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在文言文中的词性及其意思
1、根据词性的不同,“辞”字在古文字的意思也是不同的,主要包括口供、言词、讲话、推辞、告别等含义,具体如下。①名口供。《周礼·秋官》:“听其狱讼,察其辞。”柳宗元《断刑论》:“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
2、如:木兰辞。 动词义: 说讲。 【引证解释】:无伤也,请辞于军。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辞别;告别。 【引证解释】:朝辞白帝彩云间。 —— 李白《早发白帝城》 推却不受。 【引证解释】:以王父命辞父命。
3、不辞辛苦的辞是推辞的意思。释义: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6回:“往鲁国,受业于孔门高弟曾参,昼研夜读,不辞辛苦。
4、锦江何~曲江池?” 古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姓,谢姓。辞:1) (会意。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中的“辞”的意思是:词意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西汉·司马迁 原文: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辞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1、辞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名〉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legal case;lawsuit]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善于辞案条教。——《后汉书·周纡传》。
2、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解雇:辞退。同“词”。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讲话;告诉:“请辞于军”。文体的一种:辞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名词义:会意字。本义:诉讼;打官司。【引证解释】: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口供。【引证解释】:明清于单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书·吕刑》言辞;文辞。
汉字“辞”的意思是什么?辞字笔画是多少
1、基本字义:告别。不接受,请求离去。躲避,推托。解雇。同“词”。优美的语言。讲话;告诉。文体的一种。
2、五笔:tduh,98五笔:tduh,郑码:MISE 统**:8F9E,总笔画数:13 基本字义:告别:告辞。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躲避,推托:不辞辛苦。
3、辞cí告别:告辞。辞诀。辞行。辞世。辞别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辞呈躲避,推托:不辞辛苦。辞让。辞谢。推辞解雇:辞退同“词”优美的语言:辞藻。修辞讲话;告诉:“请辞于军”文体的一种:辞赋。
4、汉字部件分解: 千口立十 笔顺编号: 3122514143112 笔顺读写: 撇横竖竖折横捺横捺撇横横竖 辞字的基本解释:告别:告~。~诀。~行。~世。~别。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躲避,推托:不~辛苦。~让。
5、辞的偏旁:辛 基本信息:拼音:cí 部首:辛,四角码:20641,仓颉:hrytj 86五笔:tduh,98五笔:tduh,郑码:MISE 统**:8F9E,总笔画数:13 基本字义:告别:告辞,辞诀。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