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唐朝猛将排名前十是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唐朝有那些著名的将领?要详细一点的资料!(唐朝有那些著名的将领?要详细一点的资料有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唐朝有那些著名的将领?要详细一点的资料!

1、李光弼

唐朝有那些著名的将领?要详细一点的资料!

李光弼(708年-764年8月15日),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将,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第四子。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天宝十五载(756年),经郭子仪推荐而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之乱。

乾元二年(759年),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上元二年(761年),以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出镇临淮,震慑诸将,次年又命军**浙东袁晁起义,以功进封临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乱平定,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2、高仙芝

高仙芝(?—756年1月24日),唐朝中期名将,***人。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幼时随父入唐。20岁时被授予将军。官至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等职,封密云郡公。吐蕃占领小勃律,唐王朝三次出兵不捷,遂于天宝六年(747年)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

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升安西节度使。天宝九载进攻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先约和,后突袭,生俘其国王和部众。次年,石国引大食来攻,高仙芝出击大食败归。后入朝,授开府仪同三司,任右羽林大将军。

3、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630年—689年11月26日),百济(位于朝鲜半岛西南部)人,黑齿氏,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黑齿常之生在百济。黑齿常之的早年事迹不详,善于用兵,史称其“骁勇有谋略”。

在百济任达率(百济官名)兼郡将。降唐后数十年,黑齿常之屡建战功,纵横青藏所向披靡,数破突厥,威震天下,进爵燕国公。永昌元年,受酷吏周兴诬陷,黑齿常之含冤自缢而死。

4、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唐代军事家。因爵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李晟原为边镇裨将,以战功累迁至右金吾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军都将。

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讨伐反叛的河朔三镇。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华兵马副元帅。

5、薛仁贵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李光弼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高仙芝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黑齿常之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李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薛仁贵

唐朝大将李靖简介

卫国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汉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厥,西破吐谷浑。

公元760年(上元元年),唐肃宗把李靖列为历史上十大名将之一,并配享于武成王(姜太公)庙。同时,他治军、作战又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军事思想和理论。他写有《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兵书,大都已经失传,后人编辑了《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在北宋时期列入《武经七书》,是古代兵学的代表著作。

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扩展资料

唐朝开国大将:

赵公长孙无忌(?-659年),字机辅,河南洛阳人。先 长孙无忌2.河间王李孝恭(591年—640年)唐初大将,高祖从侄,父亲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

2.河间王李孝恭(591年—640年)唐初大将,高祖从侄,父亲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

3.莱公杜如晦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长安县)人,唐朝初期大臣。

4.郑公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晋州市,又说 魏征5.梁公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济南) 人。唐朝初年 房玄龄6.申公高土廉(575年-647年),山西太原仗义村人。唐**国功臣。长孙皇后的舅父,官至尚书右仆射。

7.鄂公尉迟敬德(隋开皇五年585年—唐显庆三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将,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

8.卫公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唐朝伟大的军事家

9.宋公萧瑀,字时文,其祖父是后梁宣帝萧察。与唐朝争地的萧铣还属他的子侄辈亲族。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弟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

10.褒公段志玄(?~642)唐初齐州人(现山东临淄),唐**国功臣。其父段偃师,隋末为太段志玄11.夔公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

12.**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

13.勋公殷开山,名峤,以字行,京兆鄂(今陕西鄂县)人。为隋太谷长。

14.谯公柴绍(?—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历任遂、梁二州刺史,封冠军县公;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

15.邳公长孙顺德,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的本家叔父(亦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父亲长孙恺,隋朝时任开府。顺德在隋朝时任右勋卫。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

16.勋公张亮,郑州荥阳人。出身寒贱,务农为业。史载,张亮“倜傥有大节,外敦厚而内怀诡诈。”17.陈公侯君集(?—643.4.29),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18.郯公张公瑾 张公瑾,字弘慎,魏州繁水人。

19.卢公程知节程咬金(593-665),济州东阿(今山东东阿西南)人,原名咬金,后更名程知节,字义贞,生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卒于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享年七十七岁。

20.永兴公虞世南,隋朝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

21.邢公刘政会,滑州胙城人也,祖环隽,北齐中书侍郎,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

22.莒公唐俭,北齐大臣,其父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为世交。参与李渊太原起兵。

