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自主品牌高端化标准是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车展洞察 | 公商务MPV市场再添新贵,瑞风L6MAX能否“C位”出道?(瑞风l6商务车价格及图片大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车展洞察 | 公商务MPV市场再添新贵,瑞风L6MAX能否“C位”出道?

中国品牌MPV高端市场的格局或将被改写。

11月20日,股权重组后的江淮汽车此次以“江汽”的名义参加广州车展,并对旗下品牌进行了重新梳理。其中,“瑞风”正式成为江汽集团旗下**汽车品牌,重新聚焦商务车,并发布全新**品牌标识—“reFine”。

与此同时,瑞风品牌下首款旗舰MPV—— 瑞风L6 MAX也正式上市。作为江汽集团与德国大众合资后推出的首款商务MPV,瑞风L6 MAX售价17.28-20.88万元,定位于中高端MPV车型,瞄准商务市场,欲向更高维度市场突破。

车展洞察 | 公商务MPV市场再添新贵,瑞风L6MAX能否“C位”出道?

换Logo应该是最能体现品牌战略意图的动作之一。

近年来,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推动着汽车消费市场的需求逐渐精细化,MPV也从过去的工具型商用为主,转向更加多样化、精细化、定制化的使用场景。

而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瑞风品牌在现有产品矩阵的基础之上,衍生出了“L”系列。

在发布会上,扉旅汽车获悉,全新推出的瑞风"L"系列侧重于中高端商务出行的产品用途和高品质的产品体验,将助力瑞风向更高层级的多场景的出行领域发起冲击。而以瑞风M3、瑞风M4为代表的现有MPV产品组成瑞风"M"系列,则更注重载人载物的空间实用性与燃油经济性,今后将专注于商用及兼用型市场,充分满足商用客户高效、节能、可靠的价值需求。

"L"系列与现有的"M"系列明显区隔又紧密联动,形成"商用+商务"的双系列产品布局,以更好满足不同行业细分市场的需求。

除此之外,“L”系的推出,也打开了瑞风品牌走向“**”的大门。

据悉,瑞风系列在中国MPV市场有近20年的历史,而此次焕新升级之后,瑞风将会和思皓一样成为江汽集团旗下**的汽车品牌,日后将会获取更多的资源,进一步强化它在公商务市场的产品布局和竞争力。

据江淮汽车集团商务车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中透露,随着江淮与大众全面深化合作,**后的瑞风将在品控方面引入德国VDA 6.3质量管理体系,全面保障产品的高价值品质。同时,研发方面也将全面对标大众MQB平台,瑞风将基于全新JE-GS平台正向研发全新产品。

“依托江淮445智能化战略,瑞风品牌旗下全线车型将有序进行智能交互、智能互联、智能服务、智能驾驶全维度升级,并持续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在出行、物流等行业的MPV应用方案。服务方面,瑞风品牌将实现从经营产品向经营用户转型、从销售产品向销售服务转型、从一次购买向多次购买转型的目标。”张中说。

根据瑞风品牌规划,其将在未来5年内推出10余款MPV产品,覆盖从入门级到中高端的各个细分领域,满足从商用到商务接待场景的需求,转型成为“高价值出行方案服务商”。

冲击中高端MPV市场。

或许,提及MPV,你会想到“网红车型”别克GL8、本田奥德赛,亦或是自主品牌五菱凯捷和荣威iMAX8。

事实上,江淮才是国内最早推出MPV的品牌。早在2002年,现代将H-1的技术转让给了江淮,至此,瑞风品牌应运而生。数据显示,那一年,江淮瑞风占据了国内MPV市场62%的销量,可以说是接管了MPV市场。

如今,作为国内MPV老*,江淮打算再度深耕,似乎也并不突兀。

近年来,国内中高端商务MPV消费需求升温,而细分市场好的选择并不多,合资、***型价格偏高,自主系品质、档次有限,可以说,这里仍是一片蓝海。

然而,想在蓝海中分得一杯羹,“经验老道”的瑞风也早已备好了适合当下的“牌”。

考虑到公商务出行的用车场景需要,瑞风L6 MAX采用了前置前驱专业MPV底盘,匹配“前麦弗逊式**悬架+后扭力梁式半**悬架”。相比于前置后驱的MPV产品,瑞风L6 MAX具备了整车重心更低、高速行驶的操控性和稳定性更好、动力传递效率更高、后排乘坐更舒适等优势。

