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电力电缆直埋需要哪些步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施工现场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多少米(电缆直接埋地铺设的深度不应小于)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施工现场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多少米
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且电缆应埋在冻土层以下。
在电缆引入建筑物、与**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建筑物处等受条件限制时,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在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电流、振动、热影响、腐植物质、虫鼠等危险的地段,均应依据规范要求采取保护措施。
电缆在拐弯、接头、交叉,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设明显的方位标桩。电缆直线段每隔50-100处应加设间距适当的路径标桩。标桩应牢固,标志应清晰,标桩露出地面以15cm为宜。
扩展资料
一、长途通信电缆为保证其通信安全可靠,一般采用直埋敷设方式。
1、市内主干电缆(中继和用户主干电缆)为保证其通信安全可靠、安装更换方便和市容美观等,一般采用管道敷设方式。
2、市内配线电缆可采用架空和墙壁敷设方式,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将逐步为管道敷设方式所取代。
二、埋深:
1、沿电缆全长应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 的保护板,保护板宜采用混凝土。
2、电缆应敷设于壕沟里,并应沿电缆全长的上、下紧邻侧铺以厚度不少于100mm 的软土或砂层。
3、城镇电缆直埋敷设时,宜在保护板上层铺设醒目标志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直埋电缆
直接埋地敷设电缆有哪些要求
直接埋地敷设电缆的要求:
1、直接埋在**的电缆,一般适用铠装电缆。
2、挖掘的沟底必须时松软的土层,没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否则,应铺以 100mm厚的软土或砂层。电缆周围的泥土不应含有腐蚀电缆金属包皮的物质(酸碱液体、石灰、炉渣、腐植质和有害物渣滓等),否则,应予以清除和换土。埋深不应小于0.7m(在严寒地区,电缆应敷设在冰冻层以下)。
3、电缆敷设完毕,上面应铺以 100mm厚的软土或细砂,然后盖上混凝土保护板,覆盖宽度应超过电缆直径两侧以外各50mm。在一般情况下,也可用砖代替混凝土保护板。
4、电缆中间接头盒外面应有生铁或混凝土保护盒。若周围介质对电缆有腐蚀作用,或**经常有水并在冬季可能冰冻,在保护盒内应柱满沥青。
5、电缆接头下面必须垫以混凝土基础板,其长度应伸出保护盒两端约 600-700mm。电缆自土沟引进隧道、入孔和建筑物时,应穿在管中、管口应予以堵塞,以防漏水。
6、 电缆相互交叉,与非热力管道和沟道交叉,以及穿越公路和墙壁时,都应穿在保护管中。保护管长度应超出交叉点前后 1m,交叉净距不得小于250mm,保护管内径不得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7、电缆与建筑物平行距离应大于 0.6m,与电感应保持0.6m距离,与排水明沟距离应大于1m,与热力管道平行距离为2m(非热力管道为1m),与树木的距离为1.5m。
8、 无铠装电缆从**引出地面时,高度 1.8m及以下部分,应采用金属管或保护罩保护,以防机械力损伤(电气专用间除外)。
9、铠装电缆的金属外皮两端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10、在电缆通过的无永久性建筑物的地点,应埋设标桩,接头与转弯处也应埋设电缆标桩。
电缆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多架设在空中或装在**、水底,用于电讯或电力输送。1832年,沙俄退伍军官许林格将电报线路埋在**,六根导线之间彼此用橡胶绝缘后同放在玻璃管内,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电缆。
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电线心置于密封护套中构成的绝缘导线。其外可加保护覆盖层,用于传输、分配电能或传送电信号。它与普通电线的差别主要是电缆尺寸较大,结构较复杂。
电缆主要由以下4部分组成。
①导电线心:用高电导率材料(铜或铝)制成。根据敷设使用条件对电缆柔软程度的要求,每根线心可能由单根导线或多根导线绞合而成。
②绝缘层:用作电缆的绝缘材料应当具有高的绝缘电阻,高的击穿电场强度,低的介质损耗和低的介电常数。电缆中常用的绝缘材料有油浸纸、聚氯乙烯、聚乙烯、交联聚乙烯、橡皮等。电缆常以绝缘材料分类,例如油浸纸绝缘电缆、聚氯乙烯电缆、交联聚乙烯电缆等。
