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物理有哪些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物理学好有什么用?(物理学好能干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物理学好有什么用?

物理学好的用处:

物理可以解释很多日常生活现象,坐电梯时会想到重力加速度,用高压锅时会想到压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高中学习的物理,一方面是对科学方法的一种训练,另外一方面,学到的物理知识也会成为将来生活常识的一部分。

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形成小的思维习惯,虽然现在意识不到,却能受益终生。

物理学好有什么用?

提高思维的综合能力

知识延展:

物理(Physics)拼音:wù lǐ,全称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在现代,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经过大量严格的实验验证的物理学规律被称为物理学定律。然而如同其他很多自然科学理论一样,这些定律不能被证明,其正确性只能经过反覆的实验来检验。

“物理”一词的最先出自希腊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古时欧洲人称呼物理学作“自然哲学”。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即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及规律的学问。

学习物理对生活有什么好处?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又有用的自然科学,它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
其实,在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物理现象。例如:飞机为什么能在天空飞行?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用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得更远?太阳周围为何会出现颜色像彩虹的光环?天空和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为什么粥烧开了会溢出来? 笔杆上的小孔有什么功用?饺子或肉丸煮熟了为什么会浮起来?为什么玻璃器皿遇忽冷忽热会裂开?怎样把开水**?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为什么钢笔会出水?为什么滑水运动员不会沉入水中?拔河比赛只是比力气吗?……
当我们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不仅能解释这些现象,也能利用他们为人类服务。
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谜。当我们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揭开谜底的时候就会感悟到物理现象是十分有趣的。

你认为物理学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不同的运动形式具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因而要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处理,基于此,物理学又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物理学等各个部分。按照物理学的历史发展又可以分为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两部分。近代物理是相对于经典物理而言的,泛指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20世纪物理学。由于物理学研究的规律具有很大的基本性与普遍性,所以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由于物理学知识构成了物质世界的完整图象,所以它也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赖以建立的基础。

1、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

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与数学、天文学、化学和生物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促进了物理学及其它学科的发展。

物理学与数学之间有深刻的内在联系。物理学不满足于定性地说明现象,或者简单地用文字记载事实,为了尽可能准确地从数量关系上去掌握物理规律,数学就成为物理学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又为数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物理学与数学的关系密切,渊源流长。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科学家,如牛顿、欧拉、高斯等,对于这两门科学都做出了重要贡献。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些大数学家如彭加勒、克莱因、希尔柏特等,尽管学术倾向不同,但都精通理论物理。近代物理学中关于混沌现象的研究也是物理学与数学相互结合的结果。

物理学与天文学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它可以追溯到早期开普勒与牛顿对行星运动的研究。现在提供天文学信息的波段已经从可见光频段扩展到从无线电波到X射线宽广的电磁波频段,已采用了现代物理所提供的各种探测手段。另一方面,天文学提供了地球上实验室所不具备的极端条件,如高温、高压、高能粒子、强引力等,构成了检验物理学理论的理想的实验室。因此,几乎所有的广义相对论的证据都来自天文观测。正电子和μ子都是首先在宇宙线研究中观测到的,为粒子物理学的创建做出了贡献。热核反应理论是首先为解释太阳能源问题而提出的,中子星理论则因脉冲星的发现得到证实,而现代宇宙论的标准模型——大**理论,是完全建立在粒子物理理论基础上的。

物理学与化学本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化学中的**论、分子论的发展为物理学中气体动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从而能够对物质的热学、力学、电学性质做出满意的解释;而物理学中量子理论的发展,**的电子壳层结构的建立又从本质上说明了各种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量子力学的诞生以及随后固体物理学的发展,使物理学与化学研究的对象日益深入到更加复杂的物质结构的层次,对半导体、超导体的研究,愈来愈需要化学家的配合与协助,在液晶科学、高分子科学和分子膜科学取得的进展是化学家、物理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近代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又推动了化学的发展。

物理学在生物学发展中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命科学提供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如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等;二是为生命科学提供理论概念和方法。从19世纪起,生物学家在生物遗传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基因假设。但是,基因的物质基础问题,仍然是一个疑问。在本世纪40年代,物理学家薛定谔对生命的基本问题感兴趣,提出了遗传密码存储于非周期晶体的观点,由于在他的小册子《生命是什么?》中对此进行了阐述而广为人知。40年代,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开展了对肌红蛋白的X射线结构分析,经过长期的努力终于确定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晶体结构,揭示了遗传密码的本质,这是20世纪生物科学的最重大突破。分子生物学已经构成了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生物物理学显然也是大有可为的。

