侧都取料厚的,符合基本的钣金规则就好了。

板子折弯怎么算展开尺寸

  K因子计算方法:

  K因子是指钣金内侧边到中性层距离和钣金厚度的比值,通常板料在弯曲过程中通常外层会受到拉应力而伸长,内层则受到压应力而缩短,在内层和外层之间有一长度保持不变的纤维层,称为中性层。根据中性层的定义,弯曲件的坯料长度应等于中性层的展开长度,由于弯曲时坯料的体积保持不变,所以在变形较大时,中性层会发生内移,这也就是不能仅仅用截面中性层计算展开长度的原因。假如中性层位置以p表示(见图1),则可以表示为

  式中,r为零件的内弯曲半径/mm;t为材料厚度/mm;K为中性层位移系数。

  图1 中性层的位置

  钣金弯曲示意图如图2所示。按中性层展开的原理,坯料总长度应等于弯曲件中性层直线部分和圆弧部分长度之和,即

  图2 钣金弯曲示意图

  式中,L为零件展开总长度/mm;α为弯曲中心角/(°);L1和L2分别为零件弯曲部分起点和终点以外的直端长度/mm。

  按照上面的公式,就能算出精确的折弯展开长度尺寸,可以看出,只要确定了参数K,即可计算出L,参数K则取决于钣金厚度t和内弯曲角r的大小。它们之间存在对应关系,一般r/t分别为0.1,0.25,0.5,1,2,3,4,5,≥6时,K因子对应为0.23,0.31,0.37,0.41,0.45,0.46,0.47,0.48,0.5,-般零件的加工,r/t数值都在1附近,根据上述对应关系中K因子计算的钣金折弯展开长度还是很准确的。对于r/t≥6的情况,钣金折弯时板料基本不会再发生变形,那么中性层也就等于中心层了,K因子也相应地变成了0.5,计算也相对容易很多,唯一影响的就是折弯过程中的回弹问题,这种繁琐的计算最适合计算机来完成,随后出现的各种三维软件如AutoCAD,SolidWorks,NX,Pro/E,Catia等也引入了钣金模块,而K因子就成为了这些软件的首选参数,合理选择K因子大大降低了工艺设计过程中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