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举重的身体比例怎么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有什么公式测量身体的比例和体重比啊(如何测算身体比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有什么公式测量身体的比例和体重比啊

BMI 法

体重指数 = 体重(公斤) 除 身高(米)的平方 kg/m2
正常体重 : 体重指数 = 18 - 25
超重 : 体重指数 = 25 - 30
轻度肥胖 : 体重指数 > 30
中度肥胖 : 体重指数 > 35
重度肥胖 : 体重指数 > 40

要想看起来瘦就要减到比标准体重还要少百分之二十,才会看起来瘦!标准体重只是说你在这个范围里身体的脂肪比例和体重是正常的,不会因体重产生疾病。并不代表你要看起来很瘦

为什么体重轻的举重运动员举起的重量和自己体重的比例比体重重的运动员高

人体结构决定的。
高大的人的肌皮骨的比例和矮小者的比例是不同的。
凡是都有个度,一切食物都是过犹不及的,长的过于高大,超过了一定的标准,其身体中肌肉的比例相对的就会下降,所以出了很多傻大个。
同理,也不是越矮小比例就越高越好,超过了某个度之后也是同样会变差的。

人体黄金比例的计算公式是多少?

举重比赛规则

举重比赛规则:

有什么公式测量身体的比例和体重比啊

1、竞赛动作方式

(l)抓举:运动员将杠铃平行地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虎口相对撞钢,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两臂在头上完全伸直。

(2)挺举:运动员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提 置肩际。两腿平行伸直保持静止状态。先屈腿预蹲,接着用 伸腿伸臂动作将杠铃举起至两臂完全伸直,两腿收回平行保持静止。

2、犯规动作

(1)从悬垂状态提铃。

(2)提铃过程中有停顿。

(3)除两足外,身体任何部位触及举重台。

(4)在完成动作时,两臂伸展不平均或不完全。

(5)伸展臂部过程中有停顿。

(6)用推举完成动作。

(7)起立时臂有屈伸。

(8)在试举中离开举重台,即让两脚触及台外地方。

(9)在裁判员发令前将杠铃放下。

(10)在裁判员发令后杠铃从身后落下,或故意从身前 摔下。

(11)未能使两足站在与杠铃和躯干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 横线上来完成动作。

(12)放铃时,未能使杠铃整体接触举重台。

(13)抓举时,在完成动作中横杠触及头部。

(14)挺举翻铃转肘之前横杆触及**。

(15)翻铃时肘、上臂触及大腿或膝部。

(16)上挺前两腿未伸直。

(17)屈膝上挺未完成动作。

(18)上挺前有意使杠铃颤动。

3、运动员条件

(1)凡发育健全并有一定专项训练基础的男、女运动员, 均可参加竞赛。

(2)凡参加竞赛的运动员,必须经医生检查,并持有身 体合格证明。

(3)青少年运动员须持有出生证明。

(4)女运动员须持有性别检查证明.

(5)少年组年龄为13~17岁。

(6)青年组年龄为18~ 20岁。

(7)成年组21岁以上。

(8)男、女运动员年满15岁可参加全国比赛。

4、抽签:在技术会议上进行。由副总裁判长带领记录长 和记录员按大会秩序册顺序,各队参赛运动员进行一次性抽 签。所抽得的签号决定运动员称量体重的顺序和试举顺序。抽签时,不分级别,签号数量根据大会参赛运动员人数确定。

5、称量体重:运动员在该场竞赛前2小时开始称量体重。称量时间为1小时,过时作弃权论。

6、试举顺序:试举重量轻的运动员先进行试举。第一次 试举重量相等时,按签号决定顺序,签号小者先举。在第二、 三次试举中,如遇试举重量相等则按前一次的试举顺序进行。

7、加重原则:本届奥运会(2008年北京29届)正式采用已实行三年的“1公斤规则”。2005年5月1日,国际举联实行了90多年的“2.5公斤规则”退出历史舞台,“1公斤规则”正式登场。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举重比赛首次采用“1公斤规则”。

所谓“2.5公斤规则”是指除破世界纪录时可以0.5公斤的倍数加重外,其他时候杠铃重量只能是2.5公斤的倍数;“1公斤规则”则要求杠铃加重以1公斤的倍数进行。“1公斤规则”的实行,让水平接近的选手之间的对抗更激烈——冲击人体极限时,1公斤的增幅毕竟比2.5公斤更容易实现。

8、更改试举重量:运动员要求改变试举重量,必须在最 后一次点名前提出。在来不及填卡的情况下,教练员或运动 员可口头要求改变重量。但每次试举的重量只能更改两次。

9、试举时间:记录员点名后,允许有1分钟的间歇时间。最后半分钟发出信号,如连续试举时,允许有2分钟的间歇 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举重

奥运会中举重比赛的规则是什么?

