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宋江如何成为梁山之主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是如何成为一百零八将之首的?(宋江是不是一百零八将之一)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是如何成为一百零八将之首的?

当宋江上梁山后,其地位是仅次于晁盖,但后来宋江多次下山带兵打仗,故而能给梁山作出不少贡献,同时每次又带了一些人上梁山,从而宋江的地位也有超越和架空晁盖的趋势。且宋江有恩于晁盖,晁盖上梁山当了梁山泊大头领之后,宋江上山自然坐定了第二把交椅,后来晁盖去世,看在宋江的名声和势力上,他就是当之无愧的首领了。

感恩宋江仗义疏财,急时雨宋江名声在外。与晁盖同乡且是朋友,而且晁盖劫生辰纲以后,宋江为其通风报信,宋江上梁山前曾帮助过晁盖,故而晁盖对他心生感激,当宋江上梁山后,晁盖也非常的感谢宋江,那时的宋江在梁山可谓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也就如同是梁山的副首领,同时宋江在那时也开始主持梁山之事。

名声宋江的江湖名声,这个江湖名声是宋江的资本,这个资本,是宋江挣来的,但绝对不是仅仅靠白花花的银子挣来的,在江湖上,比宋江在江湖上帮助落魄之人和市井贫困之人花的银子多的人应该不少,那个小旋风柴进,就比宋江出手大方的多,但江湖名声却没有宋江那么大。宋江的帮助是站在一个低调平等的基础之上的,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赏赐,宋江的施舍是看人下菜碟,很容易博得被施舍的人的好感。

古典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是如何成为一百零八将之首的?

势力晁盖去世后,虽然梁山有一些山头、派系,但这些势力中,唯有宋江的实力最大,他的影响力最高。其他人的实力无法和宋江相比,因为梁山兄弟中有很多人追随宋江、为宋江上山的,同时还有很多人宋江邀请的军官。所以在梁山很多人都是支持宋江的,就算有人反对宋江做梁山老大,也是无可奈何,因为他的反对不会得到认同。所以晁盖活着,宋江稳坐第二把交椅,晁盖死后宋江自然坐定了梁山第一把交椅,且没人能撼动他的地位。

宋江为什么会当上梁山泊的领袖

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

在《水浒传》中,宋江原为山东郓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晁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晁盖。及晁盖等上梁山后,遣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晁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

宋江在一百单八将中排名第一,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历史上的宋江

与《水浒传》中的一些杜撰出来的人物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很多史书、文人笔记里头都记录了关于宋江的一些零星记载。《宋史》上记载宋徽宗宣和三年(1122年),“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今山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东都事略》中也提到一名为候蒙的官员,曾向皇帝上书建议“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或足以平东南之乱”。

历史上也确有宋江起义,《宋史》中有明确的记载。通过宋《宋史》的记载可知,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横行河朔,转略十郡”。起义的首领是宋江。起义具有流寇性质,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据地。起义的结局是严重受挫后投降。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官军数万不敢撄其锋”。起义的影 响不算小,起义的中心区域梁山泊,距东京汴梁仅百公里左右,严重威胁着京城的安全。起义所涉及的地区,在北宋江是比较发达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间是广济河中部的个湖泊,而广济河上游就是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广济河又是京东重要的漕运通道,占据广济河中间的梁山泊,对于北宋朝廷的**、经济、军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够记上一笔,在民间广为流传,足以说明它的影响。

水浒传中人物形像

宋江,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历史上的宋江只是被一笔带过的一个人物,如果没有宋江这个人物,不知道《水浒传》这部书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宋江的仗义疏财,好多人喜欢他,因为他主张招安,好多人厌恶他。那么怎么来看宋江呢?通过重读《水浒传》,想着通过书中关于宋江的描写来解读宋江这个人物。