2、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先导

一般说来,物理学与技术的关系存在两种基本模式:其一是由于生产实践的需要而创建了技术,例如18世纪至19世纪蒸汽机等热机技术,然后提高到理论上来,建立了热力学,再反馈到技术中去,促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二是先在实验室中揭示了基本规律,建立比较完整的理论,然后再在生产中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技术。19世纪电磁学的发展,提供了第二种模式的范例。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和麦克斯韦确立了电磁场方程组的基础上,产生了今日的发电机、电动机、电报、电视、雷达,创建了现代的电力工程与无线电技术。正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所说:“没有昨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今日的技术**”。

在当今世界中,第二种模式的重要性更为显著,物理学已成为现代高技术发展的先导与基础学科。反过来,高技术发展对物理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先进的研究条件与手段。所谓高技术指的是那些对社会经济发展起极大推动作用的当代尖端技术。下面就物理学的基础研究在当前最引人注目的高技术,即核能技术、超导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电子技术中所起的突出作用,作一概略的介绍。

能源的获取和利用是工业生产的头等大事,20世纪物理学的一项重大贡献就在于核能的利用,这可以说是由基础研究生长出来的一项全新的技术。1905年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的提出,确立了核能利用的理论基础。物理学家1932年发现中子,1939年发现在中子引起铀核裂变时可释放能量,同时有更多的中子发射,于是提出利用“链式反应”来获得**能的概念。40年代,根据重核裂变能量释放的原理,建立了**反应堆,使核裂变能的利用成为现实。50年代,根据轻核在聚变时能量释放的原理,设计了受控聚变反应堆。聚变能不仅丰富,而且安全清洁。可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将为解决21世纪的能源问题开辟道路。

在能源和动力方面,可以无损耗地传输电流的超导体的广泛应用,也可能导致一场**。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Onners)发现纯的水银样品在4.2K附近电阻突然消失,接着又发现其它一些金属也有这样的现象,这一发现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超导物理领域。1957年BCS理论进一步揭示超导电性的微观机理,1962年约瑟夫森效应的发现又将超导的应用扩展到量子电子学领域。在液氦温区(1K~5.2K)工作的常规超导体所绕成的线圈已在加速器、磁流体发电装置及大型实验设备中用来产生强磁场,可以节约大量电能;在发电机和电动机上应用超导体,已经制成接近实用规模的试验性样机。由于这些成功的应用,再加上超导储能、超导输电和悬浮列车等的应用,可以看到高温超导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从1987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朱经武和中国科学院赵忠贤等人发现液氮温区(63K~80K)的高温超导体问世以来,超导材料的实用化已取得较大进展,它在大电流技术中的应用前景是最激动人心的。

信息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当代社会的面貌。如果说第一次工业**是动力或能量的**,那么第二次工业**就是信息或负熵的**。人类迈向信息时代,面对着内容繁杂、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日趋增值的信息,迫切要求信息的处理、存储、传输等技术从原来依赖于“电”的行为,转向于“光”的行为,从而促进了“光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兴起。光电子技术最杰出的成果是在光通信、光全息、光计算等方面。光通信于60年**始提出,7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它具有容量大、抗干扰强、保密性高、传输距离长的特点。光通信以激光为光源,以光导纤维为传输介质,比电通信容量大10亿倍。一根头发丝细的光纤可传输几万路电话和几千路电视,20根光纤组成的光缆每天通话可达7.6万人次,光通信开辟了高效、廉价、轻便的通信新途径。以光盘为代表的信息存储技术具有存储量大、时间长、易操作、保密性好、低成本的优点,光盘存储量是一般磁存储量的1000倍。新一代的光计算机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的又一热点。21世纪,人类将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

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受激辐射概念,指出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子具有频率、相、偏振态以及传播方向都相同的特点,而且受激辐射的光获得了光的放大。他又指出实现光放大的主要条件是使高能态的**数大于低能态的**数,形成粒子数的反转分布,从而为激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50年代在电气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研究无线电微波波段问题时产生了量子电子学。1958年汤斯等人提出把量子放大技术用于毫米波、红外以及可见光波段的可能性,从而建立起激光的概念。1960年美国梅曼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经过30年的努力,激光器件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激光输出波长几乎覆盖了从X射线到毫米波段,脉冲输出功率达1019W/cm2,最短光脉冲达6×10-15s等。激光成功地渗透到近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利用激光高亮度、单色性好、方向性好、相干性好的特点,在材料加工、精密测量、通信、医疗、全息照相、产品检测、同位素分离、激光**、受控热核聚变等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电子技术是在电子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6年,第一支三极电子管的出现,是电子技术的开端。1948年物理学家发明了半导体晶体管,这是物理学家认识和掌握了半导体中电子运动规律并成功地加以利用的结果,这一发明开拓了电子技术的新时代。50年代末发明了集成电路,而后集成电路向微型化方向发展。1967年产生了大规模集成电路,197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从1950年至1980年的30年中,依靠物理知识的深化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使晶体管的图形尺寸(线宽)缩小了1000倍。今天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在一根头发丝粗细的横截面积上,可以制备40个左右的晶体管。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处理能力和电子计算机容量不断增长。40年代建成的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自重达30t,耗电200kW,占地面积150m2,运算速度为每秒几千次,而在今天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完全可以超过它。面对超大规模电路中图形尺寸不断缩小的事实,人们已看到,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微电子技术已接近它的物理上和技术上的极限。要求物理学家从微结构物理的研究中,制造出新的能满足更高信息处理能力要求的器件,使微电子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3、物理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的基础

