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古栈道是干什么用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人是怎么修栈道的?(古代栈道的修筑方法)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古代人是怎么修栈道的?

古代人在没有**和先进工具的情况下,修凿栈道非常艰难。但聪明的古代人想到了火焚水激的方法;当石头受热后,再用凉水一浇,石头就会裂开,古人利用这种原理来清除大块的石头。

铺设栈道需要用凿、锤等工具在崖壁上凿出宽约20厘米、深约50厘米的孔洞,再插入约2米长的粗木横梁,并在下方加上支撑,铺上木板,最后在栈道旁安装铁链或木栏。

古代人是怎么修栈道的?

点击查看更多《穿越时空看文明:全景手绘中国史》

古代栈道怎么修筑的

1、一种为在离河床不太高的悬崖峭壁上凿出横洞,穿以横木为梁,并在相应的河底**或巨石上凿出竖洞,插以竖木作为横梁中一端的支撑,然后在横梁上铺上木板成道。

2、壁孔多凿在枯水季节常水位以上8、9米处,横洞深近1米,横梁的孔外长度约6米,路宽5米多,可以容纳两辆车或两乘轿车并行或迎面通过,这种方式后人称“标准式”;

3、另一种为“斜柱式”,就是如果栈道离水面较高,不能在河床上立柱,则在路下的悬崖上凿斜孔,孔内立斜柱以支持横梁,斜柱的作用与立柱相同;

4、还有一种“无柱式”,即在陡壁地段,难以用斜柱支撑,距河床又高又不能竖立柱的时侯,则修成仅安横梁的栈道。

为了保障安全,在栈道靠河身的一侧,有的还装有栏杆,以防人马车辆不慎坠入河中。有的地方还在栈道上加盖顶棚,防止崖壁上土石下坠砸伤来往人畜。有顶棚和栏杆的栈道,远远望去好象一长串的空中楼阁,故古人又称为“阁道”。桥梁是横水而过,栈道是傍水而行,栈道中有时也有上加盖顶棚的桥梁,所以古人也称栈道为“桥阁”。

秦巴山中的古道只有在穿越河流的狭谷地段,才在悬崖陡壁上修栈道。在褒斜道和石牛道中,栈道的里程约占全程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其余是土石路。不同道路栈道所占比重稍有不同。

修筑栈道颇为费工费时费力,而且以木结构为主的栈道耐久性较差,所以自唐朝以后,栈道逐渐被碥道所取代。如褒斜道南段,北宋时有栈道5800多间(间,指两横梁间距,约3米),元代减为2800多间,明初尚存2200多间,至清代已几乎全被“碥道”所取代。

扩展资料:

栈道原指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称阁道、复道。中国在战国时即已修建栈道。秦惠王始建陕西褒城褒谷至郿县(今眉县)斜谷的褒斜栈道,长235千米。秦伐蜀时修了金牛道,被后世称为南栈道,长247.5千米。现代公路已经成网,但在交通闭塞的山区,仍有类似的栈道,供人、畜通行。

中国古代高楼间架空的通道也称栈道。栈道现在的含义比较广泛,尤其在房地产行业用的较多,如园林里富有情趣的楼梯状的木质道路,即称为木栈道。

“栈道”又称“栈阁”之道,这是古代交通史上一大发明。人们为了在深山峡谷通行道路,且平坦无阻,便在河水隔绝的悬崖绝壁上用器物开凿一些棱形的孔*,孔*内插上石桩或木桩。上面横铺木板或石板,可以行人和通车,这就叫栈道。

为了防止这些木桩和木板被雨淋变朽而腐烂,又在栈道的顶端建起房亭(亦称廊亭)这就是阁,亦称栈阁。相连贯的称呼,就叫栈阁之道,简称为栈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栈道 (指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

什么是栈道?

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称阁道、复道。中国在战国时即已修建栈道。秦惠王始建陕西褒城褒谷至郿县(今眉县)斜谷的褒斜栈道,长235千米。秦伐蜀时修了金牛道,被后世称为南栈道,长247.5千米。现代公路已经成网,但在交通闭塞的山区,仍有类似的栈道,供人、畜通行。
栈道的主要形式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插入木梁,上铺木板或再覆土石而成的路。也有在石崖上凿成台级,形成攀援上下的梯子崖。还有在陡岩上凿成的隧道或半隧道。一条栈道常可因地制宜分段采取不同形式。
中国古代高楼间架空的通道也称栈道。

中国的历史起源

十万个冷知识

明修栈道的栈道是什么意思?

