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音乐艺术生复读技巧书籍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请问一下:从零开始学音乐,有什么书可以看吗?(想学音乐看什么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请问一下:从零开始学音乐,有什么书可以看吗?

看是什么音乐了,去GOOGLE一下音乐教程

零基础想学音乐买什么书合适

音乐类专业从宏观角度来看,都叫“音乐学”。具体可以具体有划分为四大类,即:音乐表演类、音乐理论类、作曲类、音乐基础技术理论类。

1、音乐表演类

请问一下:从零开始学音乐,有什么书可以看吗?

顾名思义,主要是学习如何利用音乐这一媒介将艺术灵感与作品内涵传达出去。其重点在于天赋、技法与展示。其中,包括器乐(钢琴、小提琴、民乐等)、声乐(民族、美声、通俗)、音乐剧等专业。

每个专业基本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如音乐剧专业。音乐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等艺术形式。通过演唱、念白、背景音乐、肢体动作等表现形式相结合,把故事情节、人物情感、人物关系表现出来。因而学习该专业的同学必然要有良好的演唱基础、适合的声线以及一定的外形、舞蹈能力等。

同理,学习器乐的则要求手指灵活,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等。如此要求不一而足,但大多是对身体条件的限制。

2、音乐理论类

而相对于音乐表演类专业,音乐理论专业则更侧重于书面知识的积累与掌握。其包括音乐学、音乐史、音乐教育、音乐传播、音乐管理等专业。在学习音乐理论的过程中,比起自己来创作音乐、演奏乐器,更侧重于了解音乐为什么为音乐。

这是一类考究向为主的专业,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相关书籍、文献,同时接触不同种类的音乐,把握它们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对其进行研究的程度。

3、作曲类

作曲类专业,主要有作曲技术理论(曲式、和声、配器、复调)、作曲、作品分析、音乐与音响导演等专业。作曲专业是在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与相应技法的基础上,通过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艺术创作的专业。众所周知,作曲主要靠灵感,其次是技法。

4、音乐基础技术理论类

最后是音乐基础技术理论类专业,包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专业。此类专业更多是技法的学习与把握,同时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实践当中。