物理学描绘了物质世界的一幅完整的图象,它揭示出各种运动形态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充分体现了世界的物质性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19世纪中期发现的能量守恒定律,被恩格斯称为伟大的运动基本定律,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及唯物辩证法的自然科学基础。著名的物理学家法拉第、爱因斯坦对自然力的统一性怀有坚强的信念,他们一生始终不渝地为证实各种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而努力。

物理学史告诉我们,新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观念的确立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飞跃,只有冲破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得以问世。例如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由于突破了“能量连续变化”的传统观念,而遭到当时物理学界的反对。普朗克本人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他提出能量子假设后多年,长期惴惴不安,一直徘徊不前,总想回到经典物理的立场。同样,狭义相对论也是爱因斯坦在突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的束缚,形成了相对论时空观的基础上建立的。而洛伦兹由于受到绝对时空观的束缚,他提出了正确的坐标变换式,但不承认变换式中的时间是真实时间,一直提不出狭义相对论。这说明正确的科学观与世界观的确立,对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物理学是理论和实验紧密结合的科学。物理学中很多重大的发现,重要原理的提出和发展都体现了实验与理论的辩证关系:实验是理论的基础,理论的正确与否要接受实验的检验,而理论对实验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二者的结合推动物理学向前发展。一般物理学家在认识论上都坚持科学理论是对客观实在的描述,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薛定谔声称物理学是“绝对客观真理的载体”。

综上所述,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是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是物理教学的一种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提高自觉性,把世界观的培养融会到教学中去。

一个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指导和科学方法的应用。正确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在人的认识途径上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偶然性到必然性,从未知到已知的桥梁。科学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打开学科大门的钥匙,在未来从事科技工作时进行科技创新的锐利**,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要启迪引导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方**,这是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所必须的。

本门课程的方**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逻辑思维是科学抽象的重要形式,它是自然科学长期发展中形成的较严密的逻辑推理。在物理学中通常使用的有两种思维方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在热力学中常使用反证法。

(1)分析—综合法 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结合起来,它是与分析相反的一种思维过程。例如抛射体运动就可以分解为竖直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和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二者的合成就是抛体运动。物理学中的元过程法是一种特殊的分析方法,如牛顿把一切物体间的吸引力归结为粒子间的引力,安培把电流之间的作用力归结为电流元之间的作用力等等。

(2)归纳—演绎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演绎法则相反,它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即从已知的一般原理出发来考察某一特殊对象,从而推演出有关这个对象的结论的方法。归纳和演绎是科学认识过程中两个相互**又相互依存的思维方法,都是科学认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归纳法在科学发现和理论建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物理学家来说,真正使人兴奋的因素来自归纳过程。比如牛顿通过对运动的研究,探索自然界的力的定律,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安培通过观测电流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建立了电流元相互作用的定律。运用演绎法,由已知力的规律做出明确的预见,海王星的发现就是一个突出例证,它对万有引力理论又起了巨大的支持作用。

2.与物理学基本原理相联系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来源于原理概念的基本方法。例如来源于能量守恒原理的能量方法,正因为我们坚持在任何物理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应当成立,乃至可预言一种新的能量形式。泡利在分析β射线能谱时,为了坚持能量守恒,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在分子运动论中有来源于统计平均原理的统计平均方法,在电磁学中有来源于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律的对称性分析方法,还有来源于叠加原理的分析方法,在力学中有来源于牛顿定律的隔离体受力分析法等等。

3.科学发现中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在实际的科学发现中,不存在严格的逻辑通道,科学的创造常常是由于科学家们独特的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都是只讲授前人的研究成果,而对于前人如何得到这些成果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却很少提到。这好像只给学生“点石成金”的金子,而没有使学生练出这种“手指”。学习在科学探索中的方法的重要性,正如法国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所说:“认识一位巨人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发现本身更少用处,科学研究的方法通常是极富兴趣的部分。”现把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列举如下。

(1)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是为了便于研究而建立的高度抽象的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想物体。人们运用物理模型便于计算推理,探索物质运动的规律,建立物理方程。在构造物理模型时,要对复杂事物加以抽象简化,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例如,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就使用了抽象简化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从圆运动到椭圆运动,从质点到球体,从单体问题到两体问题。他将理想模型与实际事物比较,再适当加以修正,最后使物理模型与物理世界基本符合。