一、宋江的初步印象

给晁盖等人报信,是宋江的第一次出场。刚出场对宋江有一番介绍:“那人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驰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士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似士!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因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这一段介绍在水浒传中是绝无仅有的,《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但宋江不一样,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宋江的绰号有四个。一出场就介绍了宋江的三个绰号,这三个绰号实际上就是介绍了宋江的三个性格特点:一个是黑宋江,因为他长得面黑,身体比较矮,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并不是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他长的其貌不扬。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讲的是他对待父母,讲究孝道,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讲的是他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这三个绰号实际上重点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现,比如“爱习*棒”、“ 挥金似士”、“ 排难解纷”、“ 扶人之困”等等,这些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在民间宋江是一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

私放晁盖,实际上是他的工作了。智取生辰纲之后,事情败露,败露以后,首先宋江知道,宋江见到官府防范梁山晁盖贼寇公文,有一段心理描写:“晁盖等众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伤了何涛观察;又损害许多官军人马,又把黄安活捉上山∶如此之罪,是灭九族的勾当!虽是被人逼迫,事非得已,于法度上却饶不得,倘有疏失,如之奈何?”这段心理活动中传递出两个信息:第一,宋江作为一个朝廷懂法的人,知道晁盖所犯的一串串事件,每一件事情都是灭九族的的罪,虽然前面是事非得已,可是到了现在已经是不能够回头了;第二,宋江担心晁盖等人,怕他们出了疏忽和闪失,心中有种隐隐的操心。这是一对矛盾,从理上讲,晁盖等人于法度上饶不得,从情上讲,却不愿他们出现闪失。这是宋江很真实的的心理,也是宋江复杂人格的外在表现。

那么对于这件事,按照常理来说呢,他可以有几种选择,一个向上面汇报。说晁盖窃了生辰纲,现在事情败露了要把他抓住,这种做**给他立功的机会,但是同样会损坏他在江湖和民间的声誉;第二种选择他可以听之任之,不向上面汇报,也不采取别的行动,无论是对官府来说还是对晁盖来说,这种中庸的处理都能够说得过去,不告诉官府是因为仗义,不告诉晁盖是因为公务;第三种选择就是通风报信,把晁盖给放走,可是要承担巨大的风险。他明明知道晁盖窃了生辰纲以后,犯了弥天大罪,因为晁盖是他的心腹兄弟,虽然法度上不可能饶恕,但是他要放走晁盖。这时,宋江是知法犯法,能够做到这样在别人可能容易,可是在宋江就很难,这件事证实他是一个仗义的英雄。为什么这样说?这需要从他的实际情况来说。他是农民出身,这样的家境出身,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对他的性格都这样那样的影响。有几点是值得注意的,一个因为他不是大官,他只一是个小吏,所以他对百姓的一些疾苦有一些体验,这给了他仗义疏财的基础,也有一定的有别于统治者的正义感;因为他在衙门里边管案牍文书,所以也培养了他遵守法度的习惯,这和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基于他的职业特点,他能够做出私放晁盖的事情来极为不易。这个选择很重要,也很能够说明问题,为了义气他主动承担了这些风险。这个选择用事实强有力的说明了他三个绰号所代表的他的为人和性格,私放晁盖的举动无疑让宋江的形象一开始就很高大的立在了人们的面前。

二、处事的初步印象

宋江听到晁盖犯事的情况后,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兄弟。他如今犯了弥天大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却答应道:“晁盖这厮*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拔涛道:“相烦押司便行此事。”宋江道:“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手到拿来。”只是一件∶这实封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可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不当轻泄于人。”拔涛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宋江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务,倦怠了少歇。观察略待一时,少刻坐厅时,小吏来请。”拔涛道:“望押司千万作成。”宋江道:“理之当然,休这等说话。小吏略到寒舍分拨了些家务便到,观察少坐一坐。”