  (一)举重竞赛总则
  1.竞赛动作方式
  (l)抓举:运动员将杠铃平行地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 虎口相对撞杠,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两臂 在头上完全伸直。
  (2)挺举:运动员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提 置肩际。两腿平行伸直保持静止状态。先屈腿预蹲,接着用 伸腿伸臂动作将杠铃举起至两臂完全伸直,两腿收回平行保 持静止。
  2.两种举式犯规动作:
  (1)从悬垂状态提铃。
  (2)提铃过程中有停顿。
  (3)除两足外,身体任何部位触及举重台。
  (4)在完成动作时,两臂伸展不平均或不完全。
  (5)伸展臂部过程中有停顿。
  (6)用推举完成动作。
  (7)起立时臂有屈伸。
  (8)在试举中离开举重台,即让两脚触及台外地方。
  (9)在裁判员发令前将杠铃放下。
  (10)在裁判员发令后杠铃从身后落下,或故意从身前 摔下。
  (11)未能使两足站在与杠铃和躯干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 横线上来完成动作。
  (12)放铃时,未能使杠铃整体接触举重台。
  (13)抓举时,在完成动作中横杠触及头部。
  (14)挺举翻铃转肘之前横杆触及**。
  (15)翻铃时肘、上臂触及大腿或膝部。
  (16)上挺前两腿未伸直。
  (17)屈膝上挺未完成动作。
  (18)上挺前有意使杠铃颤动。
  3.运动员条件 (1)凡发育健全并有一定专项训练基础的男、女运动员, 均可参加竟赛。 (2)凡参加竞赛的运动员,必须经医生检查,并持有身 体合格证明。 (3)青少年运动员须持有出生证明。 (4)女运动员须持有性别检查证明. (5)少年组年龄为13~17岁。 (6)青年组年龄为18~ 20岁。 (7)成年组21岁以上。 (8)男、女运动员年满15岁可参加全国比赛。
  4.体重分级
  男子举重竞赛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下列十级: (1)54公斤级体重不超过54公斤 (2)59公斤级54.01~59公斤 (3)64公斤级59.o1~64公斤 (4)70公斤级64.01~70公斤 (5)76公斤级70.01~76公斤 (6)83公斤级76.01~83公斤 (7)gi公斤级83.01 ~91公斤 (8)99公斤级91.01 ~99公斤 (9) 108公斤级 99.01~108公斤 (10)108公斤以上级 缺
  女子举重竞赛可按运动员体重分为下列九级: (1) 46公斤级体重不超过46公斤 (2)50公斤级46.01~50公斤 (3) 54公斤级 50. 01~54公斤 (4) 59公斤级 54. 01~59公斤 (5)64公斤级59.01~64公斤 (6) 70公斤级 64. 01~70公斤 (7) 76公斤级 70.01~76公斤 (8) 83公斤级 76.01~83公斤 (9)83公斤以上级
  (二)竟赛进程中的若干规则
  1.抽签:在技术会议上进行。由副总裁判长带领记录长 和记录员按大会秩序册顺序,各队参赛运动员进行一次性抽 签。所抽得的签号决定运动员称量体重的顺序和试举顺序。抽 签时,不分级别,签号数量根据大会参赛运动员人数确定。
  2.称量体重:运动员在该场竞赛前2小时开始称量体 重。称量时间为1小时,过时作弃权论。
  3.试举顺序:试举重量轻的运动员先进行试举。第一次 试举重量相等时,按签号决定顺序,签号小者先举。在第二、 三次试举中,如遇试举重量相等则按前一次的试举顺序进行。
  4.加重原则:本届奥运会(2008年北京29届)正式采用已实行三年的“1公斤规则”。2005年5月1日,国际举联实行了90多年的“2.5公斤规则”退出历史舞台,“1公斤规则”正式登场。北京奥运会是奥运举重比赛首次采用“1公斤规则”。所谓“2.5公斤规则”是指除破世界纪录时可以0.5公斤的倍数加重外,其他时候杠铃重量只能是2.5公斤的倍数;“1公斤规则”则要求杠铃加重以1公斤的倍数进行。“1公斤规则”的实行,让水平接近的选手之间的对抗更激烈——冲击人体极限时,1公斤的增幅毕竟比2.5公斤更容易实现。
  5.更改试举重量:运动员要求改变试举重量,必须在最 后一次点名前提出。在来不及填卡的情况下,教练员或运动 员可口头要求改变重量。但每次试举的重量只能更改两次。
  6.试举时间:记录员点名后,允许有1分钟的间歇时间。 最后半分钟发出信号,如连续试举时,允许有2分钟的间歇 时间。
  7.破纪录规定:任何一次试举成功的重量超过该项纪录 0.5公斤或0.5公斤的倍数,即承认为新纪录。新纪录一旦创 造,其他人不得以同样重量破该纪录。总成绩必须超过原纪 录2.5公斤即承认新纪录。
  8.名次评定:在抓举或挺举的三次试举中举起最高的一 次重量,即为单项成绩,名次按成绩来确定。总成绩名次以 抓举和挺举的总和来确定。如成绩相等时,比赛前体重轻者 名次列前。如成绩和体重又相等时,则以先举起该重量的运 动员名次列前。
  (三)服装和护具
  1.举重比赛运动员必须穿举重服,举重服式样为紧身衫连裤。
  2.男运动员必须穿护身或紧身三角裤,女运动员必须戴 **、穿紧身三角裤。
  3.举重鞋的后跟应是正常形状。鞋底不得超过鞋帮5毫 米,鞋帮靴高不得超过 130毫米。
  4.举重腰带须系在举重服外,宽不得超过12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