中学生适合学习的歌曲

1.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曹雪 非常喜欢!这是我听的最多也是最听不厌的一首歌了。曾经连续三天一直听一直听的。很有感觉的! 2止步爱情 剪刀石头布 很喜欢啊~不管是说唱部分还是唱的部分,声音很甜。反正就是很好听~ 3柒月 有点女版周杰伦的感觉,就是好听啊~~ 4香草的天空 从她唱的第一句话起就喜欢上了这首歌,也是挺美的声音,挺美的感觉~值得一听 5宝贝 她声音很适合唱这首歌啊~ 挺纯挺温柔的感觉~声音真的很喜欢啊!像首摇篮曲,睡前听一下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6坐在巷口的那对男女 甜美轻快自然的调调,旋律让人从心底里开始放松,很熟悉的一声歌,貌似有点老了 7不了了之 她声音就是有点特别啊~喜欢~好听~ 8.发现 路绮欧 伤伤的,很有感觉,挺不错的一首歌! 9.即使知道要见面 sara let the sunshine in frente 挺好听的!! - - 9轻微 塞宁 前奏有点让人想起童年,有点伤,但是好听~ 10七号公园 vae 其实只要是他的歌都很喜欢啊~相比杰伦来说,小杰伦的声音更加干净~很喜欢~这里有另外几首他的歌 墨尔本.晴 浅唱 很好听~他的歌词都很美的~听时一定要注意歌词哦~ 你若成风 飞蛾 我想牵着你的手 11.黑色泪滴 很好听~也蛮耐听的~ 12.很傻 王思琦 好听~ 13.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OST《恶作剧之吻》 真的很喜欢这首歌啊~值得去听~ 14.遇 Aimini 春天的味道 Aimini 这两首她的歌都很不错啊!挺好听的! 15.爱啦啦 海楠 有点小幼稚的歌~但是很好听! 16.欠踹的背影 郭采洁 I remember 郭采洁 她的这两首也真的很好听~特别是那首英文歌~ 17.lemon tree 高中时英语老师放过给我们听的,那时候就是非常非常喜欢的!想了想,还是把它写下来吧~ 18.雨不停歇 萧贺硕 挺好听的~ 19.怀念过去 更喜欢** - 20.时光 许巍 这是首相当老的歌了……呵呵,但是还是很喜欢的啊!只有听着才会有感觉! 21.酸甜 飞轮海&she 不错~ 22.迦南美地 刘耕宏 不错 - 23.一个人走 光良&卫兰 光良的歌我基本都非常喜欢听的,老是觉得奇怪的是为什么他的歌都那么好听,但被大家知道的老是就那几首啊???我甚至觉得他的一些不是很被知道的歌倒是特别好听特别有感觉的呢?!!!有点小郁闷~ 你好吗 光良 拥抱我 不会分离 都是你 光良 女孩别哭 双子星 光良 这首也特好听!!虽然有点老了 24.爱是怎么一回事 sweety 25.幸福毛毛虫 sweety 她们这两首歌也不错哦~~~当然虽然还是《樱花草》会比较好听一点 - 26知足 *** 他们的歌我也基本都喜欢听!!!只是曾经下满了他们的歌,然后就把每一首都听厌了……总之不只这一首,他们的歌都很不错的哦~~呵呵,随便找几首来听听看吧~ 27.伤心地铁 紫龙 特别喜欢**部分! - 28.左边 杨丞琳 虽然不喜欢她这个人……但是这首歌还是不错的啦~ 29.我们说好的 张靓颖 - 漏掉了!!!!这首应该放在比较前面的位置的!它真的很好听!很伤感的一首歌!只是伤的很有力量!特别是**部分! 30.青春纪念册 可米小子 适合刚毕业的时候听!会很有感觉的~要骗取眼泪都不难! - - - 31.after 17 陈绮贞 唉~我也很想不再幼稚……有人说我现在看起来变成熟一点了,嘿嘿~ - 32.let the sun shine in frente 一句话!很好听啊! - tamas wells 他的声音真的非常的干净!!!很喜欢这样风格的歌~所以把能找到的他们的歌都下了~呵呵,有点疯狂啊~这边是其中几首!觉得好听可以自己去找找看其他的 33.the telemarketer resignation 34.valder-fields 这首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之一~简单的调子却很干净很舒服! 35.opportunity fair 36.lichen and bees 37.melon street book club - 38.牡丹江 南拳妈妈 水晶蜻蜓 南拳妈妈中的歌也有几首非常好听的的!牡丹江就是我最喜欢的他们的一首歌! 39.那个人 40.你的香气 41.life is like a boat 42.遗忘 曹卉娟 43.消失 范晓萱 44.洛丽塔 45.终点 关心妍 46.是非题 范玮琪 其实范范的歌我也觉得不错,而且很喜欢她本人~

关于音乐方面的书籍

>很实用的一本音乐书籍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pdf
杨荫浏

人民音乐出版社,这本我有电子书,可以想办法传给你
如果你单纯要书名和作者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下册,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夏野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中国古代音乐史略》,吴钊、刘东升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刘再生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先秦音乐史》,李纯一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论》,李纯一著,文物出版社。
《乐律新说》,朱载堉著,冯文慈点注,人民音乐出版社。
《律学》,缪天瑞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音乐美学史》,蔡仲德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蔡仲德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外音乐交流史》,冯文慈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音乐史概论》,郑祖襄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国音乐史图鉴》,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人民音乐出版社。
《琴史初编》,许健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这是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参考书目

推荐几本唱歌技巧的书。

唱歌技巧大讨论
歌曲的演绎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现的。

第一当然是声音。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以后的文章中,我会把我知道的尽可能的与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这需要歌手对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三是感受。这里再次强调,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阎维文唱“一无所有”,我敢保证会笑翻一帮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第四是节奏感和音准。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听到一个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节奏吗?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现场演唱,爸爸给他手风琴伴奏,随时改变音调,他进唱的音调都是准确的吗?你见过一个8岁的小孩在没听到任何声音的情况下,要他随时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调的“1”的发音,哼完后在键盘上按下核对完全准确的吗?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这样的基础,虽然不要他们那样出众,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质。这就是业余歌手和专业歌手的区别。其实光在声音、情感、感受、节奏、音准这些方面比较,业余歌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质。你知道自己唱歌时的形体和表情吗?你可能有个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时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样,而这个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么吗?你用**机拍摄过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吗?其实当你上台的第一个眼神或者第一句话,就能知道你是业余还是专业。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对乐理的了解、乐器的了解、对音乐史以及对音乐常识的了解等,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歌手也不全面,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做专业歌手,就应该贯彻这些,要对得起“专业”这个词。 理解歌词