动力方面,该车搭载了2.0T+6DCT黄金动力组合,有着高达94%的动力传递效率,让整车油耗降低8%。智能配置方面也引入了ESP车身稳定系统、360°全景泊车、直接式胎压监测等,相当厚道。

而大空间向来是MPV的“标配”,瑞风L6 MAX?更是以5255*1850*1970mm的超大**空间,在7座满员的情况下,还能容纳7只行李箱之多。不仅如此,瑞风L6 MAX的轴距达到了同级最大3200mm,车内纵深2540mm,其后备厢空间在780L的常备空间基础上,最大可拓展1740L行李厢空间。

舒适度也应当是一款MPV的精髓,瑞风L6 MAX拥有中排“零重力”航空座椅、“洞见”全域双天窗、三温区**自动空调等舒适性配置,贴心照顾到二三排空间的每一位乘坐者;双侧护卫型电动中滑门、高开合度的电动尾门、大尺寸隐私玻璃等也从细节处赋予了瑞风L6 MAX中高端商务的气息。

从市场先行到行业引领,从应运而生,到全领域矩阵,再到聚焦商务车市场……瑞风品牌历经近20年的发展与沉淀,带着全新**品牌标识、全新产品系列、“新玩家”瑞风L6 MAX正式向中高端MPV市场报到。

不过,在售价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MPV市场,主流车型被合资品牌牢牢占据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瑞风想要改写格局,势必有一场硬仗要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自主品牌的车是什么意思?

指该汽车是由企业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品牌。一种定义认为车型商标(厂标)为中国国内自己商标(包括引进技术产品)的为国内品牌,并视为自主品牌;挂国外厂标、商标的,为国外品牌。

另一种定义认为,中国国内企业拥有完全的产品修改权、完全的品牌运营权的品牌,就可以叫做自主品牌。但不一定所有的研发工作都要在本土完成,关键是拥有自主权利。目前争议最大的自主方式,类似的自主品牌来源于较为成熟的合资企业,其自主品牌的推出显示了集团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

自主品牌不但可以从企业层面包括管理、创新、组织、文化等方面着手建设,而且可以通过产业集群参与国际分工构筑的集群品牌或区域品牌进行建设。

图为中国自主品牌的红旗轿车:

扩展资料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时间没有合资品牌长,积淀也不如其深厚,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产品的安全质量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驱动下,面对外资品牌的挤压,自主品牌车企坚持正向研发和严格的质量管控,在困境中突围,在逆境中奋起,与国际品牌的总体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至7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61.9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5%,市场占有率继续稳步提升。其中,SUV市场占比高达近六成,力压合资品牌。

根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J.D.Power的数据,2016年中国品牌新车品质与国际品牌之间每百辆车问题点数差距,已由2000年的396个缩窄到2016年的14个。这意味着,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总体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自主品牌的质量水平正在赶超国际品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主品牌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网-自主品牌汽车发展成就不容否认

什么是汽车自主品牌?

自主品牌(Self-owned Brand)是指由企业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它有三个主要衡量因素:市场保有量、生产研发的历史及其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企业自主品牌首先应强调自主,产权强调自我拥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决策,同时能对品牌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进行自主支配和决策。主要有两方面:对品牌知识产权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如果对品牌只有使用权如进行贴牌生产的企业,而其处理权和最终的决策权在他人手中,就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品牌。

