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钣金注重什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钣金喷漆后,主要注意什么(钣金喷漆后,主要注意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钣金喷漆后,主要注意什么

1.钣金喷漆是一种汽车修复技术,就是把将汽车金属外壳变形部分进行修复,比如车体外壳被撞了个坑,就可以通过钣金使之恢复原样,然后再通过喷涂专用油漆,使变形的汽车金属表面恢复到与其他完好的地方一样。汽车车身通过钣金校正后还有一些钣金工作无法弥补的**,哪怕是更换新的部件也会有不完美的地方,为了做到更加完美精到,就必须用雕塑的工艺技法弥补**,汽车在变形及其它原因残损后,其平度、轮角及线条,每一个部位都需要用刮灰来填补磨塑出来,用这样的公式说明:刮灰=恢复车身蒙皮=模具产物=模具加工程序,汽车的任何一个车身蒙皮都是由模具冲压而成,我们修复车身蒙皮就跟修复模具一样,所以我们刮灰塑形工艺要和模具加工连贯起来,这是一般的油漆工作者无法做到的工作。2.对于汽车而言,有时做个钣金是不可避免的事。一、汽车钣金是一个汽车修理的技术手段,此方面汽车钣金等于汽车钣金修理,指汽车发生碰撞后要对车身进行修复,也即除对车身进行防腐和装饰的喷涂工作外其余的所有工作。如汽车车身损伤的分析,汽车车身的测量,汽车车身钣金的整形,拉伸矫正,去应力焊接,以及汽车车身附件装配,调整等工作。二、汽车钣金就是汽车维修的一种加工方法,又叫冷做,说直接点,如果车身外观损坏变形,就需要钣金这个工序。汽车碰撞修复已经由原始的“砸拉焊补”发展成为车身二次制造装配。碰撞事故车辆的修复不再是简单的汽车钣金的敲敲打打,修复的质量也不能单靠肉眼去观察车辆的外观、缝隙。维修人员不但要了解车身的技术参数和外型尺寸,更要掌握车身材料特性,受力的特性的传递车身变形趋势和受力点以及车身的生产工艺如焊接工艺等。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维修人员还要借助先进的测量工具,通过精准的车身三维测量,以判断车身直接的间接受损变形的情况,以及因车身变形存在的隐患,制订出完整的车身修复方案,然后配合正确的维修工艺与准确的称身各关键点的三维尺寸数据,将车身各关键点,恢复到原有的位置将受损车身恢复到出厂时的状态。三、简而言之,汽车钣金就是对出现故障和损坏的车体进行完全的修复:一般过程如下,1:全车拆解 (将有可能涉及到的,或是将进行喷漆工作的部位所有钣金件拆下);2:车体修复 (将因撞击或翻转造成的铁板凹陷,梁架弯曲,尺寸位移等伤害进行更换,拉伸,焊接等修复);3:钣金件修复 (将所有破损的应修复钣金件进行粘接,焊接等外观及尺寸复原);4: 钣金件严修(将修复后的车门车灯等钣金和移位的机械电器等非钣金件进行复位,这需要高超的技艺和不懈的耐心,才能做到精准的安装和美观);5:全车安装 (喷漆后将所有钣金件进行安装和固定,以及全部活动钣金部件的测试工作);6:完成出厂。再有就是喷漆,汽车喷漆是指给汽车表面上一层漆达到保护汽车的效果。汽车喷漆一般用烘烤漆。在汽车制造厂,车架、车壳焊接完成,下一道工序就是喷漆。形式有普通漆、金属漆、珠光漆。汽车喷漆工序:刮腻子、打磨、喷漆等。其基本的流程:(1)车体作防锈及内部喷涂:视车身情况由钣金工完成。(2)打磨及修饰斜边:使用P60~180#砂纸打磨车身上经过钣金修补及需要**灰的地方。(3)除尘、清洁:使用压力*及除硅清洁剂清除车身上的微尘及污渍。(4)贴护:使用反贴技巧贴上遮蔽纸。(5)涂装底漆:混合4:1红底漆及施喷1~2层打磨后露出金属的位置上,然后烤干。(6)填补**灰:混合多功能**灰填补于车身上凹陷位置,置于摄氏20度环境30分钟。(7)打磨**灰:使用P60~240#砂纸打磨,用手感或打磨指示层检查平整度,**和印痕。(8)特幼**灰:有需要时选用,填补**、砂纸痕等。(9)打磨:使用P280#砂纸彻底打磨车身上需喷涂中间漆的旧漆。(10)除尘、清洁:使用压力*及除硅清洁剂清除车身上的灰尘及污渍。(11)贴护:贴上遮蔽纸。(12)喷涂中间漆:混合多功能中间漆2~3层,每层隔5~10分钟,然后烤干摄氏60度30分钟,再喷上打磨指示层。(13)打磨中间漆:使用P320~400#砂纸打磨干燥后的中间漆。(14)检查:检查打磨效果,可做微填。(15)除尘、清洁:清除车身上的灰尘和污渍。(16)贴护:对车身做贴护遮蔽。(17)除尘、清洁:先用压力*吹出车身上的尘点,用除硅清洁剂清除车身污渍,用压力*吹出车身缝隙的灰尘,最后以粘尘布粘除车身上的微尘。(18)面漆喷涂素色漆:喷涂2~3层,每层相隔5~10分钟,配合温度添加固化剂和稀释剂。(19)喷涂底色漆:喷涂2~3层素色漆、银粉漆或珍珠漆,每层间隔5~10分钟。(20)清漆喷涂:混合及施喷两层清漆,每层间隔5~10分钟,配合温度添加固化剂和稀释剂。(21)烤干:静置5~10分钟,摄氏60度干燥30分钟。干燥固化需判断,若用手指轻触感到发粘,则为表面干燥,若轻触不留有指痕,则为半硬干燥,若强压不留指痕,则完全干燥。(22)打蜡抛光。(23)遮盖汽车。遮盖汽车的目的是防止喷雾喷到不该喷到的地方,常规的基本遮盖材料是遮盖纸和遮盖带。汽车遮盖纸的宽度从7cm~91cm不等,是耐热的,一般可在烘房内安全使用,其湿强度好,可防止溶剂渗透(注意:不能用报纸遮盖,报纸耐热性不强,且含有印刷油墨,油墨会溶于油漆溶剂中,渗入下面的面漆,造成污染)。

