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变压器中的电容价格怎么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电解电容的耐压值是否越大越好(电解电容的耐压值选大有关系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电解电容的耐压值是否越大越好,请说明原因。谢谢

电解电容的耐压值不是越大越好,过高价格会太贵。

一般要求电容的耐压值大于或等于实际加在该电容两端电压的1.5-2倍即可。假设,这个钽电容实际上两端的电压最高为2.5V,那么选用耐压值大于3.75V的即可。

电解电容的耐压值是否越大越好

实际钽电容没有耐压值为3.75V的,可以选用耐压值为6.3V的。钽电容在相同容量时,一般耐压值高的,价格也会较高,并且体积也有所增大。

一般电解电容标上耐压值就是起提示作用,在电压整流加压以后不要超过电容的耐压值,比如标示300v,那么通过电容电压一般不要超过250v,因为要根据电容的功率因数来考虑电容的升温。电压过高电容会爆,电压持平,使用率太高造成电容温度过高也会爆。

高耐压值的电容肯定不能用低的代替。电解电容一般用在电源电路中低频电路中起铝箔去耦,隔直流等作用,一旦损坏会对整个电路造成影响,当然电解电容换起来会比较容易。

扩展资料

耐压测试的基本原理:把一个高于正常工作的电压加在被测设备的绝缘体上,并持续一段规定的时间,如果其间的绝缘性足够好,加在上面的电压就只会产生很小的漏电流。

如果一个被测设备绝缘体在规定的时间内,其漏电电流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就可以确定这个被测设备可以在正常的运行条件下安全运行。进行耐压测试时,技术规格不同被测试品,测量标准也就不同。

对一般被测设备,耐压测试是测量火线与机壳之间的漏电流值,基本规定是:以两倍于被测物的工作电压再加1000V作为测试的标准电压。

部分产品的测试电压可能高于这一规定值。按照IEC61010的规定,测试电压必须在5s内逐渐地上升到所要求的试验电压值(例如5kV等),保证试验电压值稳定加在被测绝缘体上不少于5s。

此时所测回路的漏电流值与标准规定的泄漏电流阈值相比较,就可以判断被测产品的绝缘性能是否符合标准。测试结束后,试验电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逐渐地降至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耐压测试仪

变压器低压侧电容补偿怎么算?如果是630KVA的变压器(计算负荷528KW),补偿容量是多少?1250KVA的是多少?

要有视在平均功率因数和要求目标功率因数两者数据才能计算的,630KVA的变压器负荷528KW已满载运行,若以平均功率因数为0.8,要求目标功率因数达到0.95时,计算电容补偿量(按630KVA算):
有功功率:
P=630×0.8=504(KW)
视在功率:
S1=630(KVA)
无功功率:
Q1=根号(S1×S1-P×P)=根号(630×630-504×504)=378(千乏)
功率因数0.95时的视在功率:
S2=504/0.95≈531(KVA)
无功功率:
Q2=根号(S2×S2-P×P)=根号(531×531-504×504)≈167(千乏)
电容无功补偿量:
Qc=Q1-Q2=378-167=211(千乏)

变压器补偿电容更换时需要做检查吗

要做检查,必须的!

变压器的补偿应该怎么计算,电容都有哪几类?

一般按变压器的容量的30%~40%来配补偿电容器的容量,如己带负荷运行,则要查看或检测实时运行无功量、功率因数等参数再配补偿电容器的容量。电容一般分干式和油式两种,主要以电容的充填介质来区分,一般现在用的以自愈式电容器比较多。

电容补偿公式

以感性负载有功功率1KW、功率因数从0.7提高到0.95时所需电容补偿量:

有功功率:P=1KW

视在功率(功率因数0.7时):S1=1/0.7≈1.429(KVA)

无功功率:Q1=根号(S1×S1-P×P)=根号(1.429×1.429-1×1)≈1.02(千乏)

功率因数0.95时的视在功率:S2=1/0.95≈1.053(KVA)

无功功率:Q2=根号(S2×S2-P×P)=根号(1.053×1.053-1×1)≈0.329(千乏)

电容无功补偿量:Qc=Q1-Q2=1.02-0.329≈0.691(千乏)

扩展资料:

电容补偿就是无功补偿或者功率因数补偿。电力系统的用电设备在使用时会产生无功功率,而且通常是电感性的,它会使电源的容量使用效率降低,而通过在系统中适当地增加电容的方式就可以得以改善。 电力电容补偿也称功率因数补偿,(电压补偿,电流补偿,相位补偿的综合)。

