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导线坐标计算的步骤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导线坐标计算表怎么计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通过计算来消除各观测值之间的矛盾,最终求得各点的坐标。借助计算器进行手工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1、计算前的准备工作
①检查外业观测手簿(包括水平角观测、边长观测、磁方位角观测等),确认观测、记录及计算成功正确无误。
②绘制导线略图。略图是一种示意图,绘图比例尺、线划粗细没有严格要求,但应注意美观、大方,大小适宜,与实际图形保持相似,且与实地方位大体一致。所有的已知数据(已知方位角、已知点坐标)和观测数据(水平角值、边长)应正确抄录于图中,注意字迹工整,位置正确。
③绘制计算表格。在对应的列表中抄录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应注意抄录无误。在点名或点号一列应按推算坐标的顺序填写点名或点号。
2、闭合导线计算
(1)准备工作: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用改正后的转折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附合导线计算
附合导线的计算步骤与闭合导线基本相同,只是角度闭合差及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公式有区别。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4、支导线计算
由于支导线既不回到原起始点上,又不附合到另一个已知点上,因此支导线没有检核限制条件,也就不需要计算角度闭合差与坐标增量闭合差,只要根据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已知点的坐标,由外业测定的转折角和导线边长,直接计算各边的方位角及各边坐标增量,最后推算出待定导线点的坐标即可。
扩展资料
测法
三角(三边)测量:在地面选一系列控制点,相互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构成各种网(锁)状图形。通过观测三角形的内角或(边长),再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起始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经解算三角形和坐标方位角推算可得到三角形各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进而有直角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待定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测量: 将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成为导线,这些控制点为导线点,点间的折线便称为导线边,相邻边的夹角称为转折角。于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线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经计算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称为导线测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线测量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线测量
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内业计算的目的就是通过计算来消除各观测值之间的矛盾,最终求得各点的坐标。借助计算器进行手工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1、计算前的准备工作
①检查外业观测手簿(包括水平角观测、边长观测、磁方位角观测等),确认观测、记录及计算成功正确无误。
②绘制导线略图。略图是一种示意图,绘图比例尺、线划粗细没有严格要求,但应注意美观、大方,大小适宜,与实际图形保持相似,且与实地方位大体一致。所有的已知数据(已知方位角、已知点坐标)和观测数据(水平角值、边长)应正确抄录于图中,注意字迹工整,位置正确。
③绘制计算表格。在对应的列表中抄录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应注意抄录无误。在点名或点号一列应按推算坐标的顺序填写点名或点号。
2、闭合导线计算
(1)准备工作: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用改正后的转折角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3、附合导线计算
附合导线的计算步骤与闭合导线基本相同,只是角度闭合差及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公式有区别。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
4、支导线计算
由于支导线既不回到原起始点上,又不附合到另一个已知点上,因此支导线没有检核限制条件,也就不需要计算角度闭合差与坐标增量闭合差,只要根据已知边的坐标方位角和已知点的坐标,由外业测定的转折角和导线边长,直接计算各边的方位角及各边坐标增量,最后推算出待定导线点的坐标即可。
扩展资料
测法
三角(三边)测量:在地面选一系列控制点,相互连接成若干个三角形,构成各种网(锁)状图形。通过观测三角形的内角或(边长),再根据已知控制点的坐标、起始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经解算三角形和坐标方位角推算可得到三角形各边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进而有直角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待定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测量: 将控制点用直线连接起来形成折线,成为导线,这些控制点为导线点,点间的折线便称为导线边,相邻边的夹角称为转折角。于坐标方位角已知的导线边线连接的转折角称为连接角。通过观测导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根据起算数据经计算获得导线点的平面坐标,称为导线测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线测量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步骤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包括以下几点步骤。绘制导线草图,把起算数据与观测数据注于图上相应位置。计算与调整角度用合差。根据已知坐标方位角和调整后的各角进行各边坐标方位角推算。计算与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根据调整后的坐标增量计算导线各点坐标。
闭合导线的内业计算怎么计算的?