车辆钣金要注意什么?

汽车的修复的好坏,重要的是钣金喷漆过程,因此我们就应该注意一下几点:1、在进行钣金喷漆前,我们得保证钣金的过滤系统的清洁,并检查喷涂的气压是不是正常的,如果这些都没有问题,接下来我们就应该检查油漆房水微尘分离器和空气压缩机,这一步骤是要求喷漆的软管能够保持清洁。 2、钣金喷漆的要求很高,在喷其中使用的喷漆软管、调漆罐及喷*等等之类的东西要放在干净的地方,当然,除了这些需要注意清洁以外,我们还要将喷漆工艺开始前将其他所有的准备工序在烤漆房外面做好,避免油漆遭到不必要的污染。 是汽车维修的一种加工方法,又叫冷做。 说直接点,如果车身外观损坏变形,就需要钣金这个工序来恢复原貌。 基本上用的工具就是锤子。形状不同的锤子,在钣件后面垫铁块,反复的敲打,使之成型。 必要的时候还要用到外观修复器。这个东西其实属于焊。把铁环焊在车身上,用钩子往外拉。用于修复凹陷的部位。 大面积平整的车身一般很难回得了位,所以有时还用到收火。就是局部加热后**,使铁皮收缩。 最终目的还是使受损的车身恢复原貌。 2.钣金:钣,即板,薄板之意,就是对薄的金属板材进行系列加工之意,包含折、剪、冲、焊、铆、拼接等工艺 3.这是一个设计模块,主要是针对用铁皮类材料做的东东.他跟实体不一样,实体的厚度有变化,但是钣金做的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厚度,生活中有许多用钣金做出来的产品.汽车碰撞修复理念?汽车碰撞修复理念 传统意义上的汽车碰撞修复,只是简单将碰撞受损变形的车身固定后,用加热、机械拉伸的方式进行维修,然后再靠榔头等简单工具调整和修复车身钢板、车门和立柱等的间隙和形状,最后靠腻子、**灰以及修补漆恢复原貌。 然而随着汽车工业的纵深发展,很多先进的材料被应用在汽车生产上,从而使车身上的很多部件都对驾乘人员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汽车碰撞修复已经由原始的“砸拉焊补”发展成为“车身二次制造装配”,经过修复的车身应该恢复到出厂时的状态。 碰撞事故车辆的修复不再是简单的汽车钣金的敲敲打打!修复的质量也不能单靠肉眼去观察车辆的外观、缝隙。修复一辆碰撞损坏的车辆,维修人员不但要了解车身的技术参数和外形尺寸,更要掌握车身材料特性,受力特性,力的传递,车身变形趋势和受力点以及车身的生产工艺,如焊接工艺等。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维修人员还要借助先进的测量工具,通过精准的车身三维测量,以判断车身直接和间接受损变形的情况以及因车身变形存在的隐患,制定出完整的车身修复方案,然后配合正确的维修工艺与准确的车身各关键点的三维尺寸数据,将车身各关键点恢复到原有的位置,将受损车身恢复到出厂时的状态. 0 4汽车免钣金修复工具凹凸凹痕凹陷吸坑修复器冰雹坑拉拔吸盘桥式器

钣金设计需要具备什么知识!

