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以前如何区分各民族人口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56个民族是按照什么划分的,源头在哪?(我国56个民族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中国56个民族是按照什么划分的,源头在哪?
49年后,民宗委乱分的,南方少数民族里,同是苗族,隔了一个镇,语言完全不同,相互不能沟通,这也叫同族?我表示不理解。
中国是怎么区分民族的(划分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参照斯大林的《马克思**和民族问题》定义方法,官方划分为56个民族,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斯大林在给民族下定义时,概括出民族的四大特征也就是划分标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
斯大林认为,这四个特征是一个民族所共同拥有的,任何民族都应同时具备这四个特征,缺一不可。因此,四个特征永远构成一个综合整体,表现出民族的特色。斯大林说:“只有一切特征都具备时才算一个民族。”
除了汉族,主要的少数民族包括壮族(1692万)、回族(1058万)、满族(1038万)、维吾尔族(1006万)、苗族(942万)、彝族(871万)、土家族(835万)藏族(628万)、蒙古族(598万)、侗族(287万)、布依族(287万)、瑶族(276万)、白族(193万)、朝鲜族(233万)、哈尼族(166万)、黎族(146万)、哈萨克族(146万)和傣族(126万)。
另有一些少数民族可能由于人数过少、有独有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或因被其他族群所同化导致尚难鉴别等原因,尚未被官方确认,称为未识别民族。此类族群人口共有64万人。
拓展资料
中国民族政策
在跨入新世纪的时候,我们展望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华各民族的发展将会呈现新的特点:
第一,各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将取得更快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民族地区将进一步融入全国的发展大潮之中,民族地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广大少数民族将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市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和支援将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第二,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将日益增多,民族间的杂居现象将更为普遍。随着各民族之间联系、交往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各民族之间人口流动数量也将日益增多,从而引起在民族分布特点上的变化:一是人口的双向流动,即内地人口因工作、经商等需要流向民族地区,同样,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将更多地流向内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进程将加快,使少数民族人口从原来的聚居区不断向全国各个城市扩散,这些少数民族仍将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
第三,各民族的共同性将日益增多,但民族特点将长期存在。社会**阶段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民族关系,为各民族的互助、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各民族问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在社会**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共同性愈来愈多,但并不会因此失去民族的特点。民族之间在扩大交往的时候,各民族将继续保持着本民族特征。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将继续存在。各民族带着自身的特点和中华民族的共性进入了新世纪。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 中国民族
中国56个民族最原始是怎么分出来的
在旧中国,由于存在民族**和民族歧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不能确定。
新中国建立以后,为改变旧中国民族成份和族称混乱的状况,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自1950年起,由**及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科研队伍,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识别。
加上原来已经公认的民族1983年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成份。
第一阶段
是从1950年到1954年,经过识别,确认了38个少数民族。
其间,除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朝鲜、满、瑶、黎、高山等民族早已被确认外,其他被确认的少数民族有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傈僳、侗、
东乡、纳西、拉古、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27个民族 。
民族学家黄现璠对壮族的确认,方国瑜对纳西族的确认,都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第二阶段
是从1954年到1978年年底,确认了土家、畲、达斡尔、么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为德昂)、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后改为毛南)、珞巴等16个少数民族;
第三阶段
是从1978年到1987年。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至此,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 。
民族识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和**领导的一次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民族工作。
