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孔庙的作用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孔庙有什么意义(孔庙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孔庙有什么意义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融合中,孔庙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中华多民族文化的象征。孔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孔庙建筑群时间久远,集历史、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等成就于一体,是古老的博物馆。它不仅是历代统治者尊儒祭孔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综合体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孔庙自始建以来,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文化传承与教化功能。从孔庙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传承的轨迹。孔庙之始,儒学的传播尚处于萌芽状态。汉初虽然已确定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但由于本土宗教道教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对儒家文化的争战,以及其后三国、魏晋、南北朝绵延数百年社会**动荡所引起的思想混乱,使儒家学术很难取得“独尊”的地位。但在这一时期,儒学吸收其他学派的成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至隋唐时期,天下一统的局面形成,孔子及其创建的儒家学派所阐发的精神与学术思想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儒家文化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从而使大规模兴建孔庙与长期传播儒家文化成为可能。宋元明清各朝沿袭“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不断以尊崇的谥号封赠孔子,对孔庙建筑的规格一再提高,都表明了对儒家思想文化价值的肯定。
  除曲阜孔庙外,自北朝开始在全国有关郡县设立文庙学宫,文庙学宫从此有了“学校”的功能。这一重要功能对隋唐以降的科举制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从唐代至清末,庙学不分,规制有前庙后学、左庙右学、左学右庙,还有中庙左右学、中庙周学等。庙学合一的体制使历代儒士文人在这里接受了儒学的熏陶,尊经读经即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各个时期培养了不同层次的学人。
  自隋唐以后,儒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干,孔庙则是这一文化的重要载体。孔庙祭祀操纵于国家,其目的在于厉行教化,即“庙以崇先圣,学以明人伦”〔8〕。祀孔表明,国家厉行教化的根本内涵是孔子之道,追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想化的礼制秩序。“仁义礼乐”是儒家之道,**对儒道的汲取是为了建立有序社会,实现**统治。“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非祀其人,祀其教也,祀其道也”〔9〕。所以,祭祀孔子,也就是推崇他所创立的思想学说。
  2.促进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各地孔庙的建立,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融合与统一功不可没。在封建国家政令的要求下,无论是中原内地,还是边陲地区,都曾设有孔庙。“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10〕。辽代的上京(今***巴林左旗南)、中京(今***宁城西大明城)、西京(今山西省大同),都设有国子监,其旁建有孔子庙,按时祭祀先圣先师〔11〕。其各州、县学也都有孔子庙。金朝沿袭前朝,除上京国子监有孔子庙而外,州县也建有庙学。章宗泰和四年(1204),“诏刺史,州郡无宣圣庙学者并增修之” 〔12〕。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后,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在昆明建孔子庙。此后,大理、建水、通海、石屏等地也纷纷建立孔庙并使之制度化。到清末时,云南全省除个别极边远的地方外,差不多所有州县都有孔庙了。被誉为“海南第一庙”的文昌孔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明洪武八年(1375)迁址于文城镇。**孔庙首建于今台南市,建成于清康熙五年(1666)。**地区兴建孔庙较早者尚有彰化县学(雍正年间)、凤山(今高雄市)县学(康熙年间)、及台北府学(光绪年间)等。边远地区孔庙的建立,大大改善了当地教育落后的状况。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而非仅被汉族所垄断。这从孔庙建筑者的族别上很容易看出来: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是史载最早在曲阜以外的城镇修建“先圣庙”祭祀孔子的皇帝;女真族在进入中原、建立金朝后,代代皇帝尊孔祀孔,修建孔庙,如山西平遥文庙至今仍保留有金朝建筑的格局;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不仅首在大都(今北京)修建孔子庙,奠定了北京孔庙的规格,还将孔子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为历代帝王封赠孔子的最高谥号;满族则在建立清朝而未入主中原之前已奉行祭孔大典,并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孔庙。
  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共奉孔子为“先圣先师”,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各民族的不断统一。儒家文化规范了中华民族各阶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成为一种理念,是促进中华各民族加强团结携手并进的精神纽带。
  3.艺术价值。孔庙是东方建筑风格的具体体现,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曲阜孔庙是中国现存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孔庙的建筑遵从了我国传统建筑群中贯轴线,左右对称的原则,布局严谨。孔庙作为祭祀性建筑,其特殊性表现在它的标志建筑:其主建筑大成殿大多采用抬梁斗拱;泮池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孔庙所独有;棂星门除用于个别高规格的祭祀建筑以外,主要用于孔庙建筑中;孔庙前的牌坊之多是其它类型的建筑无法相比的。
  在孔庙里的雕刻是中国石雕艺术的上品,尤其是大成殿的石柱雕龙,更是石雕艺术的佳作。如山东巨野县现存的明代文庙大成殿,殿四周有24根大型石柱支擎,前檐下8根石柱以及后檐端柱为高浮雕二龙戏珠,上缀浮云,下着波涛,造型生动雕琢精工;其它石柱为浅浮雕缠枝花卉,构图繁缛,技艺精湛〔13〕。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代的更替,各地孔庙在建立、修缮、祭祀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碑刻和匾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据统计,曲阜孔庙内共有碑碣1000多幢,包括祀孔碑、谒孔碑、修建孔庙碑、功德碑等,这些碑碣除了大量的用汉文刻成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文字,如满文、蒙古文字等。无论从年代跨度上,数量上,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都是价值极高的宝库。从碑刻和匾额的书法艺术看,各种字体兼备,风格不同,各具特色,也同样是难得的珍品。地方文庙碑刻也不乏精品,如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撰文并以正楷书写的“孔子庙堂碑”,现存摹刻有二:一在西安碑林,称“陕本”或“西庙堂碑”;一在山东成武,称“成武本”或 “东庙堂碑”,现由县文物室收藏,历来为书家所喜爱。
  在祭祀孔子的历史过程中,还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乐舞艺术。祭孔乐舞的内容以颂扬孔子生前的业绩为主,是乐、歌、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其乐源于孔子所推崇的“韶”;舞因自“夏”;诗来自隋代牛弘、蔡徽的创作。乐曲八音齐全,古朴纯正、典雅悠扬、金声玉振。舞生以龠为舞具,舞姿刚劲舒展,具有雕塑之美。乐生演奏的乐器有古筝、笙、笛、箫、编钟、编磬等。祭孔礼仪场面宏大,古朴娴静,而庄严肃穆的祭孔气氛与金碧辉煌的大成殿,更形成了完美的艺术统一。祭孔乐舞以其平和的曲调,适中的节奏,典雅的歌词,谦恭的舞步,凸现出中国古代雅乐博大精深的思想意蕴,庄严恢宏的感人气势,以及中正和谐的艺术风格,集中展示了孔子及儒家倡导的“仁”、“和谐”、“礼让”的人文价值。
  另外,孔庙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孔庙见证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发展的历程。在各地孔庙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丰富的遗存和资料,通过对有关孔庙历史的研究,可以了解孔庙建筑与祭孔活动的兴衰,**中国封建时代**、经济发展的状况,对儒家乃至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演变进行深入的探讨。

