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导线与电缆间距怎么算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电线电缆如何定义芯线导体,芯线ID,厚度,绞距,编织,外径。(电力电缆中线芯导体是用来什么是电缆的主要部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电线电缆如何定义芯线导体,芯线ID,厚度,绞距,编织,外径。

电线电缆都有相应的标准,标准中对导体、厚度等都有对应的要求;外径是需要计算的,最简单的几何计算,可参考#电线电缆手册#第一册

发热电缆地暖铺设的间距公式是什么,越精确越好谢谢了

电线电缆如何定义芯线导体,芯线ID,厚度,绞距,编织,外径。

安装发热电缆电地暖时,发热电缆与发热电缆之间的间距公式为:S=Px/q×1000。
其中,S代表间距,Px 代表每米发热电缆功率,q是每平米需要安装发热电缆功率,而1000是发热电缆间距换算系数。
用语言描述该公式即为:每米的发热电缆功率÷每平方米需要安装发热电缆功率×系数(1000)=发热电缆安装间距(单位:mm)

补充:
单导发热电缆一般安装间距在15cm左右,双导发热电缆安装间距在14cm左右;发热电缆热线间的最大间距不宜超过30cm,且不应小于5cm;发热电缆距离墙面不应小于10cm,设计间距不超过25cm;具体可根据安装场所的情况自行调整。

电缆长度怎么计算

一种可能的测量方法是:

在缆线两端加电压U,测量通过的电流I,由R=U/I求得缆线电阻。

R=ρl/S,其中R为电阻,ρ为电导率,l为缆线长度,S为缆线横截面积。

ρ由缆线材料决定,可查阅相关手册得到;S可通过测得缆线的直径d,由S=(π d^2)/4得到。

l=RS/ρ,即可得到电缆线长度。

电线电缆节径比的倍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绞合工艺的主要参数有:绞合节距、绞入系数、绞合方向
一、 绞合节距
1.什么是绞合节距

单线沿绞线轴线旋转一周所前进的距离(h)叫绞合节距。节距与直径之比叫节径比或节距倍数。
以正规同心式绞合为例,绞线节距、外径和一个节距内单线展开长度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
由如图可得出绞线节距计算公式如下:
h=LSinα=πD�0�7tgα
L=
式中:h:绞线节距长度;
L:一个节距内的单线展开长度;
D�0�7:节圆外径,D�0�7=D-d;
D:绞线外径;
d:单线外径;
α:螺旋升角。

2.绞合节距的测量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钢直尺、卷尺。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退扭法、划痕法。
3.绞合节径比
节径比是绞线节距长度与绞线外径的比值,称实用节径比
m =
用绞线的节距和绞线的节圆直径表示,即节距与绞线节距之比,称理论节径比
m�0�7 = =
二、 绞入系数
绞入系数是指绞线在一个绞合节距内,单线实际长度与绞线节距长度之比。计算公式是:
K =
式中 K:绞入系数;
L:绞线中每一节距长度的单线展开较直后的长度;
h:绞线节距长度。
绞线中单线实际长度与绞线长度的关系,也有采用绞入率来表示的。绞入率是指在一个节距内,单线实际长度和绞线节距长度的差值与绞线节距长度之比。计算公式是:
λ = ×100%
式中 λ:绞入率;
L:单线展开长度;
h:绞线节距长度。
三、 绞合方向

同心绞合的每一层线的绞合方向相反,其原因是多层线都绞合成圆形当绞线受到拉力时各层产生的转动力矩互相抵消,防止各层单线向一个方向转动而松脱,也能使绞线产生转动力矩的分力,避免绞线在未拉紧时打卷的现象。
绞合方向分左向和右向,对于绞线的绞向,生产者必须注意,产品标准中严格规定了绞线最外层的绞向,对电力电缆铜绞线最外层绞向标准规定为左向,相邻层绞向相反。
绞合方向的判断方法:
1. S向(左)Z向(右向);
2. 左手(或右手)定则

电线电缆节径比的倍数是多少?怎样计算?

