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如何区分中国兰与洋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洋兰和国兰的区别(洋兰和国兰的区别在哪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洋兰和国兰的区别
不管是洋兰还是国兰,它们均属于兰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具有兰科植物的共有特征,例如假鳞茎、质厚坚韧的叶片和具有唇瓣的两侧对称花等。所不同的是,洋兰通常开有色彩艳丽的较大花朵,而且大部分为气生的附生兰;而国兰则开有幽香的小型花朵,花色以素雅或淡色为主,花朵的外形变化多端,什么牡丹瓣、蝶瓣、荷瓣、梅瓣、水仙瓣、菊瓣都会出现在同一个种之内,形成了不同类别的花艺品种。除了形形**的花艺品种外,国兰还有不少叶片出现黄、白色线艺的叶艺品种。以观赏的角度来看,洋兰代表了一种西方文化的现代美,而国兰则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古典美。故当今养兰人群也可大致分成喜欢艳丽的洋兰一族和喜欢幽雅芳香的国兰一族。
国兰与洋兰有什么不同?
国兰与洋兰同属于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国兰花朵虽小,但有着丰富多彩的花形和花色,并多有芳香的花朵和多变的线艺叶片。相比之下,洋兰则有硕大的花朵,灿烂的色彩和华丽的外观。由于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以素雅芳香为上,国兰就自然成为追捧的对象。至于洋兰,尽管花大色艳,但由于缺乏素雅与幽香,自然略逊一筹了(图2)。
图2 洋兰虽美,但缺乏国兰的素雅与幽香
兰花有多少种品种
兰花在中国是非常珍贵的观花植物,大部分地生兰都原产于中国,并且每年兰花还在不断的发现和培养新的品种出现。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下兰花品种中比较主要的五种中国兰花。
兰花
一、春兰:春兰又名草兰、山兰。春兰分布较广,资源丰富。花期为一年的2-3月,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花朵香味浓郁纯正。名贵品种有各种颜色的荷、梅、水仙、蝶等瓣型。从瓣型上来讲,以江浙名品最具典型。
二、蕙兰:蕙兰根粗而长,叶狭带形,质较粗糙、坚硬,苍绿色,叶缘锯齿明显,中脉显着。花朵浓香远溢而持久,花色有黄。白、绿、淡红及复色,多为彩花,也有素花及蝶花。
三、建兰:也叫四季兰,包括夏季开花的夏兰、秋兰等。四季兰健壮挺拔,叶绿花繁,香浓花美,不畏暑,不畏寒,生命力强,易栽培。不同品种花期各异,5-12月均可见花。
四、寒兰:寒兰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广东以及西南的云、贵、川等地。寒兰的叶片较四季兰细长,尤以叶基更细,叶姿幽雅潇洒,碧绿清秀,有大、中、细叶和镶边等品种。花色丰富,有黄、绿、紫红、深紫等色,一般有杂色脉纹与斑点,也有洁净无暇的素花。萼片与捧瓣都较狭细,别具风格,清秀可爱,香气袭人。
五、墨兰:墨兰,又称报岁兰、拜岁兰、丰岁兰等,原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等。我国南方各地特别是广东、云南的养兰人最喜栽培与观赏。
兰花为什么分为国兰与洋兰吗
在园艺上,热带兰通称为洋兰。洋兰,它兴起于西方,受西洋人喜爱的兰花,但洋兰这一名字确实会给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这类兰花均产自外国,殊不知我国的的华南、西南热带和**带地区也是许多洋兰的原产地。如产于我国本地的石斛兰、石豆兰、兜兰、蝴蝶兰和独蒜兰及兰属中的**兰等都归属于洋兰类。
由于国情,或国人对洋兰认识初期因上述错觉所形成叫法习惯的关系,将兰花分为国兰与洋兰之别,也就是说,国兰之外的其它兰花统称为洋兰。其实国兰与洋兰的定义,并不是科学的植物分类名词,则历史形成的习惯分法,洋兰是相对于国兰而言。
我国自唐宋以来,人们习惯将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和墨兰等兰属中的一部分地生兰称之为国兰(亦是我国传统上所称呼的兰花),它们的叶姿秀雅,幽香清远,享有“天下第一香”“王者之香”的美誉,虽然花小﹑花少,色清雅而不艳,但很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点,也深受中国和日本﹑朝鲜等国人民的喜爱。国兰有花兰类和艺兰类,以欣赏花为主的称为花兰,以欣赏叶面条纹变化者称为艺兰。国兰讲究气质,重视整体美,花﹑叶﹑盆等都一样重要,因此,养国兰要注重叶面保养,同时还应配置精美的花盆。
而洋兰花大﹑花多﹑花形变化丰富﹑花色明艳瑰丽,重视花形﹑花色﹑花朵大小﹑花朵质地﹑品质改良﹑新品种登录等,观赏重点几乎以“花”为主,对盆器并不要求。
另外,国兰与洋兰在生活环境的要求上是不同的,国兰多生长在温带或亚带的边缘地区,可以忍受较低的温度和湿度;洋兰则多生长在赤道中心和南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带地区。
怎样鉴别兰花的各个品种?