物理学中有许多通过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方程的实例,比如克劳修斯提出理想气体模型,推导出气体压强公式;范德瓦尔斯分子模型的提出,导致真实气体方程的建立;卡诺提出理想热机模型和理想循环过程,导致卡诺定理的确立;安培提出分子电流模型,对物质磁性的本质作了解释;麦克斯韦用分子涡旋的力学模型,导出了磁力公式、磁能公式,解释了电磁感应现象。物理学中还有质点、刚体、单摆、点电荷、绝对黑体以及各种**模型都是物理模型。分析前人在研究过程中建立模型的根据和思路,有助于增进对科学思想的理解。

(2)理想实验 理想实验是一种按照实验的模型展开的思想推理过程,是逻辑推理的一种方法和形式。它避免了现实实验中的许多困难,为揭露旧理论的**、探索新的理论提供了简便的方法。例如伽利略为说明惯性原理提出的球沿光滑斜面下滑又上升的理论实验,牛顿为揭示天体运动与地上运动的统一性而构思的在山巅上作平抛运动的理想实验等等。物理学发展史上,在一些重大概念产生的过程中,或者新旧理论交替的重要时刻,理想实验都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爱因斯坦为说明同时性相对性的“火车”,为说明等加速力场与引力场等价、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等价的“升降机”,以及为说明热力学规律是统计性规律的“麦克斯韦妖”等等。这些理想实验都形象、生动、具体,使人们更便于接受新的物理思想,更容易理解新的物理概念。

(3)物理类比 物理类比方法是利用一种科学定律和另一种科学定律之间的部分相似性,用它们中的一个去说明另一个。类比是建立在两类定律在数学形式上相似的基础上。类比可以沟通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可以在解析的抽象形式和假设之间提供媒介,还可以启发新的物理思想,帮助人们去认识和发展一些尚待研究的物理过程和规律。例如,麦克斯韦通过把力线和不可压缩流体的流线加以类比,找到了法拉第力线的数学描述;德布罗意通过力学和光学类比,引进了波粒二象性概念,提出了“物质波”假设;薛定谔通过力学与光学类比,创立了波动力学;普利斯特利通过电力与引力的类比,根据金属容器内表面上没有任何电荷,在内部也没有任何电力和早已做出的均匀球壳内万有引力为零的论证,早在库仑定律提出18年前,就提出了一个机智的猜测:电的吸引力遵从万有引力相同的规律,即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4)物理假说 假说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对研究中的问题所提出的假定性的看法和说明。假说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指出:“只 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假说既是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又是科学认识发展的必要环节。例如麦克斯韦为了解释在变化磁场中的导体回路上所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现象,提出了感生电场的假说;为了解决安培环路定律在传导电流不连续时所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位移电流的假说。这两个假说在电磁场理论的建立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又如20世纪初物理学上一系列重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电子的发现等,与**不可分的学说发生冲突,于是产生了各种**结构的假说。又如普朗克为了解释他导出的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的辐射公式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假说。又如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实验提出的光量子假说。德布罗意从X射线所表现出来的波和粒子的双重特性出发,在光的波粒二象性思想的启示下,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说。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还有佯谬法,如爱因斯坦的追光悖论,伽利略的落体佯谬,还有科学想象、试探猜测以及科学直觉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它们在物理原理的建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什么?

世界存在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简称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基本相互作用(fundamental interaction),为物质间最基本的相互作用,常称为自然界四力或宇宙基本力。迄今为止观察到的所有关于物质的物理现象,在物理学中都可借助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机制得到描述和解释。

扩展资料:

一、万有引力

重力相互作用,简称重力或引力,是四个基本相互作用中最弱的,但是同时又是作用范围最大的(不会如电磁力一般相互抵销)。

但当距离增大,重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力就会递减,假设两物件的相互距离为r,其作用力则可以用1/r ² 的计算式推论出来。不像其他的相互作用,重力可以广泛地作用于所有的物质。由于其广泛的作用范围,当物质质量为极大,物质有关的属性以及与物质的带电量有时可以相对地忽略。

二、电磁相互作用

世上大部分物质都具有电磁力,而磁与电是电磁力的其中一种表现模式。例如电荷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特性是其中之一。电磁力和重力一样,其作用影响范围是无限大的。

三、弱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或弱核力,可以说是核能另一种来源,主要是核子产生之天然辐射,四种相互作用中,弱相互作用只比引力强一点。

四、强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又称为强核力,所有存在宇宙中的物体都是由**构成,而**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中子没有电荷,而质子则带正电荷;但需要牵引力把它们结合在一起,而强相互作用就是这种“牵引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本相互作用

物理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已渗透入生活中,无处不在,不管是力学, 光学,还是热学等都在生活的小细节中得以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非常普通的代步工具,它不但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并且是物理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典型例子,因为已离不开它带给便利了。