1、pro/e(钣金)板块 和cad只是个绘图工具,真正的技术要了解钣金的工艺性。2、以下不全,仅供参考,请到网上下载。
冲裁分为普通冲裁和精密冲裁,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冲裁件的加工工艺性也有所不同。目前我司通信产品结构件一般只用到普通冲裁。下面介绍冲裁的工艺性,是指普通冲裁的结构工艺性。
2.1 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尽可能简单对称,使排样时废料最少。

图3.1.1 冲裁件的排样
2.2 冲裁件的外形及内孔应避免尖角。
在直线或曲线的连接处要有圆弧连接,圆弧半径R≥0.5t。(t为材料壁厚)

图3.2.1 冲裁件圆角半径的最小值
2.3 冲裁件应避免窄长的悬臂与狭槽
冲裁件的凸出或凹入部分的深度和宽度,一般情况下,应不小于1.5t(t为料厚),同时应该避免窄长的切口与和过窄的切槽,以便增大模具相应部位的刃口强度。见图3.3.1。

图3.3.1 避免窄长的悬臂和凹槽
2.4 冲孔优先选用圆形孔,冲孔有最小尺寸要求
冲孔优先选用圆形孔,冲孔最小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机械性能和材料厚度有关。

图3.4.1 冲孔形状示例
材料 圆孔直径b 矩形孔短边宽b
高碳钢 1.3t 1.0t
低碳钢、黄铜 1.0t 0.7t
铝 0.8t 0.5t
* t为材料厚度,冲孔最小尺寸一般不小于0.3mm。
* 高碳钢、低碳钢对应的公司常用材料牌号列表见第7章附录A。
表1 冲孔最小尺寸列表
2.5 冲裁的孔间距与孔边距
零件的冲孔边缘离外形的最小距离随零件与孔的形状不同有一定的限制,见图3.5.1。当冲孔边缘与零件外形边缘不平行时,该最小距离应不小于材料厚度t;平行时,应不小于1.5t。

图3.5.1 冲裁件孔边距、孔间距示意图
2.6 折弯件及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折弯件或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工件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图3.6.1)

图3.6.1 折弯件、拉伸件孔壁与工件直壁间的距离
2.7 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螺钉、螺栓过孔和沉头座的结构尺寸按下表选取取。对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如果板材太薄难以同时保证过孔d2和沉孔D,应优先保证过孔d2。

表2 用于螺钉、螺栓的过孔

*要求钣材厚度t≥h。
表3 用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及过孔

*要求钣材厚度t≥h。
表4 用于沉头铆钉的沉头座及过孔
2.8 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及设计标注
2.8.1 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
冲裁件毛刺超过一定的高度是不允许的,冲压件毛刺高度的极限值(mm)见下表。
材料壁厚 材料抗拉强度 (N/mm2)
>100~250 >250~400 >400~630 >630
f m g f m g f m g f m g
>0.7 ~1.0 0.12 0.17 0.23 0.09 0.13 0.17 0.05 0.07 0.1 0.03 0.04 0.05
>1.0 ~1.6 0.17 0.25 0.34 0.12 0.18 0.24 0.07 0.11 0.15 0.04 0.06 0.08
>1.6 ~2.5 0.25 0.37 0.5 0.18 0.26 0.35 0.11 0.16 0.22 0.06 0.09 0.12
>2.5 ~4.0 0.36 0.54 0.72 0.25 0.37 0.5 0.2 0.3 0.4 0.09 0.13 0.18
* f级(精密级)适用于较高要求的零件;m级(中等级)适用于中等要求的零件;g级(粗糙级)适用于一般要求的零件。
表5 冲压件毛刺高度的极限值
2.8.2 设计图纸中毛刺的标注要求
* 毛边方向:BURR SIDE。
* 需要压毛边的部位:COIN或COIN CONTINUE 。一般不要整个结构件断口全部压毛边,这样会增加成本。尽量在下面情况使用:暴露在外面的断口;人手经常触摸到的锐边;需要过线缆的孔或槽;有相对滑动的部位。
图3.8.2.1 钣金结构设计图纸中毛刺的标注示例
3 折弯
3.1 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材料弯曲时,其圆角区上,外层收到拉伸,内层则受到压缩。当材料厚度一定时,内r越小,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就越严重;当外层圆角的拉伸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和折断,因此,弯曲零件的结构设计,应避免过小的弯曲圆角半径。公司常用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见下表。
序号 材 料 最小弯曲半径
1 08、08F、10、10F、DX2、SPCC、E1-T52、0Cr18Ni9、1Cr18Ni9、1Cr18Ni9Ti、1100-H24、T2 0.4t
2 15、20、Q235、Q235A、15F 0.5t
3 25、30、Q255 0.6t
4 1Cr13、H62(M、Y、Y2、冷轧) 0.8t
5 45、50 1.0t
6 55、60 1.5t
7 65Mn、60SiMn、1Cr17Ni7、1Cr17Ni7-Y、1Cr17Ni7-DY、SUS301、0Cr18Ni9、SUS302 2.0t
 弯曲半径是指弯曲件的内侧半径,t是材料的壁厚。
 t为材料壁厚,M为退火状态,Y为硬状态,Y2为1/2硬状态。
表6 公司常用金属材料最小折弯半径列表
3.2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3.2.1 一般情况下的最小直边高度要求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不宜太小,最小高度按(图4.2.1)要求:h>2t。

图4.2.1.1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最小值
3.2.2 特殊要求的直边高度
如果设计需要弯曲件的直边高度h≤2t,,则首先要加大弯边高度,弯好后再加工到需要尺寸;或者在弯曲变形区内加工浅槽后,再折弯(如下图所示)。

图4.2.2.1 特殊情况下的直边高度要求
3.2.3 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直边高度
当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弯曲件时(图4.2.3),侧面的最小高度为:h=(2~4)t>3mm

