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乾隆是如何成为太子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为什么顒琰被乾隆立为太子,乾隆为什么要退位(颙琰为什么不是永)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为什么顒琰被乾隆立为太子,乾隆为什么要退位

乾隆皇帝的无奈选择——嘉庆即位 嘉庆帝,生母魏佳氏,父亲是内务府管领,汉军旗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魏佳氏被选入后宫,封为贵人,魏佳氏长得非常漂亮,有沉鱼落雁之美,而且精通琴棋书画,乾隆很是喜欢。魏佳氏先后为乾隆生育了四子二女,是乾隆所有后妃中为其生育最多的妃嫔,由此可见,乾隆是多么喜欢魏佳氏,后来被册封为皇贵妃,但由于乌拉那拉皇后失宠,魏佳氏实际上就掌管着后宫。 我们都知道,乾隆皇帝,一生**倜傥,妃嫔众多,当然儿子也不少,乾隆光儿子就有十七个,其中嘉庆帝颙琰是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在他之前有十四个,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但是,历史有趣的地方就在这里,最终继承皇位的却是这位排名十五的阿哥,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早先乾隆立的太子并不是永琰。 最初,乾隆想立嫡长子,孝贤皇后富察氏所生之子永琏。永琏自小就聪明可爱,不仅乾隆,就连雍正皇帝也很喜欢这位皇孙,乾隆即位后将当时只有七岁的永琏的名字写在的密匣之内,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但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永琏却没有做皇帝的命,九岁那年就病死了,永琏的死对乾隆打击很大。 汉人传统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乾隆也受此影响,改立皇长子永瑛为太子。永瑛忠厚老实,为人小心谨慎,但是乾隆疑心很重,经常对其责难,使得太子精神的压力很大,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后富察氏病逝,永瑛在迎丧时未能尽哀,乾隆十分生气,说此人不可以承大统,永瑛受此打击,一***,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月病死,死时只有23岁。永瑛死后,乾隆也感到后悔,觉得自己对永瑛过于苛刻,一直心存内疚。 此时,死去的皇后富察氏还留有一个儿子叫永琮,是死去的嫡长子永琏的弟弟,也算是嫡子,乾隆准备立他,但永琮还没有活到两岁,就出痘而死。 到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皇十五子永琰出生时,乾隆虽然已是儿孙满堂,但是最终能活下来的并不多。在永琰之前的十四个皇子中,六个在很小时就夭折了,前面说过,皇长子永瑛已经去世,皇三子永璋,他也犯了永瑛同样的错误,在皇后富察氏的葬礼中表现不佳,遭到乾隆的批评,26岁时就死了。皇九子和皇十子,分别在一岁和两岁时连名字都还没来得及取就死了。皇十三子永璨,在三岁时也死了,皇十四子永璐,是永琰的同母兄弟,在四岁时夭折。到永琰出生时,活着的兄长只有六位,分别是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二子永璂,还有就是比永琰小的两个亲兄弟,其中一个皇十六子在四岁时就死了,剩下一个皇十七子永璘,是最小的一个皇子了。其中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瑢被过继出去了。 这样排下来,排在第一位的就是皇五子永琪,就是《还珠格格》里的五阿哥,永琪很为其父皇赏识,会骑射,精通汉、满、蒙三种语言,真可谓是文武双全,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一月,永琪被封为和硕荣亲王,可惜啊,第二年,26岁的永琪因病去逝。 接下来就是皇八子永璇,此人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好诗文,性情古怪,而且脚也有毛病,经常私自出宫游玩,曾多次被乾隆指责,但仍旧不改,不得乾隆皇帝喜欢。 再后面是皇十一子永瑆,此人天资聪慧,在书法上有很深的造诣,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吝啬,永瑆娶了大学士傅恒的千金做福晋,可他却每天以薄粥度日,将女方的陪嫁之物全都藏于府库之中,傅恒家人也向乾隆反映过此事,乾隆也批评过他,但他仍就我行我素。还有一次,永瑆家的马死了,永瑆竟然下令将马杀了,煮来吃掉,结果一家人全天除了吃马肉,什么菜都没有。这样的人,如何能君临天下? 再接下是皇十二子永璂。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过,永璂是被废皇后乌拉那拉氏所生,由于父母关系的不和,也影响到了自己的**前途,乾隆根本就不将其放在考虑范围之内。永璂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月去逝,死时只有25岁,死后没有封号,也没有赐谥。 皇十七子永璘虽和永琰是一母同胞,可是二人性格相差甚远,从小就不爱读书,四处游荡,惹是生非,乾隆对这个最小的儿子也是最为头痛。 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现在就剩下皇十五子永琰了。永琰性格内向,做事稳重,平日里读书勤奋,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人才,尤其是仁孝。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天,乾隆将永琰的名字写在了木匣之内,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就这样,一半机缘,一半奋斗,永琰成为了储君。