如 比亚迪 奇瑞 等就是 自主品牌
广汽本田 一汽奥迪什么的 就是合资品牌
自主品牌:奇瑞集团共有四个品牌,奇瑞:QQ,QQGAMNE,A1,A3,A5,瑞虎,东方之子,旗云
  瑞麒:奇瑞的高端品牌,G5,G6,M1
  威麟:奇瑞的SUV品牌,V系列,H系列,X系列
  开瑞:奇瑞的微型车品牌,优翼,优雅,优派,
  优优 ,优劲,优胜
  中华集团共有三个品牌,中华:尊驰,骏捷,FRV,RSV,酷宝
  金杯:海狮,海星,阁瑞斯
  特种车:警用车,救护车,邮政车,无障碍车
  比亚迪集团:F0,F3,F6,S8,G3
  红旗:HQ3,红旗旗舰,HQE
  奔腾:B50,B70
  荣威和名爵:本来是英国的罗孚品牌,但由于罗孚的商标被福特买了,所以才有了荣威和名爵,所以也应该算中国品牌,荣威:550,750,名爵:MG7.MG3SW,TF
  吉利集团共有5个品牌,吉利:远景,金刚,金鹰,自由舰,美人豹,中国龙
  华普:海域,海尚,海迅,海锋,海景,海锐
  帝豪:帝豪
  全球鹰:熊猫
  上海英伦:TX4
  力帆集团:320,520,620
  江淮集团:和悦,宾悦,同悦
  长城集团:哈佛,酷熊,炫丽,迷你,精灵,嘉誉,赛弗,哈佛派
  双环集团:CEO,SRV,小贵族

"自主品牌"究竟是怎么判断的?

