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建筑中庭标准是多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是建筑中庭,最好上图,结合图片回答(建筑中庭是指哪里)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什么是建筑中庭,最好上图,结合图片回答
中庭,是指位于建筑室内的,上下层贯通,可以采光的室内庭院。其最大的特点是形成具有位于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是建筑设计中营造一种与外部空间既隔离又融合的特有形式,或者说是建筑内部环境分享外部自然环境的一种方式。
中庭建筑面积怎么算
一、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规定: 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
中庭防火都有哪些规定
①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规定
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
2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
3 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 中庭每层回廊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②浅析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认识
3.2 建筑间的天桥和中庭防火要求的认识
在《建规》(GB50016-2006)中对天桥和中庭有严格的防火要求,但是在实际工程中连接两建筑间的连廊往往超出了《建规》中所指天桥的范畴,很多设计问题并不是《建规》(GB50016-2006)7.6.3、7.6.4条能够解决的,此外,什么样的建筑形式视为中庭以及中庭的防排烟设计等都是规范执行中比较难把握的问题。笔者就建筑间的天桥和中庭防火设计要求谈几点认识。
3.2.1 建筑间天桥连通空间的防火分区
1、当通过天桥将两栋以及以上的建筑连为一体,建筑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有关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的要求时,其防火分区面积应将经天桥相连的数座建筑整体按一座建筑确定。这里所说的“最小距离”是指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当外墙有自动扶梯及凸出的燃烧构件时,应从其凸出部分及自动扶梯外缘算起。要特别指出:当通过天桥将两栋及以上的大型商业建筑连为一体,建筑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9m(多层与多层建筑之间)、13m(高层与多层建筑间)时,其防火分区应将经天桥相连的数座建筑整体按一座建筑确定。
2、当敞开天桥和建筑物围成的围合空间无顶盖时,围合空间应视为“天井”;当天桥(敞开或封闭)和建筑物围成的围合空间有顶盖时,围合空间应视为“中庭”,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关中庭的规定,建筑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
3.2.2 天桥和建筑物围成的围合空间顶盖材料的燃烧性能
当天桥和建筑物围成的围合空间经常有人停留时,其顶盖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的不燃烧体;当天桥和建筑物围成的围合空间无人停留,仅作为景观时,其顶盖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25h的难燃烧体;禁止采用可燃、易燃烧体材料。
3.3.3 围合空间的防排烟
当天桥和建筑物围成的围合空间有顶盖时,就应当采取防排烟措施。应当注意几个问题:一是采取自然排烟措施时,应当考虑烟气“层化”现象和敞开或封闭天桥对烟气流动的影响,限制可采取自然排烟方式的净空高度;二是可以采取的自然排烟方式主要有:抬高顶盖使顶盖周围敞开,设置可自动开启的顶窗等,其中顶盖周围敞开的排烟有效面积计算以及顶窗的自动开启方式应作明确规定。
中庭建筑面积如何计算呢
中庭只算一层建筑面积。 计算建筑面积的规定:
1、单层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2、单层建筑物内设有局部楼层者,局部楼层的二层及以上楼层,有围护结构的应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无围护结构的应按其结构底板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计算全而积;层高不足2.20m者应计算1/2面积。
3、多层建筑物首层应按其外墙勒脚以上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二层及以上楼层应按其外墙结构外围水平面积计算。层高在2.20m及以上者应汁算全面积;层高不足2 .20m者应计算1.2面积。
4、多层建筑坡屋顶内和场馆看台下,当设计加以利用时净高超过2.10m的部位应计算全面积;净高在1.20m至2.10m的部位应计算1/2 面积;当设计不利用或室内净高不足1.20m时不应计算面积。
扩展资料
住户内建筑面积按其外墙内面积的总和。 住户内建筑面积具体计算方法:
(1)单层建筑物不论其高度如何,均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
(2)建筑物内的技术层,层高超过2.2米的,应计算建筑面积;
(3)用深基础做**架空层,由住户使用或购买的层高超过2.2米的,按架空层外围水平面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4)住户内有**室的,其面积按相应入口的上口外墙外围的水平面积计算;
(5)封闭式阳台、挑廊按其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建筑面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参考资料来源:知网—建筑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