③密封护套:保护绝缘线心免受机械、水分、潮气、化学物品、光等的损伤。对于易受潮的绝缘,一般采用铅或铝挤压密封护套。
④保护覆盖层:用以保护密封护套免受机械损伤。一般采用镀锌钢带、钢丝或铜带、铜丝等作为铠甲包绕在护套外(称铠装电缆),铠装层同时起电场屏蔽和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的作用。为了避免钢带、钢丝受周围媒质的腐蚀,一般在它们外面涂以沥青或包绕浸渍黄麻层或挤压聚乙烯、聚氯乙烯套。
电缆按其用途可分为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和控制电缆等。与架空线相比,电缆的优点是线间绝缘距离小,占地空间小,**敷设而不占地面以上空间,不受周围环境污染影响,送电可靠性高,对人身安全和周围环境干扰小。但造价高,施工、检修均较麻烦,制造也较复杂。
因此,电缆多应用于人口密集和电网稠密区及交通拥挤繁忙处;在过江、过河、海底敷设则可避免使用大跨度架空线。在需要避免架空线对通信干扰的地方以及需要考虑美观或避免暴露目标的场合也可采用电缆。
穿PVC管直埋光缆 ,敷设PVC管算工作量吗
电缆套管敷设的要求: 电缆敷设方式一般分为直埋、穿管、电缆沟三种形式。电缆直埋,电缆埋深不小0.8米,电缆上要铺砂盖保护板,电缆引出地面时要穿钢管保护。穿管敷设有穿钢管、PVC管、玻璃钢管等等,根据不同环境情况采用不同的工艺,埋设电缆管要用细砂或细土,过路时需要浇混凝土保护。电缆沟敷设,电缆沟有预埋电缆支架,电缆的金属支架全线连接地线。你应该多参阅电缆典型设计方案。光纤光缆工程习惯用菲尼特的。
直埋光缆需要设人(孔)吗
直埋光缆的施工步骤 1.复测 (1)核对光缆路由走向、敷设方式及接头位置。 (2)复测路由地面距离,为光缆配盘、分配及敷设提供必需的资料。 2.光缆留长 预留光缆尽量盘留在通信管道的人(手)孔内,基站留长按15米预留,冗余留长按15‰。预留,接头留长按10米/侧预留。为方便维护,放缆时应以接头井为1#,安顺序类推,逢5、10、15……5的倍数手孔,应安20m作预留。 3.光缆检验 (1)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对运到工地的光缆、器材的规格、程式进行数量清点和外观检查,如发现异常应重点检查。对光缆、连接器等还应进行光学特性、电特性的测试。 (2)核对单盘光缆规格、程式及制造长度应符合订货合同规定的要求。 (3)光缆开头检验时,应核对光缆外端的端别,并在缆盘上做醒目标注。光缆端别的识别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面对光缆截面, 由领示色光纤按/顺时针排列时为A端,反之为B端。 (4)光缆现场检验光纤衰减常数、光纤长度。 (5)单盘光缆检验完毕后应恢复光缆端头密封包装及光缆盘包装。 (6)光纤连接器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互换性。尾纤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外皮无损伤。尾纤各项参数应符合合同规定。连接器的损耗应符合合同规定。 4.光缆敷设 (1)新建管道内光缆均采用硬塑料管保护,塑料管一次布放的长度以方便光缆穿放为原则。 (2)光缆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施工过程中不小于20倍。 (3)布放光缆的牵引力应不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80%,瞬时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100%,牵引力应加在光缆的加强件(芯)上。光缆布放过程中应无扭转,严禁打小圈、浪涌等现象发生。 (4)布放光缆必须严密组织并有专人指挥,牵引过程中应有良好联络手段。光缆布放完毕,应检查光纤是否良好。光缆端头应做密封防潮处理,不得浸水。 (5)光缆穿入管道或管道拐弯或有交*时,应采用导引装置或喇叭保护管,不得损伤光缆外护层,光缆一次牵引长度一般不应大于1000米,超长时应采用∞字分段牵引。 (6)光缆放置在规定的托架上,并应留适当余量,避免光缆绷的太紧。接头所在人(手)孔内的光缆预留后应符合设计要求。预留光缆应按规定的位置妥善放置。 (7)架空光缆的预留在接头杆处预留,其两侧电杆作适当预留,预留长度15--20m;过河架空光缆,河宽大于30m的河流两岸各余留15―20m,架空段每10个杆档光缆余留15-20m。过河光缆余留在河岸的第一根杆子的邻杆上:接头余留应在接头杆上,各个接头点余留10m。 5.光缆的保护 (1)人(手)孔内的光缆采用蛇型软管(或塑料软管)保护,并绑在电缆托架上。 (2)所选用的管孔必须清洁、干净。 6.站内光缆 (1)站内光缆应做标志,以便识别。光缆在站内应选择安全位置,当处于易受外界损伤位置时,应采用保护措施。 (2)光缆路由经走线架,拐弯点时应绑扎。上下走道或爬墙的绑扎部位,应垫以胶管,避免光缆受损伤。 (3)站内光缆成端后,必须在ODF箱前面板粘贴配纤示意图。 7.光缆的接续及安装 (1)光缆接续内容包括:光缆接续,护层和力口强芯的连接,接头损耗的测量,接头盒的封装以及接头保护的安装。 (2) 光缆接续前应核对光缆程式和接头位置并根据接头预留长度的要求留足光缆。 (3)按光缆端别核对光纤并编号作永久性标志。 (4) 光纤接续环境必须整洁,应在工作车内或有遮盖物的环境中操作,严禁露天作业。 (5) 光纤接续应连续作业,以确保接续质量。采取措施,不得让光缆受潮。