在学一首新歌之前,有几次你是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的?又有几次揣摩过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词作者或曲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我觉得不妥。有些个性歌手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这样表达自我,这种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欢这样),但我会先把作者的意图先搞明白再发挥。再说不是每首歌曲都适合你任意发挥的,有些词曲你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比如**。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后,你的情感处理方面一定会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强,你会情不自禁的把某个音唱重,某一个音轻轻带过,一个**的长音会拖得很饱满……

话和唱歌,除了旋律、节奏、气息,还有其它区别吗?有,那就是吐词的方式。请你随意的用你说话的方式读出“让我一次爱个够”,然后投入的把它唱出来……会发现唱的时候嘴型是向两边打开的,而且要夸张一些。如果你觉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词有问题。所以唱歌要比说话嘴型要夸张,这样吐词才会更清晰、气息更通畅、更宜于表达情感。

演唱国语歌,还是标准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区别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歌星有时会把个别字故意唱得不卷舌或卷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头打不过来、要不就是他们觉得那样不好听,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发音。当我们翻唱他们的这些歌曲时,我没有明确的主张,为了模仿,不纠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风格或比赛,那就要改正了。

关于粤语歌,劝你们还是学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粤语歌一样,自认为标准,现在才知道有差距。粤语中也有类似与国语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区别,不认真学是学不好的。

气息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我在唱歌之前,练美声两年,给我的感悟很深,气息基础对我的帮助很大。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声练声的方法。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经常*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

这里我只能讲这么多,这些是要*感悟的。不过我要提醒的是,练声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础,千万不要用练声的方法直白的演绎流行歌,那样就过于做作,就会像阎维文唱“一无所有”。

关于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观点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尝不可,但这些都是美声中绝对禁止的,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唱美声而练美声,我们是为了唱好通俗才练美声,就像武术要练马步一样,你见过打架的时候蹲着马步打的吗?

有朋友说这样的表述很难理解,要我说说流行歌手里谁的气息很通透,就照着感觉去学更容易领悟,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个人认为,女歌手你们就多听一下“张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气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满文军”的吧,他可是真正*气息在唱歌的,另外,张学友的气息很好,但对于教学,满文军更适合

高音

这是朋友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用他们的话,因为高音“够拽”,呵呵!再次补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综合很多方面,不能说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确实,很好的高音能给歌曲的**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劝朋友们不要只知道高音的价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实饱满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时候,气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为根基的,京腔讲究“丹田气”也是指的这种发声位置。

找找感觉1:如果你是一个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只老鼠,你会怎样?估计会“啊~”的一声长鸣,并且还有“假声”的发声位置。等你平静之后,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数再也“啊”不上去了。为何?因为你收到惊吓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紧张,(想想被惊吓的感觉,是不是全身肌肉绷紧?)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根基,加上一股强大的气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气息),直冲嗓子眼,声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飙高音的感觉理解成“紧张”、“振作”,记住,一切以小腹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头往上扯的,是感觉重心向下的一种反弹力。

找找感觉2:见过橡皮水管吗?要水管里的水飙向更远怎么办?掐紧水管前端,缝隙一小,压力增大,水就冲得更远。其实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时唱出很大的声音,我们说那是用力气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气息和技巧在唱。想象水龙头理论,应该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觉3:地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把它搬起来吧。你一弯腰,嘴里数数:“一、二、三、走……”,我想这个“走”字你一定用了气息。我不多说了,感觉一下吧,身边有些什么重的……呵呵!这只是一些我创立的让你感觉气息的方法,不正规,但很有效。

还要告诉大家一点,表现高音的能力与你本身嗓子条件有关,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优势,比如“孙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绎不会那么费力。嗓音条件不好的歌手就要*大量的气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条件好或不好,声音都是通过气息唱出来的,就像香烟要通过过滤嘴一样,声音过滤一下会更美。

另外我还告诉大家一种心理方法,高音时想象你是在面对广阔的大海高歌,望不到边的海天一色,这样的风光不值得你大声呐喊吗?

中低音

中低音一般要饱满、深情为好。但也像高音一样,很多人欠缺中低音的共鸣。低音是要*胸腔共鸣和宽大的嗓音结构才能体现的,先天性比较强。以我的经验,低音潜不下去的嗓音是很难练低下去很多,能下去几个音阶不错了。如果一定要录制低音丰富的歌,早上起来不刷牙、不洗脸直接录,声音会下去很多。所以,中低音欠缺的人尽量避免这样的歌,扬长避短,同样中低音丰富的人一定要好好发挥它的潜质,中低音唱好是很迷人的哦!