1. 力学

民以食为天,每个人都在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做饭,如果您注意生活中的细节,那么您就会轻易的发现有很多与力学直接关联。并且这些知识在上初中的时候就都已经接触到了。 例如,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这样您才能很容易的切菜甚至是剁很厚的肉类食品。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这样做会更省力,给您带来便利。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使您握的更牢。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又如当您用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还有就是住宿舍平时免不了去提水,这个是亲身可以实践的,当往保温瓶里注入开水时,根据声音就可以知道水量高低。因为随着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也就可以根据声音调控什么时候关水龙头。

2.光学

还有光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光线和声音一样是无处不在的。在这里只重点举一个例子—汽车。因为汽车是人类的一个很重要很伟大的发明,通过它的介绍可以对光学有一个比较基础的认识。首先,如果您开过车的话,会发现,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它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是看得更远,保证夜晚行车的安全。其次,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还有,有的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因为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保证您的隐私性,并且可以遮阳。

如果您更细心一点会发现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3. 热学

上面光学的例子,另外生活中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觉生活中有很多小细节都可用物理学知识来解答,不光是光学,还有热学应用也很明显。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因为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对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

物理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5、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6、有时候从保温瓶中倒出一大杯开水后,瓶塞会跳起来是因为外界的冷空气乘机钻入保温瓶,瓶塞寒上后,冷空气被封闭在瓶子内并与热开水发生了热传递,冷空气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就把塞子抛出瓶口,这时只要轻轻塞上瓶塞,然后摇动几下保温瓶,使开水蒸发出大量水蒸气,把冷空气这不速之客从保温瓶中赶出去,然后按紧瓶塞后就无后顾之忧了.
7、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因而教室一般要装双层玻璃窗 .
8、多油的菜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
9、我国南方有一种凉水壶,夏天将开水放入后很快**,且一般略比气温低,这是因为这种凉水壶是用陶土做成的,水可以渗透出来,渗透到容器外壁的水会很快蒸发,而水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改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水温很快的降低到和容器外的水温相同时,水还会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使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水温不公降得过低.
10、大多数人认为保温瓶中的水水的传热速度是水蒸气(或空气)的四倍.保温瓶中的水不太满,在水面和软木塞间有一小段距离.那么热量散失的速度就慢得多,其保温效果会更好.灌满,以为这样保温效果最好,事实并非如此.当水灌满时100℃的水直接向外传递,因为
11、平面镜照出的人是一个反的,可以用报纸上的字在镜子上照一下试一试,你会发现镜子里的字是反的.偶镜把光线反射两次,所以从两个相交为90°的平面镜中看到的是和你一模一样的人.
12、在火车上观看窗外开阔的原野,从视差的分析,远处的物体相对观察者移动缓慢,近处的快,远处景物朝火车前进的方向旋转.
13、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应该后轮先着地
14、太阳系九大行星从里到外的顺序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15、对于战略**限制条约的检查,困难之一是对****弹试验和自然地震不易区分,这是不对的.世界上有两种波——横波和纵波,当岩体突然断裂产生切变时发生地震.断裂减轻了切变,同时岩矿体发生短暂的颤动,颤动时发出波.一次地震能发出所有类型的波.另一方面,**只发出一种纵波.仅有纵波的“地震”,总是人为的“地震”,这是无法保守的秘密.
16、公元1827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布朗运动,成为分子运动论的有力证据.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细微颗粒不断地杂乱无章的运动.
17、光年是时间的单位,它表示光一年走过的距离.
18、看电影时,从各个角度都能看见银幕上的画,是因为银幕产生了光的漫反射.