这段文字给我们带来的不是一个一般的宋江,遇到这么大的事情,他内心很紧张,可是并不表现出来,而且在应对之中,他处置得如此得体、周到,既准确的体现了自己公人的身份,也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并没有让这些人产生怀疑,看得出宋江处事老辣,非寻常人。他通风报信之后临危更是不慌不忙。知县看了文书,“大惊,对宋江道:‘这是太师府遣干办来立等要回话的勾当!这一干贼便可差人去捉!’宋江道:‘日间去,只怕走了消息,只可差人就夜去捉。拿得晁保正来,那六人便有下落。’”既给晁盖腾出了时间,也告诉知县要想得周到,是为了捉住这几个人。这种处置带有很强的职业特点,他是一个押司,管的是文书档案,所以养成他的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处事周全,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玩弄权术。

晁盖上了梁山之后,派刘唐文字送去百两黄灿灿的金子,以谢他的救命之恩。宋江只象征性地留下一块,其余全让刘唐悉数带回,并嘱咐道: “贤弟,你听我说。你们七个弟兄初到山寨,正要金银使用;宋江家中颇有些过活,且你在放山寨里,等宋江缺少盘缠时却来取。”这绝不是虚情假意,更不是怕日后受到牵连,因为在前报信救下晁盖七人,就是担着身家性命干系的。这个细节和前面的心理活动是一致的,希望晁盖他们不要出什么闪失。而且让刘唐连朱仝等人的都不用留下,从侧面又表现了宋江的处事周密细致,他考虑到惊动的人越多,事情越容易出现漏洞。

宋江怒杀阎婆惜,实际上是宋江**上梁山的开始。其实,按照宋江的性格和其平时的为人,在阎婆惜红杏出墙后,他已经有所知觉,实际上在和阎婆惜的关系中,他本无太多的**,已经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或者如果当时阎婆惜把招文袋当时拿出来还给宋江,他也不会作出杀人的决定。阎婆惜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地要挟宋江,其实也正是她很了解宋江的日常的为人和性格。

宋江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梁山头领

资历,就像你在一家公司上班,慢慢的一步一步,有资历了,工作能力强了,关键还要看机遇,比如你上面的领导退休了(或者离职了),有空缺了。你才有被提拔的可能。

《水浒传》中,宋江是怎样成为108将之首的?

宋江在江湖上德高望众,又由于在宋王朝当小吏期间的衙吏的经历,可谓有非凡的组织能力。宋江上粱山后,由于客观形势对起义军的发展极为有利。加上他有一定的威信、经验和才能,山寨的确一天比一天更加兴旺起来,山寨的纪律日益严明,山寨的影响日益扩大,许多江湖上的草莽英雄不断慕名而来。

仗义疏财,广交好汉在整个梁山好汉中,宋江的影响力最大,在江湖上山东及时雨,好汉宋公明的名头可算是非常的响亮。当年宋江只是郓城的一个小小的押司,他就以自己的仗义疏财,结交好汉,乐于助人,而天下扬名。江湖上无论上不上梁山,只要是好汉,都愿意结交宋江这个朋友。在古代,这个信息流通不太顺畅的年代里,有这样的影响力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宋江这个人对待自己的朋友,可谓是极为上道,有的时候甚至利用自己职务之便为那些,和朝廷作对的英雄好汉的大开方便之门,受过他恩惠的英雄好汉不在少数。

吴用的谋划吴用与宋江第一次见面是在去往江州的路上,当时的宋江因为在浔阳楼里念了一首反诗,被官府缉拿,最后发配到了江州。宋江当时在江湖上的名气很大,有“及时雨”之称,吴用也一直很敬佩他。两人一见如故,在许多地方都有共同的见解,遂成至交好友。后来,宋江上了梁山泊,成为其中的一员。在宋江上了梁山泊后,吴用更是让出自己二把手的位置。当宋江与晁盖的意见出现分歧时,吴用更是坚定的站在宋江这一边。晁盖死后,在吴用的谋划下,宋江成功成为梁山泊的新首领。

恩惠使然晁盖天王已经去世,重新选举带头大哥,众多受过宋江恩惠的好汉,毫无疑问的都选边站在了宋江这里。还有一些虽然没有受到过宋江恩惠,甚至之前都没有和宋江见过面的英雄好汉,因为江湖上传颂的宋江的英雄好汉事迹,也愿意支持宋江,这才保送宋江成为了梁山头把交椅的拥有者。

才能不出众的宋江为何能成为梁山之主?