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松,用叹气的方式可以加强一些共鸣,实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气息产生口腔共鸣,会感觉声音浑厚一些。但不管怎样,嗓音天生浑厚的人的发挥余地要多得多。

唱中音要多加以润色,包括吐词换气都具有美感,当然这又与感受唱功有关,中低音多听听“蔡琴”的吧。

整体与风格

很多歌手只注意句与句的细节,把演唱的细节单位放在“句”的上面,而不是在整首歌上。

把整首歌画一条起伏的线条吧,你会知道哪里该低调、哪里该高亢了。眼光放高一点,就像**场上的位置感一样,盯着局部怎么打出长传进攻的有效配合呢?

除非有了一定的实力,否则别谈风格。歌手前期我赞成模仿开始,但不要单一,多唱各种风格歌手的歌,耳濡目染的就掌握了一些共鸣、唱腔以及气息的初步体验,这是好事,到了成熟以后,加上自己的练声和感悟,再挖掘自己的风格是水到渠成的事。 演唱要投入,但投入是要有一个度的,不是要你“使劲”投入,过分伤感或喜悦,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有分寸的投入即可。比如有些类似的词:“……你怎么舍得我难过……”,我就见过唱得痛苦至极的人,那样就没有感染力了,反而觉得好笑。但我也见过一个真正失恋的朋友在卡拉ok唱这首歌,演唱的时候面无表情、唱得很平静,嗓音沧桑,唱腔演绎出来的那种无奈和孤独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我觉得这就是刚刚好的分寸,不需要抱头痛哭。但又有几个人随时能演绎这么到位的呢?这就要*歌手的音乐感受了。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些朋友在模仿歌星时,不自觉的夸大了明星的特点,比如模仿张学友时,会过分压着嗓子做出那种怪怪的厚实的声音(那时张学友早期的一个特点,现在好像不多见了);在模仿张国荣时,会夸大他的那种大舌头似的*后的共鸣;模仿王菲时更是那种让人觉得好笑的舌头打结的怪音。其实仔细听听原唱,并没有那么夸张。我就听过一个声音很像张学友的朋友唱歌,每次唱学友的歌的时候都没有把握分寸,后来我劝他多些**,反而更像原唱了。其实有时候旁观者清,多请教朋友们的意见会很有好处。

另外,情感丰富的人唱歌会比情感平淡的人要演绎得好。与歌曲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也需要歌手的生活阅历丰富。经历得越多,感悟得就越透彻。

这可是很多朋友追求的东西,呵呵!认为没有颤音就不够专业、不够拽。殊不知颤音在歌曲里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没有颤音就不能唱好歌吗?

颤音,实质是用气息演绎歌曲的时候,强大的气流冲击口腔和鼻腔后部所产生的震动,小腹给予气息的压力产生了气流。我倒不赞成流行音乐一定要用这样死板的方式产生颤音,有些歌星通过喉结的抖动(***)和嗓子眼的一紧一松(张信哲)“做”出了颤音。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种风格,但在很多**部分,他们也具有强大气流的颤音。所以,还是那句话,气息是根本。用了气息,自然会有气流的冲击产生颤音。对于流行歌曲,有些低调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样每个字都在气息上,有时似一种悄悄话,有时像一种无奈的叹息,不会有强大的气流支持你的颤音,这时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来修饰你的尾音,我认为流行歌曲的颤音表现不完全*气息顶出来,有时候抖抖喉结,控制嗓子眼里的声音也未尝不可,只要整体在歌曲的氛围之中不受影响即可。

没有颤音的朋友如果铁定对颤音垂涎三尺,就从模仿开始吧——模仿救护车叫唤。好笑吧?这只是没有声乐老师在身边、一种自我揣摩的方法,当然不属于常规的声乐练习。发出“呜呜”的依次循环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让你找到抖动喉结的感觉,慢慢的吧“呜呜”的发音转变成“嗯嗯”的发音,再慢慢的转成“你~”的发音,再唱一些“你”结尾的一句歌……呵呵,这只是一种感受喉结抖动的颤音方式,与气息发声不一样,保准声乐老师看了会气死!但没件事都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揣摩,不妨试试。

最后再次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我们如果眼光放高一点,这段历史时期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也许再过5年后就不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了。何必为了没有颤音而苦恼呢?颤音虽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气氛,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但我也愿意喜欢听一些质朴、纯洁的声音。所以,只要用心唱就好,也许你会更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