直埋电缆线路在埋设时有哪些要求与规定
直埋电缆线路在埋设时的要求与规定如下:
1、**直埋电缆线路应采用铠状电缆。电缆的埋设深度应由地面至电缆外皮不小于0.7m;电缆外皮至**建筑物的基础0.6m,不得小于0.3m;电缆相互间距:水平接近时最小为0.1m,不同部门的电缆之间间距0.5m;
电缆互相交叉时最小净距0.5m;电缆与热力管道、煤气、石油管道接近时的净距为2m,相互交叉时净距为0.5m;电缆与树木主干的距离不小于0.7m。
2、直埋电缆沟内不得有石块等其它硬物杂质,否则应铺以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电缆敷设后上面再铺以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接着盖以混凝土保护板或砖,覆盖的宽度应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
3、直埋电缆在进入手孔井、人孔井、控制箱和配电室时应穿在保护管中,且管口应做防水堵头。与城市道路、桥梁等交叉时应增加保护管,保护管的顶部到路面的深度不小于0.7m,保护管两端伸出车道不小于0.5m。
电缆从**引出地面时,地面上要加一段2.5m的保护管,管根部应伸入**0.2m,保护管须固定牢靠。
电缆线路在管、沟内敷设的要求:
1、电缆沟的砌筑应考虑分段排水,沟底应有良好的散水坡度,沟的盖板一般用钢筋混凝土盖板,室内经常需要开启的电缆沟一般用钢盖板。整条电缆沟都应装设连续的接地线,接地线的两头和接地极连通。
2、在桥上敷设的电缆应加垫弹性材料制成的衬垫,桥两端和伸缩缝处应留有电缆松弛部分,以防电缆由于结构胀缩而受到损坏。
3、电缆穿保护管长度在30m以下时,直线段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有一个弯曲时不小于2倍;有两个弯曲时不小于2.5倍。电缆穿保护管长度在30m以上时,直线段保护管内径不小于电缆外径的2.5倍,过长时应设手孔井或人孔井。
扩展资料
电缆线路的验收应进行以下检查:
(1)电缆规格应符合规定,排列应整齐,无损伤,标牌齐全、正确、清晰;
(2)电缆的固定弯曲半径、有关距离及单芯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层的接线应符合要求;
(3)电缆终端、中间头不渗漏油,安装牢固,充油电缆油压及表计整定值应符合要求;
(4)接地良好;
(5)电缆终端相色正确,支架等的金属部件油漆完整;
(6)电缆沟及隧道内、桥架上应无杂物,盖板齐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缆
电缆直埋地敷设的施工工序及工艺要求
请参考国家标准GB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第5节电缆的敷设下的第2条。
5.2 直埋电缆的敷设
5.2.1 在电缆线路路径上有可能使电缆受到机械性损伤、化学作用、**电流、振动、热影响、腐植物质、虫鼠等危害的地段,应采取保护措施。
5.2.2 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应小于1m。在引入建筑物、与**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建筑物处,可浅埋,但应采取保护措施。
2、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受件限制时,应采取防止电缆受到损坏的措施。
5.2.3 电缆之间,电缆与其他管道、道路、建筑物等之间平行和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5.2.3 的规定。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于管道的上方或下方。特殊情况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扩展资料:
工艺标准:
1.1目的:为使电缆线路分项工程施工作业规范化,促进施工技术进步,确保施工质量,制定本施工工艺标准。
1.2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安装工程中的建筑电气分部电缆线路分项工程施工作业,对于特定场所施工作业有特殊专业要求的应按规定进行。
1.3施工作业条件:
1.3.1和分项工程相关的施工技术文件应齐全有效,如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工艺评定标准,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标准图等。
1.3.2参与施工的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资质,需要时应安排对该项施工作业的适应性培训,考核合格者才能准许上岗作业。
1.3.3本项施工作业应使用的机具性能必须满足施工特性需要,且操作安全可靠,用于检测的计量器具量程、精确度应符合测量对象的要求,且在规定的有规检定周期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直埋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