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形成于___年间的北京,起源于___进京,其代表人物有...
1、形成阶段:约1790年至1880年;成熟阶段:约1880年至1917年;鼎盛阶段:1917年至1937年。
2、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
3、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
4、京剧始于清朝,创始人是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5、形成:乾隆末年,为庆祝乾隆80寿辰,徽戏剧团的三庆班由高朗亭率领进京献艺,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相继进京,统称“四大徽班”。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
6、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
1.京剧是由哪些戏曲进京演出互相融合形成的()①越剧②黄梅戏
徽秦合流。清初,京城戏曲舞台上盛行昆曲与京腔(青阳腔)。乾隆中叶后,昆曲渐而衰落,京腔兴盛取代昆曲一统京城舞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秦腔艺人魏长生由川进京。魏氏搭双庆班演出秦腔《滚楼》《背娃进府》等剧。
京剧是由徽剧、秦腔、昆曲进京演出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京剧的简介 京剧(BeijingOpera),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京剧又称京戏,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以北京为中心分布,遍布全国。京剧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剧 和汉剧,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京剧进上海后,也出现了京徽同台、京昆同台以及京梆(梆子)同台的局面。这对南方京剧特点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京剧的形成是从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为标志的。四个著名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高宗弘历祝寿,从扬州征调了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入京,成为徽班进京的开始。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北京代表戏曲剧种是什么?
北京的代表戏曲剧种是:京剧。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北京的代表戏曲剧种是京剧,这一剧种在北京形成,并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纳了昆曲、秦腔等剧种的元素,逐渐演变而来。
北京的代表性戏曲种是京剧。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亦称乱弹、国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是中国和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剧是由哪些戏曲进京演出互相融合形成的
1、京剧又称京戏,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以北京为中心分布,遍布全国。京剧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剧 和汉剧,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2、京剧是由徽剧、秦腔、昆曲等多种剧种在北京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之一,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3、京剧的形成是从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为标志的。四个著名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为给高宗弘历祝寿,从扬州征调了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入京,成为徽班进京的开始。
4、京剧: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京剧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两次合流:秦徽合流与徽汉合流。
5、乾隆末年,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形成了京剧。故选D。点评: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的代表。
6、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