图4.2.3.1 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直边高度
3.3 折弯件上的孔边距
孔边距:先冲孔后折弯,孔的位置应处于弯曲变形区外,避免弯曲时孔会产生变形。孔壁至弯边的距离见表下表。

表7 折弯件上的孔边距
3.4 局部弯曲的工艺切口
3.4.1 折弯件的弯曲线应避开尺寸突变的位置
局部弯曲某一段边缘时,为了防止尖角处应力集中产生弯裂,可将弯曲线移动一定距离,以离开尺寸突变处(图4.4.1.1 a),或开工艺槽(图4.4.1.1 b),或冲工艺孔(图4.4.1.1 c) 。注意图中的尺寸要求:S≥R ;槽宽k≥t;槽深L≥ t+R+k/2。 图4.4.1.1 局部弯曲的设计处理方法
3.4.2 当孔位于折弯变形区内,所采取的切口形式
当孔在折弯变形区内时,采用的切口形式示例(图4.4.2.1)

图4.4.2.1 切口形式示例
3.5 带斜边的折弯边应避开变形区

图4.5.1 带斜边的折弯边应避开变形区
3.6 打死边的设计要求
打死边的死边长度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如下图所示,一般死边最小长度L≥3.5t+R。
其中t为材料壁厚,R为打死边前道工序(如下图右所示)的最小内折弯半径。

图4.6.1 死边的最小长度L
3.7 设计时添加的工艺定位孔
为保证毛坯在模具中准确定位,防止弯曲时毛坯偏移而产生废品,应预先在设计时添加工艺定位孔,如下图所示。特别是多次弯曲成形的零件,均必须以工艺孔为定位基准,以减少累计误差,保证产品质量。

图4.7.1 多次折弯时添加的工艺定位孔
3.8 标注弯曲件相关尺寸时,要考虑工艺性
图4.8.1 弯曲件标注示例
如上图所示所示, a)先冲孔后折弯,L尺寸精度容易保证,加工方便。b)和c)如果尺寸L精度要求高,则需要先折弯后加工孔,加工麻烦。
3.9 弯曲件的回弹
影响回弹的因素很多,包括:材料的机械性能、壁厚、弯曲半径以及弯曲时的正压力等。
3.9.1 折弯件的内圆角半径与板厚之比越大,回弹就越大。
3.9.2 从设计上抑制回弹的方法示例
弯曲件的回弹,目前主要是由生产厂家在模具设计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规避。同时,从设计上改进某些结构促使回弹角简少如下图所示:在弯曲区压制加强筋,不仅可以提高工件的刚度,也有利于抑制回弹。

图4.9.2.1 设计上抑制回弹的方法示例
4 拉伸
4.1 拉伸件底部与直壁之间的圆角半径大小要求
如下图所示,拉伸件底部与直壁之间的圆角半径应大于板厚,即r1≥t 。为了使拉伸进行得更顺利,一般取r1=(3~5)t,最大圆角半径应小于或等于板厚的8倍,即r1≤8t。

图5.1.1 拉伸件圆角半径大小
4.2 拉伸件凸缘与壁之间的圆角半径
拉伸件凸缘与壁之间的圆角半径应大于板厚的2倍,即r2≥2t,为了使拉伸进行得更顺利,一般取r2=(5~10)t,最大凸缘半径应小于或等于板厚的8倍,即r2≤8t。(参见图5.1.1)
4.3 圆形拉伸件的内腔直径
圆形拉伸件的内腔直径应取D ≥d+10t,以便在拉伸时压板压紧不致起皱。(参见图5.1.1)
4.4 矩形拉伸件相邻两壁间的圆角半径
矩形拉伸件相邻两壁间的圆角半径应取r3 ≥3t,为了减少拉伸次数应尽可能取r3 ≥H/5,以便一次拉出来。

图5.4.1 矩形拉伸件相邻两壁间的圆角半径
4.5 圆形无凸缘拉伸件一次成形时,其高度与直径的尺寸关系要求
圆形无凸缘拉伸件一次成形时,高度H和直径d之比应小于或等于0.4,即H/d ≤0.4,如下图所示。

图5.5.1 圆形无凸缘拉伸件一次成形时,高度与直径的尺寸关系
4.6 拉伸件设计图纸上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拉伸件由于各处所受应力大小各不相同,使拉伸后的材料厚度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底部**保持原来的厚度,底部圆角处材料变薄,顶部靠近凸缘处材料变厚,矩形拉伸件四周圆角处材料变厚。
4.6.1 拉伸件产品尺寸的标准方法
在设计拉伸产品时,对产品图上的尺寸应明确注明必须保证外部尺寸或内部尺寸,不能同时标注内外尺寸。
4.6.2 拉伸件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
拉伸件凹凸圆弧的内半径以及一次成形的圆筒形拉伸件的高度尺寸公差为双面对称偏差,其偏差值为国标(GB)16级精度公差绝对值的一半,并冠以±号。
5 成形
5.1 加强筋
在板状金属零件上压筋,有助于增加结构刚性,加强筋结构及其尺寸选择参见表6。