19、烤箱利用红外线来将饭做熟.
20、因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要在铁轨衔接处留空隙.
21、因为红光波长长,容易发生衍射,穿透本领强,所以用红光来表示危险的信号.
22、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肥皂泡呈现彩色,瀑布在太阳光下呈现彩虹,通过狭缝观察发光的日光灯时看到的彩色条纹,这些现象分别属于光的干涉、色散和衍射.
23、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是水从水龙头冲出时的频率与水管的固有频率相同(或很接近),从而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24、对着电视画面拍照,不应该把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打开,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2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而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因为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26、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但为什么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而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伯努力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27、生活中常听人们有这种说法:触电时人被电吸住了,抽不开.真的是人被电“吸”住了吗?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手触电时,由于电流的**,手会由痉挛到麻痹.如果是手的掌心或手指与掌心的同侧部位触电.刚触电时,手因条件反射而弯曲,而弯曲的方向恰使手不自觉地握住了导线.这样,加长了触电时间,手很快地痉挛以致麻痹.这时即使想到应松开手指、抽回手臂,已不可能,形似被“吸住”了
28、会打秋千的人,不用别人帮助推,就能越摆越高,而不会打秋千的人则始终也摆不起来,正确的打秋千动作:人从高处摆下来的时候身子是从直立到蹲下,而从最低点向上摆时,身子又从蹲下到直立起来.由于他从蹲下到站直时,重心升高,无形中就对自己做了功,增大了重心势能.因而,每摆一次秋千,都使打秋千的人自身能量增加一些.如此循环往复,总能量越积越多,秋千就摆地越来越高了.
29、1912年秋天,远洋**“奥林匹克”号,正在波浪滔滔的大海中航行着.很凑巧,离“奥林匹克”号100米左右的海面上,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同它几乎是平行地高速行驶着,忽然间,那“豪克”号似乎是中了“魔”一样,突然调转了船头,猛然朝“奥林匹克”号直冲而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舵手无论怎样操纵都没有用,“豪克”号上的水手们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它将“奥林匹克”号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此海上的飞来横祸,是伯努利原理的现象.流体有这样的性质:它们流动得快时,对旁侧的压力就小;流动得慢时,对旁侧的压力就大.两船并排航行时,两船之间流道比较狭窄,水流得要比两船的外侧快一些,因此两船内侧受到水的压力比两船的外侧小.外侧的较大压力就会像一双无形的大手,将两船推向一侧,造成了两船的相吸的现象.“豪克”号船只小重量轻,就跑得更快些,所以看上去好像是它改变了航向,直撞向**.
30、一个重球的上下两端系同样的两根线,今用其中一根线将球吊起,而用手向下拉另一根线,如果向下猛一拽,则下面的线断而球不动.如果用力慢慢拉线,则上面的线断开,因为“猛拽”意味着力大而作用时间短.当向下猛拽球下面的线时,由于这个力直接作用在下面的线上,该力超过线的承受力,从而使球下面的线断掉.又由于力的作用时间极短,且球的质量又很大,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重球向下的位移就很小.这样,上面线的张紧程度尚未来得及发生明显变化,即张力没有来得及明显变大,下面的线就已经断了.如果慢慢拉下面的线,力缓慢增大,可认为每瞬时力均达到平衡.下面的线中的张力就等于拉力,而球上面的线中的张力等于拉力加重球的重力.显然,在慢慢施加拉力的过程中,球上面的线中的张力首先超过其耐力,因而上面的线先断.
31、冬天雪地里脏雪颜色深,吸收的光热多,比干净的雪融化地快.
32、在弹簧秤上挂一个小铁桶,桶内装入一些水,不要太满.这时弹簧秤指到某一刻度,如果将手指插入水中不动,手指不与桶底相接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将增加.这是因为手对水有一个浮力的反作用力,向下,其数值等于手指所排开的水的重量.
33、光缆能够高效传播信息,是利用了全反射原理 .
34、保险丝串联在电路中,当电流超过一定值时,保险丝发热的温度大于其熔点而自动熔断,切断电源,从而保护用电器和电路.
35、油罐车行驶时为了将产生的静电及时导入**,防止静电的积累引起**,常拖着一条铁链.
36、两艘船并排高速行驶时,由于船间的水流速快,压强低,常常会相撞.
37、放映幻灯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更大的正立像,应将幻灯机与屏幕之间的距离调远些,同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近些,幻灯片应倒插.
38、在无其它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请问,在观众看来,演员的着装颜色为上红、下黑,物体的视觉颜色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的物体对所有的色光都反射所以看到是白的,题中绿裙子应该反射绿色而吸收其它色光,所以红光被吸收了,没有色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演员的裙子是黑色的.