绞合工艺的主要参数有:绞合节距、绞入系数、绞合方向
一、 绞合节距
1.什么是绞合节距

单线沿绞线轴线旋转一周所前进的距离(h)叫绞合节距。节距与直径之比叫节径比或节距倍数。
以正规同心式绞合为例,绞线节距、外径和一个节距内单线展开长度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
由如图可得出绞线节距计算公式如下:
h=LSinα=πD�0�7tgα
L=
式中:h:绞线节距长度;
L:一个节距内的单线展开长度;
D�0�7:节圆外径,D�0�7=D-d;
D:绞线外径;
d:单线外径;
α:螺旋升角。

2.绞合节距的测量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钢直尺、卷尺。
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退扭法、划痕法。
3.绞合节径比
节径比是绞线节距长度与绞线外径的比值,称实用节径比
m =
用绞线的节距和绞线的节圆直径表示,即节距与绞线节距之比,称理论节径比
m�0�7 = =
二、 绞入系数
绞入系数是指绞线在一个绞合节距内,单线实际长度与绞线节距长度之比。计算公式是:
K =
式中 K:绞入系数;
L:绞线中每一节距长度的单线展开较直后的长度;
h:绞线节距长度。
绞线中单线实际长度与绞线长度的关系,也有采用绞入率来表示的。绞入率是指在一个节距内,单线实际长度和绞线节距长度的差值与绞线节距长度之比。计算公式是:
λ = ×100%
式中 λ:绞入率;
L:单线展开长度;
h:绞线节距长度。
三、 绞合方向

同心绞合的每一层线的绞合方向相反,其原因是多层线都绞合成圆形当绞线受到拉力时各层产生的转动力矩互相抵消,防止各层单线向一个方向转动而松脱,也能使绞线产生转动力矩的分力,避免绞线在未拉紧时打卷的现象。
绞合方向分左向和右向,对于绞线的绞向,生产者必须注意,产品标准中严格规定了绞线最外层的绞向,对电力电缆铜绞线最外层绞向标准规定为左向,相邻层绞向相反。
绞合方向的判断方法:
1. S向(左)Z向(右向);
2. 左手(或右手)定则

求电线电缆线径的准确计算公式,请详细点,谢谢啦...

电缆选型计算
工作电流及计算  
电(线)缆工作电流计算公式:
单相
I=P÷(U×cosΦ)
P-功率(W);U-电压(22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
三相
I=P÷(U×1.732×cosΦ)
P-功率(W);U-电压(380V);cosΦ-功率因素(0.8);I-相线电流(A)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5-8A/平方毫米,铝导线的安全截流量为3-5A/平方毫米。
在单相220V线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4-5A左右,在三相负载平衡的三相电路中,每1KW功率的电流在2A左右。
也就是说在单相电路中,每1平方毫米的铜导线可以承受1KW功率荷载;三相平衡电路可以承受2-2.5KW的功率。
但是电缆的工作电流越大,每平方毫米能承受的安全电流就越小。
电缆允许的安全工作电流口诀:
十下五(十以下乘以五)
百上二 (百以上乘以二)
二五三五四三界(二五乘以四,三五乘以三)
七零九五两倍半(七零和九五线都乘以二点五)
穿管温度八九折(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算好的安全电流数上乘以零点八或零点九)
铜线升级算(在同截面铝芯线的基础上升一级,如二点五铜芯线就是在二点五铝芯线上升一级,则按四平方毫米铝芯线算)
*线加一半(在原已算好的安全电流数基础上再加一半)
其他:
1.导线截面积计算公式(导线距离/压降/电流关系)
铜线 S=IL÷(54.4×U)铝线 S=IL÷(34×U)
I-导线中通过的最大电流(A); L-导线长度(m);U-允许的压降(V);S-导线的截面积(平方毫米)
2.电线线缆基础知识
1.电线一扎长度:100米,正负误差0.5米;
2.电线型号:BV单股,BVR多股,BVV双胶单股,BVVR双胶多股;
3.电线常用规格:1平方/1.5平方/2.5平方/4平方/6平方/10平方等;
4.BV/BVR区别:BV为单芯线,BVR为多股,BVR比BV贵10%左右;
5.BVR比BV的好处:a水电施工方便.b在板弯时不易把线折断;
6.国标GB4706.1-1992/1998规定的电线负载电流值(部分)
7.家庭电路设计,2000年前,电路设计一般是:进户线4—6 mm2,照明1.5 mm2,插座2.5 mm2,空调4 mm2专
线。2000年后,电路设计一般是:进户线6—10 mm2,照明2.5 mm2,插座4 mm2,空调6 mm2专线。
8.电线重量:1.5平方约重2.2公斤,2.5约重3.2公斤,4平方约重4.8公斤,6平方约重6.5公斤。
9.电线2.5平方以下的多股线(1平方,1.5平方)包装标识为BV(B),单股则为BV
10.电线颜色有:红色,**,蓝色,绿色,黑色,黄绿色(地线)