表8 加强筋结构及尺寸选择
5.2 打凸间距和凸边距的极限尺寸
打凸间距和凸边距的极限尺寸按下表选取。

表9 打凸间距和凸边距的极限尺寸
5.3 百叶窗
百叶窗通常用于各种罩壳或机壳上起通风散热作用,其成型方法是借凸模的一边刃口将材料切开,而凸模的其余部分将材料同时作拉伸变形,形成一边开口的起伏形状。
百叶窗的典型结构参见图6.3.1。

图6.3.1 百叶窗的结构
百叶窗尺寸要求:a≥4t;b≥6t;h≤5t;L≥24t;r≥0.5t。
5.4 孔翻边
孔翻边型式较多,本规范只关注要加工螺纹的内孔翻边,如图6.4.1所示。

图6.4.1 带螺纹孔的内孔翻边结构示意图
螺 纹 材料厚度t 翻边内孔D1 翻边外孔d2 凸缘高度h 预冲孔直径D0 凸缘圆角半径R
M3 0.8 2.55 3.38 1.6 1.9 0.6
1 3.25 1.6 2.2 0.5
3.38 1.8 1.9
3.5 2 2
1.2 3.38 1.92 2 0.6
3.5 2.16 1.5
1.5 3.5 2.4 1.7 0.75
M4 1 3.35 4.46 2 2.3 0.5
1.2 4.35 1.92 2.7 0.6
4.5 2.16 2.3
4.65 2.4 1.5
1.5 4.46 2.4 2.5 0.75
4.65 2.7 1.8
2 4.56 2.2 2.4 1
M5 1.2 4.25 5.6 2.4 3 0.6
1.5 5.46 2.4 2.5 0.75
5.6 2.7 3
5.75 3 2.5
2 5.53 3.2 2.4 1
5.75 3.6 2.7
2.5 5.75 4 3.1 1.25
M6 1.5 5.1 7.0 3 3.6 0.75
2 6.7 3.2 4.2 1
7.0 3.6 3.6
7.3 4 2.5
2.5 7.0 4 2.8 1.25
7.3 4.5 3
3 7.0 4.8 3.4 1.5
表10 带螺纹孔的内孔翻边尺寸参

汽车钣金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钣金喷漆后,主要注意什么

您好师傅,汽车钣金首先得会电氧焊,钣金是对车身修复和整理,比如哪里凹进去了,变形了,大梁校正拉直都属于钣金范畴。

汽车钣金工作主要内容是什么?

汽车钣金一般是按面算价格,而且由于钣金会附带喷漆,所以价格会根据你的要求而有变动,建议直接去店内咨询。
汽车钣金 (Metal Plate; SheetMetal in English)是一个汽车修理的技术手段,此方面汽车钣金等于汽车钣金修理,指汽车发生碰撞后要对车身进行修复,也即除对车身进行防腐和装饰的喷涂工作外其余的所有工作。如汽车车身损伤的分析,汽车车身的测量,汽车车身钣金的整形,拉伸矫正,去应力焊接,以及汽车车身附件装配,调整等工作。
汽车钣金就是汽车维修的一种加工方法,又叫冷做,说直接点,如果车身外观损坏变形,就需要钣金这个工序。汽车碰撞修复已经由原始的“砸拉焊补”发展成为车身二次制造装配。碰撞事故车辆的修复不再是简单的汽车钣金的敲敲打打,修复的质量也不能单靠肉眼去观察车辆的外观、缝隙。维修人员不但要了解车身的技术参数和外型尺寸,更要掌握车身材料特性,受力的特性的传递车身变形趋势和受力点以及车身的生产工艺如焊接工艺等。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维修人员还要借助先进的测量工具,通过精准的车身三维测量,以判断车身直接的间接受损变形的情况,以及因车身变形存在的隐患,制订出完整的车身修复方案,然后配合正确的维修工艺与准确的称身各关键点的三维尺寸数据,将车身各关键点,恢复到原有的位置将受损车身恢复到出厂时的状态。
简单一点说,就是车辆出现了事故或者是钣金件出现了故障,就需要钣金修复和喷漆了,是车辆外观和结构恢复出厂时的要求。

汽车钣金需要哪些基础知识?

一分钟了解汽车钣金

汽车钣金是做什么的?

一分钟了解汽车钣金

“汽车钣金修复”是什么意思?

汽车钣金修复是汽车维修的一种加工方法,又叫冷做,说直接点,如果车身外观损坏变形,就需要钣金这个工序。汽车碰撞修复已经由原始的“砸拉焊补”发展成为车身二次制造装配。

碰撞事故车辆的修复不再是简单的汽车钣金的敲敲打打,修复的质量也不能单靠肉眼去观察车辆的外观、缝隙。维修人员不但要了解车身的技术参数和外型尺寸,更要掌握车身材料特性,受力的特性的传递车身变形趋势和受力点以及车身的生产工艺如焊接工艺等。

扩展资料

在汽车制造和维修,许多钣金结构件的形状是非常复杂的,为了避免板材的困难,薄板金属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要求,即:

1 钣金材料必须有很好的塑性。要有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永久变形而不被破坏的能力。对于冷作零件来讲,要有良好的冷塑性,如汽车车零件冲压件;对于热作零件来讲,要有良好的热塑性,如热锻件弹簧钢板、热铆铆钉等。

2 良好的可焊性。许多汽车钣金零件是通过点焊、氧焊、弧焊或气体保护焊等方式熔焊在一起的,所以要求钣金零件必须有良好的焊接性能。这一点在汽车挖补维修中尤其重要,可焊性好的材料焊接强度高、开裂倾向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汽车钣金

汽车钣金主要学什么?