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近似平差)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一、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及调整
1.角度闭合差:
由几何关系,多边行的内角和为:∑β理 = (n-2)×180°
设实测的多边形的内角和为∑β测
由于观测误差的存在,实测值与理论值称之为角度闭合差,以fβ表示,那么:
fβ = ∑β测—∑β理
《铁路测量技术规则》规定:fβ限 = 30
式中,n—多边形的内角个数
若fβ>fβ限时,超限,数据不符合要求,分析原因后返工;
当fβ≤fβ限时,符合规范要求,可进行闭合差调整。
2.调整的原则:
由于角度观测是等精度观测,故角度闭合差调整采取平均分配的原则,
将fβ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个观测值中。即:
Vβ = ― fβ/n
式中 Vβ—— 观测角度的改正数
n —— 角度的个数
计算时,改正数取至秒位,不能整除时,将余数凑整, 分配到短边夹角上,
为保证∑β测 = ∑β理的要求,∑Vβ= ― fβ
二、推算方位角
对于观测角为右角的闭合导线
α前 = α后+180°-β右
对于观测角为右角的闭合导线
α前 = α后-180°+β左
计算出来的方位角大于360°时要减掉360°,为负值时要加上360°。
【例1】有一个五边行的闭合导线,水平及数据如书中图7-8所示,试计算角度闭
合差及其调整值,以及根据起始边推算其他边的方位角。
【解】1.计算内角和:∑β测 = 540°00′36″
2.计算角度闭合差:fβ = ∑β测—∑β理= 540°00′36″- (5-2)×180°
=36″
3.平均分配角度闭合差:Vβ = ― fβ/n =36/5=7″余1″
所余1″分配在短边夹角上,则∑Vβ= 4×(-7)-8 = -36 = - fβ
4.推算各边方位角
α23=α12+180°-β2=65°17′36″+180°-135°48′59″=109°28′37″
α34=α23+180°-β3=109°28′37″+180°-84°10′29″=205°18′07″
α45=α34+180°-β4=205°18′07″+180°-108°26′29″=276°51′39″
α51=α45+180°-β5=276°51′39″+180°-121°27′59″=335°23′40″
α12=α51+180°-β1=335°23′40″+180°-90°06′04″= 65°17′36″
计算无误
三、坐标计算
1.坐标增量计算
Δx12 = D12 ×cosα12
Δy12 = D12 ×sinα12
若1点的坐标已知,则2点的坐标为:
x2=x1+Δx12
y2=y1+Δy12
坐标正算:根据已知点坐标、已知边长以及已知方位角计算待定点坐标的方法
坐标反算:根据两已知点的坐标(x1, y1)( x2,y2)计算坐标方位角的计算方法。
α12 = arctg(Δy12/Δx12)
D12 = Δx²12 +Δy²12
2.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及调整
坐标增量闭合差:由于误差的存在,观测值计算坐标增量代数和理论值的差值。
任意多边形,其纵横坐标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
∑Δx理 = 0
∑Δy理 = 0
fx =∑Δx计- ∑Δx理 =∑Δx计
fy =∑Δy计 -∑Δy理 =∑Δy计
导线全长闭合差:f = fx²+ fy²
导线越长,f值将相应增大,绝对量不能作为衡量导线精度的标准,通常用导线
全长相对误差K来表示:K=f/∑D=1/∑D/f=1/N
式中,∑D——导线边全长,一般取K≤1/2000。
增量闭合差的调整原则:以相反的符号与边长成正比例分配到各边增量中
Vxi = ―(fx/∑D)×Di
Vyi = ―(fy/∑D)×Di
改正数计算至增量计算时的最后一位(厘米或毫米),经过改正后的增量总和应该和
理论值相等。
3.导线点坐标推算
由起始点的坐标,用调整后的坐标增量值依次推算各点的坐标。为了检查推算过
程是否出现误差,应由起点推算到终点后再继续推算起点坐标,应与已知的坐标相等。
闭合导线是导线测量的一种,根据测量夹角和边长,推算出平面坐标的测量称为导线测量,常用的导线测量还包括附和导线和支导线。闭合导线就是已知一条边,测量若干个边长和夹角后又闭合到已知边的导线测量方法。通过计算平差后,可计算得到经过的未知点的平面坐标。
导线从已知控制点和已知方向出发,经过数点最后仍回到起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这样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闭合导线本身存在着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闭合导线是导线测量的一种已知一条边,测量若干个边长和夹角后又闭合到已知边的导线测量方法,通过计算平差后,可计算得到经过的未知点的平面坐标。
在选点前,应先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