曲阜孔庙简介

孔庙有什么意义

  曲阜市是孔子的诞生地,孔庙(本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
  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 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
  后人为赞颂孔子思想对我国社会所发生的深远影响,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8个字,意即他的贡献如同一夺一样大,他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因此在孔庙第一进院 落左右两侧修建了两座对称的木质牌坊,东题“德侔天地”,西题“道冠古今”,为孔庙的第一道偏门。两坊建于明初,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建筑为木构,三间四柱五楼,**琉璃瓦,如意斗拱,明间十三踩,稍间九踩,中夹小屋顶五踩。坊下各饰 有8只石雕怪兽。居中的4只天禄,披麟甩尾,颈长爪利;两旁的4个辟邪,怒目扭颈,形象怪异。
  2005年9月28日上午此地举行“2005全球联合祭孔曲阜孔庙祭孔大典”。祭孔活动分为明故城开城、孔庙开庙、现代公祭和传统祭祀等四个部分,公祭活动采用由国内著名儒学专家认可的现代礼仪。

南京长江大桥是不是旅游景点,收门票吗?

南京长江大桥是旅游景点,不收门票。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下游345公里处,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和浦口之间,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的特大双层钢桁梁桥。

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于1968年,是继武汉长江大桥和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干流的大桥,是第一座完全由中国设计建造并基本采用国产材料的特大型桥梁,因而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该桥是南京的标志性建筑、“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曾经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记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扩展资料:

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于2019年2月2日开馆,是南京市第一座为展示大桥历史背景及文物资料而专门修建的纪念馆,由大桥南桥头堡改造而成。在尽可能保留堡内原有物品的同时,增加了大量展品。

整个纪念馆主要由“历史意义”、“伟大精神”、“记忆对话”、“科艺价值”、“再励辉煌”等五个部分组成。馆内展出的大量珍贵史料和文物,主要来自江苏省内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市民的捐赠。

2018年12月16日,为了迎接和纪念南京长江大桥修缮后恢复通车和建成通车50周年,同时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中国邮政将发行《南京长江大桥通车50周年》纪念邮资明信片一套,编号JP244,**一枚。

明信片邮资图采用南京长江大桥的俯瞰全景手绘图,附图为火车开出双层铁路桥的手绘图,设计中突出“50”及“三面红旗”造型的桥头堡,既有历史厚重感又体现了南京长江大桥的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长江大桥

嘉定到文庙怎么走。

可以乘地铁11号线,从(嘉定北站)上车,坐15站至(江苏路站)下车,步行约1分钟到换乘点转地铁2号线,从(江苏路站)上车,坐4站至(南京东路站)下车,步行约2分钟到换乘点转地铁10号线,从(南京东路站)上车,坐2站至(老西门站)下车后步行约6分钟到达文庙。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的内容简介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世界遗产丛书。丛书主要介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景观和外国景观。本册以大量精美图片展现曲阜孔庙孔林孔府所拥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风貌,并以通俗的文字说明其他地理概况、历史变迁、自然特征、人文特点等,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请问书院与文庙有什么区别?