它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标准,成功地解决了我国社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构成,是中国***把马列**的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在民族识别三个阶段的工作里,费孝通、黄现璠、夏康农、秋浦、翁独健、李有义、李安宅、吴泽霖、方国瑜、杨成志、杨堃、吴文藻、江应梁、刘咸、林耀华等等20世纪中国人类学界和民族学界的名家,及大批学者、民族工作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扩展资料:
民族区别的特征
1、民族语言
它是民族特征之一,指不同民族各自使用的语言,是民族内部相互联系的主要工具,是民族的一个重要的、稳定的、最显著的特征。它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民族语言的发展变化受民族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
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该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凝聚着人们长期实践所获得的知识。各民族共同语言因受不同民族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民族语言的发展状况对民族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没有民族共同语言,人们就不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因此,具有单独的共同语言,自然应该看作形成为单一民族的重要依据。
2、民族地域
它是民族特征之一,指一个民族居住和生活的地域,在地理上联成一片,没有被巨大的自然界线(如高山、海洋等)所分割,在**上基本统一,没有长期被国家或者其它**区划所分割,它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都依此而形成和发展。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个自己共同的地域,长时期地被分割,已经具备的语言、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民族特征,久而久之,必将导致彼此之间的严重差别,最终导致统一民族的解体。
当然,一个民族的成员并不是永远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地域,因谋生、经商、迁移和战争等原因,会出现民族杂居或散居的现象。
可以说,某个民族共同体一旦形成以后,其民族特征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尔后即便这个共同体的人们各居异处,失去了原先的共同地域,他们在当初共同地域上形成的民族特征却未必就随之消失。
3、民族生活
它是民族特征之一,指一个民族内部随着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换日益频繁,商品流通逐渐增长,各个不大的地方市场集中成为全民族市场,从而使各地区相互依存,把人们结合成一个整体的经济联系。
民族内部的这种经济联系在各个民族中,由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不齐,必然会有差异。但是,如果没有这种经济联系和共同的经济生活,民族的形成和存在是不可能的。
反之,如果一个民族的各个部分在经济联系上长期地割断联系,它们就会被同化于其他民族,或者与其他民族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这是斯大林考察了资本**上升时期欧美许多民族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4、民族素质
指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它是一个民族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地理环境的特点在民族精神面貌上的反映。
通过语言、文化艺术、社会风尚、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对乡土的眷恋等形式,表现本民族的爱好、兴趣、气质、性格、情操和自豪感。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其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一定的人们逐渐意识到他们属于一个民族。这种民族自我意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大的稳定性。
有些民族的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甚至民族共同语言等特征都已发生了变化,但他们的民族自我意识仍明显存在,成为个别特征中最不易变化的一个特征,因而成为民族识别中必须加倍重视的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族识别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各民族平等
历来是各民族相对平等,没有过歧视、**到底的时候,清代是,**也是。进入**,以五族共和为口号,这方面又有进步。五族指人口最多或分布地域最广的汉、满、蒙、回、藏,代表境内各民族,除了满族,汉、蒙、回、藏都有族群的意义。
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行了事实上的一些领域中对少数民族的优待政策,帮助弱势(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共同进步,以对主体民族(汉族)的表面不平等,赢得对少数民族的实质性平等,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做出了巨大努力。
中国56个民族 人口比例是怎么个比例
中国各省区少数民族人口与分布情况
根据《中国民族地理》(李志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整理
首先,抄录三个表格的主要数据如下:
表2-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少数民族人口及主要少数民族(1990年)
省级行政区 总人口(万人) 少数民族(万人) 占总人口(%) 主要少数民族
*** 2145.68 415.81 19.38 蒙古、回、满、达斡尔、
鄂温克、朝鲜、鄂伦春
宁夏 465.54 154.81 33.35 回、满、蒙古
新疆 1515.58 946.02 62.42 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
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塔塔尔
西藏 219.60 211.48 96.30 藏、门巴、珞巴、回
广西 4224.58 1650.89 39.08 壮、瑶、苗、侗、仫佬、毛南、
回、京、彝、水、仡佬
云南 3697.26 1234.36 33.39 彝、白、哈尼、壮、傣、苗、僳僳、
回、拉祜、佤、纳西、瑶、藏、景颇等