栈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称阁道、复道。中国在战国时即已修建栈道。秦惠王始建陕西褒城褒谷至郿县(今眉县)斜谷的褒斜栈道,长235千米。秦伐蜀时修了金牛道,被后世称为南栈道,长247.5千米。现代公路已经成网,但在交通闭塞的山区,仍有类似的栈道,供人、畜通行。
特点:栈道的主要形式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插入木梁,上铺木板或再覆土石而成的路。也有在石崖上凿成台级,形成攀援上下的梯子崖。还有在陡岩上凿成的隧道或半隧道。一条栈道常可因地制宜分段采取不同形式。
中国古代高楼间架空的通道也称栈道。

华山长空栈道,是如何修建的?

人们对于华山的栈道是怎么修建的,一直很迷惑,虽然,这项修建在执行上能够理解,但是我们现代人也不得不感叹古人为了能够进行修仙而付出的努力。华山长空栈道是闻名的世界级景点,以险峻的风格而闻名,据说是因为元代的道士为了远离尘世,去寻找修仙的道路而修建的,至今已经有了七百多年的历史,一直保存至今。

西岳华山历来被认为是五岳之中最为险峻的,而在华山中,险中之险莫过于“长空栈道”和“鹞子翻身”。特别是具有700多年历史的长空栈道,在华山南峰东侧山腰的万仞绝壁上凿出来的几个踏脚之处,镶嵌石钉搭木椽搭建了一个百余米悬空的栈道,让人望而却步,有恐高症的人,看一眼都会让人惊恐万分。

解放后,华*市人民**多次整修加固,尽换木石桩为铁桩,换木椽为方木并定时更新,为的是确保游人的安全。华山景区要求过往长空栈道的游人必须租用30元的保险带,只要操作得当可以确保安全。长空栈道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

此道开凿在南峰腰间,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由于栈道险峻,故当地人有“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之说。这里只是探险之道,并非登山必由之路,胆小的游客观望一下即可,体力和胆量没有把握则不要轻易冒险。所以石上刻有不少警告之语,如悬崖勒马等。

三峡古栈道见证了什么

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一锤锤,锤开了这条栈道。
见证了恢弘的战争场面,一排排**,从这里进去又出来,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见证了忙碌的商人,雇佣者农夫,一担担将蜀国的盐巴供应到全国各地。
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从繁忙的栈道,变成一座安静的历史遗迹,人民用智慧开辟了铁路、公路,用飞机飞越了三峡蜀道,这是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明修栈道的栈道是什么意思?

栈道是沿悬崖峭壁修建的一种道路。又称阁道、复道。中国在战国时即已修建栈道。秦惠王始建陕西褒城褒谷至郿县(今眉县)斜谷的褒斜栈道,长235千米。秦伐蜀时修了金牛道,被后世称为南栈道,长247.5千米。现代公路已经成网,但在交通闭塞的山区,仍有类似的栈道,供人、畜通行。
特点:栈道的主要形式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插入木梁,上铺木板或再覆土石而成的路。也有在石崖上凿成台级,形成攀援上下的梯子崖。还有在陡岩上凿成的隧道或半隧道。一条栈道常可因地制宜分段采取不同形式。
中国古代高楼间架空的通道也称栈道。

古栈道是如何修建的?

栈道又称阁道,就使用情况而言,有下列两种情况:

一种是置于建筑之间的空中通道,如西汉长安城中,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与桂宫、北宫之间所建的阁道。有的文史资料中载及阁道架越城垣,即城内建筑和城外建筑之间在空中架阁道相通,由此可知,其下之支承架构的高度不会太低。此外,在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釉陶坞堡明器中,亦可见到此种阁道形象。不过宫殿之间的阁道系宫室建筑,离地较高,长度亦远,故建有屋顶及两侧护壁,以避风雨日照。而坞堡阁道主要功能在于方便各碉楼之间的联手防卫,故仅有两侧之勾阑而无顶盖。

另一种是通行于悬崖峭壁之通道,如秦、汉时由关中越秦岭至巴蜀的山道险途。其构造方式为先沿石壁开出宽1~2米石道,上横铺木梁木板。或在崖壁上横向凿孔(口宽10厘米×20厘米、深50厘米),以插入粗木梁(间距约2米),并下加斜撑。梁上再铺厚木板,又于路之旁侧加构铁链或木栏。道宽约5~6米,可容车马并行。其上部分亦可建以屋盖。在栈道路面距谷底较近的情况下,梁下斜撑改用直柱支承。这种措施对结构有利,但山洪过大时,易将支柱摧毁。秦人修建的入蜀栈道至东汉末仍然保存并继续使用,如自关中通往汉中之子午道,以及其西之褒斜道;通大散关之故道,以及自围谷往傥光之骆谷道,均为商旅往来及军事运输的必经之途。除此以外,尚有汉武帝征四川时所开之棘道栈道及黄河三门峡的漕运栈道等,均屡见于文史。可惜此等栈道,多数在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毁于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