宋江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才能,但是宋江特别的能够拉拢人心。每当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宋江无论能不能够帮得了,他都会去帮。和宋江待在一起的时候,他的那些兄弟就会感到有一股亲近感,他们感觉宋江人非常好,待他们也非常好,同时宋江做人方面也没有任何的问题。所以宋江虽是一个没什么武功的人,但是他从品德各方面却都能够征服他手下的那些好汉。而且我觉得宋江能够成为梁山老大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会武功。我们可以发现那些在梁山排名靠前的,要么是武功不怎么好的,要么就是武功非常好的。第1名宋江,他的武功压根就没有,而第2名的卢俊义那当之无愧是武功最好的。而第3名和第4名一个是吴用,一个是公孙胜,其实他们两个都没什么武功。而且我们也可以发现地煞星的第1名神机军师朱武,其实他也没有什么武功。所以那些梁山好汉大多数都是粗人俗人,不怎么会说话,但是宋江他却是一个读书人,他当过官,为人处世方面他特别的有经验,而且他还喜欢帮助别人,而且他名声在外,所以像他这样的人就非常讨喜。宋江他虽然是梁山的老大,但是他从来不摆老大的架子,也不会凌驾于别人之上,所以那些好汉跟宋江待在一起的时候就觉得非常的舒服。因为宋江是平等的看待他们的,虽然他们吃饭的时候排座次,但是说话做事各方面他们都站在一个平等的台阶上。所以这方面宋江做得非常好,他的手下就非常的喜欢宋江。总的说来,宋江虽然没有武功,但是他讲究以德服人,凡事他都喜欢讲道理,而且他讲究平等,不会凌驾于他人之上。而且宋江还有个称号叫呼保义,谁有困难他就帮谁,他这种热心肠和好汉们之间也是心心相惜的。所以宋江全身上下散发着一种领袖的魅力,使得那些好汉为他折服。

宋江为什么能够成为梁山之主

说到《水浒传》最熟悉就是:梁山泊好汉,一百单八将。但是自从晁盖去世之后,梁山之主却一直有了争议。先不说,梁山上非常有资格的战功大佬,例如豹子头林冲、***鲁智深、没羽箭张清、双*将董平等等。还有2位候选人,就是宋江和卢俊义。那么为什么宋江最终成为梁山之主呢?

这还得从梁山的主要部门说起,从晁盖邀请宋江上山之后,梁山上的好汉越来越多,而且多数是宋江带过来的,并且梁山上的主要岗位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说的是掌握梁山粮饷的人,在梁山有这两位统领掌管梁山的钱粮。他们分别是以广交天下英豪的小旋风柴进,李家庄庄主扑天雕李应。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世上没有钱买不到的东西,没有粮食招不到的人。粮食对一个团队有多重要我就不说了。粮草重要那么掌握粮草的人更重要。要是掌握粮草的人是个贪财之人那么对这个团队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噩耗。当然对于梁山这样规模的来说就更重要了。对于宋江来说选谁掌管钱粮就成了重中之重了。

最终他选了柴进、李应两人。之所以选他们第一因为他们忠于宋江,当年年宋江杀了阎婆惜后逃到柴进庄中时,柴进对宋江说过“就算是杀了朝廷命官自己都敢藏”这份恩宋江始终记在心里。李应虽然和宋江关系不好但是在梁山中李应要想立足,就必须和效忠松江。第二点因为柴进和李应以前都是财主,见过的钱多不大会中饱私囊。