弘历是什么时候被雍正立为太子的?

为什么顒琰被乾隆立为太子,乾隆为什么要退位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去世,胤禛即位。由于当时弘时性情放纵,行事不谨, 失欢于乃父。

而弘历在康熙末年曾因得到康熙帝的宠爱,而使其父在争夺储位的斗争中处于颇为有利的地位,因而雍正帝即位之初,便把年仅十三岁的弘历作为自己心目中的储君。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亲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鐍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由于雍正帝忙于争夺储位的斗争,因而,弘历接受启蒙教育比其他皇族子弟为晚,直至九岁才入学读书 。雍正帝即位并决定弘历为储君之后,才加强了对他的教育。

扩展资料:

秘密立储制度:

清朝建立以来,在皇位传承上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前朝的经验固然可以借鉴,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嫡长制虽可避免兄弟之争,但不能保证选优。

太子制则容易引起皇室内部倾轧,骨肉相残。因此,怎样立储、怎样传位,也是皇帝深感伤脑筋的一件事情。

清初是其建立政权、平定叛乱、恢复经济、巩固统治的关键时期,但皇**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即使像康熙这样英明的皇帝,也被皇子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弄得心力交瘁。

于是,雍正帝即位后,吸取了历代围绕预立太子发生的皇子、后妃之间为争储位明争暗斗、倾轧不休、骨肉相残、造成混乱的教训,以及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从此,不再公开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储,直到自己驾崩之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才**大白。

具体方法是:由皇帝亲书立储谕旨一式两份,一份密封在锦匣内,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皇帝自己保存。待皇帝驾崩时,由御前大臣将两份遗旨取出,共同拆封,对证无误后当众宣布由谁继位。

雍正就是用这种新的制度选立了 乾隆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历史上乾隆怎么继位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去世,内侍取出谕旨,宣布弘历即位。九月初三日,弘历即皇帝位于太和殿,以明年为乾隆元年。 九月二十七日,乾隆帝移居养心殿,免民欠丁赋及额赋。十月,宣布宽严相济的为治之道。

乾隆初政,总的政策走向是以儒家理念为指导,用宽缓代替父皇雍正的严苛,对百姓实行仁政,对大臣官员宽容开明。乾隆帝即位之初,集中力量纠正前两朝特别是雍正朝的一些弊政,并在这一过程中施展了自己的**才干。

乾隆帝即位后,为了调整皇室内部关系失调的局面,收揽人心,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他首先将雍正帝长期监禁的政敌允禵等释放出狱,恢复爵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原来十分尖锐的矛盾,为保持统治阶级各阶层人员的一致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调整皇室内部关系的同时,乾隆帝还对雍正朝年羹尧、隆科多两案的遗留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乾隆二年(1737年),他就释放了雍正末因贻误军机而判死罪的岳钟琪、傅尔丹,赐予允禟等公爵。十一月,谕令大学士鄂尔泰等仍办理军机事务。

扩展资料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即清高宗,年号“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在康熙、雍正两朝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多民族国家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重视社会稳定,关心受灾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农民负担;

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巨大成绩,维护国家统一并拓广领土,完善对西藏的统治,统一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版图达到最大化;汉学得到发展,民间艺术如京剧开始形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皇帝是怎样登泰山的