1.钳工:沉孔、攻丝、扩孔、钻孔。沉孔角度一般120℃,用于拉铆钉,90℃用于沉头螺钉,攻丝英制底孔。
2.翻边:又叫抽孔、翻孔,就是在一个较小的基孔上抽成一个稍大的孔,再攻丝,主要用板厚比较薄的钣金加工,增加其强度和螺纹圈数,避免滑牙,一般用于板厚比较薄,其孔周正常的浅翻边,厚度基本没有变化,允许有厚度的变薄30-40%时,可得到比正常翻边高度大高40-60%的高度,用挤薄50%时,可得最大的翻边高度,当板厚较大时,如2.0、2.5等以上的板厚,便可直接攻丝。
3.冲床:是利用模具成形的加工工序,一般冲床加工的有冲孔、切角、落料、冲凸包(凸点),冲撕裂、抽孔、成形等加工方式,其加工需要有相应的模具来完成操作,如冲孔落料模、凸包模、撕裂模、抽孔模、成型模等,操作主要注意位置,方向性。
4.压铆:压铆就本公司而言,主要有压铆螺母、螺钉、松不脱等,其是通过液压压铆机或冲床来完成操作,将其铆接到钣金件上,还有涨铆方式,需注意方向性。
5.折弯:折弯就是将2D的平板件,折成功D的零件。其加工需要有折床及相应折弯模具完成,它也有一定折弯顺序,其原则是对下一刀不产生干涉的先折,会产生干涉的后折。

钣金设计需要具备什么知识!

1、pro/e(钣金)板块 和cad只是个绘图工具,真正的技术要了解钣金的工艺性。2、以下不全,仅供参考,请到网上下载。
冲裁分为普通冲裁和精密冲裁,由于加工方法的不同,冲裁件的加工工艺性也有所不同。目前我司通信产品结构件一般只用到普通冲裁。下面介绍冲裁的工艺性,是指普通冲裁的结构工艺性。
2.1 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尽可能简单对称,使排样时废料最少。

图3.1.1 冲裁件的排样
2.2 冲裁件的外形及内孔应避免尖角。
在直线或曲线的连接处要有圆弧连接,圆弧半径R≥0.5t。(t为材料壁厚)

图3.2.1 冲裁件圆角半径的最小值
2.3 冲裁件应避免窄长的悬臂与狭槽
冲裁件的凸出或凹入部分的深度和宽度,一般情况下,应不小于1.5t(t为料厚),同时应该避免窄长的切口与和过窄的切槽,以便增大模具相应部位的刃口强度。见图3.3.1。

图3.3.1 避免窄长的悬臂和凹槽
2.4 冲孔优先选用圆形孔,冲孔有最小尺寸要求
冲孔优先选用圆形孔,冲孔最小尺寸与孔的形状、材料机械性能和材料厚度有关。

图3.4.1 冲孔形状示例
材料 圆孔直径b 矩形孔短边宽b
高碳钢 1.3t 1.0t
低碳钢、黄铜 1.0t 0.7t
铝 0.8t 0.5t
* t为材料厚度,冲孔最小尺寸一般不小于0.3mm。
* 高碳钢、低碳钢对应的公司常用材料牌号列表见第7章附录A。
表1 冲孔最小尺寸列表
2.5 冲裁的孔间距与孔边距
零件的冲孔边缘离外形的最小距离随零件与孔的形状不同有一定的限制,见图3.5.1。当冲孔边缘与零件外形边缘不平行时,该最小距离应不小于材料厚度t;平行时,应不小于1.5t。

图3.5.1 冲裁件孔边距、孔间距示意图
2.6 折弯件及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折弯件或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工件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图3.6.1)

图3.6.1 折弯件、拉伸件孔壁与工件直壁间的距离
2.7 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螺钉、螺栓过孔和沉头座的结构尺寸按下表选取取。对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如果板材太薄难以同时保证过孔d2和沉孔D,应优先保证过孔d2。