第二个肥差就是计算花销的管家了,这个位置坐上的人是“神算子”蒋敬。当年宋江在江州题反诗,被朝廷砍头时。蒋敬因久仰及时雨宋老大的威名,就计划了江州劫法场场的事。虽然来迟了一步宋江被晁盖等梁山众人救走了,但他可是宋江的忠实队友呀!因此蒋敬上了梁山之后,便被安排到和李应、杜兴去掌管钱粮。到了后来梁山聚众的好汉越来越多,花销越来越大,必须的有人来管理了。就这样出于对蒋敬的关照宋江就让他做了这份工作

最后一个肥差就是专门管理宴席了。宋江就让自己的亲弟弟铁扇子宋清去管理,这个职位看样子不是很重要,但是关键是这个职位能要了宋江的命。我们都知道梁山的老大原先是托塔天王晁盖,宋江之所以会坐上这个位置是因为晁盖死了,本来晁盖的遗言是谁为自己**谁做梁山老大。我们都知道是卢俊义替晁盖报的仇,但卢俊义却没有做到这个位置上来,自己是老大但寨中也有和自己不对头的存在,为了避免他们下毒,负责宴席这个职位必须由自己信得过的人来担当。就这样这个位置落到了宋清的身上。

晁盖遗嘱为何不立宋江为梁山之主

  曾头市晁盖中了毒箭,神医安道全也回天无力,终于命丧黄泉。弥留之际,原本已自言语不得的晁盖忽然醒了过来,转头看着宋江,谆谆嘱咐道: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便是晁盖的临终嘱咐,也是晁盖的惟一遗言。
    晁盖这遗言好没道理。
    晁盖这梁山泊主是怎么当上的?不是世袭的,不是选举的,也不是指定的,而是林冲火并了王伦,众人拥戴的。说白了,他这第一把交椅,是林冲从王伦手里夺了来推让给他的。他现在坐不了啦,理应还给林冲和众人,由林冲和众人再作商量,岂可视为己有,私相授受?林冲火并王伦时曾骂王伦说:这梁山泊便是你的?当然不是。于是王伦便只好掉脑袋,而晁盖也才得以当寨主。那么,梁山泊不是王伦的,便是晁盖的么?显然也不是。梁山泊根本就不属于哪一个人。既不是他王伦的,也不是你晁盖的。王伦活着尚且不能独霸,你晁盖人都快死了,岂能再管谁当家谁做主?    晁盖这遗言也好生蹊跷。
    照理说,晁盖**,宋江升职,是顺理成章的事。宋江原本就是二把手,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地位威望均无人可比。所以晁盖一死,吴用、林冲等人便不管什么遗嘱不遗嘱,全都跑来找宋江,请哥哥为山寨之主。他们的理由有两条。一是四海之内,皆闻哥哥大名;二是若哥哥不坐时,谁人敢当此位。其实,还应该加上一条,那就是自从宋江上山以来,梁山的事务,实际上一直是宋江在主持,晁盖不过只是名义上的寨主。因此,晁盖死后,由宋江继位,不但天经地义,而且大得人心。
    这就奇怪。因为晁盖一向视宋江为生死之交,而且宋江上山之初,晁盖就打算要让位的。晁盖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以晁盖之为人实在和仗义,说这话不大可能是虚情假意。只是因为宋江的坚持不就,这才形成梁山领导核心晁盖第一宋江第二的基本格局。何况宋江不肯坐第一把交椅的理由,是晁盖年长。宋江说: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现在这个问题没有了,正该那山寨之恩主来坐主位,怎么会半路里杀出个临终嘱咐来呢?    这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晁盖自私,一心只顾报那一箭之仇,把个人的恩怨看得比山寨的成败兴衰何去何从还重。作为梁山领袖,晁盖其实一直在思考后一个问题,而且越想,就越是对宋江不放心。因为他越来越意识到,宋江在梁山上的人缘威望早已远远超过了他,而宋江对梁山前途的看法和自己又并不一样。
