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鞋百科给各位分享垄断组织分级标准是的知识,其中也会对trust(信托)和anti-trust(反垄断),姑且这么翻译,有什么关系么?(trident 信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trust(信托)和anti-trust(反垄断),姑且这么翻译,有什么关系么?

Anti是"反"的意思,Trust是“信托基金”的意思。

Anti-Trust,《反托拉斯法》到最后就是反信托基金。即:《反托拉斯法》实际上是反信托基金法,也就是反大家族法。

因为美国大家族实际上是很多信托基金的持有者。因此,Anti-Trust,《反托拉斯法》实际上是反信托基金法,也就是反大家族法。大家族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既得利益者的问题,而是一个资本家的理念。所以欧美各国不但在法律层面上,例如普通法,来寻求一个马克思所追求的公平。同时拟定法律,化解资本家及劳动者之间的矛盾。而化解是从资本家开始化解,而不是说从劳动者开始化解,这个思维太重要了。

如何评价垄断组织

背景:第二次工业**中,新技术和新发明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扩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
  评价:垄断组织的出现确实适应了资本**大生产的要求,对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垄断资本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他们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生活,资本**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垄断组织还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各国加紧了侵略步伐。

什么是卡特尔

卡特尔 (cartel) 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

根据美国反托拉斯法,卡特尔属于非法。 垄断利益集团、垄断联盟、企业联合、同业联盟(Cartel)也称卡特尔,是垄断组织形式之一。

trust(信托)和anti-trust(反垄断),姑且这么翻译,有什么关系么?

生产或销售某一同类商品的企业,为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在商品价格、产量和销售等方面订立协定而形成的同盟。参加这一同盟的成员在生产、商业和法律上仍然保持**性。

正式的勾结在一起共同运作的一群企业被称为卡特尔,它谋取利益的通常做法是限制其成员的产量以抬高价格。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著名的卡特尔当属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卡特尔。

卡特尔以扩大整体利益作为它的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卡特尔内部将订立一系列的协议,来确定整个卡特尔的产量、产品价格,指定各企业的销售额及销售区域等。

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根据美国反托拉斯法,卡特尔属于非法。

扩展资料:

卡特尔的由来:

卡特尔为法语cartel的音译,原意为协定或同盟。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而达成有关划分销售市场、规定产品产量、确定商品价格等方面的协议所形成的垄断性企业联合。

它是资本**垄断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1865年最早产生于德国(德语:Kartell)。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各资本**国家迅速发展。随着垄断资本的国际化产生了国际卡特尔。

按协议内容卡特尔可以分成规定销售条件的卡特尔、规定销售价格的卡特尔、规定产品产量的卡特尔、规定利润分配的卡特尔、规定原料产地分配的卡特尔等。

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作为卡特尔成员,各自在法律上保持其法人资格,**进行生产经营,但必须遵守协议所规定的内容。

卡特尔成立时,一般签订书面协议,有的采取口头协议形式。成员企业共同选出卡特尔委员会,其职责是监督协议的执行,保管和使用卡特尔基金等。

由于成员企业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会因经济发展而变化,卡特尔的垄断联合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经常需要重新签订协议,甚至会因成员企业在争取销售市场和扩大产销限额的竞争中违反协议而瓦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特尔

中考世界历史问题

一、世界资本**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

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

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英法美三大**)、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 (19初-1870年)

重大事件:工业**、资产阶级**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运动(马克思**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

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

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二、资本**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过程:

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第一次工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

原因:第二次工业**推动主要资本**国家向垄断资本**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

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②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的发展,客观上把资本**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三、世界资本**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

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经济实力最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丧失原因:

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

a、美国在向帝国**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必横财

c、其他帝国**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四、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经济有四次快速发展,是哪四次?原因分别是什么?分别造成什么影响?