表2 用于螺钉、螺栓的过孔

*要求钣材厚度t≥h。
表3 用于沉头螺钉的沉头座及过孔

*要求钣材厚度t≥h。
表4 用于沉头铆钉的沉头座及过孔
2.8 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及设计标注
2.8.1 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
冲裁件毛刺超过一定的高度是不允许的,冲压件毛刺高度的极限值(mm)见下表。
材料壁厚 材料抗拉强度 (N/mm2)
>100~250 >250~400 >400~630 >630
f m g f m g f m g f m g
>0.7 ~1.0 0.12 0.17 0.23 0.09 0.13 0.17 0.05 0.07 0.1 0.03 0.04 0.05
>1.0 ~1.6 0.17 0.25 0.34 0.12 0.18 0.24 0.07 0.11 0.15 0.04 0.06 0.08
>1.6 ~2.5 0.25 0.37 0.5 0.18 0.26 0.35 0.11 0.16 0.22 0.06 0.09 0.12
>2.5 ~4.0 0.36 0.54 0.72 0.25 0.37 0.5 0.2 0.3 0.4 0.09 0.13 0.18
* f级(精密级)适用于较高要求的零件;m级(中等级)适用于中等要求的零件;g级(粗糙级)适用于一般要求的零件。
表5 冲压件毛刺高度的极限值
2.8.2 设计图纸中毛刺的标注要求
* 毛边方向:BURR SIDE。
* 需要压毛边的部位:COIN或COIN CONTINUE 。一般不要整个结构件断口全部压毛边,这样会增加成本。尽量在下面情况使用:暴露在外面的断口;人手经常触摸到的锐边;需要过线缆的孔或槽;有相对滑动的部位。
图3.8.2.1 钣金结构设计图纸中毛刺的标注示例
3 折弯
3.1 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材料弯曲时,其圆角区上,外层收到拉伸,内层则受到压缩。当材料厚度一定时,内r越小,材料的拉伸和压缩就越严重;当外层圆角的拉伸应力超过材料的极限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和折断,因此,弯曲零件的结构设计,应避免过小的弯曲圆角半径。公司常用材料的最小弯曲半径见下表。
序号 材 料 最小弯曲半径
1 08、08F、10、10F、DX2、SPCC、E1-T52、0Cr18Ni9、1Cr18Ni9、1Cr18Ni9Ti、1100-H24、T2 0.4t
2 15、20、Q235、Q235A、15F 0.5t
3 25、30、Q255 0.6t
4 1Cr13、H62(M、Y、Y2、冷轧) 0.8t
5 45、50 1.0t
6 55、60 1.5t
7 65Mn、60SiMn、1Cr17Ni7、1Cr17Ni7-Y、1Cr17Ni7-DY、SUS301、0Cr18Ni9、SUS302 2.0t
 弯曲半径是指弯曲件的内侧半径,t是材料的壁厚。
 t为材料壁厚,M为退火状态,Y为硬状态,Y2为1/2硬状态。
表6 公司常用金属材料最小折弯半径列表
3.2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3.2.1 一般情况下的最小直边高度要求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不宜太小,最小高度按(图4.2.1)要求:h>2t。

图4.2.1.1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最小值
3.2.2 特殊要求的直边高度
如果设计需要弯曲件的直边高度h≤2t,,则首先要加大弯边高度,弯好后再加工到需要尺寸;或者在弯曲变形区内加工浅槽后,再折弯(如下图所示)。

图4.2.2.1 特殊情况下的直边高度要求
3.2.3 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直边高度
当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弯曲件时(图4.2.3),侧面的最小高度为:h=(2~4)t>3mm

图4.2.3.1 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直边高度
3.3 折弯件上的孔边距
孔边距:先冲孔后折弯,孔的位置应处于弯曲变形区外,避免弯曲时孔会产生变形。孔壁至弯边的距离见表下表。

表7 折弯件上的孔边距
3.4 局部弯曲的工艺切口
3.4.1 折弯件的弯曲线应避开尺寸突变的位置
局部弯曲某一段边缘时,为了防止尖角处应力集中产生弯裂,可将弯曲线移动一定距离,以离开尺寸突变处(图4.4.1.1 a),或开工艺槽(图4.4.1.1 b),或冲工艺孔(图4.4.1.1 c) 。注意图中的尺寸要求:S≥R ;槽宽k≥t;槽深L≥ t+R+k/2。 图4.4.1.1 局部弯曲的设计处理方法
3.4.2 当孔位于折弯变形区内,所采取的切口形式
当孔在折弯变形区内时,采用的切口形式示例(图4.4.2.1)

图4.4.2.1 切口形式示例
3.5 带斜边的折弯边应避开变形区

图4.5.1 带斜边的折弯边应避开变形区
3.6 打死边的设计要求
打死边的死边长度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如下图所示,一般死边最小长度L≥3.5t+R。
其中t为材料壁厚,R为打死边前道工序(如下图右所示)的最小内折弯半径。

图4.6.1 死边的最小长度L
3.7 设计时添加的工艺定位孔
为保证毛坯在模具中准确定位,防止弯曲时毛坯偏移而产生废品,应预先在设计时添加工艺定位孔,如下图所示。特别是多次弯曲成形的零件,均必须以工艺孔为定位基准,以减少累计误差,保证产品质量。