书院:专指历史上设立的供人读书或讲学的处所。
文庙:即孔子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唐朝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其庙为文宣王庙。元明以后省称为文庙。旧时,全国许多地区在县一级城镇都会设文庙,文庙内设学宫,是儒生学习的地方,所以国内文庙可以说数不胜数。


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等。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仁宗庆历年间,各地州府皆建官学,一些书院与官学合并。神宗时,朝廷将书院的钱、粮一律拨归州学,书院一度衰落。

孔庙东西两庑结构,是封闭的,还是开的?

大成殿东西两侧的房子叫“两庑”,是后世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这配享的贤儒大都是后世儒家学派中著名的人物,如董仲舒、韩愈、王阳明等。在唐朝仅有20余人,经过历代增添更换,到**时,多达156人。这些配享的人原为画像,金代改为塑像,明成化年间一律改为写有名字的木制牌位,供奉在一座座的神龛中。现在两庑中陈列着历代石刻。至于是谁考虑发起的,已无从可考.
 孔庙的总体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前为神道,两侧栽植桧柏,创造出庄严肃穆 的气氛,培养谒庙者崇敬的情绪;庙的主体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左有对称,布局严谨。前后九进院落,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只有一些尺度较小的门坊,院内 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创造出使人清心涤念的环境,而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既使人感到孔庙历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于思想的深奥。座座门坊高揭的额匾,极力赞颂孔子的功绩,给人以强烈的印象,使人敬仰之情不觉油然而生。第四进以**院,建筑雄伟,黄瓦、红墙、绿树,交相辉映, 既喻示出孔于思想的博大高深,也喻示了孔子的丰功伟绩,而供奉儒家贤达的东 西两民,分别长166米,又喻示了儒家思想的源远流长。
  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古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 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金牌亭大木做法具有不少宋式特点,斗栱疏朗,瓜子栱、令栱、慢拱长度依次递增,六铺作里跳减二铺,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外观相同等。正殿庭采用廊庑围绕的组合方式是宋金时期常用的封闭式祠庙形制少见的遗例。大成殿、寝殿、奎文阉、杏坛、大成门等建筑采用木石混合结构,也是比较少见的形式。斗栱布置和细部做法灵活,根据需要,每间平身科多少不一,疏密不一,栱长不一,甚至为了弥补视觉上的空缺感,将厢栱、万栱、瓜栱加长,使同一建筑物相邻两间斗栱的栱长不一,同一柱头科两边栱长悬殊,这是孔庙建筑的独特做法。
  孔庙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44块,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 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是研究封建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碑刻中有汉碑和汉代刻字二十余块,是中国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乙瑛碑、礼器碑、孔器碑、史晨碑是汉隶的代表作,张猛龙碑、贾使君碑是魏体的楷模。此外还有孙师范、米芾、*怀英、赵孟頫 、张起岩、李东阳、董其昌、翁方纲等人的法书,元好问、郭子敬等人的题名,孔继涑五百八十四石的大型书法丛帖玉虹楼法帖等。孔庙碑刻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孔庙著名的石刻艺术品有汉画像石、明清雕镌石柱和明刻圣迹图等。汉画像石有90余块,题材丰富广泛,既有人们社会生活的记录,也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反映。雕刻技法多样,有线刻、有浮雕,线刻有减地,有剔地,有素地,有线地;浮雕有深有浅,有光面,有糙面。风格或严谨精细,或豪放粗犷,线条流畅,造型优美。明清雕镑石柱共七十四根,其中减地平镌五十六根,高浮雕十八根。减地平镌图案多为小幅云龙、凤凰牡丹,清雍正帝七年刻,崇圣祠刻牡丹、石榴、荷花等花卉,构图优美,是明弘治十七年的遗物。石雕的精品是浮雕龙柱;大成殴前檐十柱,每柱高达六米,最为高大,崇圣祠二柱龙姿矫健,云形活泼,水平最高。另外圣时门、大成门、大成殿的浅浮雕云龙石陛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圣迹因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据孔庙宋金木刻增补而成,由曲阜儒学生员毛凤翼汇校、扬州杨芝作画、苏州石工章草上石,共一百二十幅,形象地反映了孔子一生的行迹,是我国较早的大型连环画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两千多年来,曲阜孔庙旋毁旋修,从未废弃,在国家的保护下,由孔子的一座私人住宅发展成为规模形制与帝王宫殿相埒的庞大建筑群,延时之久,记载之丰,可以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