1、第一次:19世纪中期

原因:

①第一次工业**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影响:

①资产阶级**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资本**国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

④三大进步潮流自由**、民族**、社会**相位而生

2、第二次:1870~1913年

原因:

①第二次工业**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帝国**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④资本**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特点:资本**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影响:

①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②帝国**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

3、第三次:1923~1929年

原因:

①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注重调整政策

②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

特点: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世界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

影响:

资本**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据,帝国**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资本**基本矛盾激化,最终爆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

4、第四次: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的推动

②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③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

④国家垄断资本**的空前发展

特点: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影响:

①70年代,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

②西方大国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

③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教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什么叫国家垄断资本**

垄断资本**即帝国**,是资本**发展的最高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关系的社会化随之发展,资本**生产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垄断组织的统治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资本**就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

帝国**和垄断资本**有什么区别

资本**:一般而言资本**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藉著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

帝国**:1、泛指资本**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倾向。具有这种倾向的国家称为帝国**国家。制订和执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主要**军事首脑称为帝国**者。2、特指资本**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列宁认为,“如果必须给帝国**下一个尽量简短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是资本**的垄断阶段。”

社会**: 1、指科学社会**。2、指社会**制度,是****的初级阶段。在社会**社会里,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所有制的形式主要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社会**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清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资本**与社会**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资本**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调控+资产阶级政权,社会**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调控+无产阶级政权。

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康采恩、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之间有什么区别?

1、**性不同

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上、贸易上、财务上和法律上都保持各自的**性。参加辛迪加的企业在生产上、法律上保持**,但在商业上已失去了自主性。参加托拉斯的各企业在生产、商业、法律上都不再是**的生产经营单位,由托拉斯组织董事会及其委任的经理来统一全部经营活动。

康采恩中的各个成员企业仍保持法律上的**性,不失其法人资格,处于核心地位的大企业或大银行作为持股公司,通过收买股票,参加董事会和控制各成员企业的财务,将参加康采恩的其他成员企业置于其控制之下。

2、组成不同

卡特尔和辛迪加是由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组成。托拉斯是由生产同类商品或者与该类商品有密切联系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康采恩是由不同经济部门的许多大企业联合组成的垄断组织。参加康采恩的既有单个的企业,又有其他的垄断组织如辛迪加、托拉斯;既有工业企业,又有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以及银行和保险公司等。

3、作用不同

卡特尔的作用主要是在销售领域,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托拉斯的作用覆盖整个采购、生产、销售,它可说就是一个大的垄断的企业。辛迪加作用主要是在采购与销售领域,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以获取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家通过康采恩这种形式,控制着比其本身资本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本,增强其经济优势,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特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托拉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迪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康采恩

第二次工业**在何时

第二次工业**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主要发明有:(1):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等相继问世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
(2):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3):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
(4):90年代意大利人马可尼实验无线电报取得成功
80年代起,科学家们开始从煤炭中提取氨,苯,染料等化学产品
(5):1867年,诺贝尔发明**,80年代又改良了制造无烟**的技术
塑料,人造纤维等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应用

初一历史问题!SOS!救命啊!!!!

秦始皇

秦始皇,名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活了50岁。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却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与他父亲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关系。他的父亲是秦国的公子,叫异人,后来改名叫子楚。异人的祖父是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异人的父亲是秦国的太子安国君。异人虽然生在富贵的国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岁时,却被派往和秦国敌对的赵国,当了一名“质子”。

中国那时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这七雄是秦、赵、魏、韩、楚、燕、齐七个大国。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相互制约,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儿子或孙子送到别国作抵押。这些被抵押的人质,就叫做“质子”。

质子异人的日子很难熬。他虽然是秦国太子的儿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将来很难**。同时,秦国在各国当中又不讲信义。因此,在赵国,人家也不把他当回事儿。有一段时间,他的经济来源断绝,生活十分困窘。这时,他的命运降到了人生的最低点。然而,恰在此时,他遇到了大商人吕不韦,他的劣运从此有了巨大转机。

吕不韦是个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他很有**远见。他从穷愁潦倒的异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曙光。他潜意识里深深感到,这位落难他国的公子异人,是一个难得的奇货,可以用他来囤积居奇。于是,他决定在异人身上预先投资,弃商从政,去干建国立君的大事。

