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物理中的齿数怎么算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知道链条截距,怎么计算链轮齿数(链轮知道齿数和链节距怎么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知道链条截距,怎么计算链轮齿数

一个节距即是一个齿,计算链轮齿数主要看用途,受的载荷,首先确定主动链轮牙数,再跟据比速确定被动链轮牙数
简易计算公式如下:
比如:5/8链轮20牙,节距是=15.875mm 分度圆直径=(牙数×节距)÷π
=(20×15.875)÷3.14
≈101.12

已知齿轮直径 怎么计算齿数

知道链条截距,怎么计算链轮齿数

外径减2,除以模数,就等于多少齿。但是不知道模数也没用。如果算模数就是:外径减2,除以齿数,就是模数。反正就是这样套的。不过外径要准确。不然算出的数据会有误差。

具体公式:

1、公式1: D( 外径)=(Z+2)*m(模数), Z为齿数。

2、公式2: H=2.25m H为齿高。

详细讲解:

1、所以先量出齿高, 根据公式2计算出模数. (注意模数为系列标准值, 1, 1.5, 2 等等,所以要圆整为标准值。

2、再测量出外径, 就可根据公式1计算出齿数了。

3、标准齿轮安装时,两个齿轮分度圆是相切的,所以R1+R2=A ,R1小齿轮分度圆半径,R2大齿轮分度圆半径,A中心距。齿数比等于分度圆半径比。

4、这样就可以分别算出R1、R2。再转化成齿轮分度圆直径,分别为D1、D2。最后,根据D=m*z ,计算出两个齿轮的齿数。

扩展资料:

模数是决定齿大小的因素

1、齿轮模数被定义为模数制轮齿的一个基本参数,是人为抽象出来用以度量轮齿规模的数。目的是标准化齿轮**,减少成本。直齿、斜齿和圆锥齿齿轮的模数皆可参考标准模数系列表。

2、随着工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定制的大批量生产齿轮很多都使用非标的模数,使其意义被弱化。

3、如果齿轮的齿数一定,模数越大则轮的径向尺寸也越大。模数系列标准是根据设计、制造和检验等要求制订的。对于具有非直齿的齿轮,模数有法向模数mn、端面模数ms与轴向模数mx的区别,它们都是以各自的齿距(法向齿距、端面齿距与轴向齿距)。

4、与圆周率的比值,也都以毫米为单位。对于锥齿轮,模数有大端模数me、平均模数mm和小端模数m1之分。对于**,则有相应的**模数等。

5、标准模数的应用很广。在公制的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同步齿形带传动和棘轮、齿轮联轴器、花键等零件中,标准模数都是一项最基本的参数。

6、对上述零件的设计、制造、维修等都起着基本参数的作用(见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齿轮模数

齿轮的顶部直径与齿数,模数的关系

齿轮节径、模数、齿数、外径、内径换算关系:

1,分度圆直径(节径)=模数*齿数。

2,外径=分度圆直径+齿顶高系数*模数;直径(D)=[ Z(齿数)+2]*模数 。3,内径=分度圆直径-齿底间隙系数*模数。

4,齿顶高系数= 1.25 5,齿底间隙系数= 1。

模数:齿距除以圆周率π所得到的商 。

齿轮计算公式是什么?

计算公式:模数m = 分度圆直径d / 齿数z = 齿距p /圆周率π。

齿轮模数被定义为模数制轮齿的一个基本参数,是人为抽象出来用以度量轮齿规模的数。在齿轮设计中,模数是决定轮齿大小的决定性元素。不同国家对模数的定义方法有所区别,最典型的就是国际标准(除英国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余国家的标准都与国际标准接轨)和英制标准。

国际标准定义模数的原理是:定义单个轮齿在分度圆(齿轮)/ 或线(齿条)出占有的圆弧(齿轮)/ 直线(齿条)的长度, 其长度为π * m,m 即为模数。

从这里可以看出,模数是有单位的,其标准单位为毫米(mm)。很多人,习惯于模数简写,譬如,模数为1mm的齿轮,简写m=1; 大家都逐渐接受这种写法,因此也是可以的。 但是,个别对齿轮模数理解不够深刻的同仁,认为模数没有单位,这个概念是错误的。

齿轮可按齿形、齿轮外形、齿线形状、轮齿所在的表面和制造方法等分类。

齿轮的齿形包括齿廓曲线、压力角、齿高和变位。渐开线齿轮比较容易制造,因此现代使用的齿轮中 ,渐开线齿轮占绝对多数,而摆线齿轮和圆弧齿轮应用较少。

在压力角方面,小压力角齿轮的承载能力较小;而大压力角齿轮,虽然承载能力较高,但在传递转矩相同的情况下轴承的负荷增大,因此仅用于特殊情况。而齿轮的齿高已标准化,一般均采用标准齿高。变位齿轮的优点较多,已遍及各类机械设备中。

另外,齿轮还可按其外形分为圆柱齿轮、锥齿轮、非圆齿轮、齿条、蜗杆蜗轮;按齿线形状分为直齿轮、斜齿轮、人字齿轮、曲线齿轮;按轮齿所在的表面分为外齿轮、内齿轮;按制造方法可分为铸造齿轮、切制齿轮、轧制齿轮、烧结齿轮等。

齿轮的制造材料和热处理过程对齿轮的承载能力和尺寸重量有很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前,齿轮多用碳钢,60年代改用合金钢,而70年代多用表面硬化钢。按硬度 ,齿面可区分为软齿面和硬齿面两种。

软齿面的齿轮承载能力较低,但制造比较容易,跑合性好, 多用于传动尺寸和重量无严格限制,以及小量生产的一般机械中。因为配对的齿轮中,小轮负担较重,因此为使大小齿轮工作寿命大致相等,小轮齿面硬度一般要比大轮的高。

硬齿面齿轮的承载能力高,它是在齿轮精切之后 ,再进行淬火、表面淬火或渗碳淬火处理,以提高硬度。但在热处理中,齿轮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变形,因此在热处理之后须进行磨削、研磨或精切 ,以消除因变形产生的误差,提高齿轮的精度。

已知模数,齿数, 怎样算出齿顶圆,分度圆,基圆,齿根圆?求助

分度圆直径d=z×m
基圆直径db=d×cosa
齿顶圆直径da=d+2ha
齿根圆直径df=d-2hf
其中,z——齿数;
m——模数;
a——齿形角;ha——齿顶高;
hf——齿根高。

怎么计算齿轮速比

设主动齿轮的齿数Z1,被动齿轮的齿数Z2,主动齿轮的转速n1,被动齿轮的转速n2。

那么他们的关系是:Z1/Z2=n2/n1。

即主动齿轮齿数与被动齿轮齿数之比等于两齿轮转速的反比。

按此公式,只要你知道其中3个参数,即可计算余下的一个参数。

举个例子:Z1为10齿,Z2为20齿,n1为100转/分钟,n2是多少转/分?

将参数代入公式:10/20=n2/100;n2=Z1×n1/Z2=10×100/20=50(转/分)。这样,你应该可以根据已知齿轮齿数及对转速的要求来计算转速或齿轮的齿数了。

相关内容解释:

齿轮是轮缘上有齿能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大齿轮的直径是小齿轮的直径的一倍。

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机械问题》中,就阐述了用青铜或铸铁齿轮传递旋转运动的问题。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的相继出现,使齿轮加工具备较完备的手段,而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