39、因为太阳、月亮处在不同位置对潮水的引力叠加后效果不同,使潮汐既有大潮又有小潮.
40、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而不是平面镜或凹镜,是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41、听自已从录音机里放出来的声音听起来感到陌生,是因为自已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骨传导和空气传导的复合
42、由于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液体中都快,中国古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已提到士兵晚上睡觉枕着牛皮鼓可及早发现来袭敌人.
43、雨后的空气中悬浮着很多水滴,阳光射到上面发生色散,呈现出白光的七种不同颜色.因而美丽的彩虹总在雨过天晴时出现.
44、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45、登山时上身稍向前倾,如果把重物放在背囊底部,则重力的作用线常通过人体的脚跟之后,这样,登山时总会觉得有个**人把我们向后拉扯,产生后翻的力矩,很不舒服.反之,把重物放在背囊的顶部,则重力的作用线在脚跟范围内,走起来就稳定和舒服.此外,背囊要尽量靠贴背部.
46、两个喇叭发出的声波相互干涉,形成加强区和减弱区.因而在校园中散步时,我们常常会发现,走几步会听到广播的声音变小了,再走几步又变大了.
47、热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当水滴在油中,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沉入油中并迅速沸腾,会把热油溅起来,并发生爆裂声.油滴入沸水中时,油的密度比水小,漂浮在水面上,不会发生激烈的汽化现象.
48、从1942年12月2日15点2分,著名物理学家艾立科.费米点燃了世界上第一个**反应堆,为人类打开了**世界的大门至今,核技术的发展逐渐向和平利用核能的方向转移.可以说,核技术的利用已渗入我们的生活.核技术可用于高能量射线治疗肿瘤,放射性的临床诊断,辐射加工产业,资源勘探开发、保护环境,灭虫杀菌、食品保鲜和水利工程,辐射育种,发电等.
49、可以用旋转的办法来区分生蛋和熟蛋,很快停下来的是生蛋,因为熟蛋的蛋清和蛋黄都凝成固体,旋转的时候,蛋的各部分都能一起旋转,而生蛋中的蛋清和蛋黄都为液体,当蛋壳旋转时,由于惯性,蛋清和蛋黄会对蛋壳的旋转造成阻碍作用.
50、飞机在人工降雨时,向云层喷干冰(固态二**碳)使之降雨,在这个过程中,干冰升华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落到地面就形成雨.
5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52、洗衣机的甩干桶在正常高速旋转时,转动往往是很平稳的,但是当甩干桶转速逐渐减小,将要停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洗衣机往往会较为剧烈的晃动,最后才停下来,这是因为洗衣机甩干桶在旋转时就会给机体一个周期性的策动力,高速旋转时,这个策动力频率远高于洗衣机机体的固有频率,所以机体振动轻微;甩干桶转速逐渐减小时,对机体的策动力频率也逐渐减小,当接近停止时,策动力频率便接近和等于机体的固有频率,这时机体发生“共振”,所以晃动特别剧烈.
53、夜间行山路,手持电筒比戴头灯照明好这是因为头灯的光线从接近眼睛的位置发出,因此灯光照射不到的*影区,眼睛也看不到,于是,眼前“前途一圈光明”,而察觉不到石头或凹坑,而电筒灯光发出的位置比眼睛低的多,所以光线照射不到的*影区,眼睛却能看到,于是地上石头拖着长影,而低洼看起来亦与凸出的石头有很大的分别,地面看起来十分立体,崎岖情况一目了然.
54、我们都吹过肥皂泡,肥皂泡是先向上飘后下降,这是因为在开始的时候,肥皂泡里是从嘴里吹出的热空气,肥皂膜把它与外界隔开,形成里外两个区域,里面的热空气温度大于外部空气的温度.此时,肥皂泡内气体的密度小于外部空气的密度,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此时肥皂泡受到的浮力大于它受到的重力,因此它会上升.这个过程就跟热气球的.随着上升过程的开始和时间的推移,肥皂泡内、外气体发生热交换,内部气体温度下降,因热胀冷缩,肥皂泡体积逐步减小,它受到的外界空气的浮力也会逐步变小,而其受到的重力不变,这样,当重力大于浮力时,肥皂泡就会下降.
55、假设在一次旅行中你希望平均速度是40哩/小时,当走到一半路程时平均速度只有20哩/小时.在剩下的一半路程中你的速度应达到超光速,才能使全程中平均速度达到40哩/小时这是因为在达到中点时,你的时间已全部用完了.处理“棘手的”速度和距离的问题的关键常常是时间.58、一立方英尺的海水重约64磅.假定你将一立方英尺的海水灌进塑料袋中,在绑紧袋口,使里面没有气泡,然后在世袋上系一根绳放进海洋里.当水袋全部进入水里时,你不需费力就能拉住绳子.因为如果你将一个水袋完全浸入水中,它将即不下沉也不上浮发,他静止不动.这个袋子可以是任意形状的.袋中水的重量正好等于周围水对他的浮力,这一浮力正好支持了它.
56、一杯咖啡,为了能在几分钟后你喝的时候更热些,应该立即加入牛奶.物体比他周围温度高得越多,**速度就越快(牛顿**定律:降温速度正比于温差),因此立刻加入牛奶便可降低咖啡在你和之前这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如果你等着,那么很烫的咖啡会很快变凉,再加入牛奶时,会使温度降得更低.加入牛奶,你就将将咖啡由散热快的黑色变成了散热慢的*褐色,因此立刻加入牛奶还能减少辐射热量.而且,当你加入牛奶后,扩大了液体总量,而液体散热表面积未变,这也将导致**速度下降.所以,立刻加入牛奶为好!
57、一个晴朗、出太阳的日子里,你在雪地上看自己的影子带有蓝色.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那部分显示出太阳的颜色:黄白色.在你*影中的雪没有直接受太阳光照射,而是被来自蓝色天空的光线照明.因此,*影多半是蓝色的.