在交流电路中,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电压、电流的相位特点为在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与电压同相位;在纯电容电路中电流超前电压90°;在纯电感电路中电流滞后电压90°。从供电角度,理想的负载是P与S相等,功率因数cosφ为1。

此时的供电设备的利用率为最高。而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只有假设系统中的负荷,全部为电阻性才有这种可能。电路中的大多数用电负荷设备的性质都为电感性,这就造成系统总电流滞后电压,使得在功率因数三角形中,无功Q边加大,则功率因数降低,供电设备的效率下降。

功率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用cosφ(即φ角的余弦)来反映用电质量的高低,大量的感性负载使得在电力系统中,从发电一直到用电的电力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相当一部分电能,经发、输、变、配电系统与用户设备之间进行往返交换。

从另一个方面来认识无功功率,无功功率并非无用,它是感性设备建立磁场的必要条件,没有无功功率,我们的变压器和电动机就无**常工作。因此,设法解决减少无功功率才是正解。

实际应用中,电容电流与电感电流相位差为180°称作互为反相,可以利用这一互补特性,在配电系统中并联相应数量的电容器。

用超前于电压的无功容性电流抵消滞后于电压的无功感性电流,使系统中的有功功率成分增加,cosφ得到提高,实现了无功电流在系统内部设备之间互相交换。这样就减少了无功占用的部分电源设备容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功率因数,从而也就提高了电能的利用率。

补偿的基本原则

1.欠补偿

补偿的电容电流要求小于被抵消的电感电流。补偿后仍存在一定数量的感性无功电流,令cosφ小于1但接近1。

2.全补偿

按照感性实际负荷电流配置电容器,IC=IL将感性电流用容性电流全部抵消掉,令cosφ等于1。

3.过补偿

大量投入电容器,在全部抵消掉电感电流后,还剩余一部分电容电流,此时原感性负载转化为容性负荷性质。功率因数cosφ仍然小于1。

在以上的三种情况中,按电路规律进行分析后,确定补偿的基本原则为欠补偿最为合理。全补偿在RLC混联电路中,如若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相等时,系统中就会发生电流谐振,设备中将产生几倍于额定值的冲击电流,危及系统和设备安全。

过补偿既不经济也不合理,当系统负载性质转换为容性时,在功率因数超过1以后,反而降低。而且在超过l的同时也可能引起电路电流谐振。以上两种补偿方式显然都不可取。

补偿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采用欠补偿方式,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则要求小于1,并且尽量接近1。为了防止谐振,一般将上限确定在0.95。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容补偿

想要建一个工厂,,如何计算选择变压器,及电容补偿

平均负荷:800*0.75=600KW,变压器效率为0.8,选变压器容量为750KVA;功率因数一般应在0.7或以下,从0.7提高到0.95时,每KW需电容量为0.691千乏,需总电容量:600*0.691=415千乏

变压器容量怎么换算成电容补偿容量

一般做补偿柜,都按负荷的功率因素计算的。如果单计算变压,油浸式按功率因素0.85计算。非晶合金变压器功率因数0.9以上,不需补偿的。你计算出须补偿容量后,可查表补偿多少kvar电容即可,可参考我站关于无功功率因素补偿的确定,http://****xykk8899***m/index51.html

用电容做变压器如何计算

  电容降压计算方法:例如,我们将一个110V/8W的灯泡与一个1uF的电容串联,在接到220V/50Hz的交流电压上,灯泡被点亮,发出正常的亮度而不会被烧毁。因为110V/8W的灯泡所需的电流为8W/110V=72mA,它与1uF电容所产生的限流特性相吻合。同理,我们也可以将5W/65V的灯泡与1uF电容串联接到220V/50Hz的交流电上,灯泡同样会被点亮,而不会被烧毁。因为5W/65V的灯泡的工作电流也约为70mA。因此,电容降压实际上是利用容抗限流。而电容器实际上起到一个限制电流和动态分配电容器和负载两端电压的角色。
  电容降压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他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在一定的交流信号频率下产生的容抗来限制最大工作电流。例如,在50Hz的工频条件下,一个1uF的电容所产生的容抗约为3180欧姆。当220V的交流电压加在电容器的两端,则流过电容的最大电流约为70mA。虽然流过电容的电流有70mA,但在电容器上并不产生功耗,因为如果电容是一个理想电容,则流过电容的电流为虚部电流,它所作的功为无功功率。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如果在一个1uF的电容器上再串联一个阻性元件,则阻性元件两端所得到的电压和它所产生的功耗完全取决于这个阻性元件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