今天,当质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的时候,一个清晰的逻辑便是:质量已经承载了人们厚重的期待与关注。 今天,当我们开设《质量**》这个栏目的时候,我们所要传达的新闻理念便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视野,探寻产品质量背后的现象,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新趋势、新问题,并且力求探寻隐在产品质量背后的深层次答案。 我们希望有好的新闻作品呈献给读者,也希望得到读者的关注。 近来,频频有媒体报道**采购排斥“国货”的新闻。江西高速公路设备采购拒绝“国货”事件,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公开招标“洋”品牌空调事件,以及更早的北京**采购“微软”产品案,河北省**采购“思科”产品案……在这些事件中,大家几乎众口一词、异口同声地呼吁,要采购“国货”,保护民族工业。但记者调查却发现,由于“国货”认定标准的缺失,**采购优先购买“国货”的规定很难在实际操作中落实到位。 不知何为“国货” 此前有媒体报道:一**部委采购**购买一批国产电脑,国外某知名品牌供应商认为:“我们在中国注册,在中国研发,并向中国**纳税,我们的产品也属于‘国货’。”无独有偶,某中学招标150台学生用计算机,招标机构提出要优先购买国货,经与采购人商定,共推荐联想、同方、方正、长城、TCL五个参考品牌。标书出售后,经销HP、DELL品牌计算机的供应商提出质疑,他们认为HP、DELL品牌计算机就是在中国境内生产的,理应为“国货”,为什么被排除在参考品牌之外呢? “我们也想采购‘国货’,但究竟什么是‘国货’,我们并不清楚,只能把**采购形成的商业机会拱手让与别人。我们也心痛啊!”某省**采购中心有关负责人发出这样的叹息。有着同样疑惑的又何止一人。虽然大家都知道法律要求采购“国货”,也知道应当采购“国货”,却不知何为“国货”,更不知如何采购“国货”。 “国货”一词的法律根据源于我国《**采购法》第十条的规定,即:“**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该条同时指出:“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的界定,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可是“有关规定”在哪里?《**采购法》实施4年多,“国务院有关规定”依然不见踪影。就是在我国的其他法律法规中,也很难找到对“国货”标准的界定。 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机务处熊斌认为:“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国内组装的产品都应该算‘国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一直都是这么操作的。”上海黄浦区**采购中心的工作人员对“国货”的理解又不一样:“除了原装进口的产品,其他的都算‘国货’。” **国家机关**采购中心综合处有关负责人并没有正面回答记者提出的“国货”标准问题,她认为他们的**采购工作是“严格按照财政部**的规章制度来执行的”。这位负责人所说的“规章制度”就是财政部2004年颁布的第18、19、20号令。“这三个文件都是为了规范**采购的。其中第18号令《**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对招投标工作规定得比较详细,但即便是这个文件,涉及‘国货’的内容也很少。” 记者详细查阅了财政部18号令,第八条规定:“参加**采购货物服务投标活动的供应商,应当是提供本国货物服务的本国供应商,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外国供应商可以参加货物服务招标投标活动的除外。”从中可以看出,该条款对“本国供应商”、“外国供应商”的界定也是模糊的。 自主品牌面临尴尬 什么是“国货”?只有感性体会,没有科学、明确的标准,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值得注意。 来自****采购网的信息表明,**国家机关的**集中采购,通过协议供货入围的18类产品中,激光打印机、投影仪、液晶显示器等产品,洋品牌占有率均超过3/4,数码复印机更是被洋货垄断。在2005年**国家机关**采购统计表上,汽车购买数量最多的品牌依次是别克、奥迪和本田雅阁,而我国自主品牌的代表———奇瑞汽车则只有3辆。奇瑞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金弋波认为,自主品牌在**采购方面还面临一些客观存在的困难,主要是《**采购法》没有明确规定怎么保护自主品牌。我们希望《**采购法》能够再具体一点,能够明确规定采购多少或者多**例的自主品牌产品。 与之相比,许多国外品牌早已将中国**采购作为其产品销售的一大重点,许多跨国公司都成立了专门针对**采购的销售部门。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商用产品销售部工作人员说,惠普推出的K550彩色喷墨打印机,就是专门定位于**红头文件的打印,是**采购的首选机型。 三个标准选哪个 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首席法律顾问、**国家机关**采购中心顾问、北京市辽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谷辽海介绍,从其他国家**采购制度来看,判断什么是“国货”通常有三个标准,即公司注册地、产品价值含量、原产地规则。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背景下,众多跨国公司来到中国,注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法人,构成中国的纳税人之一,向中国消费者包括公共消费市场提供货物、工程和服务。谷辽海说:“如果按公司注册地标准来看,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注册公司,在中国投资生产,产品理应属于‘国货’。我们有什么理由排除他们进入中国的**采购市场呢?” 美国**采购法律制度关于外国货物与本国货物的界定,采用了产品价值含量标准。他们规定:外国货物是指最终货物为进口货物,或者最终货物虽在其境内生产或组装完成,但其增加值含量不足总价值的50%的货物。谷辽海表示:“我国财政部1999年公布的《**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就是移植了美国判定外国货物的标准,但这一标准并没有为我国的《**采购法》所采纳。《**采购法》实施后,就不再适用财政部的规章了。” 谷辽海说,关于原产地规则标准,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采购原产地规则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实践中的**采购活动也几乎没有考虑到这一原则。 业内有观点认为,判断一种产品是否属于“国货”,重要的是该种产品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只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为中国资本所控制的企业或为中国本土企业自行研发、设计、制造的产品才宜定义为“国货”。从狭义角度讲,所谓“国货”应是中国自主品牌产品和中国本土企业自研自产的产品,如汽车行业中的奇瑞、吉利、哈飞等品牌产品;从广义角度讲,受中国资本控制的制造商所生产的产品为“国货”,包括一些合资品牌产品。从优先购买角度看,采购“国货”应是狭义的“国货”;次优采购受中国资本控制的货物。 期待“国货”标准** 参与《**采购法》制定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认为,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国货”认定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将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国务院2006年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第25条也已明确提出:要确立本国货物认定制度和购买外国产品审核制度。作为**采购管理机关,财政部国库司**采购管理处相关人士也曾向媒体透露,为了给购买“国货”提供政策依据,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国货”认定标准,这也是财政部当前的工作重点之一。 据了解,中国最迟将在今年12月底前提交**采购市场开放清单,开始加入WTO《**采购协定》(GPA)的谈判。这意味着,**采购的“土洋”之争将更加激烈。谷辽海认为,我国应该充分利用GPA的谈判时间和3年优惠待遇的时间,抓紧制定如何保护民族产业、扶持自主创新产品的**采购政策。《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