58、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带有一定的电荷,然后让其放电,产生火花.若让平行板再次充上与上次完全一样的电量,但现在将两板间的距离拉大.如果让它们再一次短路,产生的火花将比第一次火花大(释放的能量较多).什么能量使火花变大?这能量是来自将带正电荷的与带负电荷的板拉开时所作的功.这个功没有使板上的电荷有任何增加,而是转换成了两板间电场的能量,使两板间的电压增大了.
59、蓝色天琴座α星比红色的天蝎座α星泽热一些,因为加热一块固体,当温度生到足够高时,它就开始发光.最初发红光,当温度继续升高时,依次变成橙色、**和白色.如果温度再生高,就变成蓝色.高压气体发光颜色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熔化了的固体一样,因而街上红色霓红灯中的氖和天蝎座星其实是一样热的.
60、想从镜子里看到放大的像应该使用凹面镜.
61、在游泳池的水下,仰望水面,水面像水银一样反光.
62、彩色电视荧光屏上的彩色是红、绿、3种光合成的.
63、湖面漂浮着一条船,船里有许多块石头,现在把石头拿出来,丢进水里,湖水水面会下降
64、水桶里装着水及大量的冰块,冰块触到桶底,冰融化以后,桶内的液面高于原来的液面.
65、在一个密闭的屋子里,用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降低室内平均温度正确的做法是拔掉电源,打开电冰箱的门
66、舀一勺海水看看,海水就像自来水一样,是无色透明的,但大海看上去却是蓝的,这是因为当太阳光照射到大海上,红光、橙光这些波长较长的光,能绕过一切阻碍,勇往直前.而像蓝光、紫光这些波长较短的光,大部分一遇到海水的阻碍就纷纷散射到周围去了,或者干脆被反射回来了.我们看到的就是这部分被散射或被反射出来的光.海水越深,被散射和反射的蓝光就越多,所以,大海看上去总是碧蓝碧蓝的.
67、狄拉克是量子辐射理论的创始人,托马斯.杨最先提出“干涉”这个术语,哥白尼创立了《天体运行论》,迈克尔.法拉第发表了《电学实验研究》,卢瑟福提出了**的核式模型,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
68、由于高山的气压低,因而高山上的平均气温比海平面的要低.
69、**核内质子数相等的两种物质被称为同位素.
70、大气臭氧层之所以被称为“地球的保护伞”是因为它可以.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71、冬天下雪后,为了融雪要在马路上撒盐,因为盐和冰混合后融点降低.
72、一架抽水机,理论上最多能把10米深的水抽到地面抽水是由于大气压力,大气压只能把水提高10米.
73、油条比油饼更蓬松好吃的原因是它们的形状不同,油条是由两根面条粘在一起组成的,入油后,相粘的部分不会被油炸硬,因此有膨胀的机会,油饼的外表面被炸硬,不能充分膨胀.
74、把手放在100℃的热空气里不会烫伤,因为汗水的蒸发可以降低皮肤的温度.
75、水滴掉在两块铁板上,温热的铁板比灼热的蒸发得快,因为灼热的铁板会在水滴周围形成蒸汽层包裹水滴,使水滴的蒸发变慢.
76、在封闭不透光的盒上挖的一个小洞,黑色的丝绒,月光下的墨滴三者中,前者看起来最黑,因为光线进入盒子的小孔后,在里面不断反射,很少有再射出的机会.
77、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飞船的返回舱表面有一层叫“烧蚀层”的材料,它在气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以在返回大气层保护返回舱不被高温烧毁
78、晴朗夏夜,我们仰望星空时会发现星星都在不停地闪烁,请问这是因为大气密度分布不稳定,使得星光经过大气层后的折射光线随大气密度而时时变化.
79、炎热夏天里,当你走在晒得滚烫的柏油路时,刚好来了一辆洒水车向地面洒水,这时你却感觉到更加的闷热难耐,请问这是因为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
80、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飞机野蛮地对南联盟的发电厂进行轰炸时曾使用到一种石墨**,这种****后能释放出大量的石墨纤维,使设备发生短路
81、节日放焰火时,焰火弹在高空**开来形成绚丽多彩的礼花,炸开后下落过程中礼花在空中是以**点为中心半径不断增大的球形.**瞬间,**力远大于重力,可以看为一个动量守恒过程,礼花的各个碎片都具有相等的速率,又由于每个碎片受到的重力加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碎片能保持**时的球形不变.
82、17世纪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说,在他的学说中提出了一个对后来的光学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概念:次波源.
83、发明避雷针的是著名物理学家本杰明•弗兰克林,美国人.
84、1895年,伦琴首先发现X射线.
85、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分别是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学说、细胞学说、进化论.
86、电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87、在一铁块上用导线绕一线圈, 只要有电流在导线内流动,铁块就会成为一块磁铁
88、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个装满沙,另一个装满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到达底端时装满沙的滚得快.由于水在瓶子里可以流动相摩擦损失机械能,而装满的沙子在瓶子里很难移动,没有摩擦,机械能损失至微,从能量守恒的观点知应是装沙子的瓶子滚得快.
89、用手电筒同时斜射在一面镜子和一张灰色纸上,观察发现灰纸亮.这是因为纸产生漫反射,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部分反射光线;而镜子发生镜面反射,只有特定的角度才能看到反射光,其他方向是没有反射光的
90、一艘宇宙飞船关闭发动机后在大气层外绕地球飞行,飞船内的水滴呈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