吕不韦拿出500金送给异人,又携带500金到秦国去游说。他在秦国游说很成功,异人终于当上了太子。回国后,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赵姬,配给了异人。过了10个月,生下了一个婴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赵国过了9年孤独的生活。直到他的父亲异人做了太子,他才随母回到了秦国。这之后,嬴政的祖父死,其父异人即位。在嬴政13岁时,其父异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为秦王。尊母赵姬为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夫。国事都是吕不韦说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举行了成年加冠典礼。从此,他便开始亲政,执掌政权了。这位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国君,迅速平定叛乱,幽禁太后。次年,罢黜专横跋扈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提拔重用李斯,并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决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终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诸侯割据、战乱不已的混乱纷争的局面,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的**集权的国家。

自此,秦王政称号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此后,皇帝一词就取代了王,而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了。秦王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即秦始皇。

秦始皇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他废除了封建制,实行了郡县制。他认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设立小国,对**集权不利。为此,他下令废止分封,而在中国首次实行了郡县制。全国分设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或亭,乡下设里。郡设郡守,县设县令,乡有三老,亭有亭长,里有里宰。
**国家机关,设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从**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官僚体系,最高权力归皇帝所有。这是秦始皇的首创。

他又下令统一全国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统一,即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是因为各诸侯国原来都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现在全国统一,货币必须一致。特规定,货币使用外圆内方的秦钱,逐步淘汰原各诸侯国的布、刀型的异型钱。统一度量衡,是把原来秦国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国。统一文字,原来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不统一,现在规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当然,民间流行的仍然是秦隶。这三大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是秦始皇对历史的一大贡献。

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国富豪12万户,一律迁到首都咸阳附近,以便监督,控制。

同时,他又下令在全国收缴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纷纷运至咸阳。兵器都是由青铜制成的。堆积如山的兵器,重达数百万斤。这么多的青铜兵器,如何处置呢?他忽发奇想,何不把它们铸成几个大铜人,置于宫前。此时,恰好传来一**间故事,说是在临洮显现了12个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这一年,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现 ,被视为吉兆。因此,他顺势下令销毁兵器,铸造了12个大铜人。因为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泛称为金,所以大铜人,又被称为大金人,叫做金狄。现在猜想,这个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窝、大鼻子的中亚一带人的形象。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测的光环。据说,每个铜人重达24万斤。12个,用铜288万斤。这12个大金人,都置于咸阳宫前,以显示秦始皇的威严。世事沧桑,它们早已不复存在了。收缴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长治久安,但是,天下却没有**。

这主要是因为他大兴土木。

他大造骊山陵墓。13岁即位,就动工修建。全国统一后,又调发役夫徒隶70余万人,大肆修建,耗时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现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此陵的主墓尚未发掘,其周围的附属地带进行了部分发掘。已出土5万余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见之精品,如铜马车等。尤其令世人瞩目的是兵马俑坑的发现,法国总统希拉克惊羡地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他大修**长城。为了防止北方匈*的*扰,他下令修筑长城。修筑长城的100余万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中经*山,东跨鸭绿江,直达今朝鲜境内清川江的临海处。长达**,故叫**长城。雄伟壮观的**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

他大搞“焚书坑儒”。焚书,他为了统一思想、钳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记的书,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书,全部烧掉。这是一场文化浩劫;坑儒,他认为儒生乱发议论,妖言惑众,就亲自圈点了460余人一律杀掉。这是压制言论的残酷手段。

由此,“焚书坑儒”便成了毁灭文化、摧残士子的代名词。

他不顾人民死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积怨很深。而他自己则贪生怕死,一直梦想长生不死,到处求长生不死药。但他终至病死于出游的途中。
汉武帝,名刘彻。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他生于公元前156年,死于公元前87年,活了70岁。他的父亲是景帝刘启,祖父是文帝刘恒,曾祖父是高祖刘邦。他4岁立为胶东王,7岁立为太子。公元前141年景帝病逝,16岁的刘彻登基,是为武帝。他是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计54年。