23.英公李绩,李绩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

24.胡公秦叔宝,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 秦叔宝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靖

唐朝有哪些猛将勇士有哪些好汉。哪个排名第一和哪个最后

  第一,李元霸,第十八,单雄信
  第一好汉:西府赵王李元霸 ,雷神下凡,生得尖嘴缩腮,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一对擂鼓瓮金锤,其重有八百斤,坐一骑**云,天下无敌。
  第二好汉: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
  第三好汉:银锤太保裴元庆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
  第四好汉: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根熟铜棍,压盖武林 ,身高一丈,腰大数围,铁面虬须,**环眼,声若巨雷。
  第五好汉:南阳太守伍云召,是春秋五霸时名将伍子胥的后人,使得是一条亮银*。曾经大战过宇文成都。
  第六好汉:双镗无敌伍天锡,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短把凤翅镏金镗,英勇无比。是伍云召的堂弟。
  第七好汉:少保罗成,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龙,掌中五钩神飞亮银*
  第八好汉:靠山王**,胯下金睛兽,掌中一对囚龙双棒
  第九好汉:花刀大将魏文通,跨下花斑马,一把花刀是隋营数一数二的大将
  第十好汉:四宝上将尚师徒,胯下呼**,后为秦琼所获。
  第十一好汉:八马将新文礼,弘霓关总兵。胯下一匹金睛骆驼,使一条铁方槊。
  第十二好汉:双*老将定彦平,罗成干爹。

  第十三好汉:金刀殿帅左天成,在程咬金搬请裴元庆二次学艺下山时,被裴元庆锤打护城河。
  第十四好汉:铁*大将来护儿

  第十五好汉:挂锤庄庄主,梁师泰。是隋唐四猛八大锤之一。
  第十六好汉:兵马大元帅秦琼,镶金锏,绝招:撒手锏。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锏。
  第十七好汉:皂袍大将尉迟恭,使一条丈八蛇矛和钢鞭。跟秦琼初次交锋就有“三鞭换两锏”的故事。
  第十八好汉:聚显庄二庄主,赤法灵官单雄信,**是金顶枣阳槊

李世民手下的十大文臣、十大武将应该如何排名呢?

被称为中华史上之一的赫赫有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成就丰功伟绩全靠他身边的二十四功臣,文臣武将,应有皆有,必不可少。

当时的**环境非常复杂,唐高祖李渊的几个儿子都非常的出息,都想着要做皇帝。每一个人都想把另外的一个人吃了,勾心斗角,在手足之间,无所不为及。李世民除了自己的文韬武略的,非常优秀**才能之外,还有如同他一样的文韬武略的,并且对他忠心耿耿的左膀右臂的一帮大臣,这对于他稳固于自身势力,并且出色于一众皇子是非常的重要的。最后更是在这一众大臣的辅助之下,才有了后来名垂千史的,贞观之治。然后开创了震惊海外的太平盛世!

可见一个人要想着成功,一个人的努力必不可少,但是势单力薄,成就丰功伟绩,必须得到外界的帮助,得天独厚,才能获得更伟大的收获。这是成功者李世明的人生态度,也是他得天独厚的原因之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可是历史上最为出色的一种英雄人物,比之后来的琅琊阁一众英雄人物,有过之而无不及。

贞观十七年(即公元643年),为了纪念当初与他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将士,唐太宗李世民命令唐朝知名画师阎立本,在凌烟阁依照功臣的官职排名,依次绘制了24幅画像,历史上称之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些画像形同真**小,面朝北面而立。凌烟阁画像分为三层,最内一层为官职上至宰相,中间为各路王侯,最外则是其它功臣。

而据历史记载,这二十四位功臣包含唐朝贞观年间著名的文臣及武将,分别为: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以上排名顺序,是唐太宗根据进行各位功臣的功劳及贡献作出的排名,因此是很客观公正的。

由于贞观十七年,部分文臣武将已经去世,通常在其过世后授予更**职或追加封号,此外当时还一定程度上遵循死者为大的原则,部分功臣会适当调整排在前位。诸如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去世的卫国工李靖就因为绘制画像时未获得追加的原因,位列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