贵州 3239.11 1123.65 34.69 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
四川 10721.18 488.80 4.56 彝、藏、土家、苗、羌
青海 445.69 187.65 42.10 藏、回、土、撒拉、蒙古、满、哈萨克
甘肃 2237.11 185.62 8.30 回、藏、东乡、土、裕固、
满、保安、蒙古、撒拉
黑龙江 3521.49 199.08 5.65 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
锡伯、鄂伦春、赫哲等
吉林 2465.88 251.76 10.21 朝鲜、满、回、蒙古
辽宁 3945.97 616.47 15.62 满、蒙古、回、朝鲜、锡伯
河北 6108.24 240.10 3.93 回、满、蒙古、壮、朝鲜
河南 8550.95 100.78 1.18 回、蒙古、满、壮
湖北 5396.92 213.61 3.96 土家、苗、回、侗
湖南 6965.98 481.33 7.93 苗、土家、侗、瑶、回、
壮、维吾尔、黎、满
海南 655.75 111.51 17.00 黎、苗、壮、回、瑶
〔限于篇幅,以上仅列出少数民族总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省级行政区(共18个)的情况,敬请谅解〕
表2-3 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及主要聚居省级行政区(1990年)
民 族 人口(万人) 聚居区面积(万km2) 主要分布地区(占民族人口的比例 % )
壮族 1548.96 15.47 广西91.4,云南6.5
满族 982.12 1.22 辽宁50.4,河北17.6,黑龙江12.1,吉林10.7,***4.6
回族 860.29 10.22 宁夏17.7,甘肃12.7,河南10.1,新疆7.9,青海7.4
苗族 739.80 7.00 贵州50,湖南21,云南12.1,四川7.2,广西5.7
维吾尔族 721.44 121.80 新疆99.7
彝族 657.22 14.75 云南61.7,四川27.1,贵州10.8
土家族 570.42 1.42 湖南31.5,湖北31,四川18.9,贵州18
蒙古族 480.68 147.00 ***70.2,辽宁12.2,新疆3.4,吉林3.2,黑龙江2.9
藏族 459.33 200.00 西藏45.6,四川23.7,青海19.8,甘肃8,云南2.4
布依族 254.51 4.00 贵州94.4,云南1.3
侗族 251.40 2.14 贵州56,湖南30,广西11.4
瑶族 213.40 7.50 广西62.1,湖南21.5,云南8.1,广东6.3
朝鲜族 192.06 6.27 吉林61.5,黑龙江23.6,辽宁12
白族 159.48 1.96 云南84,贵州7.6,湖南7.2
哈尼族 125.39 3.00 云南99.5
哈萨克族 111.17 47.00 新疆99.6
黎族 111.09 1.50 海南91.8,贵州7.2
傣族 102.51 2.36 云南99
〔限于篇幅,以上仅列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共18个)的情况,敬请谅解〕
表7-1 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及排序(1990年)
序号 民族 人口数量(万人) 所占比例(%) 累计数量(万人) 累计比例(%)
0 少数民族总人口 9131.96 100 9131.96 100
1 壮族 1555.58 17.03 1555.58 17.03
2 满族 984.68 10.78 2540.26 27.81
3 回族 861.20 9.43 3401.46 37.24
4 苗族 738.37 8.08 4139.83 45.32
5 维吾尔族 720.70 7.89 4860.53 53.21
6 彝族 657.85 7.20 5518.38 60.41
7 土家族 572.50 6.27 6090.88 66.68
8 蒙古族 480.24 5.26 6571.12 71.94
9 藏族 459.31 5.03 7030.43 76.97
10 布依族 254.83 2.79 7285.26 79.76
11 侗族 250.86 2.75 7536.12 82.51
12 瑶族 213.70 2.34 7749.82 84.85
13 朝鲜族 192.34 2.11 7942.16 86.96
14 白族 159.81 1.75 8101.97 88.71
15 哈尼族 125.48 1.37 8227.45 90.08
16 黎族 111.25 1.22 8338.70 91.30
17 哈萨克族 111.08 1.22 8449.78 92.52
18 傣族 102.54 1.12 8552.32 93.64
56 其他未识别民族 75.23 0.82
[限于篇幅,以上仅列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共18个)的情况,敬请谅解]
从表7-1可以看出,在少数民族人口中,18个100万以上人口的民族人口之和达8552.32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的94%左右[抄者注:93.64%],占少数民族人口的绝大多数。10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33个,占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的98%以上[抄者注:98.60%]。其余22个人口不足10万的少数民族和其他未识别民族人口数量之和仅有98.60万人,不足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1.5%,可见悬殊之大。
民族是怎么划分的
“什么是民族”的问题,首先遇到的是语言学问题。
“民族”一词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的社会文本中
。英语nation(民族)与中文的“民族”在语义上有很大不同。在许多场
合,中文的“民族”常与种族、国家概念相混淆。种族(ethnicity)以人
的体质形态上所具有的某些共同遗传特征(肤色、眼色、发色、血型、骨
骼等)为标志,属于人类学和生物学范畴。如傣族,壮族,彝族,汉族,
藏族等,都是人类学和生物学意义上的种族。中文“民族”的用法,在很
多场合,可以指种族,如“汉民族”,“少数民族”等。在英语环境里,
民族和种族的区别非常清楚,ethnicity是在严格的人类学和生物学意义上
使用的,如“黑人”、“白人”、“亚洲族裔”等。而“民族”是属于社
会学、**学和历史学范畴。
“民族”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传统文化和心理素质为特征的
,如中华民族、美国民族、印度民族、伊朗民族、阿拉伯民族、日本民族
、德意志民族等。民族显然与“种族”完全不同。一个民族可以包括若干
不同的种族,如中华民族有几十个种族。而同一种族的人,也可以分别属
于不同的民族,如汉族,在中国属于中华民族,移民到美国的属于美国民
族。
在中文里,“民族”和“国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
然而,英语的nation一词,同时包含有“国家”和“民族”两个涵义
,而且更强调**特点。如The Nations of the Western Europe(西欧诸
国),The United Nations(联合国)。