    晁盖其实是一个没有多少势力、能力,也没有多少心眼的人。他在江湖上声望远不如宋江,哥们也没有宋江那么多。晁盖去世时,梁山头领凡八十九人,属于晁盖圈子的不足十人,也就是最初跟随他上山的几个再加上林冲。至于杜迁、宋万、朱贵,人微言轻,无足轻重,本人的心态也是无可无不可,顶多只能算作中间力量。其余先后上山的,便基本上是宋江团队: 破清风寨后,花荣、秦明、燕顺、王英一拨九个;劫法场后,戴宗、李逵、张顺、李俊一拨十一个。这些都是宋江的心腹弟兄。以后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三山聚义打青州,一拨一拨的人马上山,不是宋江的门徒(如孔明、孔亮),便是宋江的故交(如武松、柴进),不是为宋江所收(如呼延灼),便是专奔宋江而来(如段景住)。这些人上山后,自然多半只认得宋江,不大认得晁盖。比如鲁智深在少华山上要拉史进等人上梁山,便说俺们如今不在二龙山了,投托梁山泊宋公明大寨入伙;被华州贺太守捉住,也说我死倒不打紧,洒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来时,你这颗驴头趁早儿都砍了送去。在他们嘴里眼里,梁山泊早就是宋公明哥哥的了,没晁盖什么事。
    宋江不但人多,而且关系铁,过得硬。花荣、李逵,是能和宋江一起去死的;武松、鲁智深、史进、燕青,还有那个拼命三郎石秀,都是些水里火里不回头而且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汉子。这些人在梁山上,敢说敢骂,敢作敢为,说一不二,举足轻重。正是靠着他们的拥护,宋江上山不久,就成了事实上的梁山之主。
    相反,晁盖的圈子既小,又很松散。公孙胜是个闲散的人,不去管他;白胜无足轻重,也不去管他。吴用是晁盖的老弟兄,又是和晁盖一起上山的,却在宋江上山之后很快倒向了宋江。每次晁盖和宋江发生分歧,吴用都站在宋江一边,帮宋江说话。刘唐也是晁盖旧部,和晁盖一起出生**,按说应该坚决执行天王遗嘱的,然而却在关键时刻丧失立场,成了保宋派,还要提供理论根据,道是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指宋江)为尊之意。似乎只有宋江当寨主,才真正是天王遗志,让捉得史文恭者为首,反倒违背了晁盖意愿。林冲的态度也很**。晁盖在位时,他倒是愿意帮晁盖做些事情(比如攻打曾头市,便是林冲相随),但晁盖死后,领头请宋江就寨主之位的,却也是林冲。可以肯定,如果宋江和晁盖发生冲突,林冲多半会守中立。算来算去,和晁盖最铁的,也就是阮家三雄。可惜他们人太少,又常年在山下水寨,成不了什么气候。如此看来,晁盖其实很孤立。
晁盖是什么时候感到这种孤立的?不大清楚。但曾头市事件肯定是一个总爆发。梁山泊要打曾头市,起因在于一匹照夜玉狮子马。这匹马是段景住盗来献给宋江的。晁盖是山寨之主,段景住要以此马作为晋身之阶,上山入伙,理应献给晁盖才是,怎么却要献与宋公明哥哥呢?任晁盖再大度,心里也不能不起疑。事实上,这种事情出得多了。早在宋江将上山未上山时,就有欧鹏等四筹好汉前来相见,道是只闻山东及时雨宋公明大名,想杀也不能够见面。这话当着晁盖的面就这么说。好在大家义气深重,又都是来救宋江的,也就不会介意。可是,后面上山的人,也都说是冲着宋江来的。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就更是喊得厉害,口口声声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这就不能不让晁盖有了想法。我相信,晁盖即便再愚钝,也不会感觉不到,梁山好汉们对他的态度是客气多于敬重,对宋江却是实实在在的又敬又爱。
    与此同时,晁盖也一定感觉到宋江是在一步一步有意无意地架空他。自宋江上山,梁山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