1、春兰
根肉质、白色。春兰的叶片硬而且很粗糙叶边的锯齿很明显,可以仔细看看他的特征与外形。
2、蕙兰
根肉质、淡**,叶线形,比春兰直立而粗长,叶缘粗糙。花淡**,唇瓣绿白色,具红紫斑点。可以明显看到蕙兰的花朵很多,这是很明显的一个特点。
3、建兰
叶子较大较宽。花有绿色到浅绿色,有暗紫色的纹理。建兰和春兰非常相像,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建兰的叶子的锯齿没有春兰那么明显,建兰的叶子也明显比春兰少很多。
4、墨兰
叶子非常光滑,叶尖部位非常尖,花瓣多具紫褐条纹。墨兰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一般情况下它的花瓣颜色都带有墨色,颜色比较深,它的一根花茎可以开很多朵花。
5、寒兰
寒兰和墨兰有点相像,但仔细观察还是有明显的区别。寒兰叶脉比墨兰透明,寒兰的叶脉在叶背上比较突出,而墨兰的叶脉不透明且淡绿色。寒兰叶甲比较紧密、不开叉。
洋兰和国兰的区别
种类不同。国兰是原产于我国的土生兰,如春兰、建兰、蕙兰、寒兰等等。是喜姆比兰属中的地生小花种。洋兰又称西洋兰,原产与热带和**带,如嘉德丽兰、万代兰、蝴蝶兰、春石角、大花喜姆比兰等。洋兰无论在外形,花朵色彩,香味,以至栽培方法等都与中国兰不同。
栽培方法不同。我国栽培兰花的历史悠久,在长期栽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培养地生小花种兰花的经验,如植材选择,光照和温度的控制,浇水与施肥量界限,日常观察和管理等等,总结出一套“中国兰栽培方法”。这些方法与具有附生特征的洋兰栽培方法有明显区别。
审美观念和欣赏标准不同。东西方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虽说人类的审美标准真、善、美是统一的,然而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国人民有自己的独特的审美观念,并在欣赏兰花时,不断将这种审美观念溶入兰花,又将其升华为一整套“中国兰花欣赏标准”。以善为本,善是美与真的灵魂。这是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以这种审美观念欣赏中国兰是中国兰审美和鉴赏的独特之外。洋兰的欣赏则注重色和形,外溢于表。以色取悦,以形取宠,有外露而无内涵。与中国兰讲究内涵的审美方法和欣赏标准完全不同。
介绍各种兰花的书籍
关于兰花介绍的书很多,历朝历代都有,简单说明如下:
中国栽培兰花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载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已在浙江绍兴的诸山种兰。魏晋以后,兰花已用于点缀庭院。古代人们起初是以采集野生兰花为主,至于人工栽培兰花,则从宫廷开始。魏晋以后,兰花从宫廷栽培扩大到士大夫阶层的私家园林,并用来点缀庭园,美化环境,正如曹植《秋兰被长坡》一诗中的描写。直至唐代,兰蕙的栽培才发展到一般庭园和花农培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等诗句。
宋代是中国艺兰史的鼎盛时期,有关兰艺的书籍及描述众多。如宋代罗愿的《尔雅翼》有“兰之叶如莎,首春则发。花甚芳香,大抵生于森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江南兰只在春劳,荆楚及闽中者秋夏再芳”之说。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金漳兰谱》可以说是中国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兰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兰花专著。全书分三卷五部分,对紫兰(主要是墨兰)和白兰(即素心建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述,并论及了兰花的品位。继《金漳兰谱》之后,王贵学又于1247年写成了《王氏兰谱》一书,书中对30余个兰蕙品种作了详细的描述。此外,宋代还有《兰谱奥法》一书,该书以栽培法描述为主,分为分种法、栽花法、安顿浇灌法、浇水法、种花肥泥法、去除蚁虱法和杂法等七个部分。至于吴攒所著的《种艺必用》一书,也对兰花的栽培作了介绍。1256年,陈景沂所著的《全芳备祖》对兰花的记述较为详细,此书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宫厅库,1979年日本将影印本送还中国。在宋代,以兰花为题材进入国画的有如赵孟坚所绘之《春兰图》,已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兰花名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明、清两代,兰艺又进入了昌盛时期。随着兰花品种的不断增加,栽培经验的日益丰富,兰花栽培已成为大众观赏之物。此时有关描写兰花的书籍、画册、诗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艺品的兰花图案数目较多,如明代张应民之《罗篱斋兰谱》,高濂的《遵生八笺》一书中有关兰的记述。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也对兰花的释名、品类及其用途都有比较完整的论述。清代也涌现了不少艺兰专著,如1805年的《兰蕙同心录》,由浙江嘉兴人许氏所写,他嗜兰成癖,又善画兰,具有丰富的艺兰经验。该书分二卷,卷一讲述栽兰知识,卷二描述了兰花品种的识别和分类方法。全**载品种57个,并附上由他画的白描图。其它如袁世俊的《兰言述略》,杜文澜的《艺兰四说》,冒襄的《兰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笔记》,屠用宁的《兰蕙镜》,张光照的《兴兰谱略》,岳梁的《养兰说》,汪灏的《广***》,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晚清欧金策的《岭海兰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艺兰发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兰蕙小史》,为浙江杭县人吴恩元所写。他以《兰蕙同心录》为蓝本,分三卷对当时的兰花品种和栽培方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共记述浙江兰蕙名品161种,并配有照片和插图多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种兰法》;1950年杭州姚毓谬、诸友仁合编的《兰花》一书;1963年由成都园林局编写的《四川的兰蕙》;1964年由福建严楚江编著的《厦门兰谱》;1980年由吴应样所著的《兰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国兰花》两本书,以及香港、**所出版介绍国兰的书籍和杂志等等,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艺兰研究的一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