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地形起伏坡度标准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地面起伏和地势特征有什么区别(地势起伏特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地面起伏和地势特征有什么区别

  地面起伏和地势特征有什么区别
  地面起伏和地势特征让我们共同了解下:
  一地形
1.地面的形状,2.指地理位置,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地形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它时刻在变化着。此外,还有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河流、三角洲、瀑布、湖泊、沙漠等。
二。地势
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不同地势往往由不同条件下内、外动力组合作用形成。人类对地势的利用表现在工程水利、建筑和军事等许多方面。
例如,中国西部的地形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而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
从中国地势阶级示意图看,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渐降低,可以分为**阶梯。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踞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第**阶梯:第二级阶梯以东的地形,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在这里众多东流入海的江河,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依山傍海,纵贯南北的冲积平原。广阔的近海**区,这里水深一般不足200米,岛屿星罗棋布。

求助,如何用ARCGIS软件制作地形起伏度图?

地面起伏和地势特征有什么区别

很简单的,首先在ArcGIS里面空间分析-领域分析-焦点统计里面提取DEM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注意设置矩形的边长,这个边长有一个最优值,建议在15-20左右,根据DEM的分辨率和研究区域不同而定。得到最大与最小值后再在空间分析-地图代数-栅格计算器里面用DEM最大值减去DEM最小值就是你的研究区的地形起伏度了!

公路坡度标准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般说来,都是根据车速限定坡度。设计车速在120km/h、100km/h、80km/h、60km/h、40km/h、30km/h、20km/h时,坡度的极限值是3%到10%,积雪寒冷地区的最大坡度推荐值不大于6%。以城市道路为例,公路在设计时速20km/h时最大纵坡为9%,经技术经济论证,可增大到10%。城市道路在设计时速20km/h时最大纵坡为8%,经技术经济论证,可增大到9%。

法律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全文

地形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海拔,地面起伏程度,地域开放程度(主要针对盆地)
山地:5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大
特征:高达,排列有序,脉络分明
平原:2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小
特征:宽广低平,是主要生活地
高原: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较小
特征:边缘陡峭,高原面起伏和缓
盆地:四周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
特征:四周被群山所环绕的低地,地面起伏和缓
丘陵:一般在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较大
特征:坡度和缓,连绵起伏

道路设计的最大坡度

道路设计的最大坡度,因公路等级、设计时速、地域状况不同而不同。

一般说来,都是根据车速限定坡度。设计车速在120km/h、100km/h、80km/h、60km/h、40km/h、30km/h、20km/h时,坡度的极限值是3%到10%,积雪寒冷地区的最大坡度推荐值不大于6%。

以城市道路为例,公路在设计时速20km/h时最大纵坡为9%,经技术经济论证,可增大到10%。城市道路在设计时速20km/h时最大纵坡为8%,经技术经济论证,可增大到9%。

拓展资料

公路坡度规范。

1、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

2、基地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其坡长不应大于200m,在个别路段可不大于11%,其坡长不应大于8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5%,其坡长不应大于600m;横坡应为1%~2%;

3、基地非机动车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3%,其坡长不应大于50m;在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2%,其坡长不应大于1OOm;横坡应为1%~2%;

4、基地步行道的纵坡不应小于0.2%,亦不应大于8%,多雪严寒地区不应大于4%,横坡应为1%~2%;

5、基地内人流活动的主要地段,应设置无障碍人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