  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陪母亲第一次登临泰山,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最后一次巡幸山东并登上泰山,前后共11次来**,其中6次登上泰山峰顶,留有咏颂泰山的诗篇170余首,御笔碑碣130多块。抒发了一代帝王对泰山的崇敬之情。
 乾隆公元1748年二月,乾隆奉皇太后首次登泰山,帝乘马而上,其险处均架设栈桥。诸王侍臣或乘马、或乘肩舆陪行,到朝阳洞小憩,至极顶驻跸行宫。次日祀碧霞元君,后下山至岱庙。帝在登山途中各庙宇、亭、行宫遍题匾额。
此后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等均南巡回銮过泰山谒岱庙,并驻跸岱*灵岩寺,登玉符山。乾隆三十六年,为恭贺皇太后八十大寿于春二月奉皇太后东巡谒岱庙,登岱祀碧霞元君,在岱麓白鹤泉按古明堂遗制初建行宫。
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帝逢八十大寿、春三月特东巡谒岱庙,登岱祀元君。礼毕后,大宴群臣,犒赏三军,回銮所经沿途减租税,赐银与父老、数以万计。这是乾隆最后一次登泰山。
乾隆帝登泰山留下了大量的摩崖诗刻,其中最著名的见朝阳洞万丈碑,上刻御制朝阳沿诗,高山峻崖,摩刻宏伟,高20余米,宽9米,每个字长一米,在山下亦清晰可见。
随着历代帝王、官员的纷至沓来,给泰山遗留下的祭祀用器日益增多。这部分专用于祭祀泰山神灵的祭品、供器种类繁多,形式华贵,主要有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玻璃器、木器、金银器、印玺、服饰等,统称其为“泰山祭器”。
在所有来泰山的帝王中,清乾隆皇帝创礼祭之最。据《岱览"颁赐》、《泰山志"盛典记》记载,自乾隆七年至乾隆六十年,包括皇太后在内,朝廷共御赐岱庙祭器30余次,物品有“锦袍、黄袍、龙袍、带、七珍八宝、海炉、满达尊、卣、瓶、鼎、壶、碗、香盒、烛台、磁轮、珠幡、竹如意之属……”达300余件之多,这些祭器珍贵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乾隆皇帝到底是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

乾隆皇帝是雍正的亲生儿子。

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名爱新觉罗·弘历,满族,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中国古代杰出的**家、战略家。清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

禅位给嘉庆皇帝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扩展资料:

一、雍正的儿子们

1、长子:爱新觉罗·弘晖(1697—1704年),追封端亲王,生母孝敬宪皇后。

2、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弘昐(1697—1699年),生母齐妃。

3、次子:爱新觉罗·弘昀(1700—1710年),生母齐妃。

4、三子:爱新觉罗·弘时(1704—1727年),生母齐妃。

5、四子: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即清高宗乾隆帝,初封宝亲王,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6、五子:爱新觉罗·弘昼(1711—1770年),和恭亲王,生母纯悫皇贵妃。

7、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宜(1720—1721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8、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惠(1721—1728年),追封怀亲王,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9、皇子(未齿序):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生母敦肃皇贵妃年氏。

10、六子:爱新觉罗·弘曕(1733—1765年),果恭郡王,生母谦妃。

二、雍正传位于乾隆弘历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贵州古州、台拱的苗匪在边境滋事,雍正帝命哈元生为扬威将军,统领四省官兵征讨。

又命果亲王胤礼、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协同办理苗疆事务。命刑部尚书张照、副都御史德希寿帮办苗疆事务。不久哈元生平定了贵州的苗民叛乱。

雍正帝在位时期经营了圆明园宫苑,常在圆明园与大内两处居住。他青年时中过暑,以后就怕炎热,故以较凉爽的圆明园为栖身之所,住在冬暖夏凉的九洲清宴、四宜书屋、万方安和等处。

雍正帝死后,根据他的秘密立储方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泰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乾隆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