再如nationwide,指遍及全国的,而不是遍及全民族的。
national hymn是指**,不是民族赞美诗。
national park是国家公园而不是民族公园。
英语nation一词中,“国家”的含义要高于、多于“民族”。
中文和英文在语义上的差异,使得在使用“民族”(nation)时出现很
大偏差。中文倾向于理解为种族,人类学和生物学意义较强;而英文更多
地在“国家”的意义上使用,突出了社会学和**学的涵义。这个歧义在
“民族**”(nationalism)概念上将更为明显。
民族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和
组合方式。今天谈到“民族”并定义民族时,其实是给民族**这样的思
潮或理论提供理论基础或解释。把“民族”概念化的需要,在于历史上现
代国家的产生。换言之,是国家需要“民族”这样一种概念,用它来确定
疆土、人口和主权。任何社会组织都要有定义域,说明该组织的界限,包
括什么样的人,以及权力和权力运作的范围。所以,“民族”和“国家”
在概念上紧密相关。脱离了关于“国家”的概念,民族这一概念就丧失了
历史的起源而无法定义。现代国家要求有民族这一概念。民族国家是**
单位,通过共同的价值、历史和象征性行为表达集体的自我意识。在这个
意义上说,民族国家是某种特殊的集体身份。
这里,我们就有了两个中文的“民族”概念:一个是人类学和生物学
意义上的“传统民族概念”;另一个是社会学和**学意义上的“现代民
族概念”。“民族**”只能是与“现代民族概念”相联系的,否则就会
陷入极大的混乱。如“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并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
非常近代的社会话语中才出现的。中华民族也并不是指汉族或任何一个特
定的民族,而是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体中所有的民族。用血源、
语言、宗教、文化传统和民俗来定义“中华民族”是不可能的。
另一个更为明显的例子是作为现代民族的“美国民族”。美国民族的
形成与上述任何一个民族构成的要素都没有关系,它是由美利坚合众国直
接分娩出来的,只有二百年的历史。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是没有可能形成
自己的独特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传统的。而且,美国作为移**家,其种
族来源几平遍及世界,包括欧洲的主要民族,根本没有从氏族、部族、部
落到民族的形成历史。
“中华民族”和“美国民族”都是确实存在的,只不过其定义的具体
内容要比其他民族繁复。尽管我们很难用“传统民族概念”来定义他们,
然而,我们却可以轻易地用“现代民族概念”来方便地加以定义。
作为“民族**”中的“民族”,只能是“现代民族概念”,作为一
个近现代出现的概念,它只能是社会学和**学意义上的。“种族**”
(racialism)中的“种族”才是与“传统民族概念”相关联的。“种族主
义”与“民族**”在英文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它们之间是没有什么
“血缘”关系的。那种将民族**划分成“种族的”、“文化的”、“政
治的”民族**的人,表现出的是对“民族**”的绝对无知。“民族主
义”只可能是“**的”,而不可能是其他,不论其“成熟”与否。
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是遵循马克思**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同我国民族的
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的,将民族的各个特征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研究的。
共同的地域是民族形成的基础,但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
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交错居住的状况。无论在经济、**、文
化生活方面,各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都密切地联结在一起。因此,在民族识别中
,既重视待识别民族的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等特征,又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
,对待识别民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在地域方面的关系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但由于历史原因和民族分布地区的
不同,有的民族有不同的方言,有的方言差别很大。还有些民族甚至使用两种或
两种以上不同的语言。因此,民族识别中既不能撇开语言的分析,也不能单纯依
据语言系属来确定族别。
中国少数民族在物质生活、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因
而具有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有些少数民族尽管其它特征不很明显,但仍保持着
自己的民族意识。这也是进行民族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综合研究各种现实特征的基础上,同时研究族源,以便弄清该人们共同体
的形成过程及分合渊源关系,然后确认该人们共同体的属性。这也可以说是中国
民族识别工作的一大特色。
在民族识别中,充分尊重民族集团的意愿,在民族称谓上“名从主人”。对
具体属于哪个民族和确定族称问题,尽可能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当然,这也要
以科学为依据。
请问 汉族 蒙古族 回族 壮族 侗族6个民族各多少人口
根据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汉族1220844520人;蒙古族5981840人;回族10586087人;壮族16926381人;侗族2879974人。该统计不包括居住在境内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上述少数民族分布:
1、蒙古族主要分布在***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
2、回族的分布比较广,宁夏和甘肃最多,然后内蒙,新疆,青海,陕西北部也有大量的**分布。
3、壮族主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
4、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
扩展资料:
我国人口前十位的少数民族:
第一名:壮族约1692万,第二名:回族约1058万,第三名:满族约1039万,第四名:维吾尔族约1007万,第五名:苗族约943万,第六名:彝族约871万,第七名:土家族约835万,第八名:藏族 约628万,第九名:蒙古族约598万,第十名:侗族约288万
参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