图4.7.1 多次折弯时添加的工艺定位孔
3.8 标注弯曲件相关尺寸时,要考虑工艺性
图4.8.1 弯曲件标注示例
如上图所示所示, a)先冲孔后折弯,L尺寸精度容易保证,加工方便。b)和c)如果尺寸L精度要求高,则需要先折弯后加工孔,加工麻烦。
3.9 弯曲件的回弹
影响回弹的因素很多,包括:材料的机械性能、壁厚、弯曲半径以及弯曲时的正压力等。
3.9.1 折弯件的内圆角半径与板厚之比越大,回弹就越大。
3.9.2 从设计上抑制回弹的方法示例
弯曲件的回弹,目前主要是由生产厂家在模具设计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规避。同时,从设计上改进某些结构促使回弹角简少如下图所示:在弯曲区压制加强筋,不仅可以提高工件的刚度,也有利于抑制回弹。

图4.9.2.1 设计上抑制回弹的方法示例
4 拉伸
4.1 拉伸件底部与直壁之间的圆角半径大小要求
如下图所示,拉伸件底部与直壁之间的圆角半径应大于板厚,即r1≥t 。为了使拉伸进行得更顺利,一般取r1=(3~5)t,最大圆角半径应小于或等于板厚的8倍,即r1≤8t。

图5.1.1 拉伸件圆角半径大小
4.2 拉伸件凸缘与壁之间的圆角半径
拉伸件凸缘与壁之间的圆角半径应大于板厚的2倍,即r2≥2t,为了使拉伸进行得更顺利,一般取r2=(5~10)t,最大凸缘半径应小于或等于板厚的8倍,即r2≤8t。(参见图5.1.1)
4.3 圆形拉伸件的内腔直径
圆形拉伸件的内腔直径应取D ≥d+10t,以便在拉伸时压板压紧不致起皱。(参见图5.1.1)
4.4 矩形拉伸件相邻两壁间的圆角半径
矩形拉伸件相邻两壁间的圆角半径应取r3 ≥3t,为了减少拉伸次数应尽可能取r3 ≥H/5,以便一次拉出来。

图5.4.1 矩形拉伸件相邻两壁间的圆角半径
4.5 圆形无凸缘拉伸件一次成形时,其高度与直径的尺寸关系要求
圆形无凸缘拉伸件一次成形时,高度H和直径d之比应小于或等于0.4,即H/d ≤0.4,如下图所示。

图5.5.1 圆形无凸缘拉伸件一次成形时,高度与直径的尺寸关系
4.6 拉伸件设计图纸上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拉伸件由于各处所受应力大小各不相同,使拉伸后的材料厚度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底部**保持原来的厚度,底部圆角处材料变薄,顶部靠近凸缘处材料变厚,矩形拉伸件四周圆角处材料变厚。
4.6.1 拉伸件产品尺寸的标准方法
在设计拉伸产品时,对产品图上的尺寸应明确注明必须保证外部尺寸或内部尺寸,不能同时标注内外尺寸。
4.6.2 拉伸件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
拉伸件凹凸圆弧的内半径以及一次成形的圆筒形拉伸件的高度尺寸公差为双面对称偏差,其偏差值为国标(GB)16级精度公差绝对值的一半,并冠以±号。
5 成形
5.1 加强筋
在板状金属零件上压筋,有助于增加结构刚性,加强筋结构及其尺寸选择参见表6。

表8 加强筋结构及尺寸选择
5.2 打凸间距和凸边距的极限尺寸
打凸间距和凸边距的极限尺寸按下表选取。

表9 打凸间距和凸边距的极限尺寸
5.3 百叶窗
百叶窗通常用于各种罩壳或机壳上起通风散热作用,其成型方法是借凸模的一边刃口将材料切开,而凸模的其余部分将材料同时作拉伸变形,形成一边开口的起伏形状。
百叶窗的典型结构参见图6.3.1。

图6.3.1 百叶窗的结构
百叶窗尺寸要求:a≥4t;b≥6t;h≤5t;L≥24t;r≥0.5t。
5.4 孔翻边
孔翻边型式较多,本规范只关注要加工螺纹的内孔翻边,如图6.4.1所示。

图6.4.1 带螺纹孔的内孔翻边结构示意图
螺 纹 材料厚度t 翻边内孔D1 翻边外孔d2 凸缘高度h 预冲孔直径D0 凸缘圆角半径R
M3 0.8 2.55 3.38 1.6 1.9 0.6
1 3.25 1.6 2.2 0.5
3.38 1.8 1.9
3.5 2 2
1.2 3.38 1.92 2 0.6
3.5 2.16 1.5
1.5 3.5 2.4 1.7 0.75
M4 1 3.35 4.46 2 2.3 0.5
1.2 4.35 1.92 2.7 0.6
4.5 2.16 2.3
4.65 2.4 1.5
1.5 4.46 2.4 2.5 0.75
4.65 2.7 1.8
2 4.56 2.2 2.4 1
M5 1.2 4.25 5.6 2.4 3 0.6
1.5 5.46 2.4 2.5 0.75
5.6 2.7 3
5.75 3 2.5
2 5.53 3.2 2.4 1
5.75 3.6 2.7
2.5 5.75 4 3.1 1.25
M6 1.5 5.1 7.0 3 3.6 0.75
2 6.7 3.2 4.2 1
7.0 3.6 3.6
7.3 4 2.5
2.5 7.0 4 2.8 1.25
7.3 4.5 3
3 7.0 4.8 3.4 1.5
表10 带螺纹孔的内孔翻边尺寸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