最新的电线电缆规格标准?比如线径和长度的标准等?

一.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一、生产标准:
本产品按GB1206、3-91、IEC60502-1997标准制造。
二、使用范围:
本产品使用于固定敷设在额定电压35kV及以下的电力传输和电力分配线路上。
三、使用特性:
1、工作温度:电缆导体最高额定工作温度为90℃。
2、过载温度:电缆短时过载最高温度不得超过130℃。
3、短路温度:电缆短路时,最高温度不得超过250℃。(最长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
4、敷设温度:电缆敷设温度不低于0℃。低于0℃敷设时须预先加热。
5、弯曲半径:单芯电缆允许弯曲半径:20(电缆的实际外径+电缆导体的实际外径)±5%。
多芯电缆允许弯曲半径:15(电缆的实际外径+电缆导体的实际外径)±5%。

电缆多少平方是怎么算的

无转换的电缆重量习惯的计算方法:截面积* 8.89 = kg / km,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 * 8.89 = 1066.8kg / km

1、护套厚度:挤压前外径×0.035 + 1(根据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毫米)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出护套后的周长 - 挤出护套前的周长)/2π或护套厚度=(挤出护套后的周长 - 挤出前的周长)×0.1592

3、钢丝铠装:根数= {π×(外鞘外径+线径)}线径×λ)重量(量=π×线径2×ρ×L×数×λ

4、绝缘和护套的重量=π×(外径+挤出前的厚度)×厚度×L×ρ

5、钢带重量= {π×(包裹前外径+ 2×厚度-1)×2×厚度×ρ×L} /(1 + K)6、带的重量= {π×(包裹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 /(1±K)其中:K是重叠率或间隙比,如果是重叠,则为1-K;如果是间隙,则为1 + K; ρ是材料比重; L是电缆长度; λ是扭曲因子。

扩展资料

电缆由一根或多根绝缘导线组成,导线覆盖有坚韧的金属或橡胶外层。电缆和电线通常由芯线,绝缘护套和保护套组成。

普通电缆的特点如下:CEF - 乙丙橡胶绝缘氯丁橡胶护套,船用阻燃电力电缆。 CVV - 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船用阻燃电力电缆。氧舱线经常使用BV,BX,RV,RVV系列电线;

其中:B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长期允许温度65°C,最低温度-15°C,工作电压AC 500V,DC 1000V,室内外固定敷设,可应用或避光。 BX--铜芯橡胶绝缘电线,最高温度65°C,适用于室内。

RV - PVC绝缘单芯线,最高工作温度为65°C,最低工作温度为-15°C,工作电压为AC 250V,DC 500V,用于仪器和设备的内部接线。

RV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软线,允许长期工作温度105°C,工作电压AC 500V,DC 1000V,适用于潮湿,高机械保护要求,经常移动和弯曲的场合。事实上,“电线”和“电缆”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缆

己知电机功率怎样计算电缆截面积

对于三相异步电机,电流=功率/根号3/线电压/功率因素,然后根据导线每平方毫米载流量计算导线截面积。举例 10KW电动机,电流=10000/1.732/380/0.8=19A。每平方过流量4~6A,取5A则电缆截面积19/5,所以用4平方毫米的电缆可行,但如果线路太长,考虑压降不能太大,可适当取粗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