景帝对太子刘彻的教育,有他特殊的想法。为了把太子刘彻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帝,给他特意选配了一位儒学大师卫绾。本来汉初至今,在道家黄老思想的影响下,几代君主都无一例外地提倡黄帝、老子之学,主张清静无为,因循守成。但是,景帝面对纷乱的国内外现状,隐隐感到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他很有远见地开始寄希望于儒家学说。为此,他决定把对儒家学说有着深湛修养的、为人行为端正的卫绾,选作太子刘彻的老师。以后的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刘彻是个好学上进的皇太子。他的兴趣十分广泛。他学黄老,习儒术,调丝竹,作辞赋和舞刀剑。他胸襟开阔,广结良友。他作为皇太子,平时学习父皇如何理政,也注意观察大臣的举止言行。为将来顺利**,他作着全面的准备。公元前141年,他16岁,景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冠礼。加冠典礼的举行,说明皇太子可以有资格有能力**掌权了。不料,在冠礼之后,景帝突患重病死去。当日,皇太子刘彻即位,君临天下,是为武帝。

16岁的少年天子,雄心勃勃,欲为国效力,一展才华。武帝胸中有数。他深知,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必须选贤任能。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诏举贤。消息传遍全国,国内学子振奋。或举荐,或自荐,各地贤良之士,纷纷汇聚京师。武帝十分重视,亲自出题,亲自阅卷,亲自面试。他从中选拔了大批人才。而尤须特别提到的一件事是,他从中选拔了一位拔尖的儒学大师董仲舒。

董仲舒自幼熟读儒家经典。据说,为了刻苦攻读,他三年不出门,以致不知春夏秋冬。武帝早已微知其名,此次亲阅其试卷,被其惊人的论点、严谨的逻辑和优美的语言所慑服。在其试卷上批了“贤良之首”四个大字,并命速传董仲舒进宫当面策问,即天子面试。

策问的当天,武帝就天道、人世、治乱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三次策问,董仲舒一一从容作答,史称“天人三策”。“天人三策”主要是说,君主受命于天,就要奉行天道。天道,就是使国家走向大治的途径。而儒家的仁义礼乐,是推行天道的具体方法。国家的治乱关键在于国君。国君首要的是用人。用人得当,方**确,国家就会大治。反之,国家就会大乱。他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被他的君权神授、天下一统的宏大理论所振奋。他要以儒家学说治国了。后来,经他的老师丞相卫绾的建议,武帝批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汉朝推行新政的指导思想。

人是推行新政的根本。为了选拔通晓儒经的学士,武帝想了很多办法。有察举选拔,天子征召,上书自荐和设立太学等。武帝选人用才,不拘门第,不论辈分。这就使许多有才之士,得到了重用。这对推行武帝的新政起到了关键作用。

武帝下令修增汉律,对各级官吏严加管理。有功则赏,有过则罚。

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以削弱各诸侯国的势力。汗高祖刘邦,实行的是周代的分封制和秦朝的郡县制相结合的制度。除15郡外,又设立了9个诸侯国。封国的诸侯王,权势很大。他们在本国有人事权、财政权,甚至有部分的军事权。他们逐渐闹起**来。景帝时,吴楚七国终于叛乱。叛乱虽然被**下去了,但诸侯国强大的势力终究是块心病。武帝想解决这个难题。

大臣主父偃建议实行“推恩令”。其主要内容是,在诸侯国内,诸侯王虽有几十个王子,原来只有嫡长子可以继承王位。现下令,推恩各诸侯王,可以在其国内用自己的领土,分封王侯。这样,大诸侯国就自然分解为几十个小国了。表面上恩及他们,实则是削弱了他们的势力。这个政策的实行,大大地加强了**集权。

武帝采纳大臣桑弘羊的建议,决定统一货币。下令取消郡国铸币权,郡国原有旧钱一律收回销毁。铸币权归**所有,统一发行五铢钱。这一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汉朝经济的发展。

武帝重用大将军卫青、霍去病,三次反击匈*的侵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强盛近百年的塞北匈*,从此逐渐衰落。汉朝北部边境10余年没有发生战争。

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由张骞开辟的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翻过帕米尔高原,通向中亚和西亚,西达地中海东岸的贯通亚欧的大通道,绵延1000余公里,后人称为“丝绸之路”。这条大通道的开辟,对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意义重大。

武帝于公元前87年病逝。